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汉献帝不去投靠刘备?
我看了这些三国问题,我佩服这些网友的脑洞大开,还有人甚至得出一个结论,说汉献帝就是诸葛亮,所以才有了后来的白帝城托孤,还有那一句君可自取。说来也巧和汉献帝跟诸葛亮是同一年生同一年死。
汉献帝为什么不去投刘备。
第一,刘备一直没有没有地盘,也没有能力保护汉献帝,等到他汉中称王的时候,才算是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地方,当时拥有荆州的时候,还得看着孙权的眼色。自身都难保,刘备也需要投靠别人,汉献帝投靠刘备,那个有毛用。
第二,汉献帝作为无形的资产是曹操的最值钱的东西。在汉献帝肯曹操也不愿答应,曹操不点头,你想跑也跑不出去。
第三,就算他投了刘备也不要,要忘了,刘备小小年纪的时候就有做帝王的志愿,所以国不可无君,国也不可有两君。你让汉献帝投靠刘备,你不是陷刘备于不仁不义,居心何在?😄😄😄😃😊
所以说汉献帝投靠刘备是完全不现实的。
为何汉献帝不去投靠刘备?
汉献帝刘协并不是一个酒囊饭袋,一无是处的废物皇帝,相反他还曾心怀抱负、能屈能伸,只不过生不逢时,接手的皇位本就是个摆设,他也就成了人家的提线木偶,有心反贼,可势单力薄,力不从心。
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依旧在皇位上坐了30多年,禅位曹丕之后也受到礼遇,直到寿终正寝,乱世之中身处政治漩涡中心,还能保全自己得以善终,可见刘协智商情商双高,所以他不去投奔皇叔刘备一定是理由充分的。
曹操严密高压的监控,决不允许献帝出逃汉献帝刘协九岁被董卓捧上帝位,开始了漫长的傀儡生涯,十几岁的时候就能查办大臣侯汶借赈灾之机,中饱私囊,救济一方饥民。
可见刘协是个聪慧有决断之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刘协被迫迁都许昌,渐渐长大的刘协更不甘做一辈子傀儡,一直在筹谋如何脱离魔爪。
后来,他暗下衣带诏,命董贵人之父董承诛杀曹操,董承接诏后,秘密联络亲汉人士共商大事,不料事情败露,曹操将涉案人员全部诛杀,连怀有龙嗣的董贵人也被绞杀,只有时为左将军的刘备逃了出去,不知道刘协会不会因此怀疑这位皇叔的忠诚度。
这次事件对刘协的打击很大,身边可用之人几乎全部丧命,伏皇后对曹操的跋扈深恶痛绝,也想帮献帝摆脱困境,便密书父亲伏完,让伏完诛杀曹操,曹操很快便知晓了这件事,带着废后诏书来质问汉献帝,逼她废后,并带走了披头散发躲在墙里的伏皇后,伏皇后被幽闭而死,她与献帝的两个儿子被毒杀,伏氏被灭族。
随后,曹操将自己的女儿立为皇后,此时刘协的后宫基本都姓了曹,他身边再也没有知心人,也没有帮助他对付曹操的人了。
刘协几次密谋除掉曹操的计划都败露,可见曹操对他的监控很严密,他根本没有机会逃出去,而且曹操对付他的手段也很残忍,让汉献帝渐渐失去了逃跑的勇气,他不确定自己还能否承受住反抗的代价!
刘备并非良人若说刘备与刘协初论皇亲时,刘协肯定是对这位汉室宗亲寄予厚望的,痛快的认了皇叔也确实是想借助刘备的力量,光复汉室江山,摆脱傀儡皇帝的身份。可是一路走来,刘协看出了刘备并非是真心匡扶原本的汉室江山,不过是打着匡扶汉室的口号,为他自己谋求霸业。
自己在曹魏手上做傀儡,日子固然不好过,曹操当初是想挟天子以令诸侯,可惜诸侯们根本不买汉献帝的面子,也没人听从曹操的号令,还经常结盟抗曹,于曹操而言汉献帝就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曹操不舍得放弃他这颗棋子,但是他不听话还会狠狠修理他的,汉献帝在曹魏生活的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但起码性命无虞。
如果他到了刘备的蜀国,情况就不一样了,迫于天下人的舆论,刘备表面上要厚待刘协,那要不要奉刘协为蜀国之君呢?奉吧,刘备这些年玩命打仗不就是为了自己当皇帝吗,好不容易有了一块地盘他舍得拱手让人吗?再说他手下的将士也不能服气啊!不奉吧,就证明自己匡扶汉室的大义只是野心的遮羞布,那他刘备就要在天下人面前光屁股了。
那么刘协真的投靠刘备,刘备会怎么做呢?答案很简单,表明上欢迎他,拥立刘协为帝,暗地里弄死他,对外称暴毙,或者说在曹操那受了太多委屈身体不行了,一路颠簸来到蜀地已是强弩之末,积重难返,不幸去世,刘备上演一出悲情哭主的戏码,再给上个谥号就安排妥当了。
刘协很聪明,怎么会料不到他去往蜀地的境遇,所以他宁可在魏国郁郁终老也不会去蜀地讨人嫌。
为何汉献帝不去投靠刘备?
为何汉献帝不去投靠刘备?
从徐州牧陶谦,将徐州禅让于刘备。接着京城有变,经司徒王允使美人计,离间董卓,吕布父子,吕布除奸杀董,京城短時间中略为太平。不久董卓部将李,郭又打着为董卓报仇旗号,功破京城,王允破杀,吕布,献帝分别外逃。
先说吕布,逃至徐州,投奔刘备,备见吕布狼性不好相处,收留不行,拒绝亦不行,在二难之间,特然想出一计,腾出下坯,同意吕布在下坯驻马,后吕布起野心,夺了刘备徐州,反客为主,让刘备驻军下坯。
然后曹操攻打徐州,吕布被陈登父子(原为陶廉谋士)出卖,使其在徐州与沛县之间奔波,先失沛县坚守徐州,因昼夜设防,劳累过度,夜间在竭息小睡,坐在椅上被部将梱绑,解给曹操被杀。此后刘备投降曹操,曹操占领徐州。
再说,汉献帝矫装改扮为平民百姓,带着几个内侍逃往许昌,他也思忖,天下诸侯究竟谁靠得住,有二位。孙坚,曹操在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孙坚忠勇双全,可惜己经过世。其次想到曹操,传说现驻徐州,故决定下召徐州命曹操勤皇。
曹操接召,徐州派大将镇守,自已亲自带领人马往许昌保驾,反攻洛阳,城破李,郭被殊。就此曹操当上了丞相。从这里说明献帝是信任曹操的,曹操进入朝廷核心地位是受献帝之召,并不像前期张让,董卓,李郭以强制手段抢来的,所以后来人说曹操‘’挟天子令诸侯‘’的说法并不恰当。在各路诸侯中,谁不想在朝当政,乃至谋皇篡位。
刘备投降曹操后,隨着曹操进京,他也跟进京城,刘备就有机会面见献帝,在第一次面圣時,刘备就自互介绍:自已是汉景帝之后,中山晴王玄孙,献帝推算后说:‘’噢!原来是皇叔‘’但是献帝对刘备并不欣赏,因为是刘氏宗亲,而且长献帝一辈,他手中还有亲信关,张。对自己的皇位有所威慑,所以产生了嫉妒之心。
从此刘皇叔在京城传开,东汉中兴有望,在此过程中,董太后,召见刘皇叔,国舅董承(太后弟弟)宻谋殊杀曹操,但是同皇帝秘宻议事,献帝并不赞成,可威于母后,舅舅权势,勉强同意,后有刘备物色了朝廷亲信,在宻召盟约上签字共有十一人。
曹操受了前阶段朝廷的屡屡变乱的教训,在朝宻佈自已的亲信和眼线。关于宻召一案略有耳闻,且见刘备进宫越来越平凡,对刘备有异心产生了怀疑。
接着曹操设计‘’青梅煮酒论英雄‘’(后来人认为刘备是英雄,曹操也承认刘备是莫雄,正是哭笑不得),经曹操邀请刘备小酌谈心,论:‘’天下英雄唯有操与使君乎‘’,刘备听了吓了一跳,认为曹操对自已有戒心,在谎忙中连快子也掉落地上,真巧当時天下响雷,刘备借以搪突说:‘’备历来怕雷声‘’,将惊慌失态所掩盖。席散刘备谢席回驻地,曹操思考,今日刘备表现惊恐,京城疑案刘备一定有份。另一方面刘备回住处将当日之事,同关,张商量,认为密召案己被曹操识破,刘备认为,三十六计,逃走为上,故连夜刘备带领关张及五十随从逃到荆州新野(好在刘备三兄弟住在洛阳城外)便利逃得姓命。关于宻召案曹操不久告破,杀了董太后董承等十人,逃走了刘备,对待献帝亳发未伤,只警告:以后不要听信谗言,同時曹操还将二个女儿许配献帝按其心。接着曹操发动南征捉拿朝廷要犯刘备归案。将占领荆州,刘琮投降,刘备被追到当阳道长坂坡,曹操见赵云张飞勇贯三军而收兵。
题问汉献帝为什么不投靠刘备,如投靠刘备,他的皇位很可能不保,因刘备是长辈也是刘氏宗室合法的继承人。看完上述,所提问题答案都在期中。
为何汉献帝不去投靠刘备?
汉献帝不是傻瓜,他没有任何一个要去投奔刘备的理由。
延康元年,即公元220年,这是汉献帝刘协在位用的第六个年号,也是最后一个。就在这一年十月,汉献帝禅位给曹丕。曹丕称帝之后,“奉帝为山阳公”。
山阳,是当时河内郡的一个县名,大致是在现在河南焦作一带。从地理位置上看位于河南的山阳距离蜀中的刘备非常遥远,不太好实现去投奔刘备的问题。再说河内郡在曹魏都城的东北方向,想去蜀中必须要先绕过洛阳,还得保证一直向西南过了汉中才能逃出曹魏的势力范围,实属不易。
其次,曹丕给山阳公的待遇并不差。山阳公邑一万户,地位在诸侯之上,向曹魏的皇帝奏事不用自称“臣”,曹魏的天子下诏也可以不跪拜受诏。山阳公有权力以天子的车马服饰祭祀天地宗庙,保持汉制。作为一个亡国之君,山阳公刘协的待遇比起后世的违命侯李煜之类不知道要好多少倍。何况刘协和曹丕还是郎舅之亲,刘协的皇后曹节是曹操的女儿。以这层关系来看,比起刘备那个很可能冒名的皇叔来,刘协和曹丕的关系反倒更近。
山阳公刘协应该也知道,刘备和汉室宗亲刘表以兄弟相称,最后不管什么原因,荆州一度归了刘备。西蜀刘璋视刘备为兄,刘备后夺其地自立。能不能去投奔刘备,刘协心里应该也有数。再说,刘备一直都顾着开拓自己的势力,也并没有想着要早点对抗曹魏以救汉室于危难。倒是诸葛丞相一直想着还于旧都。
基于以上的种种原因,刘协没有任何一个要去投奔刘备的理由。
为何汉献帝不去投靠刘备?
因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技术性逃跑问题,还因为三国乱世,群雄并起的野心。汉献帝被曹丕夺了帝位,可至少曹丕给了他废帝的体面与富庶的生活,如果他去投奔刘皇叔,先是古代那山高路远的入蜀地险途,他就未必可以成功投奔到刘备那,就算他真的找到了刘备,估计也就是另一个蜀地的傀儡帝王,结局都一样,何必来回折腾呢?
傀儡帝王要说汉献帝还真不是一个昏君,至少他没有做过什么祸国殃民之事,就连怠政之事也没有。因为他9岁登基后,他就是个傀儡帝王,先是董卓,后又是曹操,基本上朝政都被权臣把控,他想做昏君都没得机会。如果汉献帝是个平庸之辈也还好,偏偏汉献帝心怀天下,一心想要匡扶汉室,于是汉献帝在曹操时期,没少弄出动静。
比如最有名的衣带诏事件,就是汉献帝联络近臣想要推翻曹操的专权,可惜曹操对这一切了如指掌,最后直接闯进皇宫,杀了汉献帝的伏皇后以及皇子,可以说汉献帝的生死就在曹操一念之间。所以别说他能有些许实权,能够活着,就已经是曹操对他的大度,因此他的一生都是傀儡。
退位虽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让汉献帝成了个摆设帝王,但不可否认,曹操汉臣出身,骨子里对汉室是有些情感的。从汉献帝的衣带诏也可以看出,曹操没有动汉献帝,甚至后来又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汉献帝,都看得出来,曹操对汉献帝的容忍还是很大的。所以曹操一生都没有废汉献帝自立,当然也是当时天下的局面不允许。但不管怎么样,至少曹操在世之时,汉献帝起码还能做个傀儡帝王。
可曹丕即位后,曹丕野心勃勃,早就想统一天下,于是汉献帝的存在就是一个障碍,最后曹丕轻而易举地让汉献帝退位,当然汉献帝可以不退位,不过曹丕有很多种办法让他悄无声息地死去,汉献帝一生都在曹氏的控制之下,曾经也反抗过,可惜都失败了,所以汉献帝的匡扶汉室之心,早已不复从前。再加上曹丕的磨刀都架在了脖子上,他想不答应也不行。
逃出生天,投奔他人当然汉献帝毕竟是大汉的天子,如果他能够逃出曹丕的控制,投奔任何一方势力,他都有可能东山再起。尤其当时蜀地的刘备是汉室宗亲,似乎对汉献帝来说是最好的人选。可事实上,首先汉献帝得先解决入蜀这个技术性非常高的难题。
别看现在去四川蜀地轻而易举,可在东汉末年,那可是有名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地,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那时候想去蜀地,都有可能有去无回。更别说汉献帝还得逃着去,因为曹丕肯定不愿意他成了刘备手中的政治筹码,可以想象,如果汉献帝逃着去,估计这一路上会相当惊险吧。反正曹丕不会心慈手软,再加上蜀地原本就是险地,汉献帝粉身碎骨也很正常。
其次就算汉献帝能够幸运地来到刘备身边,刘备已经在蜀地建立了自己的地盘,当了多年的土皇帝,这会子来了个真龙天子汉献帝,刘备他是该心甘情愿地俯首称臣呢,还是要学曹操那样继续让汉献帝做摆设帝王好呢?
众所周知刘备的发家史不易,几次被打得家底都快没了,才好不容易在蜀地站住脚跟,就这样将家底交予汉献帝,估计刘备愿意,他手底下那群陪他出生入死打江山的臣子也不愿意。所以汉献帝到了刘备这,不过就是换了个地做傀儡帝王,说不定还会有人容不下他,最后还是落下个不好的结局。
虽然汉献帝不是个昏庸的帝王,可他确实生不逢时,幼年登基就是傀儡帝王,好不容易熬死了曹操,可曹丕也是一代英主,他也年纪垂暮,早已没有雄心壮志。所以当曹丕让他退位之后,他根本看不到汉室的未来,再加上根本无路可逃,以及无人可投奔,因此他才会欣然退位,无心投奔刘备。
【点击关注笑看风云在际,了解更多古今中外史实】
为何汉献帝不去投靠刘备?
投靠都是选择强者,谁会选择弱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