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刚“退休”,马化腾即将要推出微信版“花呗”,是几个意思?
在支付和金融领域,腾讯的马化腾是走的有点晚,占领的市场也不够多。“分付”产品即将推出,预计是生不逢时啊。对于重新划分市场,应该作用不大。但是现在互联网巨头同质化竞争,你有的我也要有,即使不成功也得有,所以不上这个新产品也不行。
提醒大家,虽然先花后还,但是都是要还的,还有微信转账的那千一的收费,也会趁机搭上车赚一把不?
1.在目前国家宏观降杠杆的大趋势下,减轻全民负债水平是一个金融调控的主要事情。“分付”还是先消费后还款,是一个增加负债的产品。目前信用卡也在降额封卡,消费信用分期也在严重管控,对于增加公民负债的各项金融互联网产品一对打压,那“分付”可以说与国家降杠杆的大趋势不符,出来后会不会命运不佳啊!
2."分付"就是一个支付宝的花呗,一个京东白条,从现有消息来看规则应该基本趋同,也有可能是花呗和借呗的合体产品。那么我问,老百姓能需要多少信用额度啊?有多少钱可以先花了后面能还回去!在这几年网贷盛行下,太多太多的人都吃足了超负荷负债的苦头。现在银保监会针对金融机构开始进行客户统一额度管理,而又新上一个分付,又是在鼓励前置型消费,又是给无偿信用额度,这谁还用得起啊?难道还在鼓励脱离收入的超前消费吗?
3.腾讯的各项产品,在社交功能方面遥遥领先,但是在金融方面一直是弱项。理财通嵌在微信后面,一直做的也是不温不火,产品也没有太多的出彩地方,规模也不是很大。虽然微信现在有10亿用户,在“分付”推出之后,他会面对十亿用户进行广告营销。关键是在前期推广红利期过后,还能有多少剩余忠实用户?
其实作为吃瓜群众的我们,大家非常欢迎。这会引发支付宝跟腾讯的又一轮大战,让补贴来的更狠一点吧!大家可以充分利用其中的优惠,薅点小羊毛,沾点小便宜。
但红利战之后,大家要清醒的自我提醒。理性消费,合理消费,不要被这些诱惑所吸引,最后变得欠债累累。本来已经有了马云是你的债主,别又再加上一个马化腾。
德先生讲金融和理财,由专业变得通俗,如果觉得好,关注我!再多点点赞。马云刚“退休”,马化腾即将要推出微信版“花呗”,是几个意思?
说实话,腾讯此时推出“信用”分期支付功能,有点为时过晚,且受制于应用场景的问题,发展前景也很有限!
腾讯信用支付产品——分付最近据相关消息称,腾讯内部正孵化一款名叫“分付”的产品。与蚂蚁花呗、京东白条,比较类似,这款产品都是采用“信用支付”的方式,用户购物可直接使用微信先付款,然后按月分期支付账单,微信收取一定的手续费。
这种分期支付的产品,如果能早两年推出,依靠微信强大的流量,或许还能与蚂蚁花呗争夺一下市场。此时才推出,确实有点太晚了!
在互联网支付领域,目前花呗的市场份额最高、应用领域最广,几乎所有可以使用支付宝的地方,都可以使用花呗付款。而京东白条,虽然只能在京东商城使用,但经过这几年的耕耘,业务发展也是很稳定的!另外,美团、百度也开始推出了类似的分期支付产品!
在这种情况下,腾讯才着手发力“信用”分期支付,还是比较“迟缓”的!
腾讯系的应用场景很有限本来,腾讯系,无论QQ、还是微信,都以以社交功能为主,支付为辅。对于互联网金融服务这一快,重视程度本来就不够,纯粹是“走一步、看一步”、“有好东西、拿来仿造即可”的态度!
此时,互联网信用支付这一块,花呗已经占据绝对的制高点,京东白条紧随其后。而腾讯,尚且还没有自己的电商平台,虽然旗下拼多多发展不错,但与淘宝(含天猫)、京东相比,差距还很大。即便是能切入到拼多多应有场景当中,未来发展前景有多大,还真不一定呢!
总之,不管怎么说,腾讯此时才推出微信版“花呗”,已经失去了市场的先机,要想发展好,估计难度会很大啊!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交流!财经问题就请点击关注【财经者思】,记得多多点赞哦!!!
马云刚“退休”,马化腾即将要推出微信版“花呗”,是几个意思?
感谢您的阅读!
马化腾应该早就盯着“花呗”市场了,借着马云刚“退休”的劲儿,宣传即将推出“微信版花呗”,毕竟很多人觉得,没有了马云的“花呗”,可能没有那么安全了。
马云从来没有离开过
其实对于阿里巴巴或者支付宝的竞争者来说,马云的卸任或者是退休,都是极好的时期,他们可以在这个时期做各种文章,因为有些网友会认为马云卸任阿里巴巴,支付宝和阿里巴巴从此会陷入困窘。
其实,他们并不知道,马云只是退出阿里巴巴的日常管理,对于阿里巴巴和对支付宝的真正掌控是从来没有改变过的。不管是在阿里巴巴的股权,还是对于蚂蚁金服的管理,马云仍然是最有话语权的个人。
支付宝,面临挑战
实际上支付宝面临挑战并不是一次两次,特别是微信。在微信凭借它强大的用户群体,开通了微信支付,让支付宝的支付形式受到很大的挑战,让目前为止,移动支付基本上是支付宝和微信两大巨头。
然而,支付宝自然不会放弃自己在金融领域的优势,从支付宝的花呗,借呗,芝麻信用等等方面,支付宝的优势都比较明显。
然后,微信却没有放弃“Copy”,从类似于借呗的微粒贷,到类似于花呗,即将发布的分付,微信是一刻没有停歇过。
分付——花呗
据说,腾讯内部正在孵化一款信用支付产品“分付”(暂定产品名称)。可以说,信用支付的市场,再一次被点燃,实际上,实体信用卡的形式已经慢慢的被花呗所取代,由新浪科技所做的投票,使用花呗用户达到了64.1万人,而使用信用卡的用户为4.4万人。
可以说花呗现在市场占比最高,而根据移动支付的优势来看微信,有着自己天然的优势,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分付”或像“微粒贷”一样,能够带来极大的优势。我们可以预见,花呗将迎来最为强大的对手。
马云刚“退休”,马化腾即将要推出微信版“花呗”,是几个意思?
当马云推出余额宝以后,微信随后也推出了直接对标余额宝的理财产品——零钱通,现在又上线对标“蚂蚁花呗”的一款消费信用产品——“分付”(暂用名)。这说明马化腾同样看准了信用分期产品的未来市场,注定又将是一场巨头之间的争夺战!
其实,与马云是否“退休”无关,因为这不可能是腾讯突如其来的想法,更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就办成的。必定酝酿已久,刚好在马云辞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一职后上市。因此,我们不要什么事都刻意往马云身上扯,关系不大。
蚂蚁花呗是什么?
这是由蚂蚁金服于2015年4月正式推出的一款消费信贷产品,但凡有开通此项业务的用户,都将获得500--50000元不等的消费额度。用户在消费支付过程中,可以预支蚂蚁花呗的额度,享受“先消费、后付款”的购物体验。说白了就是网络信用卡,与余额宝一样,现在已经对线下的商业银行信用卡构成挑战。
而且从2018年5月18日起,蚂蚁花呗开始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开放。
值得一提的是,蚂蚁花呗还具有“额度管理”功能,用户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需求,调整自己的花呗额度。今年7月,花呗更是针对老用户推出了一项特别权益:出账日与对应还款日调整预约服务。
我认为不管是蚂蚁花呗,还是微信“分付”都是一种主要用于线下和线上支付的信用工具,为了更好地服务消费者考虑,这也是顺应当今社会年轻人喜欢提前消费的习惯而设的。请大家在使用过程中本着“量体裁衣”的原则,切不要盲目透支,更不要随心所欲地提高额度,以免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压力。
总之,让信用工具更好地为自己服务,而不要沦为工具的“奴隶”,就像那些“卡奴”一般把自己整得手忙脚乱,尤其是每月还款日就吃不下睡不着的。一句话,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
马云刚“退休”,马化腾即将要推出微信版“花呗”,是几个意思?
题主是不是想说:马化腾以前怕马云,所以要等马云“退休”了之后才敢把微信版“花呗”推出来?这个想法太有趣了,事实上,马云与马化腾一直在较劲,马云所投资的所有领域几乎都能看到马化腾的身影,这次即将推出的信用支付产品--分付,也是直接与蚂蚁花呗叫板!
自2014年2月,京东白条率先推出“先消费、后付款”“30天的免息期、最长24期分期”的信用支付以后,2015年4月,马云也推出了一款信用支付产品--蚂蚁花呗,用户可获得500-50000不等的信用额度,深受80、90后消费者的喜欢,4年后,马化腾推出了自己的信用支付产品—分付!
马化腾之所以在马云“退休”之后的这几天高调宣布即将推出分付,我认为主要是借助马云的人气,给自己打一个广告,算是一次事件营销,据悉,分付是由微信支付团队运营,目前还处在内部孵化中,预计今年4季度上线,这几天,马云的退休事件在网上霸屏,马化腾这时推出与蚂蚁花呗的竞争产品,无疑是想故意挑起“争议”、制造话题,给自己即将推出的信用支付产品“热身”,有了马云这个自带流量的IP,马化腾可以省下不少广告费,哈哈哈~~
马云刚“退休”,马化腾即将要推出微信版“花呗”,是几个意思?
微信正在孵化一款“分付”的金融产品,产品用途对标支付宝的“花呗”。之前我们一直很疑惑,为什么微信不早学一下花呗,微信支付在大多数支付内容上本身就是支付宝的复刻,怎么独独少了花呗这一款,然而,事实可能比较复杂。
“花呗”不是你想做就能做的。相信马化腾应该是早就想要介入这一块,也不是因为马云退休,只是腾讯的金融生态版图一直不完善。除此之外,社交媒体进入消费透支领域,一定会有所顾忌。
首先是合规性上面的问题,蚂蚁金服和微信都没有消费金融牌照。从牌照类别看,蚂蚁金服还更加全面,比如民营银行牌照,小贷牌照都是存在的,其花呗不是直接走的消费金融牌照路线,而是通过走阿里小贷贷款给商户的方式来实现的。而同样的,微信也没有消费金融牌照。这个牌照如今含金量很高,18年初蚂蚁金服就开始申请这个牌照,至今不知道是否已经得到。区别就在于,如果有消费金融牌照,蚂蚁金服或者腾讯就可以自己放贷,其可以增加一定的杠杆比率,而如果通过其他方式组合出一个产品,虽然用法一样,但是会有一定的资金压力。上半年就有很多人在讨论供应链金融和消费金融方面的问题。对于国有银行,消费金融牌照并不难,但是对于互联网企业,其有资产和营收双重指标。百度买了一张。对于腾讯,大约搞一个“花呗”是简单的,但是要一步到位的产品设计,还是有难度。所以如今他的“分付”需要和贷款公司,金融机构进行洽谈,设计好产品推出。
其次是社交和电商属性不同。蚂蚁金服面对的是C2C的淘宝,用户对着用户做生意,花呗不是信用卡,需要找到目标商户签订金融协议,而花呗天然有很多的商户在手。但是微信不行,其是社交类,如果没有消费金融牌照,交易性质如何定性?而“分付”如你所见,其必然是要做消费金融贷款,因为重点是分期付款。简单点说,如果不考虑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这几年线下的市场拓展。光说用户,做此类金融产品支付宝是现成的,因为商户一直存在,而微信则未必,因为其商户是这几年拓展的,其一直是个游戏公司。
最后是安全性问题。社交平台和支付宝这类专门用于支付的平台情况不同。原因在于,我们不会用支付宝去接洽陌生人,但是微信上却很难说。而如果要有透支额度,就需要有征信。微信在征信上,优势并不明显。这方面蚂蚁金服的支付宝,作为电商后背肯定更加得天独厚。
综上,微信进入这个领域是时间问题,但是微信有微信的擅长区域,或者本身就有很多限制存在。至于用户数量,个人认为微信应该获得用户难度不大,社交媒体就是这个特色。而如今这个布局,很有可能是未来腾讯将纳入更多的电商到自己的社交平台,诸如通过拼多多之类。有些平台如果被微信独占,未来不使用花呗,则必须要有个替代品。所以,微信也到了不能等的阶段。这是必然要推出的。
花呗依然是比较完善的,因为使用场景正在日渐丰富,线下也有商家愿意尝试这类信用。而京东白条,实际上大多数场景都在线上,其尚未突破到线下。而分付,也许是花呗未来唯一的对手。但是分付必须要找到微信和商户的入口,因为这部分金融产品针对的是商户的信用,而不是消费者的信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