蛊这种东西真的存在吗?

苗疆巫蛊”真的存在吗?

提起苗疆“蛊术”总有一种神秘的风采,如无色无形的“金蚕蛊”,又列如可以使爱情忠贞不渝的“同心蛊”,还有害人不浅的“阴蛇蛊、泥鳅蛊、针蛊、虱蛊、癫蛊、疳蛊”等等,这些蛊真的存在吗?

《本草纲目》中对“蛊”有记载,说:“取百虫入瓮中(器皿),经年开之,必有一虫尽食诸虫,即此名为蛊”,此乃李时珍解引唐代陈藏器所说,并且深为认同,并记录下来。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它大概的意思就是取“百虫”(无数虫子)进入一个器皿内,把这些虫子关上一段时间,在没有食物来源的情况下这些虫子为了生存下去就会相互争斗夺食,一段时间之后这些虫子必然只能剩下一只,剩下的这只虫子必然也是“最强的”。

剩下的虫子就称之为“蛊”。

类似的记载在宋朝时期也有,例如李樵的《通志》里面也有与《本草纲目》中类似记录,都说“蛊”是百虫相互吞食而来,如此记录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有出现。

远的如清代纪晓岚(纪昀)写的《阅微草堂笔记》,近就如金老先生写的《笑傲江湖》,里面都有关于“苗疆蛊虫”的书写,蛊虫这东西很多人都是一知半解,对于未知的东西往往都是神秘而“恐惧”的。

既然历史上有如此多的记录,那这“蛊虫”到底存不存在呢?

在说结论之前,先来给大家普及一下我收集到的“蛊虫”资料,关于蛊虫的传说,目前能够收集到的资料很少了。

目前湖南湘西地区、贵州的黔东南地区,以及湖北恩施州、云南曲靖、怒江、以及一些边境地区,广西北部地区都有关于蛊的传说。

蛊虫的存在离不开“苗族”,这些地方也是苗族的聚居地,而苗族里面又存在很大的分支,如黑苗、金苗、花苗、红苗、青苗等等,不同的苗族分支对于蛊虫的记载与传说都是不一样的,不过这里面有一件很巧合的事情。

无论是哪一个分支的苗族,在他们的文化记录里面,关于蛊虫、蛊术的使用人几乎都是女性,在外族看来这不就是“巫术”吗?这些人不就是拿着神神叨叨的“神婆”吗?

可在苗族传说里面她们的地位可是很高的。

对于“蛊虫”文化风俗的考察研究,中山大学的邓启耀教授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他多年深入苗疆地区调查取证,写出来一本《中国巫蛊考察》的书,这本书我也看了不少,其中很多事情与苗疆区域的传说是相符合的。

邓启耀教授在这本书里面就记载了许多关于蛊虫的故事,这些故事的传说来源已经不可考证。

我说出来,你听听就行,当不得真。

传说中的巫蛊“草鬼婆”

“草鬼婆”是巫蛊人的一种称呼,在云南怒江州以及湖南湘西、湖北恩施州最为常见,对于这种文化上的联系,云南与湖南两地相隔千里,这种传说的相似度是很难让人理解的。

嗯!好似在广西北部一些地区也有“瞧纸婆”的称呼,这种“瞧纸婆”是解巫蛊的,与当地的蛊术师对峙着,相当于“白巫术”与“黑巫术”的区别吧!

一般来说在苗疆区域的“草鬼婆”都是传女不传男的,这个称号都是由一个很漂亮的的女子继承,在挑选传人上面也是很随机的,只要上一任“草鬼婆”看上了一个女子,她会悄悄想办法给此人“下蛊”,这种蛊据说是“草鬼婆”的传承,被“下蛊”之人必须得当下一任“草鬼婆”。

可以说这个蛊术的传承是强制性的。

为什么“草鬼婆”要强制性寻找接班人呢?

根据苗疆区域老辈子的说法,这些“草鬼婆”因为被下蛊的原因,她们身体里的蛊是她们自己也无法解除的,哪怕她们也学到了很多的蛊术,可唯独对自己身体内的蛊虫没办法,这种蛊虫必须要以自己身体喂养到一定的年限,之后才能转移到其他人身上。

若是没有被转移,这种蛊虫就会反噬“草鬼婆”,所以有些“草鬼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一般都会早早地安排接班人等待。

可这种情况也有发生意外的时候,可见人算不如天算。

据说在湘西吉首一带,发生在清朝晚期的一件事,一个老寨子里有一个“草鬼婆”,这个“草鬼婆”找了好久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接班人,也不知道她们的挑选条件是什么。

就在她快要绝望时,她的儿媳妇生了一个女娃,这个女娃恰好符合她的传承条件。

作为“草鬼婆”,他们一家人都不知道她的身份,这也是她故意隐藏起来的,她就想着等孙女稍微长大一些之后,就把“草鬼婆”的传承交给孙女,于是就暗中转移蛊虫需要的传承条件。

也不知道是她运气不好还是因为其他原因,她儿媳无意中发现了其“草鬼婆”的身份,主要是有一次她半夜离家去深山老林里,她儿媳好奇之下跟了过去,于是就发现了隐藏在深山老林里“草鬼婆”房子,也发现了她的身份。

回到家的儿媳妇惊魂未定,她想去婆婆的房间里看看是不是自己眼花了,结果打开房门时发现婆婆不在家,确定不是自己眼花,就在这时床头的一个罐子吸引了她的注意,她一联想到是“草鬼婆”的蛊虫,心里就不由得一阵慌乱,鬼使神差之下竟然把这罐子拿起来丢进了沸腾的锅里。

只听噗呲噗呲一阵响动,沸腾的水面飘起来了一条漆黑的“蛇”,奇怪的是这蛇眼睛还是通红通红,与她婆婆的红眼睛一样,平时她婆婆都说这说红眼病,没想到竟然与传说中的“草鬼婆”的红眼是一样的。

让该儿媳意外的是,她把这东西丢进锅里煮了之后,她婆婆竟然消失掉了,再也没有回家来,家里人着急到处找,她也不敢说发现婆婆是“草鬼婆”。

如果说了那她们家一定会被其他人惧怕,不管你会不会放蛊虫,别人都会防着你的,她不知道自己婆婆为什么要隐藏身份嫁人,据她公公说婆婆是外乡人,至于是从哪里来的不知道,只知道是逃荒的。

这大概是她婆婆的谎言吧!毕竟“草鬼婆”的身份一旦公开,那她是没办法在寨子里安然生活的。

她估计也是被上一任“草鬼婆”选中,也迫不得已做了“草鬼婆”。

由于没有传承,这个寨子的“草鬼婆”也就断了传承,至此没有了这个称呼,清晚期社会动荡军阀割据,很难说清楚这件事是真是假。

被转移蛊虫之人就是下一任的“草鬼婆”,而上一任“草鬼婆”就会脱离这个称呼,如果她还存活着,就会转而成为“苗医”,因为她虽然没有了“草鬼婆”的称呼,但她不仅知道怎么解除蛊术,甚至还会一些医术。

久而久之,“草鬼婆”成为了苗疆区域一种特别的存在,很多人怕她们下蛊,可遇到了难事又不得不去找她们。

这听起来是很神秘的事情,不过我觉得这件事没有这么简单。

“草鬼婆”为什么都是女性?

根据收集到的资料来看,我认为这是“母系社会”遗留下的文化影响,苗族是蚩尤的后代。

无数年之前蚩尤与黄帝、炎帝逐鹿中原不慎落败,他的后人逐步迁入南方蛮荒地区。

据文学考证,现如今南方的苗族、傣族、白族、以及其他一些族都是蚩尤族的分支,自上古时期蚩尤族就以“巫术”流传最广,哪怕是迁入南方蛮荒之后,这种“巫蛊之术”也流传部分下来。

母系社会之后就是史前时代,也就是炎帝、黄帝与蚩尤的时代,当时母系社会解体转为父系社会之后,蚩尤族对于母系社会的传承应该是较为完整的,这应该也是由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的一个过度。

女巫在当时的社会体系中是很有话语权的一类人,她们的存在应该是为了给女性争取一夫一妻制的象征,亦或者是留住男性的一个办法。

由于生产力的转变,男性依靠自己能够获得更多的食物与积累,这个时候的女性作用是有限的,采集果实与养育后代根本就得不到更多的食物,以这种“巫蛊”之术来限制男性,也是不得已的办法。

在远古时期是没有“姓氏宗亲”制度的,女性没办法约束男性,部落之间以女性为主,男性留下基因之后就脚底抹油跑掉了,孩子的父亲是谁都不知道。

此时的社会是“一妻多夫”制,一个女性可以有多个丈夫,可这些丈夫都是不顾家的,每天缴纳一点食物给女性就完成了任务,食物由女性分配食用,这种情况一开始还好,可随着时间的发展就出现了问题。

由于男性只需要上缴食物,且没有父亲的责任,他们都是不负责任的,由于生产力又是男性建立起来的,打猎这些也需要男性,男性的食物积累越来越多,在食物过剩的情况下他可以拿食物给其他女性。

也就是说虽然是母系社会,但男性是自由的,他们没有固定的妻子,也没有固定的居所,为了得到更多的食物,女性就只能想办法把男性拴在身边,如何让男性“专一”,如何得到更多的食物就成为了女性的难题。

部落母系社会时期,逐渐发展出了“巫蛊之术”,以此来限制男性的不负责任

例如如今流传下来的“同心蛊”,其实就是象征男性对女性忠贞不渝,两人一生一世在一起,谁一旦背叛就会被同心蛊吞噬。

在这种“蛊虫”的制约之下,母系社会得到了一段时间的稳定,可后来还是有不怕蛊虫的人打破这一规则,当生产力越来越强时,这种制约就显得苍白无力,哪怕心里害怕也会躲避不去接触。

炎帝、黄帝、蚩尤时期发展出了氏族,到了尧舜禹时期这个制度更是发扬光大,现在我们的姓氏都是来自尧舜禹的分支,有了姓氏宗亲就能够约束男性,这也是一个文化的传承。

虽然说母系社会流传下来的“巫蛊之术”逐渐没落了,但至蚩尤族战败之后分散到南方各地,这巫蛊文化也跟着流传下来。

虽然到如今已经只限于传说当中,但我认为“蛊”是存在的。

它在于一种特别的文化,在于“人心”,亦或者就是控制“人心”的一种方法,蛊需要虫来培养,它本来就具有神秘感,在这种未知的情况下很多人都有其“惧怕心理”。

只要你存在这种“惧怕心理”那就好约束了,如果你不想怎么样,那“蛊”的存在就会提醒你不要这样做。

就例如“同心蛊”是让男女双方一辈子忠贞不渝,不能背叛对方,这蛊无形中就成为了一条绳子,仅仅地把两人捆绑在一起,大家都不敢尝试背叛之后的后果。

因为这个后果世世代代都有流传下来,耳濡目染之下就种下了“惧怕之蛊”。

蛊的制作与诞生都是很唬人的,蛊虫的选择都是有毒之物,例如那些蛇虫鼠蚁之类的,这些东西相互吞食之后毒性岂不是更大?

就例如这“金蚕蛊”吧!

据说这金蚕蛊的制作方法不一而同,估计每个苗寨都有自己的方法,不同的巫女都有自己的传承。

不过我倒是听说过一种制作方法,说是选择十二种不同的毒虫,把这些毒虫放进罐子里,之后把这个罐子密封,留一个透气的小眼后埋在一个十字路口,等七七四十九天之后挖出来,如果里面还留存一只毒虫,那它就是金蚕蛊了。

以前我以为金蚕蛊就是“蚕”蜕变的,就是那种吃树叶的蚕,后来听说这个传说后才知道这个金蚕蛊不一定就是蚕,或许是其他毒物呢!只是它带了这个称呼而已。

现如今去苗寨旅游,你问问那些年纪大了的老人,他们或许都听说过“蛊”的存在,但要真问有没有人会,大家都是摇摇头表示不知道,或许发展到如今,这种“蛊虫”文化也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里面了。

我们通过一些传说与历史记载或许还能找到蛛丝马迹,它到底存不存在,这就不知道了。

不过我认为“蛊”应该是一种文化。

就例如“傩(nuo)文化”一样,这种文化也是部落文化的传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以致现在的西南地区都有这种傩文化的传承。

它从哪里发展起来已经无从考证,就如同这“蛊文化”一样,蛊的来源记载很早就有了,目前已经发现的“蛊虫”记载在殷墟甲骨文里面就有。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里面就有“蛊虫”的图像。

根据甲骨文图像分析解读,甲骨文上面有器皿,器皿里面有虫子,这些虫子又相互撕咬,最后只留下了一只虫子,这与“蛊”的形成不就是一样的吗?

甲骨文有多早?或许在母系社会时期,这种文化就已经形成了呢?

更多的解读或许还需要继续研究,如果能够得到更多的历史记载,或许我们可以知道更多的情况,南方许多的小国家都湮灭在历史长河里,许多的历史也都不复存在了。

如果这些小国家的历史能够还原,找到新出土的遗址,或许能够解开其中的秘密呢?这其中的关键就需要历史学家们的努力了。

炎帝、黄帝创造了中原文化,那么当初的蚩尤族呢?他们的文化是不是如今流传下来的“巫蛊”呢?

随着科学的进步,相信有一天这些真相都会被解读出来的

蛊这种东西真的存在吗?

在《倚天屠龙记》里,有这么一段记载,话说张无忌为了解明教之围,力战六大门派。在和华山掌门鲜于通的对战中,揭露了鲜于通的丑行,说他早年勾搭了一个苗疆女子,这个苗疆女子为了怕他变心,所以就给他下了蛊毒。后来他逃了出来之后,毒发差点死在路上,幸好被胡青牛的妹妹胡青羊几天不眠不休的救治才挽回一条性命。

后来二人相爱,但是为了华山掌门,他对胡青羊始乱终弃,造成一尸两命的悲剧。鲜于通为了保住自己的名声,使出了“金蚕蛊毒”,结果被张无忌用内力逼回到了自己身上。鲜于通中毒之后,有如被千万条蚕虫在周身啮齿咬,痛楚难当,无法形容。

像他这种武功高强人士,就算是利刃加身也不会不顾身份喊叫求饶,可是中毒之后却哀嚎连连,惨叫不断,完全没有一点高人的派头和身份,令观者无不心惊肉跳,可见这个蛊毒的可怕。

蛊是怎么来的

那么蛊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在古代,人们把它归于神仙方术和山野妖法之类,上古的殷墟里就有它的影子,甲骨文的蛊是这么写的:一个大罐子,里面很多虫子。数千年来,一直有着无数的迷雾笼罩在它的身上。蛊字从字面上就看得出它的含义,就是把很多有毒的虫子放在一个器皿里,让他们互相吞噬,剩下的最后一个,就是蛊了。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对蛊的制作也是如此描述的。

古人对蛊非常迷信和崇拜,认为它具有强大的力量,可以改变命运。特别是看似柔弱的女子,掌握了蛊术无疑就等于掌握了一门神秘的力量。他们或者用蛊术来拴住自己的丈夫,或者用蛊术来谋财害命,所以蛊术在千年来一直流行不衰。

传说有个姓王的瓦匠,在去外地做工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女人,二人情投意合,就生活在了一起。等到儿子十几岁的时候,王瓦匠想回老家看看,于是老婆就让他带着儿子一起回家。回到家后,因为一些原因没有及时返回,这时候王瓦匠就得了一种怪病。非常能喝水,而且一喝一大盆,肚子大的看着要爆开的样子。儿子就说,我们快点回家吧。瓦匠说,你看看我现在这个样子,我想回也回不去啊。儿子说,没事,只要你回家就行,你这个病我会治。瓦匠很惊讶,就说你怎么会治病呢?儿子说,你这是中蛊了,我妈就怕你回来之后不想回去,所以给你下了蛊。走的时候已经交代我了,如果你想回去,就叫我帮你医治。果然,儿子给他吃了一种药之后,他就好了,赶紧和儿子一起回家了。

上面说的鲜于通第一次被苗女下的毒应该就是一种情蛊,如果他终生守在那个女孩子身边,就不会有性命之忧,但是一旦离开之后就会毒发。

有个养蛊的看到镇里一家大户非常有钱,就策划给他们家下蛊。最终那家主人不知不觉的中蛊而死,慢慢的他们家的财产也全部转到了放蛊的人家里。他养的蛊就是专门用来杀人的,而且隔一段时间就要杀一个人,如果连续三年没有杀人,死的就是蛊主。

在苗疆地区,不要轻易得罪人,特别是女人,有时候同一个村里的都会给你下蛊。某个村里,有个妇女和同村的女人吵架,后来她就发现自己儿子忽然得了一种怪病,上吐下泻,然后又有癫狂的症状,经过别人指点,她知道肯定和那个女人有关系,就买了很多礼物,去那个女人家。说前些天真是不好意思啊,都是我的错,不该和你吵架的。这点礼物是我的一点心思,希望你收下。那个女人也就变得和颜悦色,俩人聊得很好。这时候她才说:“对了,我有个小事情想问问你,我儿子不知道这么忽然生病了,急死人了,也不知道去哪里找人看。”那个女人就说:“小孩子生病很正常的,回家喝点水就好了。”她连忙回到家,给小孩子喝了点水,马上就好了。

如果那个妇人不松口,那就要继续道歉送东西,一直到她原谅你为止。一般来说如果没有深仇大恨的话,她们都会松口的。因为一旦死了人,告官的话,她们也不想惹这种麻烦。

蛊术为什么会在苗疆一带流行呢

不知道古人是怎么搞出这种东西的,也许是一个很偶然的过程,后来经过不断的包装和强化,就变得无比神秘了。而且养蛊的都是女子,这种东西男人是养不了的。特别是在苗疆地区,养蛊的特别多。苗疆地区位置极其偏僻,远离中原地区,所谓的山高皇帝远,差不多也是法外之地,容易流行和传播。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蛊是害人的,所以中原地区对此打击是非常严的,抓到一定是要处死的。所以慢慢的,这种只有在偏僻的苗疆地区流行了。

《汉律》中规定,“敢蛊人及教令者弃市”,;唐宋以至明清的法律都把使用毒蛊列为十恶不赦的大罪之一,处以极刑。所以在远离中原地区的苗疆之地,蛊术一直非常盛行,而且越来越神。

在苗疆地区,人们把蛊叫做“草鬼”,所以养蛊的就叫做“草鬼婆”了,据说养蛊的人家里,是没有蛛网蚁穴等等东西的。草鬼婆认为万物皆可做蛊,也可以对万物放蛊。在《永绥厅志·卷六》里说,草鬼婆目光如朱砂,腹部和手臂有红绿青黄条纹。所以下次看到这样的人一定要小心,千万别去招惹。

苗疆三大著名蛊术

1,情蛊

爱情是美好,但是和蛊术牵扯上,就难免有点吓人了。据说很多苗疆女子看上了汉家男子,为了永远的把自己的情人留在身边,就会给这个男人下蛊。中了蛊之后,无论这个男人以前多么花心,多么无情,就再也离不开这个女子了,因为一旦离开就会毒发死亡。

而且这个男人如果和另外一个女人产生关系,就会暴毙而死。这种蛊,只有下蛊的能解,而且一旦解了,这个女人就不能再有第二个男人,否则她就会死。所以,一旦女人对你下了情蛊,你觉得她会帮你解开吗?

在金庸的《神雕侠侣》中,绝情谷里有一种奇特的植物,叫做“情花”,一旦被它的刺扎到,就绝对不能动情了,因为一动情就会痛苦不已。这也是一种蛊,类似的还有一个例子。在明崇祯十七年的时候,云南人罗明夔到香山县当县令,在当地遇到了一种叫做胡蔓草的神奇植物,这种植物的叶子如果进到人的嘴里,就会百孔流血。这个毒性真的是太强了,七窍流血什么的都弱爆了,这个是百孔流血,不过话说人身上有百孔吗?

因为毒性奇特,所以当地的草鬼婆就会用这种植物制蛊害人。罗县令到任之后,就下令说,以后凡是有来告状的,就必须带五十株胡蔓草,于是慢慢的,这种害人的东西就绝迹了。

沈从文对蛊术一直很感兴趣,他到苗疆之后,对导游说,他想看看真正的蛊术表演。导游一听觉得头大,就说蛊术可不是随便看的。而且你这么有名气,万一哪个苗疆女子看上你,给你下情蛊的话,那你就一辈子乖乖的陪在她身边了。听到如此说法,沈从文立时表示不看了。

其实据研究,情蛊的原理很简单,就是一种春药,制蛊的经过长期的经验总结和不断的学习,掌握了从一些毒虫体内提取春药的办法,并逐渐的进化加强。他们用这种药刺激男性的欲望,想以此挽留住爱人,但是这种爱情真的挽留得住吗?

2,怕蛊

怕蛊应该是心理上的一种暗示,比如老婆怕丈夫的,媳妇怕婆婆的,就会有人说,肯定是被下了怕蛊。但是这种蛊到底有没有,也是众说纷纭,我觉得对此最有解释权的应该是心理学家吧。无论怕还是爱,其实都是一种心理的依赖或者暗示。

有个男人,长期外面胡来,留下年轻的媳妇孤独过日子,天天以泪洗面。这时候有个小姐们就给他出了个主意,叫她给自己男人下个怕蛊。

果然,男人从此再也不敢外面胡来了,而且一旦离开一会,就会很想回家,并且对自己老婆言听计从。老婆很满意,可是男人却越来越胆小,而且身体也越来越弱,什么活也干不了,夫妻生活也是力不从心。结果不久之后,就莫名的死掉了。原来啊,这个妻子因为是刚学,没有经验,下手重了,真是个倒霉的男人啊。

3,恨蛊

恨蛊的潜伏期非常强,有些甚至长达两三年。其实下蛊的女人也不想害死你,给了你足够的时间让你反悔,让你回到她的身边。但是如果你执迷不悟的话,那就没办法了。有个男人和自己的女人闹分手,女人对男人说:“既然你这么想离开我,那你就走吧,但是如果身体不舒服的话,一定要回来啊,我认识一个医生很神奇的。”这个男人比较聪明,一听感觉不对劲,就决定不走了,和女人一起过日子。因为他知道,这一定是被下蛊了。如果遇上糊涂男人,拍拍手直接走人,那就惨了。

有个屠夫,因为自己老婆生了几个女儿,所以很不高兴,对老婆连打带骂,家里什么事情也不管,有钱就给外面相好的,后来干脆家都不回来了,直接和外面的女人一起过日子。慢慢的,老婆也对他彻底绝望了,于是就给他下了恨蛊。几年以后,这个男人忽然发病,痛不欲生,很快就暴毙了。

那么这个恨蛊的原理是什么呢?说白了其实恨蛊就是一种慢性毒药,如果你能够及时返回那个女人身边,她帮你解毒就没事了。

蛊的种类

蛊的种类非常多,可以说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比如蛇蛊、金蚕蛊、篾片蛊、石头蛊、泥鳅蛊、疳蛊、肿蛊、癫蛊、阴蛇蛊、生蛇蛊、情花蛊等等。下面我们挑选几种详细的描述一下。

1,蛇蛊

中蛊的人,浑身有肿起物窜动,在体内到处乱咬,到了晚上症状更加严重。有时候歪风也会随毛孔进入人的体内,苦不堪言。

据说有个姓欧的老妇人,去求医,说自己胃痛好几年了,肚子一饿就痛,只要吃一些不容易消化的东西就好一些。这个医生也是有见识的,看到她的中脘穴位置有隆起,而且舌头有红白条纹,就断定她是中蛊了,就试着用针来扎。不久老妇人大喊疼痛,又说要吐,随即突出一滩恶臭的口水,并有一条一尺长蛇样的东西,随即就好了。

2,金蚕蛊

据说养金蚕蛊要喂它锦缎,然后把它的粪便收集起来,放在别人的食物里,就下了金蚕蛊了。中蛊的人浑身好像有千万条虫子在咬,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痛楚难当。而且这种蛊毒刀枪难灭,一旦中蛊,极难医治。金蚕很爱干净,如果在苗疆地区,有的人家非常干净,没有蛛网蚁穴,那这家就可能养了金蚕蛊。

主人请你吃饭的时候,如果用筷子敲碗,你就要当心了。这时候你要及时喊破,那么就下不成了。还有在吃饭的时候把第一口饭吐在地上,然后抓抓头发,金蚕怕脏,就走了。

金蚕蛊可以使人暴富,也可以让你受难,所以养蛊的人也不敢得罪他。如果不想养了,就要准备一个小箱子,里面放上金银锦缎等,把金蚕蛊放进去,放到路边。谁捡到就是谁的了,这叫做嫁金蚕。

中了蛊之后如果不及时医治,那就麻烦了,这人会七窍流血而死,而且会从口鼻中涌出大量的虫子,非常恐怖,必死无疑。

3,泥鳅蛊

你吃了主人做的泥鳅,就中了泥鳅蛊,这时候体内会有三五条泥鳅乱窜,一会冲到喉咙,一会又冲到肛门,得不到医治话,其人必死。

4,石头蛊

把随便的一块石头,下上蛊药,丢在路边。如果有人经过,石头就会跳到这人的身上。中了石头蛊的人,会得便秘而死。

5,羊毛蛊

这种蛊非常神奇,是用羊毛制成的,根据一本专门治疗蛊术的书籍记载,有个人中蛊了去求医,医生先给他嘴里含了一颗黑豆,然后服用一种叫归魂散的中药之后,不久这个人嘴里吐出很多羊毛和烂纸。另外还可以用用青布包上雄黄末,里面再加上山甲末和皂角末,蘸热烧酒,擦遍全身,就会在前胸后背擦出很多羊毛,擦出来的羊毛要赶紧埋在地里。

几千年来,蛊术一直充满着太多的神秘和难解,它和赶尸、降头被称为南洋三大邪术,现在听来依然令然感到可怕和恐怖。其实对于我们这个社会,还有很多我们所不了解的东西。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蛊已经不像原来那么可怕了。但即使无论科学多么发达和昌明,依然会有很多未解之谜,是科学都无法解释的,所以对很多未知的事情还是要心存敬畏。

蛊这种东西真的存在吗?

土生土长的黔东南苗族人,如果你问苗族的人你们苗族有蛊吗,估计半数以上的人会告诉你有,但你问见过吗,所有人都会告诉你没见过。

我们这边流传的蛊没有电视里面湘西那么邪乎,我说的邪乎好比不良人里面蚩梦的那些蛊术。

我们家大人们也会聊到这些,我堂妹小时候好像着过,但是她那会太小不会说话,就天天哭着抠嘴巴,听说嘴巴里面都是小泡,我那会也小,没有什么记忆,去医院检查,没好,然后奶奶带她去看了巫师,把蛊赶走了。

其实本地人,周围哪些人有蛊,大家心知肚明,会告诉自己家的小孩,不要在她们面前吃东西,或者让她们碰你。所以我也不另外,被告知过我们家这边谁有,还听说这种蛊传女不传男,但是小朋友没那么注意,好几次在那个人面前吃过东西,也没什么事。

还有一种说法,说你的生辰八字硬的话,她是不能对你用蛊的。

我们家周围以前有个老奶奶,每天拿刷子和冷水刷自己身上,说是以前中过蛊,一直没治好,她身体难受,所以这么刷自己身体会好受一点。

不过有时候这种东西邪乎得很,我和我爸去我爸舅舅家,然后我爸中蛊了,去看了巫师,巫师说是路过一家门口的时候着的,她家门口有个洗衣机,我和我爸仔细回想,那段路我们没遇到什么人啊,洗衣机但是好像看到。

怎么确定是不是蛊,我也不知道,只知道我爸去医院没治好,然后看长的痘痘像中蛊之后的样子,所以拿了一个鸡蛋,用针穿个孔,然后在脸上长痘的地方滚鸡蛋,一段时间过后,把鸡蛋拿去煮,剥开就会看到鸡蛋蛋白有的地方像被咬过一样。一段时间就好了。

我们这边老一辈挺迷信的,我奶奶以前从来不吃药不看医生,她走路久了气管就会有声音,我们让她去医院,她不去,说是有鬼弄她,她才会这样,后来她老年痴呆,把这些给忘了,有一次生病,被拉去医院住院了半个月,就把她那个老毛病治好了。这又怎么说。

其实说什么有蛊,听起来好邪乎的样子,但是你问有人着过吗,回答十有八九没有,都是听说之类的。

我们要相信科学!

蛊这种东西真的存在吗?

村里的秋婶是贵州人,她的老家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整个村子被大山包围着。在离村子三里路的大山下,耸立着一座孤零零的木房子,那里住着一个黑脸老婆婆。秋婶告诉我,那个老婆婆就是养蛊的人。

秋婶已经70多岁了,她现在说起小时候的那次经历,还是会感到害怕。

下面的文章就是秋婶的原话,为了便于阅读,我使用第一人称记录。

我那年是11岁或者12岁左右,那是初夏,虽然天开始热了,可是我们大山里是非常凉快的。

那天早上我背着竹篓打草,不知不觉和小伙伴就走散了。我在一座大山下发现了一处木房子,四周都是大山,就那么一处房子孤零零地耸立在那里。

房子的左面有一处溪流,那溪水是从大山里渗出来的。那木房子的四周非常非常干净,没有一点点杂草,就是房子的右面有一片野竹林,郁郁葱葱,真是好看!

我也是好奇,脚不由自主地走到溪流处,我放下背篓,用溪水洗手、洗脸,真舒服。

当我用手鞠起一捧水想喝的时候,我听到了制止声:“那水不能喝”。我本能地循着声音看过去,这一看,把我吓了一跳。

只见从木房子里走出来一个老婆婆,她穿着蓝布衣褂,头上挽着一个光溜的发髻。看上去年纪有五六十岁了,头发倒是乌黑发亮。

只是当我看到她的脸时,心里有些害怕。她的脸上是黑黢黢的,很晦暗,就额头是白净的,眼睛也有很多红血丝,看上去很混浊。

“幺妹,那水不能喝,你来,我拿水给你喝。”老婆婆人还是很客气的。(后来我才明白,那条溪流有很多毒虫子)

我也没想那么多,就跟着老婆婆回家。她让我站在门口,她进家里端水。

我朝老婆婆家里一看,也是到处都干干净净,家里几乎什么都没有。但是靠着墙角有一排大大小小的瓮 ,难道老婆婆是卖咸菜的?

不一会儿老婆婆端来了一碗温水,她还给了我一块黑“糖”,我喝了水吃了“糖”,发现那“糖”甜丝丝的,但是有一股药味。后来我才知道,老婆婆给我吃的是“防虫药”。吃了这种“糖”,毒虫子不敢靠近我。

我见老婆婆很和善,就指着她家里那些瓮说:“婆婆,你是卖咸菜的吗?”

我发现老婆婆听了我的话就笑了。然后她有些严肃地问我:“你怕我吗?”“不怕,我觉得婆婆你是好人”!

老婆婆似乎很开心 ,她突然放低声音:“幺妹,你想不想知道那些瓮里装的是什么?”

我连连点头,就这样,我跟着老婆婆进入房子。我闻到了一股说不出的味道,有腥味、有药味、还有好像是臭味,反正味道怪怪的,人也非常压抑。

当老婆婆拿开瓮盖让我看的时候,我看见了这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东西。只见那个瓮里,是各种各样的毒虫子:里面有蜘蛛、蜈蚣、黑色的小蛇……太恐怖了!

我吓得赶紧跑出了木房子,老婆婆也出来了。她慈善地对我说:“幺妹,不要怕,那些虫子是我做药用的,我不是卖咸菜的”。

当我重新背起竹篓准备回家的时候,老婆婆又给了我一块“黑糖”。我已经走出去很远了,回头还看见老婆婆站在那里,她似乎很孤单。

有些害怕的我心里七上八下的,走到半路把那块“黑糖”丢掉了。其实,那是好东西,我当时真的不知好歹。因为吃了老婆婆给的“黑糖”,那木房子附近各种各样的毒虫都不敢靠近我。

过了几天,我告诉家里大人那天的奇遇,他们也是很惊诧,不过,他们知道老婆婆的事情。

原来,老婆婆就是养蛊的人。她把各种各样的毒虫子养在瓮里,让它们自相残杀,最后胜出的那个毒虫就可以练成蛊。当然,她需要不停地喂毒虫药草,反正这个过程无人知道。(“练蛊”都是这样传说,至于真假也无人清楚)

老婆婆没有结婚,她的脸上发黑晦暗,也是养蛊的原因。

经常有外地人来买她的蛊,本地人看到老婆婆都避之不及,也是害怕还有大家认为她不祥(山村一些禁忌)。

秋婶最后告诉我:我后来再也没有去过老婆婆那里。我也不懂蛊是什么?只是听村里长辈说过,至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也根本没人说得清。反正从小到大,蛊都是神秘莫测的,我是不懂得。

对于蛊,我也是从影视剧和小说中知道的,给我的感觉:神秘莫测、让人害怕。据说只有苗族人才会懂蛊术,而且密不外传,所以越发显得神秘。最后,“蛊这种东西真的存在吗”?我认为:肯定存在,只是可能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神奇和可怕。期待有一天真正揭开“蛊”神秘的外衣 ,我相信,会有那么一天!

蛊这种东西真的存在吗?

我有苗族血统,母系源自云南省边境,体内有蛊,是透过母系数百年来代代相传得来的。蛊是一种无固定物质性型体却可随机随时变形的纯暗物质、以人体生物能源作主导的生物,具高度的智慧,真的确实存在。佛教称这蛊源自阿修罗道。

我家族里的女人(即男性除外)每一个人都有这“奇异种子”在体内,“她”(按:蛊是没有性别的,但一般为方便入驻女性的身体,都在现形时以女身出现)与我们血脈相通,生死与共,今生永世,即是说个人死掉了这蛊还会像电脑硬件晶片一样强制性地带着我的灵魂及其累积的智慧转找另一个适當的身体“定居”。

逻辑地说,这种千万世电脑程式性累积、百度归一组合得来的 “内涵” 智慧应可令我们这些人,主要是女性 ,生来就比较懂事一点,也不可能没有明显的活力,同为我们这些人每一个人都必有最少两个灵魂,一个是自己的,另一个或其他多个是“蛊姐姐”或 “她们” 的,在读书工作及处事时,若两个或比较正确地说“两种” 灵魂能作交流电式沟通当然是效果很好,而且蛊姐姐这样成熟,都活过了千百年经历无数了,找她协助想办法,作判断及了解各种人事世情,必事半功倍。但有些人由于个人的资质所限,这正负极电离子的交流接轨可能一生一世也造不出来,这种 “对撞式青黄不接” 的不安状态将无可避免地逐渐凝造出各种偏差反常态性的人格,可导致个人的悲剧或为社会带来种种祸害。

答案就止于此,也有其他很多关于这蛊是怎样可存活千百世的恐佈真相,但恐令人不安,在这里不适宜详述。

蛊这种东西真的存在吗?

对于这个蛊,我相信它是存在的,不仅是存在的,而且是存在了上千年的那种古老之术,只不过传承比较隐秘,不为外人所知罢了。

我记得好像是在零几年的时候,那个时候大街上经常出现一些云南苗族服饰的女人,她们穿着民族特色的服役带着各自的工艺品,在大街小巷售卖,不少居民也是好奇上前围观,讨价还价的也有不少。

那时远没有现在条件好,一位苗族妇女可能是因为口渴的原因,就向一位居民讨口水喝,结果是和女主人吵了起来,原本人家的普通话就说不利索,一时间女主人大发雌威,好像还把人家的碗摔了,经过众人劝解后,才各自散去,这件事按道理过去也就过去了。

一个月后,这位女主人的嘴里开始向外吐那种很小的虫子,一开始也就几个,谁知后来是越来越多,一张嘴就能看见嘴上的小虫子再爬,到医院做检查,又是看中医、西医,结果也没有查明胡什么原因,药也吃了不少,可效果却不是很明显。

后来,人们就开始传说是被人下了蛊,这家的女主人也没有了往日嚣张跋扈的性格,逢人是不笑不说话,和以前是判若两人,至于怎么好的,我还真不知道,好像是慢慢的就好了,给医生的治疗没有任何的关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