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双方约定的贷款利率高于24%,低于36%,是否需要履行还款责任?

其实利率约定的条款是对于出借人有利。很多时候借款人就吃了不懂法律的亏,如果懂的话,肯定能把实际给付利率锁定在在24之内。

1.法律规定超过36,属于高利贷。如果借款人去法院起诉,合同无效,返还本金及相应的利息。利息的判定由法院来决定,最高不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4倍。举个例子:民间借贷一年期,利率约定42。法院会判定:合同无效返还本金,假如即使人行的规定的一年期贷款利率在5,那么利息最多判定在20。

2.如果在24和36之间,出现法律诉讼,借款人已经给付利息,法院不会判返还24以上的利息,如果没给,法院只支持24的利息,多出部分不用给。

3.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借款人最有利的方式就是:提出诉讼。因为最多就判定到24。所以借款人碰到高于24,或高于36这两种情况,就主动发起诉讼,只有利没有害。如果出借人还有暴力催收行为,那对借款人就更加有利了。

4.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出借人要求借款人预先将利息支付,再给本金(俗称砍头息)。这如果去诉讼就更加对借款人有利,法院会将实际给付的利息抵扣本金,将借款本金基数缩小。那实际支付的利率就会更高,更有利于借款人。

针对高利率,现在对借款人的保护会大于对出借人的保护。所以借款人碰到24以上的借款时,大胆去打官司吧。

觉得好,加关注,多点点赞。还有我的其他文章和视频做扩展阅读。

如果双方约定的贷款利率高于24%,低于36%,是否需要履行还款责任?

我国法律对民间借贷的利率是这样明文规定的:

1、贷款年利率在24%或以下,受到法律保护;

2、年利率在24%——36%之间属于自然债务,法律不给予强制保护,如果借款人按照约定利率偿还利息,该偿还有效;

3、贷款年利率36%以上的借贷合同无效。

如果双方约定的利率在24%—36%的区间,法律虽然不予保护,但是借款人还是具有偿还责任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