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拍卖7500元得奔驰,法院判买家获赔近20万。怎么看?

一名网友在淘宝拍卖平台以7500元买下二手奔驰车,结果卖家却说自己标错价,且没有现车并要求退款。法院正式宣判,本次交易没有任何违规行为,属于合法有效的,因此双方需履行各自的义务。其中,卖家应该赔偿卖家196500元,且案件受理费用也得由卖家承担。据悉,目前,卖家已被强制执行,需赔偿刘先生20.08万元。这个结局真是让人大快人心。

这是一个最近引发争议的判决,有些人认为这位买家利用了网络漏洞,利用了卖家的工作失误,为自己谋取了不当利益。但是有些人认为这位买家是成功的捡了漏,既然卖家公开打出了低价,买家也付钱了,那么就应该交车,如果不交车就应该赔钱。那么具体事情是如何的呢?

在2019年11月14日,买家用户刘先生去逛淘宝平台的“阿里拍卖--捡漏”栏目,发现有一个商家平台正在拍卖奔驰二手车,页面显示的是一口价,价格是4000-7500元。结果刘先生就缴费参与了,而且之后也得到了系统通知,他成功的以7500年拍卖到手,一辆2016年的奔驰二手GLA级2016款四驱2.0T双离合时尚型车。但是事情在之后就发生了反转,卖家拒绝交车,这位卖家是好车酷酷公司。

卖家提出了很多拒绝交车的理由,要求买家刘先生放弃自己的要求。一会说工作人员失误,输入系统的金额错了;一会儿说系统发生错误,显示的金额错了;一会儿说无法交车,车辆已经卖掉了。总而言之就是拒绝交车。提出给买家补偿100元事情结束,刘先生不肯,最终双方诉之法律。经过这两年多的一审和二审,判决终于下来了。

四川省中院认为,买家刘先生与好车酷酷公司之间成立的买卖合同,就是系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双方均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履行义务。因为好车酷酷公司无法交车,那么判决赔偿刘先生196500元。这是根据这辆车的二手市场价格,减去拍卖价7500元的余额。这个判决是非常合理的,互联网用户不肯被商家糊弄,愤而反击,得到法律支持成功的案例。

虽然刘先生出价的7500元明显低于二手奔驰车市场价格,但其实这是一个拍卖交易。这辆车出售的通道就是在淘宝拍卖的捡漏频道中,刘先生和平台商家都要冒险,有可能商家通过这个平台进行品牌营销,故意设置低价博人眼球,等待大家去出价抬升。但是此次阴差阳错,结果变成一口价7500元出售成功了。刘先生是没有任何过错的,卖家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在此事中,阿里方面其实应该作的更好些,应该组织协调双方达成一致方案,不至于花费两年多时间经历两场诉讼才得到了判决。因为这是在阿里的拍卖平台上发生的,如果双方能够协商一致,说不定还将坏事变好事,真正给平台和这个卖家做了一次流量广告。

网络拍卖7500元得奔驰,法院判买家获赔近20万。怎么看?

市场经济是一个契约经济,大家应该诚实守信,遵守合同,生意才能长远。

网友以7500元拍下20万奔驰轿车,应该是一种捡漏,而且是非常成功,20万元大概率是该奔驰车的评估价,但是20万的评估价缘何会变成7500元的拍卖价,这就有点匪夷所思了。

淘宝拍卖台一旦买方成功拍买,意味着买卖双方的交易合同已经确立,这是得到法律保护的,从理论上来说,卖家应该尽早发货,实行款物交接,现在问题是卖家说自己标错价了,这可能也是实情,要不是标错价,也不至于让买家捡漏,得了一个大便宜。

或许是亏损太多了,卖家不愿意发货,并以各种理由搪塞,据百度,该店铺客服联系刘先生称“这款车不在售”,希望刘先生申请退款,捡了一个大便宜的买家自然不愿意退款,只能一直诉讼起诉到法院。

法院认为本次交易是买卖双方真实意思的表达,内容没有违反现行的法律和行政法规,买卖双方应该按照合同执行,履行各自的义务和责任,楼主提供资料显示,卖家应该赔偿卖家196500元,且案件受理费用也得由卖家承担。据悉,目前,卖家已被强制执行,需赔偿刘先生20.08万元。

这一案例揭示一个问题,电商平台经常出现一些有争议的买卖,在于价格的错标,造成商家巨大损失,很多人认为是BUG,让羊毛党薅羊毛,有的观点就认为可以参照合同的显失公平来对待,不承认这种买卖。

但是从上述案件中显然显失公平没有得到法院的认可,还是要求卖家旅行承诺,如何评价这一事件,恐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难有一个公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