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进入股市的散户还健在吗?
德先生在上海长居了近20年,因为一直在金融行业,虽然不是第1批进入股市的散户,但是在上海见到了第1批进入股市的投资者,当然他们现在都是大户了,那么他们现在都在哪里,都干点什么呢?
前段时间有个消息,撩动了大家的回忆。那就是上海的第1代股民代表杨百万离世了,终年71岁。这就说明当年进入股市的第1批散户,现在都已经进入到老龄时代。杨百万身家不菲,都已经早早的过世了。要知道上海男性的平均寿命接近82岁,女性的平均寿命接近84岁。
我国的证券市场是从1988年才开始的,当年大飞小飞老八股,这是第1代股民还能记得的一些最早一批的上市公司。那时候参与的证券投资的人士都是做啥的呢?其实杨百万在里面算是年轻的了。参与者一般都分为两类人,第一批是见证过1949年之前,上海证券市场的那一批人,他们在那个时候岁数已经相对比较大了。第二批就是像杨百万这一类人,他们离开国有企业或者即将离开国有企业,在社会上闯荡,发现了证券这新事物。勇敢的扑了上去。
经过这样的分析,大家就明白,第1批人现在早已经过世了。第2批人随着杨百万的过世也逐渐的安享晚年了。但是在10多年前,德先生可是见过不少,同杨百万一起征战股市的一批第2批人。其实投资股票是也成瘾的,很多人已经60多岁了仍然还在积极的炒股,只不过大多数都坐在大户室内。
在证券市场还没有开之前,这一批人一般都是在上海倒卖各种票证物资的那一批不安分的人。有些是玩邮票的,有些是收国库券的,有些是搞收藏的。所以他们对于新事物特别敏锐。现在如果大家有兴趣去这些市场,还能碰到这一批最早的股市投资者。
德先生是在1993年开的证券账户,那时候还是人工填单,人工报盘的时代。但是那时候的证券市场非常不规范,各种消息满天飞。曾经有一次,两块钱一张,买了5000块钱的认购权证中了2000股,但是在上市时新股并没有赚钱还赔了钱。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那是一个蛮荒时代,在那个时候挣到钱的也是少数,大多数股民也仍然是亏损的。现在证券市场已经相对完善了,但也不是保证每人都能赚到钱。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第一批进入股市的散户还健在吗?
[呲牙]还在喘气呢,能清楚的回答问题,但确有很多老同志巳光荣了,有的已离退休,有的人还活着,但钱都拚完了下岗转业,本人66岁还坚持在工作岗位上,记得8o年代末在临居大哥的教唆鼓动下,第一次买入宝安股票,买卖价格以出黑板报的形式报价成交,在今天看来很原始,接下来就有92年认购证的发行,有样学样跟着大哥买了认购证,记得第一次摇号尾号是2,中签二纺机,这股票今天还艰难的存活着,后有改姓为市北高新,接下来还有三次认购证的发行,其中一次每张5元,二次是每张2元,然后新股发行做了一次改动,按股东账户配售人人有份(股票名称不记得了)有记得的吗?但就这幺一次,后有改现金申购和市值配售,这二款反复的换来换去,形成了今天的沪深市值配售,北交所现金申购的方法,记得我最早落戸的是万国证券,后因327国债事件管总被捕,被申银证券合并组建为申银万国证券,而后有合并了宏源证券组建今天的申万宏源证券,一路走来见证了中国证券市场发展成长,在这过程中股市有过3次,大的制度改革,一次是96年的法人股上市流通交易,这些法人股是当时条件下企业缺资金,采用了发到每家企业以任务的方式,有单位摊派到每位职工头上,本人也有幸认购了申能法人股,这种方法应该和那年代政府发行国库券的情况相同,在职职工人人摊派购买,还有一次是2oo6年的股票实行全流通方案,当然这次大股东为了取得二级市场股东的认可和谅解,作了一点自我的损失,以对价的方法按平均1o送3股的方法,解决了全流通问题,还有就是今天在推行中的注册制,这三项改制在我认为都是大扩容大利空,不看好市场的情况下,但前二次市场确走出了与大多数人认识相反的走势,96年走了一波大牛市,2oo6年同样走出了一波大牛市,那幺今天注册制的推行,能否再次重演历史呢,在未来的日子里,只要脑子还好使就不离不弃,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人在阵地在[呲牙][呲牙][呲牙]
第一批进入股市的散户还健在吗?
我是96年入市。不算最早的,也算很早的了,到现在有26个年头了。最早的股票买的是一汽金杯,估计都没有了。经历过最难的时候998点,也经历过最亢奋的6124和15年的 杠杆牛,经历了无数次的3000点保卫战。没有被股市消灭,目前依然还在股市中战斗。
我认为股市比较适合我这种比较内向的人。能从股市赢得养家糊口的钱,也还有很多的时间,安排做别的事情,照顾好家庭。不用打卡上班,不用迎来送往,不用巴结谁,不用顾忌谁,自由自在的也挺好。苦的就是自己在和股市战斗,没有人理解你,大家对股市的认知也不同,现实中能交流股票的人很少。但是如果能赚到钱,这些问题都不算啥了。
业余时间 学习太极拳,学习气功,学习健康知识。把自己的身体照顾好,少去医院交医药费。这也算是赚钱呀。
我资质差一点,只赚到糊口的钱。而且也经常被套割肉,怎么说,股票不是科学,是艺术。买的时候感觉不贵,可以入手,想不到的是会跌到很便宜,很便宜。好在有 几笔赚的很给力。总体还不错。
虽然赚的不多,但多少是多,多少是少呢?能让我养家,我也已经很满意。如果不炒股,我都不知道我能干什么。现在我觉得我什么也干不了。
炒股是一个行业,能够赚到钱,但不适合所有人,很多人还是不能在这个行业中生存。也就是所谓的七亏二平一赚。
对初学者的建议。如果喜欢股票可以少买一点,找找经验。千万不要一次投入太多的资金。钱没了,啥都完了。所以一开始投入10%左右的资金,看看自己到底能不能在这个市场上生存?如果行,再逐步的加大,千万不要一股脑杀进来,至于卖房炒股,加杠杆炒股更是绝对不可取,融资融券绝对不可取。我炒股了27年,我也不敢加杠杆。
好好活着就行,干嘛非要这么大压力呢。欲速则不达,财不入急门,都 是这个道理。
大家有什么看法呢?说说看。
第一批进入股市的散户还健在吗?
我虽然是1995年才正式先开通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交易帐户,第二年又开通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帐户,但是我在1992年就参加了成都红庙子股票黑市交易,至今快30年了,也算第中国首批“准股民”,而且一直在参与A股交易,也称得上是资深股民了。
1991年底,因四川金融市场交易中心位于成都红庙子街挂牌经营,随之而来的各类股票、股权、债券交易自由露天市场形成,每天上万人参与,交易金额数千万元,算得上是全国90年代初最大非正规股票交易场所之一,在这里诞生了四川第一代股民。记得当时,股民们都是现金买卖股权证,我先后买卖过川盐化、红光、恩威、广化、蜀都等股权证。后来,红庙子因属非正规交易被政府取缔,成立了四川证券交易中心。但当年成都红庙子股票交易,影响极大,对推动四川股份改革试点发挥了积极作用,被称为中国最早“一级半”市场,以及中国最早“三板市场”。
第一批进入股市的散户还健在吗?
去年在营业部有一位八十一岁的股民,炒股多少年不清楚,喜欢买工商银行股票,仅这一票就拿了十多万股,多年来收益颇丰。人很开朗,儿女多次劝其回家用电脑炒,他不回,说营业部人多热闹。这应该算是最老的股民了吧。
第一批进入股市的散户还健在吗?
当然在啊!1996年几万元入市,在股市一边炒股一边学习,直到2006年迎来波澜壮阔的股改行情,才赚得我人生的第一桶金,第一个一百万!在此之后,2016年赚取了人生中第一个一千万!现在本人的资产,已经分散投资于房产、银行(基金)和股票。我的股市生存之道是,绝不满仓,绝不融资;点位越高仓位越低;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