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通俗解释下房价也没降,巨有钱的恒大怎么就突然欠一屁股债?

房价一直坚挺,小县城都在一直涨,大城市就不用说了,建房成本也没怎么增加,按照小白的理解,做生意的利润不就是卖的钱减去成本吗?按这样算恒大应该越来越有钱吧?

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确实现在全国的房价并没有有效下降,按道理说房地产企业不应该出现大的系统性风险。但是最近不仅仅是恒大,还有其他的地产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既然自己的客户市场都没有下降,那为什么会公司出现大问题呢?

那么通俗的来给大家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为什么恒大会出现这么样的不能清偿的债权事件了。假如恒大自己只有一个亿,通过竞拍得到了一个亿的土地,又拉着房地产建筑商拿了2个亿,最终盖了一个可以完全销售出去,得到4个亿的楼盘。如果真的这样老老实实的做了,那么恒大每一个楼盘可以挣几个亿,投资回报率达到100%,已经赚的是盆满钵满了。

但是恒大在其中又开始不甘心,继续加大杠杆。在盖这栋楼的时候,通过预售制度早早的已经将房子卖掉了。但是给房地产建筑商的款没有结,直接再出去,又拿了两块地皮,将这两个亿又花了出去。如果顺利滚下去,他就可以挣到三个亿。但是恒大在其中预售过后,有可能拿着钱又去搞了恒大冰泉矿泉水,又去投资了恒大足球队,又去造新能源汽车。这些业务本来同房地产业务没有太大关联,但是银行认为其质地优良,就给他了很多授信。

最终结果那就是本来恒大注册资金一个亿,却占了12个亿的房地产项目,然后又做了几个亿的矿泉水以及足球队和恒大汽车。但是这些多元化的投资并没有顺利给他带来利润,矿泉水带给他的是净真金白银的亏损,足球队带给他的是净投入,没有产出只有广告效应,而恒大汽车更像一个吞金神兽,还要等着继续的巨额投入。在这种情况下,最终恒大只能进行违约了,到期应还的债务无法还清。那么这就引发了更多的负面循环,未到期的债务金融机构也开始要提前收账了,所有的债务都因为其信用不佳而导致出现违约。

所以恒大集团的问题就在于两大问题,一是房地产的金融杠杆用的太狠太极端,另外一个就是多元化集团发展并没有取得成功,而且更多的是迎来了失败。再加上恒大集团还使用恒大理财进行短债长借。作为其现金流管理的补充,但是最终也违约了,附加在一起形成了自身无法化解的危机。

谁能通俗解释下房价也没降,巨有钱的恒大怎么就突然欠一屁股债?

我这样来举个简单的例子来回答,可能就比较通俗了。

我们假设其只有一个项目,放大杠杆10倍来借款买地建房,把地买下来后三年后再开发并完全卖出,售价是成本的2倍,建设的税收40%,年分红80%,分红的税收20%(由股东自己承担),贷款利息10%。

第一轮这样的操作:

我们可以看到,开发商只需要用100亿的资金,三年分完红都还余96亿的未分完的利润,除了给股东分了红以外,自己的净资产还翻倍了。资金结余更是1196亿元,还款1000亿完全没问题。

接着来的就是第二轮:

第二轮下来,开发商仍然是三年再赚一倍,跟第一轮没有太大的区别,资金结余2392亿,还贷款2000亿,仍然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那么我们买房花的钱,去哪儿了,差不多是这些地方:

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因为各种原因,房子不好卖了,于是第二轮就变成这样了:

一半的房子卖掉了,另一半形成“存货”,存货是以成本列入的。收入减少一半,税收和分红都相应减少了,虽然未分配利润还有60亿,但资金结余只有1160亿了,钱在哪里去了,存货里去了。

也就是变现出现了困难,这样1160亿就还不起2000亿的贷款了。就算不分红240亿,也是还不起贷款2000亿的。

此时我们买房花的钱,去了这些地方:

所以说恒大们要打折卖房来还债,就是要把存货加速变现,如果变现得比较快,不至于利息支出增长得太多,那么还是还得起贷款的。

比如打七折销售的情况如下:

七折之下,虽然未分配的利润减少,股东分红也减少,税收也减少,但是只要把房子卖掉,还贷仍然是没有压力的。

甚至于打六折都可以:

打六折以后,买地建设和利息支出已经超过收入了,也就是毛利都为负了,房地产公司也要巨额亏损,当然也就无法分红之类的了,但是仍然还是可以还得起贷款的。

而此时购房者的房款去向如下:

所以说不让打折就是彻底封死了开发商们的退路;不让打折,还不让续贷,更是让他们几乎就没法动弹了。

这就是高毛利之下,可以放大杠杆,虽然金融资本等赚了更多的钱,但开发商和开发商的股东们按其投入的资本也赚了更多的钱。但是就怕政策和市场起变化。政策(限购、限贷)或市场(毛利下降)一变,他们的这个分食购房者的游戏就会玩不下去的。

通俗是通俗了,但严谨性肯定下降,上面的数据仅供理解之用,不是真实数据,请读者不要较真,说明中也把一些细节给简化掉了,也请知悉。

谁能通俗解释下房价也没降,巨有钱的恒大怎么就突然欠一屁股债?

小许头脑灵活,90年代我们村绝大多数人还在种地的时候,人家已经开始搞起了砖窑厂;

那个时候正赶上城市建设的大浪潮,城镇化推进速度很快,城里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即便是在乡下,农民也富裕了,陆续翻盖新房。小许的砖窑厂24小时开工,砖块一车一车的往外拉,根本不愁销路。

赶上了好时候,小许凭借砖窑厂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足足有100万。

小许可非等闲之辈,他不满足于只有一个砖窑厂,要开“分厂”,于是在镇上18个村或租或买的拿了地,18个砖窑厂同时开工建设,每个砖窑厂投10万,总共需要180万。

可小许手里只有100万,还有80万的缺口怎么办?贷款!找担保人贷、应收账款质押贷、在建砖窑厂抵押贷,反正能想到的方式都用上了,成功贷到80万。

两年后,18个砖窑分厂都建好了,全镇都在风风火火地搞建设,砖块供不应求,小许身价再次暴增,据说一年能赚上千万。

小许本来就满足于此了,19个砖窑厂稳健经营够他吃一辈子了,但村里的“小诸葛”找到了小许;

“小诸葛”是何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能识文能断字,只不过运气不佳,半辈子穷困潦倒,平时靠给村民写写信、出出主意混口饭吃。

“小诸葛”找到小许,问:“许总,我知道你非池中之物,是男人就不能满足,难道19个砖窑厂就让你止步不前了?生意要做大做强,纳斯达克敲钟怎能少了你”?

小许问:“这几年,我专心做砖窑,其他生意也不懂啊,如何做大做强?请小诸葛明示”!小诸葛:“简单!凡是市面上赚钱的生意你全干了就行,与其把闲钱存在银行,不如大胆去做!想做的人还没有本钱呢”!

小许一听,确实是这个道理,这么多年,那些卖猪肉的、搞养殖的、磨面的,生意虽小,不也都赚钱了吗?苍蝇腿再小也是肉啊!于是小许鼓捣出一个理念:“多元化发展”!

时间来到2000年初,短短几年时间,小许的业务范围就从最初的砖窑厂扩展到熟食店、蛋糕店、水产店、童装店、矿泉水、自行车店。

甚至还组织了镇上第一支秧歌队,隔三差五地带着秧歌队到各个镇上比赛,不过秧歌队不赚钱,就是为了给自己的产业打打广告,一年亏损几十万。

这么多产业得需要资金啊,能贷的银行基本都贷了,可还有缺口,怎么办?

小诸葛又支了一招:“简单,发行债券,向父老乡亲融资,一年利率24%,借鸡生蛋,也能帮助村民致富”!

于是小许开始向村民融资,村民也很愿意,小许给出的利率是24%,是银行的五六倍,再说小许是镇上的名人,产业众多,还能坑这10万8万的?

于是家家户户开始买小许的债券,少则三两万,多则二三十万。

融到资的小许胆子更大了,除了留下24%作为利息回报外,其余的钱全部用来“多元化发展”了。

这个时候19个砖窑厂还是赚钱的,而且每个砖块的价格还每年涨几分钱,但其他产业就难了,比如矿泉水卖不出去,小许之前先免费铺货,卖价比进价还要低;再比如自行车,光是流水线就投入了上百万,可连一个像样的成品都没生产出来,研发、设计费每天的花费都数以千计算;

最要命的是那个秧歌队,三五十口子人比一场赛就花去几万元的伙食费、场地费、差旅费,虽然获奖无数,但荣誉不能当饭吃啊。

好在砖窑厂盈利,总体算下来,总资产略大于总负债,小许还是镇上的首富。

这么多产业,不管赚不赚钱,总得有人打理吧,于是小许招了一批大学生帮助打理生意;

做大做强的小许面对这么多的产业实在分身乏术,于是招了一批大学生,给许以执行副总裁、副总裁、常务厂长、技术总监、财务总监、行政总监的名头,他们都是小许的高管。

为了留住人才,除了给高管许以高薪之外,还给他们一些股份,年底分红必不可少。

这些大学生凭借高薪和分红,毕业没两年就在城里买了房,人人都开上了小汽车。

大学生对小许感恩戴德,都夸小许带他们致了富,是他们的大恩人。

突然有一天,风向标变了,砖窑厂限产、银行收缩放贷规模、村民挤兑;

砖窑厂还是那些砖窑厂,转价比前几年还涨了不少,19个砖窑厂这几年存了不少货。

但突然有一天,风向标变了,新楼新房都盖得差不多了,轻钢成为了盖房的主流材料,小许突然发现存货砖头卖不出去了。更重要的是砖头不环保,银行也限贷了,银行要求到期就把本息全部还上,不能再像之前那样展期或续贷了。

村民也听说了这个消息,于是把小许家的门槛都踏碎了,纷纷要求提前兑付。

小许急了:“干啥呢!我还有19个砖窑厂,还有矿泉水、自行车,还有秧歌队,我卖了不就有钱了吗,你们怕什么”?

小许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但市场给了他一记闷棍,本以为大家会争着买,但没想到无论他抛出什么资产都没人买,即便是打六折、打四折。

这下小许慌了,短期贷款足足有上千万之多,还有村民的债券需要兑付,怎么办?既然卖不出去,那就抵债吧,于是把砖头抵账给了村民,村民拿回家也没啥用处,只能垒猪圈。

银行这边也着急啊,其实银行这几年心里也有数,你小许这几年是赚了不少钱,但大部分利润都进了个人和高管、股东的腰包,还有一部分拿去“多元化发展”了,账上的资金只能满足利息的支付,倘若不是我银行一而再再而三地给你展期和续贷,你现金流早就断了。但现在政策已经不允许给你新增贷款了,本息怎么办?你抓紧筹钱吧!我可是一天都等不了。

小许还是那个小许,依然意气风发,住别墅、开豪车,但手下的高管或者离职,或者低价变卖股份,纷纷离他而去,就连他引以为豪的秧歌队也快解散了。

面对着曾经引以为傲的“多元化产业”,小许不禁潸然泪下,“倘若重新来过,我只卖砖”!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

谁能通俗解释下房价也没降,巨有钱的恒大怎么就突然欠一屁股债?

你的这种想法也是挺有趣的,对于恒大这样的房企为主业的公司,在国家没有划分三条红线的时候,日子过得还是不错的,大家都知道房企就是找国家贷款过日子的,借鸡下蛋先买地,然后拿地再去贷款,然后做楼房,期房也是让购房人先交钱,然后拿着你的钱去盖房子,这个时候他们也是在赚钱,但是借银行的钱还是要还的吧,还有发行的债券之类的。至于你说的建设成本怎么没有增长呢,现在的工人给少了谁给你干,原材料钢材水泥哪个没有涨价,问题是现在恒大的房子很多,建成了没有卖出的多的是,还有建设了一半的房子,这些不需要钱吗?房子卖得不顺利,欠银行的钱到期了必须还钱,问题是银行还不继续借钱给你,以前可以来回倒腾就看不到现在的问题,一旦中间的环节停顿了,问题就马上暴露无遗。如果你还不明白,就拿你举例子如果你借钱盖了100套房子,一套房子花了20万,100套就是2000万。如果卖50万一套,你就可以赚了3000万。可是你的钱都是借来的,要还利息的。手里的房子还没有卖出去,工人找你要工资,供应商还要找你要材料钱。而你还钱的时间又到了,你觉得你现在是算有钱,还是没有钱呢!

谁能通俗解释下房价也没降,巨有钱的恒大怎么就突然欠一屁股债?

1.低价囤了大量土地,等着地价大涨,结果政策变了,导致许多项目未上马,占用了资金。

2.投资了其他产业,臂如恒大汽车,未造车先烧钱,糟蹋了资金。

3.大份额分红,用巨资刺激所谓的管理与扩张,透支了资金。

4.大股东拋售股票套现,掏空了资金。

谁能通俗解释下房价也没降,巨有钱的恒大怎么就突然欠一屁股债?

谁能通俗解释下房价也没降,巨有钱的恒大怎么就突然欠一屁股债?

先来说一下很多开发商是如何起来的。

在目前的许多开发企业,包括大型开发企业中,相当一部分是通过空手套白狼起家的。什么叫空手套白狼,就是起步时到亲戚朋友处借一点钱,然后参加地方政府的土地竞拍。那时的竞拍,只需要掏定金,也就是土地款的百分之十、百分之十五。如一块土地500万,只要先掏个50万、75万就能把土地拿下来。而那时的地价,又很便宜。

于是,一些胆大的人,就开始借钱拿地。拿到地后,再将土地到银行抵押贷款。贷款到手后,将债还掉。然而,再将贷款用于图纸设计等,弄好了,再开始房屋预售,资金又来了。一块地开发了了,原始积累也就完成了,第一桶金到手了,后面就重复、循环使用,最后是,资产越来越多,负债也越来越多,负债基本与资产同步增长。

也正因为如此,包括恒大在内,看起来都非常有钱,实际,这些钱大多是银行的、其他债权人的。一旦没法借新债还旧债,资金链就要断裂,风险也就爆发了。因此,开发企业大多是拿别人的钱在炫耀,而不是真正的有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