止血的草有哪些?

据我所知,除了回答中的这些常见的有止血作用的草外,还有血盆草、凤尾草、养心草、曲狗草、三叶人字草、八仙草、单叶草、山橡皮草、紫珠草都有很好地止血效果。

下面,就让我简单一一介绍下——

1.血盆草:

也就是贵州鼠尾草,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在贵州铜仁及大多数地区成为血盆草。

血盆草,在民间可全草入药,有清热止血的功效,主治吐血、咳血等,外用可用于跌打损伤、疖肿,是贵州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常用的止血植物药。

据研究认为血盆草中的石油醚和三氯甲烷等部位有良好的止血作用,为其活性部位,但化学成分未见报道。

2.凤尾草

凤尾草是凤尾蕨科子午凤尾草(别名又叫井栏边草)的干燥全草,多在华北、中南、华南、西南多见。

凤尾草,味淡,性寒,微苦,归大肠、肝、心经,具有清热利湿、抗菌消炎、消肿解毒的作用,可用于痢疾、扁桃体炎、肝炎、糖尿病等治疗。

研究发现,凤尾草水煎液能明显缩小小鼠的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证明凤尾草有止血作用。

3.养心草:

养心草,为福建省连城县民间常用的一种草药,学名费菜,又叫救心草,景天三七,土三七等,来源主要为景天科植物费菜和横根费菜的根和全草,具有止血化瘀、清热凉血、平肝宁心的功效,主治吐血、衄血、便伤出血等。

因为养心草为景天科植物,功效类同于三七。

但养心草的止血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研究证实,养心草的水提液止血效果要好于醇提液,但和三七相比并没有优势。

4.曲狗草:

曲狗草,是云贵高原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蓼科植物类,性苦、涩、平,曲狗草的根茎可以药用,在云贵一带,民间储常用于跌打损伤、外伤止血等伤病的治疗,但目前对曲狗草进行止血等药效学方面的研究报道。

5.三叶人字草

三叶人字草,又叫鸡眼草、孩儿草、人字草,是豆科植物三叶人字草的全草,药性甘、淡,微寒,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利尿,止泻等功效,可用于主治胃肠炎、痢疾、肝炎、夜盲症、泌尿系统感染、跌打损伤。疗疮疖肿等,

6.八仙草:

八仙草为景天科植物景天三七的全草,又名景天三七、吐血草、活血丹、见血散、土三七等,为多年生肉质草本。

浙江民间治妇女崩漏(子宫出血),采八仙草鲜根、叶适量,水煎服,连服3天即可止血。

有人用八仙草根和叶适量加水煎服3次,取滤液浓缩液,加糖适量而成八仙草糖浆,一日三次连服一周,治疗各种出血(吐血、咳血、鼻衄、牙龈出血)患者三百多例,有效率非常高,尤对消化道出血、肺和支气管出血有很好的止血效果。

7.单叶草

上个世纪山东中医学院医疗队与崂山收集民间验方时,发现单叶草有良好的止血作用,当地群众小伤出血,用单叶草叶背孢子囊外敷可迅速止血。

后经青岛药检所鉴定,单叶草是水龙科植物有柄石苇,把石苇研粉做动物实验,外敷伤口,其止血功能要优于马勃、百草霜、海螵鞘、地榆等止血药。

8.山橡皮草:

山橡皮草,别名肿节连,为爵床科植物,为多年生草本,一株丛生数茎,茎方形,分株有肿节,肿节膨大,像土牛膝。根呈方形,有分枝,有节,外边淡黄色,折断粘液种似橡胶,所以叫山橡皮。生长于阴湿深山沟里,两山之间水沟旁,也可家引种植。

外用山橡皮草止血粉,是将山橡皮草根洗净晒干切碎研粉即可,可用于动物大动脉止血,多次为一到三分钟止血,另外用以上消化道出血效果也不错。

9.紫珠草:

紫珠草,也叫贼紫草、创纷草,属于马鞭草科茎园,可高达7~8尺,叶对生,表面粗糙成椭圆形,边缘有锯齿,上下有茸毛。

一般在清明前后剪去枝,夏秋见采集收购,药用以叶为主,花絮和结子都可入药,并可用全草入药。

主产区福建南部,可用于多类型出血,如消化道出血、肝硬化便血、急性肾脏炎出血、大叶肺炎咳血、膀胱肿瘤尿血等。

其实重要上的止血药不止这些,就不一一赘述了。

但愿上述回答对题主和读者对止血的草药认识有帮助。

关注我,用严谨态度,科普健康;用爱心,传递快乐。

止血的草有哪些?

在农村的,经常到山里找柴火,找中草药,到田地里耕作等。难免会不小心弄伤手脚而出血。农村人是没有随身带止血贴和止血药的习惯的,一般都会就近找点可以止血的杂草来止血。那么有哪些杂草是可以止血的呢?

1:地锦草。地锦草具有活血散瘀,止血的功效。伤口小的话,就把地锦草折断,用白色的汁液涂在伤口上。伤口大点的话,就把地锦草捣烂敷到伤口处,很快就可以止血。

2:矛根的花絮。用矛根长白色的花絮或者矛根的根茎部位。花絮直接取下放到伤口处就可以了。而矛根的根茎,就要洗干净擦干,捣烂敷在伤口处。捣烂时,如果没什么水分,就加点口水。不能直接用水。

3:艾叶。找新鲜嫩的艾叶,放嘴里咬烂敷到伤口处。或者用石头捣碎,再放伤口处。

4:乌荆,学名叫黄荆。取鲜嫩叶子,放嘴里咬碎,然后敷到伤口处。当然了,用石头捣碎也可以。只是手一直在流血,用嘴咬会更快点。

5:刺儿菜。刺儿菜,因为是一种很美味的美食,在野外很难找到了。具体方法也是取叶子,用嘴咬碎放伤口处敷就可以了。值得注意的是,刺儿菜叶子有刺,口咬时要小心点。

6:狗毛蕨,这是一种蕨类植物,用它根部的毛止血。或者蕨菜还处于弯曲时的那根茎,咬碎敷到伤口处,可以起到止血作用。

在农村里,还有很多杂草是可以止血的,而且有些杂草的止血效果比市面上的止血药还好。

还有哪些植物是可以止血的?知道的朋友请在评论区留言。

止血的草有哪些?

正常情况下,血在脉管中运行,濡养全身。某些原因可以致 血液不循常道,离经妄行,血溢脉外,即为出血。止血药就是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下面介绍几种具有止血作用的草药。

一、仙鹤草

仙鹤草为蔷薇科植物龙芽草的地上部分,其性平味苦、涩,归心、肝经,具有收敛止血的作用,广泛用于全身各部位出血诸证,不管寒热虚实,均可以配伍应用,临床上常用于咯血、吐血、崩漏下血、血痢等证。

二、紫珠叶

紫珠叶是马鞭草科植物杜虹花的干燥叶,性凉味苦、涩,归肝、肺、胃经,具有凉血、收敛止血的作用,广泛用于体内外各种出血证,内服外用均可。因能入肺、胃经,尤擅于咯血、呕血等肺胃出血之证,临床上常用于衄血、咯血、吐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等证。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紫珠叶能 缩短小鼠凝血时间、出血时间、增高血小板数等。

三、断血流

断血流是唇形科植物灯笼草或风轮菜的干燥地上部分,性凉味苦、涩,归肝经,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收敛止血,可用于血热出血诸证,包括崩漏、尿血、鼻衄、牙龈出血、创伤出血等广泛的出血证,对于妇科崩漏疗效甚好,外用内服皆可。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断血流具有止血、收缩血管等作用。

四、艾叶

艾叶属于菊科植物,其性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是温经止血的要药,适用于虚寒出血证,包括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等。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艾叶具有止血的活性,它对缩短小鼠的出血时间、凝血时间以及增加血小板数。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作为用药依据,请在医师的指导下用药,有什么疑问或者观点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评论。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止血的草有哪些?

在70年代为响应西学中的号召,我这个西医也参加了中医学习班。

老师在讲到关于有止血功效的草药时,列举了诸多,分别有凉血止血药,化瘀止血药,收敛止血药,温经止血药等。其中凉血止血药常用的有大蓟、小蓟、车前草、地榆、槐花、侧柏叶;化瘀止血药常用的有三七、蒲黄、五灵脂;收敛止血药常用的有白及、仙鹤草、紫珠、棕榈炭、血余炭、藕节;温经止血药常用的有艾叶、炮姜。

其中,车前草是车前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它广泛分布于亚洲东部高地乃至平原地区的野生植物,是农村里非常普遍的草,人们都非常熟悉,甚至连小孩子都知道的,也叫车前草、车轱辘菜。记得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自然灾害时期,我们家也挖过这种草作为野菜充饥。但,在我的脑海中记忆犹新的是,我在中医学习班上老师给我们生动的讲述关于车前草的典故。

相传西汉名将马武将军有一次被敌人围困在荒无人烟的山谷中,时值暑月,天气酷热,处于断粮断草又缺水的困境,人与战马都腹胀如鼓,小便如血,滴沥不尽,军中将士及战马亦均无粮草,近处亦无水源,眼看人倒下,马疲备,士气锐减,已不能前行。就在全军已经非常危险的时候,一位马夫突然发现马不尿血了,经仔细观察发现马总是在嚼食一种牛耳形的野草,聪明的马夫猜想此草定能治病,就拔了几棵吃了,果然病情减轻,不再尿血了,小便也正常了,人也有了力气。随后,马夫把这一发现禀报将军,将军问到哪里采摘这种野草,马夫随手一指:“车前就有。”将军于是让人、马食用此草,几天后病症都消失了士气大振,马鸣嘶叫有力。马将军惊叹车前之草的帮助,这就是车前草的名字由来和历史典故。

另,明代朱橚编著的《救荒本草》中也有车轮菜的记载(即车前草):“今处处有之。春初生苗,叶布地如匙面,累年者,长及尺余;又似玉簪叶稍大而薄。叶最中心撺葶三、四茎,作长穗如鼠尾。花甚密,青色,微赤。结实如葶苈子,赤黑色。生道傍。”形象地勾勒了车前草的特征。

有史记载,车前草的功效: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清热解毒。主治泌尿系感染出现的尿频、尿急、尿痛、尿血等,渗湿止泻用于暑湿泄泻,湿热在大肠,而出现的小便不利的水泻,它可以经过利小便,让水液从小便排除,而起到止泻的作用,还用于肝火旺的目赤肿痛,及肝肾亏虚的两眼昏花,视物不清,清肺化痰:多用于肺热咳嗽痰黄、痰多等诸症

另外,如采摘车前草的嫩苗叶煠熟,水浸去涎沫,淘净,油盐调食”在如今人们吃惯了大鱼大肉,偶尔把车前草作为风味独特的野菜食用,也不愧为是一道舌尖上的美味,您也可以尝之。

止血的草有哪些?

在农村总少不了要去野外干活,磕磕碰碰,难免会被一些植物划伤流血,遇到这种情况,辛勤的农民很少会放下手上的活,回家去处理伤口,基本上都是就地取材,用地里的一些杂草来止血,那么哪些杂草有止血的作用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吧。

止血的草药非常多,根据药性的特点,可以将其分为凉血止血药,化瘀止血药,收敛止血药和温经止血药四种。

凉血止血药1.大蓟

大蓟是菊科植物大蓟的干燥地上部分或者根,味甘苦,性凉,具有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的功效,是血热出血的要药,常用于血热引起的吐血,咯血及崩漏等症;外用也可用于热毒引起的痈肿疮毒。凉血消肿的话生用比较好,炒炭则偏向于止血。

2.白茅根

白茅根是田间很常见的一种杂草,顽强的生命力令不少农民朋友头疼,暂且撇开它对农作物养分的竞争,其实它也有很好的药用价值,是一味不错的止血药,药用部位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干燥根茎,性甘寒,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清肺胃热的功效,常用于上部血热引起的出血;水肿,小便不利及湿热黄疸用效果也不错;胃热呕吐,肺热咳嗽等症也可以使用。

此外,凉血止血的草药还有地榆,槐花,侧柏叶,苎麻根等,在此就不一一细说了。

化瘀止血药1.三七

三七化瘀止血的功效是被大家公认的,既温通入血,善于止血,又能散瘀,止痛的效果非常好,有“止血不留瘀,化瘀而不伤正”的特点,凡是体内外出血的症状,各种瘀血痛证,用了都有很好的效果,尤其对于出血兼有瘀证的情况治疗效果更佳。

2.茜草

茜草为茜草科草本植物茜草的干燥根和根茎,见过这种药物的朋友应该知道它的颜色是偏红的,中医里认为红色是入血分的,因此茜草有凉血止血的作用,不过它祛瘀的功效要优于凉血,所以归为化瘀止血药,它既能清血热而止血,又能通壅积之瘀以行血,凉血与行瘀并举,为行血凉血的要药,适用于治疗血热出血诸证。

除了三七和茜草之外,常用化瘀止血的草药还有蒲黄,藕节,降香等。

收敛止血药仙鹤草

仙鹤草来源于蔷薇科植物龙牙草的干燥地上部分全草。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应用范围广,既能收敛止血,又能截疟,止痢,解毒,补虚,是常用的中草药,我们单位就经常用到它。仙鹤草药性平和,大凡出血,无论寒热虚实都可以使用,对于疟疾寒热,久病泻痢,疮疖痈肿,阴痒带下及脱力劳伤等症均有很好的效果。

除了仙鹤草之外,常见的属于收敛止血类的草药还有白及,紫珠叶,棕榈,鸡冠花,花生衣等。

温经止血药1.艾叶

提到温经止血,相信很多朋友首先都会想到艾叶这种草药,它不仅温经止血,还能散寒止痛,调经安胎,燥湿止痒,对女性朋友来说非常好,是妇科温经散寒,调经止痛的要药,广泛用于虚寒性出血证,月经不调,痛经,腹痛或胎动不安等,外用还能燥湿止痒,常用于带下,湿疹,疥癣等症。

2.炮姜

炮姜是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炮制品,用干姜砂烫至表面鼓起,直至表面呈偏黑色,内部呈棕褐色即可。干姜属于温里药,偏向于温中散寒,温肺化饮,而炮制后的炮姜止血,止痛,止泻的功力更强,同时还保存着原有的温经作用,广泛用于虚寒性出血,腹痛,腹泻等症,是治疗脾阳虚,脾不统血类出血证的要药。

在日常生活中,受伤流血是常有的事,对于普通的割伤流血,认识上述提到的止血草药,相信对我们的生活会提供很大的便利,但是对于出血量过大,病情较严重的患者还是要尽快送医,以免耽误病情,产生不良的后果。

以上就是小杨关于常见止血草的介绍了,觉得还不错的话,不妨给我点个赞,谢谢,关注小杨,带你了解更多中药材知识。(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止血的草有哪些?

临床应用止血中药分收敛、凉血、化瘀、温经止血等类。收敛止血:仙鹤草、白及、藕节。凉血止血:大蓟、小蓟、地榆、白茅根、旱莲草。化瘀止血:三七、蒲黄、茜草根。温经止血:艾叶。止血有都有修复血络,制止体内外出血的作用。收敛止血作用,以仙鹤草、白及最强,血余炭、棕榈炭次之,藕节最弱。凉血止止血作用,以地榆、槐花最强,大蓟、侧柏叶次之,白茅根、旱莲草最弱。化瘀止血作用,以三七、花蕊石、蒲黄最强,茜草、降真香次之。温经止血作用,以艾叶、炮姜最强,伏龙肝次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