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收藏应从什么地方着手,没有师傅,如何练就去伪存真的本领?

收藏的路,没有一条是一帆风顺的,“有利益的地方就有假货的影子”,因此,假货也是个“与时俱进”的存在,任何时候,收藏界里面永远都是“真假并存”的状态,所以严格来说,收藏的话,从一窍不通到业内高手,都是需要不断学习的。

给初入收藏者建议如下:

1】知识补充

这一点是所有人的前提,收藏门类太过宽广,一个人学收藏,必有自己主观有所偏爱的一个分支,在你感兴趣的这个分支类目下,所有有关“历代经典藏品”、“有关民间传说”、“历代历史知识”、“材料构成相关”都是掌握越多越好的。这不仅对收藏本身有着至关重要的参考作用,同时也是对自己“综合文化”提升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2】多看少动,不碰自己完全看不懂的东西

这一点估计是所有收藏的“前辈”都会给别人建议的,甚至对一些老手也会如此建议。

  • 逛展览。多看展览,是这个时候可以做的事情之一,展览一般来说基本以真货为主的,即便有假,也是过了极高水平的鉴定人“认为别人难以打假”那一关之后,挑选出的实物了,也有一定价值,但总体是真货居多。

  • 逛地摊、逛市场。这个逛的目的就是“闲了没事看看假货是什么样”,辨真的同时要“知假”,永远是实战家不可或缺的路数。假货永远是个与时俱进的存在,因此,不定期逛地摊,也可以算是新手“课程”吧。

需要牢记的就是:以逛着玩为目的时,如欲入手,一定要慎重。

3】多听少说

在收藏初期,大量逛市场的活动是必须的,这个时候,无论是旁观别人交易,还是自己上手,都是以少说话为好,说错了丢面子还在其次,多听听商家、其他收藏者怎么说,品味收藏大众的心态,很多时候是个很有意思而且可能会大有收获的。

比如在收藏界,所有人都知道“不要听故事”,但是很多收藏品却偏偏“真实具有自己的故事”,那么到底要不要听?到底应该怎么听?最为关键的是,听了之后你用什么方式去相信/不相信?假的故事归根到底是为了“藏品卖高价”,而真的故事呢?同样是“支撑藏品卖高价”……

4】从材质类入手

对知识的掌握稍有小成之后,可以从“材质构成主要价值”的物件入手,相对来说,一些报价不高、工艺不多、年代不很久的藏品,如材质无价,也有不错收藏盘玩价值的。

材质的辨识,相对来说,要简单不少。还是那个原则,不碰完全看不懂的东西。

5】入手前先全盘定假、一样样“确真”。

真假鉴定貌似有个不成为的规矩:鉴假一处为假则处处假,鉴真需处处看真方为真。但却偏偏有个别特殊的玩意还能“真假存于一身”,如年代真的画假款。

初级阶段,不怕真货从你手边溜走,最怕到手后才识为假,就跟投资一样“不怕错过,就怕做错”。故有本条建议。

5】跟随身边信任的“高手”

如条件允许,找个精于此道的亲戚朋友,这样可以快速接收一些基本知识,无代价获取一些“专属此人”的心得体会,前提是,与此人之间的信任程度一定要高,最好也没有任何经济往来,这样的人,能更快带着你入道。如此人交往的圈子较为纯净,或者兴趣所在与你相同,那是最好了。

但是这一点不是必须的,信任度不够的话,可以继续单打独斗。

综上所述,收藏是个漫长的路,也是个非常宽广的方向,理想的状态是,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分支(类别),余生便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与机会,学习与实战相结合,一步步走下去。“快一点入手”只能在初期学习阶段通过多努力来最快获取知识,但是到后期,这是千万不能急的事,因为,真正的收藏品、真正的收藏爱好者二者一旦结合,便大概率是一辈子的事了。

初学收藏应从什么地方着手,没有师傅,如何练就去伪存真的本领?

多看多问从古陶瓷的微观老化痕迹着手,起码不买新仿品属于某某朝代再慢慢研究。古陶瓷的微观老化痕迹是岁月变迁朝代更替留在瓷器上的痕迹,是无法仿制的就像老人的老年斑一样是不可逆转的。这是我藏瓷30多年研究古陶瓷微观老化痕迹十多年的心得体会。

初学收藏应从什么地方着手,没有师傅,如何练就去伪存真的本领?

只有玉女心经一条路

初学收藏应从什么地方着手,没有师傅,如何练就去伪存真的本领?

从大的方面说需要两点,一是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二是必须实践,去市场买东西,并且还要把买的东西投入市场卖出去,这叫通过市场来验证。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别无它途。

初学收藏应从什么地方着手,没有师傅,如何练就去伪存真的本领?

千万别拜错了上帝。

初学收藏应从什么地方着手,没有师傅,如何练就去伪存真的本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