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前首富杨卓舒的野蛮生存术:靠借来的客车作抵押换30亩土地开发权起家,曾放言反对卓达就是反对普京。你怎么看?

杨卓舒将河北人民可是坑害苦了,他的起家其实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特色,他是深受牟其中的影响,按图索骥干起来的。当然,最后他倒也倒在非法集资上,他实际做的不是公司,不是实业,而是做的是现金流的生意,根本不算是个企业家。

德先生在河北石家庄,听很多人给我讲过杨富豪的发家历程和对石家庄的影响,而且进入到2018年之后,基本上石家庄的很多很多人都已经陷入他的集资骗局中,都预期到他可能出事,但是都拿不出钱来,整个城市陷入在一种焦虑之中。到目前,受害人基本上都是河北和石家庄人。

每个人不能把一次苟且的成功当做自己的永恒的成功经验。当年他发家用的那些战略战术,最终结果还干了实业,造了小区和房产。但是他后面仍然延续这种类庞氏的骗局战术,干的可不是真正的实业了。

杨卓舒符合庞氏骗局最重要的三大特征,他做的是一个长期的“资金盘”。

第一,描述一个投资神话,将自己打造成天才或者专家,给大家描述一件无法抗拒的美好未来。什么竹子可以顶钢筋用,可以将成本降低30%,他有一个跨时代的伟大发明。

第二,“低风险、高回报”这种反投资逻辑特征,让无数河北人民陷入了非法集资的骗局之中。

第三,用后面的现金流来补前面的现金流。拆东墙补西墙的资金腾挪数。

为了维持骗局能继续玩下去,也为了给自己一点延缓的时间,杨首富还特别的高调,什么100个亿不算个啥,1000个亿也不会怎么样,因为他还得起。是啊,如果这个资金盘游戏继续下去,1万个亿他也能拿得出啊。

杨首富还是个文化人,出了名之后不停的自己写书或请枪手帮他写书。反而想到比他更早一些的首富牟其中,不也是个文化人吗?不也自己写书吗?而且不是也做的无中生有的现金流游戏吗?最后的结局未来都是一样的,按照我国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定罪,估计杨首富也是同样的无期徒刑。

大家发现了吗?文化人要去骗人,骗的更狠,为啥?他们能说啊,一套一套理论,将别人嘴巴都堵住了,而且撒谎会撒的非常圆满,是经过深思熟虑编造出来的,特别有迷惑性,其中杨首富就是集大成者,他的非法集资游戏其实延续的时间非常长,蒙骗的人非常多,当然后果就非常恶劣啦。

在改革开放初期,出了一堆这种所谓的奇人。其实说白了就是胆大包天的人,成者王侯败者寇。成的人就留下了无数神话,但是他按照以前所谓成功的经验继续做下去,早早晚晚都是一条路,那就是进监狱服刑,留下的当然是无辜的投资人和受害者。

他可把河北人民害苦了,最后跑也跑不掉,事情也无法维持下去,他不自首怎么办呀?他给自己包装的所谓慈善家、文化人,用的可不是自己的钱,做慈善都是老百姓的投资款啊。

德先生讲金融和理财由专业变得通俗。跟随德先生得到最简单的答案和最实用的解决之道。觉得好关注我!再多点点赞。

河北前首富杨卓舒的野蛮生存术:靠借来的客车作抵押换30亩土地开发权起家,曾放言反对卓达就是反对普京。你怎么看?

谢谢邀请,因为和这位杨卓舒先生见过多次,一起吃过饭,也算是了解他的一些侧面,简单谈谈他吧。

一、杨先生的起家

2003-2004年的时候,他是我的客户,给他们做一个咨询项目,当时的卓达可谓是如日中天,杨本人也是一度入选全国10大富豪(40多亿吧)。据他本人说,他原来是河北省日报社(时间久远,我不确定是不是这个报社的)的一个正处级的编辑,后来下海,用借来的10万块钱,在1997年国内地产低潮的时候进入地产领域。结果越做越大,为此他总结了句话,叫“倒行逆施”,其实就是反其道而行的意思。杨澜和她老公的阳光卫视还采访他。

二、杨先生的布局、风格

他敢于借钱,我记得他们公司当时有一个招商一部和二部,里面的员工基本都是银行行长家的亲戚,这些员工的任务就是拿到银行的贷款,公司给他们个人非常高的提成,据说有人可以高达10%,这样算下来他的融资成本基本上在15-20%之间。

他开发的区域,刚好是石家庄地方政府规划要发展的重点方向,这么巧,说明他非常有眼光。

他开发的样板小区,业主子女可以上免费上小学、中学,上大学还有补贴。他赚钱的时候的确也捐了不少钱做慈善。

他不仅开发房地产,还建立职业学院,包括旅游学院和汽车工程方面的民办大学,都是国家要发展的重点。2003年的时候,就提出了5年实现千亿帝国的规划,大家其实可以看出,这个人非常有野心抱负,他是个善于借势的人,也是个敢于行险的人,所以扯一扯普京的大旗,也很正常。

三、他的卓达陨落,虽说是意料之外,但也是情理之中,只是有点可惜

大浪淘沙,商海浮沉,宦海也浮沉,相对于那些高楼起来又塌了,卓达坚持这么多年也很了不起了。不过这个人的第一桶金里是有原罪的,野蛮低价拆迁的事情也干过,所以我看到杨先生的消息的时候,虽然有点意外,但也没有多想,毕竟也是人海当中擦肩而过的人。

就以这个问答纪念一下当初和卓达的缘分吧。

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河北前首富杨卓舒的野蛮生存术:靠借来的客车作抵押换30亩土地开发权起家,曾放言反对卓达就是反对普京。你怎么看?

说好听一点叫智慧,变通,胆子大。说难听一点叫歪门邪道。话说回来哪个富人不是靠此路腾达的。

河北前首富杨卓舒的野蛮生存术:靠借来的客车作抵押换30亩土地开发权起家,曾放言反对卓达就是反对普京。你怎么看?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这是某部港剧里面的经典台词,和杨卓舒的经历正好成为对照。

说他野蛮生存,其实还应该探究一下卓达的发展路径。应该说杨卓舒选对了人生的财富周期,正好赶上国家取消福利分房,房地产市场化的一个黄金周期,如果在这个完整的周期当中坚持房地产主业,如今应该还在人生的定点。

可惜踩对了点,却走错了步,人生精彩的乐章就被自己走的细碎。

用借来的客车抵押换地,开启房地产人生,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空手道“经典”,那个年代靠胆子大发家的人不少,但是如此熊心豹胆地操作,恐怕东北人的出身有点关系,要不说东北人都叫“东北虎”呢。哈哈

其实说一千道一万,杨卓舒与他的卓达集团走到今天的地步,应该有多方面的原因,虽然历史给了他赶上了一个超强的经济周期,但是个人英雄主义行为和卓达集团战略缺失应该是最根本原因。

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往往会给企业注入个人的某些色彩,杨卓舒的“忽悠”对卓达企业文化建设应该是埋下了不小的雷,以致于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务虚的人多,做事的人少。虽然大家都在讲数据,但是很多数字都是注了水的。

企业发展的战略决定着企业的命运,来不得半点虚假忽悠的。无论纵观还是横看,只要你认真研究国内著名的企业你就会发现,这些企业发展建设都是从达成战略共识开始的,比如王石带领万科形成了只做地产的收缩战略,李彦宏带领百度进军2C领域的搜索市场,俞敏洪的三驾马车面对出国潮提出了英语培训的主要方向,均来自于核心骨干之间达成的战略共识。如果没有这些共识,那么就难以谈得上这些企业今日取得的辉煌。而卓达缺少的恰恰是最关键的核心战略形成与真正执行。

至于脱离了战略的战术,因为战略层面缺失,必然导致战术的混乱,甚至自欺欺人了。因此我们纵观卓达的整个发展过程,越大越麻烦,越大越乱,最终居然以身试法,走上了非法集资的不归路。是因为没有战略的灵魂,所以才导致了一系列的结果。

至于杨卓舒大放厥词“反对卓达就是反对普京”应该是无稽之谈,或者就是一个笑话。卓达发展再大,不过是个企业。虽然与俄罗斯的某个城市有商业合作,但是也不能说明你和普京大帝有多么深的渊源,姑且一笑置之吧。

作为曾经荣登胡润富豪榜的民营企业家,是非功过还要辩证地看,不管怎样毕竟曾经对社会有过贡献,虽然因为经营战略缺失造成了今天不该出现的结果,但是还是作为一个商业案例警醒后来者吧。

人间正道是沧桑!

河北前首富杨卓舒的野蛮生存术:靠借来的客车作抵押换30亩土地开发权起家,曾放言反对卓达就是反对普京。你怎么看?

靠借来的车做抵押,这和骗子有何区别?就是赚10个亿我也不佩服。

河北前首富杨卓舒的野蛮生存术:靠借来的客车作抵押换30亩土地开发权起家,曾放言反对卓达就是反对普京。你怎么看?

首先,一个地产开发商,谁敢说自己没有干过点违法的事,我不信,房地产本身就是一个暴利行业,为了这一杯羹不知道有多少人走上不归路。

卓达的第一个项目不管怎么来的钱,目前没有听说是抢来的逼来的,老杨只是用他的逻辑去做事罢了,那些愿意换东西的也好、赊账的也好、抵押的也好,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罢了,这一点老杨没错。

卓达最大的污点是民间融资,可能就是缺钱又借不到钱,即使融资被曝光了卓达也没有听说大规模转移财产或者跑路,依然在各地谈项目,不管他的项目在外人看来可不可靠,老杨应该是有信心的,这一点说明老杨没想赖账,否则他也不会处理房产还钱,他投案可能是真的无路可退了。

本人曾经在卓达工作,听老杨开过视频会议,我不知道老杨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但是公司真的存在欺上瞒下的事情,我的好多项目都不知道有没有被报上去,甚至都得不到相关人员和部门的跟进,或许老杨真的是被蒙蔽了。真的,人老了都喜欢听好消息,下面人也投其所好,老杨把这些“好消息”都放进了多米诺骨牌下面,殊不知他们都是空壳,经不起持续升高的棋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