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业协会:已将955家私募机构列入失联公告名单,你怎么看?

德先生对什么机构非常熟悉,给大家讲讲他们的来龙去脉以及后面的故事。

在目前大环境下,从前年年底开始,私募失联跑路自我清盘的就越来越多。未来还会继续更多。所以面对私募机构发行的产品,投资者在认购之前要多打几个问号,多去思考一会儿,再多去了解一些背景情况,再下投资决定也不迟。

近来中国基金业协会公布了第31批失联私募机构,其中失联的很多机构仍然是同网络理财平台有极深的关联。例如紫马财行,银来集团、合星财富等下面都有已不能运转的网络理财平台。在去年,浙江杭州最大的金诚集团的非法集资案中也是利用私募机构募集了近两三百个亿。私募资金计划、私募证券投资计划、私募股权计划在这几年成了出事爆雷的高发资产。

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开始私募基金备案时,当时的审理制度也不严格、备案规则也不完善,造就大量的私募机构混入协会,利用注册的私募基金计划向社会公开募集。曾经有一段时间,街头巷尾纷纷开设了一些线下理财销售门店,原来其他行业的中介纷纷变身成为私募基金计划的销售人员,在每个街头进行拉人销售,在各个会场召开会议营销,还采取了很多类传销模式进行销售。一时间社会乌烟瘴气,有多少老人中个招啊!

在2017年,国家禁止在街头开设理财门店,这才开始了第一波的管制行动,基金业协会也加大了年审审核制度,要求私募机构必须有办公场所、称职的专职人员、以及定期上报的财务报表,并加大了巡查力度。在这种情况下,私募基金机构就开始了大规模的失联浪潮。但是伴随着他们的失眠,就意味着一大批私募基金计划无法得到兑付,就意味着投资人的投资打了水漂。

私募基金机构主要有4类。但是成规模成气候的就是两类,那就是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前一类只能投资于证券市场,但是已经是连续多年漫漫熊市路,大家想想还有几个私募基金计划能赚到钱呢?连所谓股神徐翔的泽熙投资也一样跑路失联了!所以这一块也是重灾区之一。

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就是所谓合伙制企业的私募基金,在很多互联网理财机构的手中是用的得心应手,赚了钱就可以分配,如果赔的钱,投资人都变成了所谓不良资产的股东了。他们可以拍拍手脱身事外。回想去年的金诚集团非法集资案,百亿私募运作“特色小镇”项目,最后不就是这样吗?在出事之前,他们竟敢将来检查的监管部门都暴力抗拒了,想想这个百亿私募机构有多乱,多么胆大妄为?

所以现在大规模的失联也是一件好事,在现在国家严厉打击各种金融乱象的同时,将脓包早点挤出来,对身体康复有大大的好处。目前监管经历过这么多事儿,也有了监管经验,也出台了很多细则,未来在整治之后,真正好的私募机构才能发挥出他们的价值来。

伴随着网络理财平台备案整治的收官之战,后面还会有一大批私募机构会失联。在之后,德先生可以说那才会慢慢变好了。

德先生讲金融和理财,由专业变得通俗。带你一起看透金融逻辑和理财中的所有门道。觉得好关注我!再多点点赞。

基金业协会:已将955家私募机构列入失联公告名单,你怎么看?

没看法,人各有志。正所谓“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半夜赴考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格和追求,以及在人生中对关键时刻的决策。所以这个东西我看不出什么,我认为只是一种现象,如果没有这些跑路的机构,就不能对比出像虎哥我们这些人对于信念的坚持和忠贞。如果大家都干得很好,就很难区别到底是这个行业好还是这个人的能力很强了。

就像2015年,我们这个行业新蹦出来一家公司,然后在全国招了8万多名员工,并且给的都是高薪——这个公司就是e租宝。当时我就说过,如果没有它,大家都以为买理财是没有风险的,都是到期之后能够兑付的。但正因为它的出现,才让大家知道了谁是真正地在干金融、理解金融,并且把它当成一个事业去做,谁又是来混事的。因此,任何事都有两面性,好的一面就是由于它的出现从而比较出了好和坏,不好的一面就是伤害了投资人,这也是我后来决定做《虎成论金》的原因——你要想服务好客户,一定要有高于行业的平均水平。如果一个客户被我们真正地“教育”出来了,他对投资的理解、对风险的认识就会到达一个新的阶段,那别人自然而然就想服务好他、维护好他,再想忽悠他就会很难了。所以,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就看你怎么去认识它了。

作者:张虎成,优选控股创始人;财经视频节目《虎成论金》主讲人。欢迎搜索关注我的主页【虎成论金】,谢谢!

基金业协会:已将955家私募机构列入失联公告名单,你怎么看?

江湖险恶,捞点就撤。

基金业协会:已将955家私募机构列入失联公告名单,你怎么看?

失联私募是指电话连续通的私募基金,也没有主动与协会联系的基金。失联私募是指基金协会通过固定电话、手机号码、电子邮件无法取得联系的私募基金。

私募基金分三大类,一种是投资未上市公司的私募基金,二是投资二级市场也就是股票市场的私募基金,三类是投资其他类型的基金。

第三类是最容易失联的,因为这类公司投资的东西奇奇怪怪,比如应收账款类基抵押的基金,甚至投资虚拟币,五花八门,这种基金做不下去就失联。

第二类投资二级市场的基金,如果出现了巨幅亏损,遭到客户的赎回,停止运营,这种基金有可能做不下去,失联就正常了,一般股票市场行情不好,会有更多的投资股票类的基金就很难熬下去。相反,行情好的时候,这类基金就像雨后春笋般地出现。

从2015年12月开始公布第一批失联私募基金,到现在已经查过900多家,基金也是一个行业,这个行业和所有其他行业都一样,会经历一个淘汰的过程,这些基金失联,基本可以确定他们是经营不下去了,就像有些工厂或者商店经营不下去。

失联机构的公示也在提醒投资人注意投资风险,决定下单之前要对私募基金做充分的了解,评估风险,不仅要考察盈利能力,还要考察可行性,投资大的话,最好能够当面交谈,要注意对方的人是否可信。不可被对方所谓的高收益诱惑。

基金业协会:已将955家私募机构列入失联公告名单,你怎么看?

截至2019年10月底,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存续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4404家,较上月存量机构增加5家,环比增长0.02%;截至2019年10月底,存续登记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8855家,较上月增加1家;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14809家,较上月增加7家;其他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735家,较上月减少3家;私募资产配置类管理人5家。

根据《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及《关于加强私募基金信息披露自律管理相关事项的通知》相关要求,567家私募基金管理人新被列入异常机构名单。截至2019年10月底,被列入异常机构名单并对外公示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达6576家,其中,未按时通过AMBERS系统履行季度更新义务累计达2次的私募基金管理人4120家,未按时通过私募基金信息披露备份系统备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2018年第三季度及以后各期季报和年报、私募股权(含创业)投资基金2018年及以后各期半年报和年报等信息披露报告累计达2次的私募基金管理人3830家,未按时通过AMBERS系统提交年度经审计财务报告的私募基金管理人2379家。

协会自律核查工作中发现50家疑似失联机构(附件)。协会通过该50家机构在资产管理业务综合报送平台中登记的固定电话、手机号码、电子邮件等联系方式无法与其取得有效联系。我们就以“万利财富(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在相关网站进行查询,发现其自身各种经营风险,还曾曾因企业公示信息弄虚作假而被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

再进一步穿透控股股东国融中投(北京)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实际控制人发现,二者也是劣迹斑斑。窥一发而知全身,这些失联的基金管理人没有尽到应尽责任和义务,甚至是违法违规操作。

随着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行业的迅速发展,法律监管体系将不断完善。未来将建立针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认定标准和监管条例,合理界定投资者范围,严格规范投资方向,同时根据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特点和运营安排,制定与之相对应的具体化监管条例和操作细则。同时,监管力度也将不断加强。2017 年全年私募机构登记备案规定日趋严格,2017年8月30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发布《私募投资基金管理暂行条例( 征 求意见稿)》,填补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监管的立法空白,成为《基金法》以外规范私募行业的最高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明确了行业主体及行为合规标准,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金融监管的不断趋严以及行业相关法律法的不断完善将会使得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更加注重控制风险、追求存续期的稳定收益重视价值投资和研究能力、提高投后管理和增值服务的质量与差异化。

另外,私募基金行业不同于传统金融机构,不受国家信用背书,行业发展完全依赖自身信誉和专业能力。根据私募基金不设行政许可,以自律管理为主的行业监管特点,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在现有自律规则之上,逐步探索建立私募基金行业管理人会员信用信息管理体系,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的合规性、稳定度、专业度、透明度、投资风格等维度全面记录和展现会员信用水平,发挥信用记录和信用约束作用,为行业建立公允、透明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提供便利条件,为相关金融机构建立白名单提供信用推荐和信用验证服务,让信用记录良好、内部治理稳健、历史业绩优秀的私募机构有机会脱颖而出,获得更低展业成本、更大展业空间,以信用约束制度体系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11月11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正式发布《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会员信用信息报告工作规则(试行)》(以下简称“信用信息报告”),意味着私募信用体系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协会表示,信用体系建设是私募基金监管和发展的基石。该报告的推出将进一步创新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行业信用体系的建设模式,引导和支持私募机构会员持续加强信用信息自我积累、管理和运用。

信用信息报告是通过私募基金大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为会员提供信用管理的平台。其通过制定统一的考察维度及指标体系,引导会员主动管理好自身信用信息。同时,通过合作方对信用信息的使用,促使会员重视并维护好自身信用信息,实现信用信息的自我约束,从而使恪守信义义务成为行业的自觉行动。

除了将私募基金违法违规违纪等信息纳入资本市场社会诚信体系、加强外部的信用监督约束以外,还从私募基金特点出发,探索创新信用管理模式。一方面,将市场机制引入信用建设之中;另一方面,探索建立会员信用信息自我积累、管理和运用机制,激发内生动力,推动形成私募基金行业信用建设自我约束新模式,从而使信义义务文化真正落地生根。

基金业协会:已将955家私募机构列入失联公告名单,你怎么看?

长期以来,投资者对私募行业的发展都冠以混乱、野蛮生长以及骗子等负面词汇,不可否认在行业的发展过程中,的确有害群之马存在。但是随着监管趋严以及2014年将其地位合法化后,逐渐进入了平稳的发展期。本次基金业协会将955家私募机构列入失联名单,溯源认为凸显了监管的多样化、行业的逐渐成熟,让挂羊头卖狗肉无处遁逃,同时也有利于投资者对私募行业信任的重塑等。

私募的发展历程

2004年开始,在金融业比较发达的上海和深圳,随着沪深两市全面牛市疯狂,各种各样的理财工作室在这一阶段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即代客理财模式,私募就这样开始萌芽诞生。其标志性事件是赵丹阳与深国投信托合作,成立“深国投-赤子之心(中国)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被视为国内首只阳光私募产品。

后来大批公募基金基金经理在公募任职过程中积累了大量资源,也赚取启动资金之后离职单干私募,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该阶段私募基金主要以LP模式存在。2014年私募基金被赋予合法地位,注册备案全面放开,行业爆发式增长,不少金融骗子浑水摸鱼,打着私募旗号招摇撞骗。2016年4月29日证监会例行新闻发布会中,证监会私募基金监督部主任陈自强表示,当前私募基金监管遵循“统一监管、功能监管、适度监管、分类监管”的基本原则,按照“扶优限劣”、“差异化监管”思路开展监管工作。随后私募机构审批注册趋严,数量略有下降。

总结:行业从灰色地下状态,转为阳光化,然后纳入监管,逐渐成熟。

私募特征

私募机构,是指经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注册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其发行的证券集合理财产品我们将其称之为私募基金。

小常识:私募机构即私募管理人,指的是私募基金公司,而我们经常说到的私募指管理人发行的基金产品。这两者前者是企业发后,后者是理财投资产品。

1、投资人门槛较高。私募投资者起购点100万,且必须经过投资者适当性测试,私募管理人对投资者是否合格负直接责任。同时不允许几个人集合100万后以其中某一人的名义投资。

2、私募不同于公募基金收取管理费模式。私募通常采用“2+20”模式。所谓"2"指2%的管理费,“20”则是指盈利部分20%归管理所有,即报酬提成。

3、投资灵活,受限较少,特别是在仓位的管理上。公募有最低持仓限制,私募相反,极端情况下甚至长时间空仓。

4、流动方面,私募封闭期长于公募基金三到六个月,一般为六个月到一年。

5、在信批方面,公募基金每日公布净值,私募则选择为不定期公布,原则上一周公布一次净值,即净值公布不强制规定。

发展趋势

1、行业增速放,绝对数量逐年减少。

截至2019年7月,协会登记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8868家,较2018年末减少121家,降幅1.35%,低于行业管理人数量同期增幅0.87个百分点;较2017年末增加401家,增幅4.74%,低于行业管理人数量同期增幅3.67个百分点;较2015年1月末增加6341家,增幅250.93%,高于行业管理人数量同期增幅2.03个百分点。

2、强者恒强,资源向头部集中

wind数据,截至2019年7月底,已登记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规模在50亿元及以上的有50家,占比0.56%;管理基金规模在20亿-50亿元的100家,占比1.13%;管理基金规模在10亿-20亿元的131家,占比1.48%;管理基金规模在1亿-10亿元的1116家,占比约13%;管理基金规模在0亿-1亿元居多,占比约76%。其中,统计规模在50亿元以上的私募证券管理人,成立早于2013年的数量超过50%。

总结:行业经过春节战国时期的混乱发展期之后,会呈现行业集中度提高,甚至寡头现象,越来越多的小型私募被市场边缘化,最后被兼并消失。

行业乱象

2014年放开注册备案之后,大量人员涌入该行业,证券公司三五客户经理成立私募、现货贵金属公司涉足私募、甚至股票配资公司都进入私募,阿猫阿狗多如牛毛,出现很多行业乱象,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空壳:2014年很多地方严禁注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很多公司不管有没有条件,人员是否合格,抢在第一批次注册备案。这里普及下,注册是指公司取得管理人资格,备案是指私募产品在协会官网公示。于是出现大量空壳公司,有公司甚至注册后一年都没有发行一款产品。

2、嵌套: 由于大量人员涌入,僧多粥少。大部分产品加杠杆,券商融资一比一,中间再嵌套优先级资金,银行也大势融资给券商,结构化产品盛行。

3、违约:由于2015开始,牛市戛然而止,很多产品快速被清盘,跑路现象发生,各种违约事件频出。

4、违规开发客户:为了开放新客户,禁止承诺收益基本基本上就是一句空话。我2015年去北京路演,甚至在机场路上还看到私募的巨幅广告。

955家私募纳入失联公示名单之我看法

本次监管层将955家私募纳入失联公示名单,是延续2016年的监管基调,进一步净化出清整个行业,有利于行业长远健康发展。

1、行政监管叠加市场化手段,净化行业。将失联者公布在阳光之下,用市场和公众的力量监督,对违法违规私募起到了震慑作用,很简单,犯有前科的管理人就很难得到客户认同,进而自己消失。

2、投资者有了比照名单,减少掉入所谓私募圈套,避免了投资者的亏损。

3、重塑行业公众形象,这一点上特别明显,大部分投资者纷纷选择成立时间早,管理规模大的头部私募管理人。

总结:该次举措是行业共识,也是行业发展必然,我们相信国内资管行业会越来越健康,真正发挥辅助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

综述:行业野蛮乱生,到地位合法,随后监管更难,重塑行业信心,中国资管行业必将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作出应有的贡献,本次措施的将加快行业发展成熟步伐,意义深远!

我是溯源归一,极简投资践行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