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收入”标准已公布,你及格了吗?

最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在出席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时表示,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现在已经有4亿人。一时间大家都很迷惑,自己到底属不属于这4亿人之中呢?这4亿人中等收入的标准是如何呢?

其实,这个标准是这么来的,在2019年1月15号,国家统计局发布过《2018年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公报》。其中具体指出:低收入群体是指调查对象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中等收入群体是指月收入在2000元到5000元;较高收入群体是指月收入在5000元到10000元;高收入群体是指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如果据此计算将近有四亿人是达到了中等收入标准。

后来,国家统计局曾经也作出了回应:中等收入组不等于中等收入群体,月入2000元到5000元并不是“中等收入群体”,上面提到的“中等收入群体”实际上是“中间收入组”的概念。但是这一解释还是比较让人迷惑,到底我国的中等收入应该是什么标准呢?

国家统计局的有关高层不公开的提出一个简单的中等收入群体衡量标准标准,一个三口之家,如果年收入在10万元至50万元之间,那么这个家庭属于“中等收入群体”。其实这可能是符合城市中的标准的,如果加上农村的广大基数,那么标准有点高了。

国家上的咨询公司艾瑞咨询,也曾经发布过一个报告,那是在2017年发布的《中国中等收入人群需求金融报告》,其中,将中等收入界定在劳动者的月收入在8000元到50000万元人民币。当然随着不同等级的城市还是有所不同。北上广深要求的月收入就会更高一些,顺着城市的经济活跃性,对于收入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降低。

瑞士信贷银行在2015年10月,比照美国的情况,提出一个中等收入群体界定标准。以美国的5万美元到50万美元为基准,按照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购买力平价进行汇率换算,那么个人财富在2.8万美元到28万美元的我国人,就算是中等收入群体。

其实不论如何标准,要我国的经济持续向上,只要我们的GDP不断在增长,最重要的是我们的人均GDP在不断提升。如果成功跃升在人均GDP1.4万美元以上,那么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将会大大增加。这也是国家追求的未来的发展目标。

“中等收入”标准已公布,你及格了吗?

“中等收入”标准已公布,你及格了吗?

根据世界银行此前公布的标准,只要人均国民收入(GNI)大于12056美元(按现行汇率计算,约80485元人民币),国家就被列为高收入国家(经济体)。我国刚刚达到人均1万美元,显然还没有进入到高收入国家。但是,已经有部分省达到高收入水平了。如北京、上海、江苏、福建、天津、浙江、广东等。

中等收入标准的公布,只是提供一个参考,而不是绝对标准。实际上,同样的中等收入,有的属于高收入附近的中等收入,有的处于标准线下方的中等收入,相差是非常大的。因此,纵然进入了中等收入群体,也未必就达到中等收入生活水平,还要看家里有没有房贷,有哪些负债,等等。如果家里没有负债,收入是净收入,那么,这样的中等收入家庭,就是真正的中等收入者。反之,就很难名符其实了。

所以,千万别问是否进入到中等收入群体,而要看自己的实际收入水平、实际消费能力、实际购买能力等。只有购买力条件下的中等收入水平,才是最棒的。

“中等收入”标准已公布,你及格了吗?

是否“及格”首先要看“中等收入”的标准是什么。

“中等收入”标准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界定:

学术界对“中等收入”的衡量标准并未达成一致,世界银行给出的“中等收入”标准是日收入10-50美元或者日收入10-100美元,按照现在1美元兑6.4825人民币的汇率,日薪能达到64.825元就算是中等收入了,超过324.125元或者超过648.25元的日薪就算是“高收入群体”。

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在我国月薪超过1945元就算是中等收入群体,想必绝大部分的上班族都能达到这一水平,比如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收入是32189元,即月薪2682元,远在1945元之上,达到中等收入并不难。甚至有的城市最低工资标准都在1945元以上,比如北京市2021年的最低工资标准是2320元。

但其实世界银行制定的标准对我国来说参考意义并不是很大,因为世界银行是综合全球范围内各个国家来制定的,很多非洲国家的平均日薪还不足1美元,用这个标准衡量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我国来说有点低了。

不过国际上还有一套衡量中等收入的标准,那就是以平均收入的中位数为基础,中位数的50%或者75%是下限,1.5倍到2倍是上限,处在这个收入水平之间的是“中等收入”。

按照这套标准,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收入中位数是27540元,即月收入2295元,那么月收入在1147元(或1721元)到3442元(或者4590元)之间就属于中等收入群体了。

想必很多人都能达到这个标准,现在三四线城市的平均薪资标准都在五六千元以上了。

当然,达到这个水平的也大有人在,比如之前就说过我国有6亿人月均收入在1000元以下,但是这些人中当然包括学生、幼儿、老年人等,所以实际上也没有那么悲观。

我国也提出过自己的“中等收入”标准:

在2018年的时候,统计局曾说过,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是低收入群体、2000-5000元的是中收入群体、5000-10000元的是较高收入群体、10000元以上的是高收入群体。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那么按照当时的投票情况来看,44%的网友属于中等收入群体。

不过有些网友认为这一标准太低了,甚至不够还房贷。

2019年的时候,国家统计局表示,如果以一个三口之家为例,家庭年收入达到10-50万就算是“中等收入”。如果按照这个标准,2017年的时候中等收入群体就有4亿人了。

三口之家达到10万元的收入应该不难,假设家里有两个上班族,那么每人月薪达到4167元就算是中等收入了。这还没算收入更高的企业家、中高层企业管理人员、医生律师、个体经营户等。

写在最后:

中等收入确实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且相关部门和世界银行对中等收入的界定也较低,大多数人是能达到这一标准的。

那为什么我们还觉得“不够花”呢?实际上这与日常支出较大有关,特别是房贷的存在,这也直接给我们造成了一种“假象”:“明明属于中等收入,却没有剩余,还得省着花”。

其实就我个人而言,完全不必在乎自己的收入在什么水平上,只要够一家人的支出就可以了,正所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何必太在乎太较真呢?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

“中等收入”标准已公布,你及格了吗?

首先要分区域来定义这个中等收入,别北上深,那么家庭收入在100万一年,可以算中等,如果在苏州,广州,无锡等工业发达地区,60-80万的家庭年收入可以算是中等,再比如,南通,青岛,常州,泉州,成都等地50万左右就是中等。要实现以上的目标,唯有两种可能,第一,夫妻两个都是高学历,在大型国企,好的事业单位等。第二,夫妻两个有一个是做生意或者好公司的销售。否则都达不到。

“中等收入”标准已公布,你及格了吗?

“中等收入”也没有一个特别统一的标准。

2019年9月的时候,在一个发展论坛上面,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表示,中国将用10年左右时间,实现中等收入群体倍增。按照刘世锦的说法,按照典型的三口之家计算,中等收入群体大概标准是年收入10-50万元,2019年的时候,中国大概有4亿人属于中等收入群体。

一个三口之家基本上是父母加上一个孩子,这样来说父母都是需要工作的,这样家庭净收入要达到10万元-50万元也不算太难的事情。现在来说,如果工作努力,一个人辛辛苦苦工作一年赚到七八万元也是有可能的,一个家庭中如果有两个人上班工作,一年下来赚到10万元以上也是可能性比较大的。

2020年全国就业人员平均薪酬大概是79854元,如果一家人中父母都能够达到平均薪酬79854元甚至更多,那么平均每个人每年净收入也基本上能够达到6万元以上,这样两个人加起来就有12万元以上的净收入,这样的家庭收入基本上就达到了中等收入的水平了。

当然了,年薪79854元是我国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这样来说,可能还有不少就业人员工资低于全国平均工资,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随着工资水平的不断提升,未来我国可能就会有更多的家庭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了。

综上所述,“中等收入”也没有一个特别统一的标准,根据一些专家的提法,一般家庭年收入达到10万-50万元就算是中等收入家庭了,这样来说,如果一家人里面有两个人工作,只要勤奋工作,都有可能达到中等收入家庭。

“中等收入”标准已公布,你及格了吗?

具体的标准是多少?如果只是按说收入来算,并不客观。房产、负债,是否有二孩儿、三孩儿,家里几位老人需要赡养,家人是否健康,这些都是隐性的。我认为不能单纯的从收入角度,来评定中等收入家庭。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