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网贷平台引入资产管理公司和保险公司合作,会更安全吗?你怎么看?

网贷平台可能安全了,但是保险公司可就亏死了。保险公司前几年不是没有去参与网贷平台,现在是啥样?长安保险都资不抵债了,为什么,我来给大家讲讲合作过程。

保险企业涉足P2P害了自己,也同样害了众多投资人:

P2P创新做网贷,资金安全是难题

2014年开始,各类P2P企业打着互联网创新、金融科技的大旗,开始注册网站、研发理财APP,招揽出借人(投资人),开展了蓬蓬勃勃的网贷撮合经营活动。网贷公司在开展业务拓展中,出现了一个怎么都绕不开的矛盾,是什么?投资者希望能对自己的投资有着充分的资金保障,而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有时候也不可靠,谁来充当资金的担保者或者定心丸?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了,那么投资者无法大量进入,网贷公司无法吃到中间的利差和撮合手续费。于是新一轮的“创新”又开始了。

保险企业寻业务、初涉网贷尝甜头

在前保监会项主席主导下,一年批准了多家民营保险企业,这些保险企业得到了牌照,但是业务从哪里来?生存也非常痛苦,老牌大保险企业已经瓜分了市场,留给他们的都是残羹冷炙,要创新,要发展,保险企业盯上了兴盛的互联网金融网贷行业。

前期,网贷企业同保险企业合作,先进行了账户险的创新。所谓账户险,就是投资人划款过程出问题,由保险公司理赔。实质噱头多过实质,网贷平台通过引入账户险,可以混淆概念,让投资者误认为账户险就是保障资金归还的保险,而保险企业也默不作声,小发一笔。但是这个利润太少了。初初尝到甜头的保险企业,还在图谋更大的合作和利润。

怎么能得到更大的利润?肯定是参与瓜分借贷之间的利差和手续费,但是如何参与呢?

助贷机构拉郎配、蛇鼠一窝搭戏台

在金融牌照的周围一般都有依附而生的各类中介机构,助贷机构就是在互联网金融行业出现的特殊机构,他们打着金融科技创新的大旗,或建设或者整合一部分资源,去给网贷平台批量传送借款人的申请。大多数网贷平台团队互联网只有理财揽客的能力,没有找寻借款人的能力,更没有分辨借款人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审核的能力,两者的结合也是必然出现的。助贷机构就是网贷链条上的“食腐者”,共同分享利差和手续费。

有合作就有矛盾,网贷平台希望助贷机构能承担起对于借款资金的逾期偿付责任,但是发现助贷机构更加瘦小,也是无力兑现,那么借款人出现了逾期,怎么办?怎么能一劳永逸的解决投资人的资金收回的担忧?此时保险企业已经被市场中出现的利润冲昏了头,一心想从这项业务中赚钱大钱,三者一拍即合,形成了统一业务合作链条。网贷平台出投资人、助贷机构出借款人,保险公司出保险,三者共同分取利润。这个保险就是现在被处罚的“履约保证险”。

业务嵌套不透明,分钱掩盖大风险

为了让保监会等监管部门通过此项保险的备案,保险企业一个主流方案就是:助贷机构批量向保险企业送借款申请,保险机构进行审核后,出大保单(一份整体金额的保单,而不是每个申请一个保单),网贷企业见保单后开始放款,期间由助贷机构给保险企业缴纳保证金和做无条件履约承诺,进行反担保,借款流程结束。在还款出现风险时,保险企业代为偿还贷款,同时扣抵助贷企业保证金,并将债权让渡给助贷企业进行催收,“履约保证险”一般收取在借款本金的2-3.5%之间。在方案通过备案后,出现了民营保险企业互金业务大爆发,主要是以长安保险、华安保险、安心保险等多个机构作为主力。

其实深入探寻,这个风险方案就是最大风险,助贷机构规模都很小,缴纳50万保证金能通过上千万的业务,如果逾期大爆发,助贷机构承担不了,那么只有保险企业承担了。但是为了盈利,为了眼前的欢乐,谁都顾不上了,2016-2018年,各类网贷平台纷纷同各类保险企业合作,推出“履约保证险”,给了投资者最大的资金收回的保障,投资人也放弃了风险辨识能力,不断将自己的钱投入网贷平台,保险企业收取到了比所有业务都高多倍的保费收入,网贷机构和助贷机构也从中收取了服务费。恍惚之间,所有人都得到了需求的满足,所有人都得到了利润的回报,在这三年,有着多家保险企业,几十家网贷平台,上百万个投资者都投入进来,风险不断堆积。

网贷暴雷终被套、可怜网贷投资人

在长达2年的狂欢中,有的保险企业不甘于只收取2-3.5%的保险费,还或明或暗的设立助贷机构,以谋求更大利润。有的保险企业,还通过小贷公司自己设立放贷平台,做资金批发业务,车贷、房抵贷、培训贷都是重要业务品种。一时间欢乐无边。

在2018年下半年开始的暴雷潮中,多米诺骨牌开始倒塌,整个链条无可挽回的整体塌陷,保险企业四处图谋解套,“吃肉的时候就得想着被挨打的那天”,怎么可能解套呢?先是网贷平台出现流动性兑付危机而届次倒下,其次是投资者出借资金无法收回而四处维权,之后就是保险机构履约能力不足,而助贷机构已经溜之夭夭。

长安保险已经赔付了20亿,超过其自身资本金,现在被银保监会行政监管,安心保险深陷“老赖”风波,华安保险董事长被捕。终于网贷平台的行业危机蔓延到持牌保险机构,未来走势如何?还需要假以时日,自会分晓。

所以保险企业参与网贷平台,钱还是不安全,最后循环嵌套,自欺欺人。资产管理公司拿就更没有用了。你问问被抓的那个网贷平台老板,手里不是控制着一堆堆的资产管理公司,这些公司成了自融、套用投资款的好工具。

如果觉得好,请点赞、评论、关注和转发。

如果网贷平台引入资产管理公司和保险公司合作,会更安全吗?你怎么看?

最近各大新闻网站上都是P2P理财平台的消息,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经有一百六七十多个平台爆雷。这个行业在发展的初期就充满了争议,现在已经是风险集中爆发的时候了。P2P平台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你根本无法自己保障自身本金的安全。我想前面已经有很多平台倒下,不如找一个案例来讲讲,层层剖析下P2P平台葫芦里面究竟装得是什么药:

“牛板金”我想大家应该不陌生,浙江佐助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旗下综合性互联网理财服务平台,总部位于杭州。现在网站已经打不开了,我在它合作网站上找到了它的宣传广告。

广告上安全保障方式就有7项,看着相当高大上,按照他广告描述的他们平台“低风险、强流动、高收益”。那么我们来看下这些安全保障方式又有多安全:

1.资金银行监管

所有用户资金从第三方支付渠道充值进来后,由平安银行全程监管,确保投资人资金不被恶意挪用。

监管银行存而不管。资金管存的银行,相当于平台把钱放在银行那里,平台不能直接触碰到钱。但银行自身对资金的监管能力差,理财平台完全可以用虚假借款标的、自融等方式把资金取出来。如果平台捐款跑路,按照《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银行对于存管业务合作的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跑路不负责任 。最大保障方式居然不抵用,真是欲哭无泪~

2.“银行级”理财产品

牛板金平台上借款方所募集的全部资金,只用于银行中间业务结算工具类业务,如银行承兑的电子汇票贴现业务等;绝不从事任何民间借贷类的风险性业务。从资金用途上保证了真实性和安全性。

投资方向不透明。现在都知道牛板金爆雷的幕后黑手就是“自融”,就是平台上募集上来的钱被股东自己借走了,最后用在房地产投资项目,根本没用在承兑汇票业务。其实有过银行从业经验的人都知道,承兑汇票业务投资回报率比较低,它的回报周期相对比较长,哪有这么多这么快的利润来支撑该理财产品。

3.阳光保险合作

牛板金平台与阳光保险公司合作,为每个用户的账户配备了“平台资金交易安全损失保险”,让您的账户资金安全无忧。

保险偷换概念。这就是题主所说的保险宣传,平台偷换了概念,“平台资金交易保全损失保险”保障的是平台可用资金账户里面的钱被偷盗,但并不保障投资者的理财收益或投资后的本金安全。真正能起到作用的应该是履约保证类的险种,即使有保险的是情况下虚假标的也不一定能够赔到。目前,P2P纷纷爆雷大多数保险公司在监管要求和经营风险双重压力下,和P2P理财平台解约撇清关系。

4.风险准备金制度

牛板金平台在平安银行设立了专用的风险准备金账户,由平安银行监管,专款专用;如用户出现任何在牛板金平台的利益损失,将第一时间由风险准备金账户先行偿付。

准备金制度名存实亡。他的意思是开了专项账户用于赔偿利益损失,先不说这个赔偿申请流程是否简易,如果平台都倒了,老板早就拿着钱跑路了,这个钱还不是老板说了算。

下面还有“账户安全保障”、“技术安全措施”、“专业团队”等种种安全保障宣传,但是广告终究是广告,事实才是疗效。

另外再举些例,也需你也会被这些字眼所吸引:

“国资背景”:礼德财富实控人跑路,广东P2P第一爆;

“上市公司”:投融家理财平台爆雷,董事长失联,上市公司可能只是虚假宣传;

“第三方担保保证”:这个是P2P平台常用的宣传,但第三方担保公司可能只是空壳公司,即使公司是真实存在,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很低,真正爆雷情况根本不够赔。

讲了这么多,也举了很多例子,我想说的其实很简单,P2P平台有着太多不透明看不懂的事情,投资风险很大,很多人都是被他的完美包装所吸引,如果你愿意投资它就应该做好损失掉所有本金的打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