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侠的马克战甲在现实中被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

就以现阶段的科技水平来说,钢铁侠的马克战甲在现实中被实现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战甲上所依存的能源技术、软件与硬件都是现在我们没办法满足的。

漫威宇宙中的两大“科技标杆”代表斯塔克工业与瓦坎达,这两家的科技装备产品在漫威宇宙中都属于“先进技术”的典型例子,但要说哪一家公司较为“接地气”,也就是离现实世界最近,那可能就是斯塔克工业了,对比瓦坎达的科技层次,钢铁侠的技术明显离现实最近的,是可以展望未来的。

因为钢铁侠的科技现在已经具备了一些影子,只是现在面临着技术上的难点而已,虽然说已经摸到了一些皮毛,但单独把钢铁侠的科技拿出来,就以现在的科技装备来说是根本没办法去完成的,至少未来几十年不可能。

虽说很近,但这只是相对于瓦坎达的技术而言,钢铁侠的技术难点我们没有攻克,就永远达不到钢铁侠的科技水准。

而这其中有“三大基本技术”难点是我们现在没办法满足的,这其中只要完成一项,对我们现在的科技来说都是“颠覆性”的变革。

接下来我们就看看钢铁侠科技的“难点要点”,看看到底有多少差距:

一、硬件技术——方舟反应炉

钢铁侠的“方舟反应炉”是战甲之根本,是它给战甲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供给,没有反应炉的战甲就是一堆废铁,根本起不到优良的防护作用。

就比如战争机器罗德在《美国队长3》里面被幻视打碎反应炉之后高空坠落,落得一个残废的结局,要不是钢铁侠给他制作了机械支撑架,罗德可能再也没有站起来的可能。

现在这方舟反应炉就是我们的技术难点,想要实现这方舟反应炉,首先我们得掌握以下技术要点:

①:反应炉缩小技术:钢铁侠的方舟反应炉是根据斯塔克工业的大型反应炉改造而来,仿造一模一样的设备可能不难,但把一件庞大的物体缩小无数倍之后还能保持其作用与功能,这就很难得可贵了,钢铁侠的方舟反应炉就是这样的。

斯塔克工业的方舟反应炉很大,也很笨重,在《钢铁侠1》里面唯独只有钢铁侠掌握了这个缩小技术,成功把方舟反应炉做成拳头大小的能源装置,大大提高了方舟反应炉的便携性。

②:能源供给量:在《钢铁侠1》里面钢铁侠曾经说过这能源装置每秒钟可以提供30亿焦耳,焦耳是什么?学过物理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能量单位,为了让大家更加清楚地了解到钢铁侠方舟反应炉技术的难点,我们把这30亿焦耳换算一下。

我们就以电作为衡量标准,30亿焦耳换算成千瓦时大概是833,也就是说30亿焦耳等于833度电,这个能量用一个十五瓦的电灯泡使用,那也需要使用六七年,而钢铁侠只需要一秒钟就可以制作出来,由此可见方舟反应炉的能量提供速率有多强。

③:能源转换速率:我们把钢铁侠的方舟反应炉转化为做功速率,按照每秒30亿焦耳来计算,这个等量可以达到300千瓦时,简单对比一下吧!土星五号为800万千瓦时,这可是超级火箭,大型水电站大亚湾为612万千瓦时,钢铁侠区区拳头大小的能源装置已经可以当做一个大型发电站了。

④:辐射:钢铁侠的反应炉是“小型核反应”,如何隔绝辐射是一个大问题,而钢铁侠已经做到了。

⑤:热量:核反应产生的热量现在都是依靠外力解决,最普遍的是“水冷”,但这样无异于产生大量的核废料,这个是世界性的难题,也没办法解决,而钢铁侠已经做到了“冷聚变”。

⑥:空间宝石新元素:此元素产生的能量比钢铁侠使用钯元素还有强大,用尼克.弗瑞的话来说,之前钢铁侠的反应炉与新元素相比就像一枚电池,能量供给已经源源不断的地步。

空间宝石新元素这种不存在的东西就不说了,就以上方舟反应炉的五个技术难点,现阶段根本没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完不成,钢铁侠的能源装置只能望洋兴叹。

你以为钢铁侠的技术难点就只有以上这些?

二、软件工程——人工智能

5g网络的出现之后,在以后我们可以做到“物联网”,从而达到物联网技术的实现,人工智能技术也初显成效,可以使用比较粗略的指令来代替人类完成一些高难度、高威胁、高强度的工作,虽然看到了一些成绩,但如果与钢铁侠的人工智能相比,还只是处于皮毛阶段。

人工——智能两个阶段我们现在只处于人工阶段。

利用程序编辑,搭建一套颇为完善的指令,通过现阶段的数据库共享,以大数据作为基础分析,从而通过指令搜寻,或者固定一些比较常见、常用的需求,现在的智能并不智能,更多的情况下你可以称呼它为“数据分析”。

无论现阶段的程序有多么完善,只是在这种基础上增加可完备性,这种情况是被动的,很难说已经达到了真正的“智能水平”,我们离智能化还有一段距离,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实需要达到钢铁侠的人工智能水准,我们还需要强化智能标准,就钢铁侠的贾维斯来说,它已经不能称之为一般的智能了,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一种“网络生命”,它生于网络,成于网络,与人工智能最大的区别就是,贾维斯携带着人类的情绪、他会喜怒哀乐,也会调皮捣蛋。

最让人心惊的是,贾维斯自己会“思考”,这一点非常重要,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一旦会思考,那就证明它的智力达到了一个突飞猛进的阶段,思考为什么?之后会根据结果做出行动,人类有现在的文明就是思考的结果。

以现在的人工智能技术,想要制造一个“会思考”的人工智能,这无异于天方夜谭,不是说不能实现,至少现在不可能,在一百年前,那个时候的人们或许也没有想到今天的智能手机与网络化时代。

三、软件技术——纳米工程

制作钢铁侠战甲的第三个技术难点纳米科技,虽然现在也对纳米技术进行一些研究,但效果都不是很大,一些顶尖级科学实验室或许已经做到了纳米级的材料,但对于钢铁侠的实际应用也还有非常遥远的距离。

简单来说现在钢铁侠的纳米技术有以下三点技术指标困难:

①:纳米储存:钢铁侠的所有纳米材料都储存在胸口的方舟反应炉处,如此便携性的储存方法与技术,现在也没办法做到。

②:纳米机器人:现在有纳米机器人的说法,一些尖端领域已经实现了纳米机器人初级概念,但对于钢铁侠的这种战甲纳米机器人,结合人工智能使用、也还有不小的技术难点。

③:纳米转换:钢铁侠的战甲是多变性的,可以通过纳米材料转换为想要的武器与形态,在同一物质条件下,这种纳米转换也没办法完成。

不管是方舟反应炉、人工智能、还是纳米技术,这三种科技现阶段我们都摸到了一点点基础,但这一点点基础所蕴含的技术难点已经让我们停滞不前多年,如果没办法解决这些难点,钢铁侠的战甲永远是镜中花水中月。

除了以上三大基础技术难点,钢铁侠的战甲还具备很多我们难以完成的技术:

比如:

①:机械合金材料:钢铁侠使用的战甲合金虽然不是电影中振金打造,但他所拥有的合金依然是地球上最稀有的金属元素,元素是已知的,但配方就很难了,毕竟钢铁侠的这些合金可是可以抵挡住常规武器攻击的。

②:减震器:钢铁侠的战甲有一个很神奇的减震器,这个减震器系统的技术难度不亚于纳米技术,如果钢铁侠没有这减震器,那他的战甲是如何防御攻击的?表面上的物理攻击能够防御,但物理攻击下的动能传递呢?如果钢铁侠没有做到这一点,那么他的身体会直接被震荡波所伤。

结语:钢铁侠的战甲技术难点很多,非我们现在的科技能够完成,以上这些科技只需要完成其中一项都会给我们的科技带来无法想象的变化,如果全部完成,那将会是地球科技最巅峰时期,这一天不知道还有多久。

文:影视闲谈

图:均来自网络

钢铁侠的马克战甲在现实中被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

漫威宇宙的钢铁侠的设定,满足了很多科幻迷粉丝对于战甲的幻想,这其中,尤其是钢铁侠不断升级换代的各种马克战甲设定,从极具棱角物理风以及各种武器系统的早期马克战甲系列,到后来“复联3”中的更贴合人体学的纳米战甲设定,几乎很多钢铁侠粉丝都希望自己能够拥有这样一套战甲。

所以,这就衍生出了一个问题——

依照咱们现实生活中的水平,钢铁侠的马克战甲能够被实现的几率有多大?

其实对于制造一款高科技战甲,其实算不上多难,关键的难点在于要想实现漫威宇宙中马克战甲那样的性能和作战能力就非常不容易了。

而先抛开漫威后期纳米战甲这样的“纳米技术”设定,单单是早期物理穿着的马克系列战甲,要想实现,就要面对3大拦路虎:

能源(方舟反应堆)战甲软件(人工智能)以及战甲内部的缓冲性能

先来说说第1个关键,“能源”:

在漫威宇宙中,钢铁侠的战甲先不说版本的不同,单单是钢铁侠所经历的一些战斗的激烈程度所需要消耗的能量以及一些战甲上所具备能量炮攻击,所需要消耗的能源如果放到现实中,任何一个便利型的能源装置可能都无法做到长时间支撑。

所以,在现实中要想实现钢铁侠那样的马克战甲的制造,首先就得先来解决战甲的能源问题,当然了,在电影中钢铁侠是使用的“方舟反应堆”这样的操作,依靠巴掌大小的方舟反应堆来完成战甲的常规能源供应。

至于在电影中,这样小的反应堆能够产生多大的能量?

我们依照漫威给出的信息来看,在《钢铁侠1》中山洞中创造的初代方舟反应堆就已经能够提供30亿焦耳的电能

而到了《钢铁侠2》时期,钢铁侠采用钯元素来进行核反应,所能够产生的能量为80亿焦耳电能,至于在之后所发现的全新元素升级版的方舟反应堆所能够产生的能量则是100亿焦耳的电能

显然,这一反应堆所能够产生的能量数值是非常逆天的!

但是我们要知道的是——

即便是在漫威电影宇宙中,钢铁侠在山洞中制造出来的出来的初代方舟反应堆,放在当时的斯塔克工业中也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复制的事情。

这点在电影《钢铁侠》中就能够看出来,当时的光头反派为了复制方舟反应堆,却遭到了手下的泼凉水,因为,依照电影中的设定,光头反派手下根本没有办法将核聚变反应缩小到巴掌大小!

所以,即便是在漫威电影宇宙中,钢铁侠的方舟反应堆也是相当牛叉的设定。

而在现实生活中,其实也有类似的科技设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磁约束核聚变反应堆”,在现实中,这一款核聚变的原理设定,就是借助“磁约束”来进行核聚变的托卡马克装置,而在此前,咱们国家就曾利用这一装置实现了一亿度的聚变高温。

所以,你要说“方舟反应堆”在原理上是否具备一定的可行性,这完全是有可能的,但是同样的问题也是出现在这一装置上——

体型的难以缩小以及高温!

不论是在电影光头反派展现的弧形反应堆,还是咱们现实生活中所能够制造的核聚变反应堆,在体型都不小,别说巴掌大小,就是连一个茶几大小都做不到,这倒不是科学家们刻意去追求的缘故,而是无奈之举!

为啥这么说呢?

因为在理论上,有很多元素会影响核聚变反应堆的大小,这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一个“用于控制等离子体的强磁场的超导材料”

简单来说:

我们如果抛开其他的影响核聚变反应堆的体积的因素,单纯的从超导材料涉及到的磁场理论来说,“聚变堆的功率密度正比于磁场的四次方”,这就意味着,“磁场强度越高,产出同样功率需要的尺寸就越小”,对应的反应堆体积就越小。

所以,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的加强磁场的堆积,来实现核聚变反应堆的体积缩小。

但是实际上,现有的超导材料本身就是有限制的。

这个限制称为“临界磁场强度”,意味着在核聚变反应过程中,超过这个磁场强度,材料就失去超导性能,就会造成反应失败。

所以,要想那个缩小核聚变反应堆,就得首先拥有能够承受的住着对应体积大小所需要的磁场强度的超导材料,但是显然,这在现如今不太现实。

同时!

在电影中,钢铁侠的方舟反应堆因为是软科幻的缘故,所以直接定位在了“常温核聚变”或者是“冷聚变”,但是实际生活中,我们目前所能够制造的核聚变反应过程中,产生的除了能量以外,还有异常恐怖的高温!

所以,如何去有效隔绝这一温度,也是一个大难题。

因此,单纯的从第一点来说,咱们要想制造出钢铁侠战甲的第一步就是解决能量供给问题,而要想实现电影中大小的反应堆,现实生活中估计还得在发展个起码1000年左右。

再来说说第2个关键,“战甲软件”:

在漫威的钢铁侠战甲中,除了各种高强度的物理硬件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软件设定,也就是战甲内部的人工智能辅助,在电影中钢铁侠就是依靠的“贾维斯”这种人工智能,才能够全面的使用战甲。

但是,熟悉漫威电影的都清楚,在电影中人工智能贾维斯的智能程度,已经是相当逆天的了,不仅能够正常的进行无障碍交流,更为重要的是,贾维斯作为人工智能已经可以“提前一步”了解到人类的意识思维。

比如,在《复联1》中钢铁侠曾经面对齐塔瑞人的生物型飞船,准备效仿“约拿”的典故,但是随机就被贾维斯“意识”到钢铁侠要进入怪兽飞船内部轰炸的想法,并表示“我~不会把他当成榜样的!”

显然,这种已经具备一定程度的思维的人工智能,是现如今现实中人工智能还遥遥不可及的程度。

所以,要想实现钢铁侠的马克战甲的第二个难题,就是要能够具备类似“贾维斯”这样的高层次人工智能的软件辅助。

而这对于我们的现实世界来说,显然也是一个千年左右的科技发展差距。

最后来说说第三个关键,“战甲内部的缓冲性能”!

前面我们说了钢铁侠的马克战甲所具备的一些比较大致的要求,而在细节上的挑战就是穿戴战甲对于使用者的保护措施,比较典型的就是钢铁侠战甲内部的缓冲设定。

在电影中我们看到钢铁侠在各种战斗中,经常会遇到各种比较强大的冲击,但是基本上电影中都是自动忽略了这种冲击对于托尼·斯塔克的影响,换句话说,电影刻意忽略了外在物理攻击透过战甲对托尼·斯塔克这样的人类躯体内脏的冲击力。

举个典型的例子:

我们在一些车祸事故中,往往能够看到,一些车辆的正面冲击,往往车子可能能够承受的住物理冲击,但是车子内部的驾驶者如果没有绑安全带就会被甩飞出去,而即便是绑了安全带,面对一些较大的冲击,驾驶员也会随着力道的方向瞬间失去控制力,从而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二次伤害。

为此,现有的汽车一般为了缓解这一情况,都会在驾驶室前方或者是四周配备“安全气囊”这样的装置,来缓解这种冲击力。

但是,在钢铁侠的战甲设定中,却是没有这种手段的,全程都是默认攻击冲击力几乎没有或者是很少能够透过战甲传达到钢铁侠本人身上,这是一件明显不科学的事情。

因此——

要想在现实中实现马克战甲的制造,如何能够实现使用者不会因为外界的冲击,而直接出现在战甲内部被外界冲击力活生生“震死”的缓冲机制其实也是一个大难题

所以,总的来说——

要想在现实生活中制造出马克战甲的模型很简单,要想造出实实在在的战甲这3大拦路虎就是首先要结局的难题!

更多精彩漫威漫威电影情报、漫威美剧推荐、漫威吐槽,请关注漫威电影情报局

本文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钢铁侠的马克战甲在现实中被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

马克战甲在现实中确实存在被实现的可能,只不过以目前的科学水平来说,还无法呈现,需要较为漫长的一个时间铺垫

‘钢铁侠’作为MCU(漫威电影宇宙)的开篇功臣,在漫威影版中,可谓是家喻户晓,极受欢迎。自2008年至今,‘钢铁侠’参演的系列影片,总票房累积超过百亿美元之多,可以说‘钢铁侠’是荧幕上塑造的作为完美,以及影响力最大的一个人物角色。

从马克1号,到《复仇者联盟4》中的马克85,历经了85代的升级换代,也让我们见识了科技、以及装甲的魅力,拥有一套帅气马克战甲可以说是无数大男孩们心中的一个梦。

那么钢铁侠的马克战甲在现实中被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马克战甲在定义上,属于‘便携式可穿戴装甲’,是一种机械传动和电力原件相配合的‘外骨骼辅助设备’。它并不算是完全的虚无杜撰的科幻产物,在现实生活中,实际上早就已经存在了同类别类似的‘外骨骼装备’,不同是,并没有做到马克装甲那样全副武装。

更多的还是停留在,辅助助力这一块,用于医疗比较多,就比如高端的‘义肢’。(说句题外话,托尼在影片《钢铁侠2》的议会中,也曾将自己的马克战甲定位成高级义肢,来拒绝军方共享战甲技术的要求。)

所以,如果从战甲的构想上来说,马克战甲现身于现实世界是完全有可能的,只不过要将医疗或者民用的外骨骼辅助设备升级到马克战甲的程度,这还需要突破大量的难关。

一、选材难关

马克战甲毫无疑问是一直接用于高强度军事战斗的战甲,对于战甲强度必然有着极为严苛的要求。从影片中马克战甲的表现来看,战甲不仅需要能够抵御子弹的射击,甚至是一些主战坦克(M1A1)、飞机(F22)的攻击,并且还需要在一些高强度的碰撞中,保持战甲不会受损变形。

否则就难以保证内部驾驶员的安全,也就失去战甲的最基本的意义。而且,材料不仅强度得足够,还必须足够的轻盈,比重不能太高,否则即使能够飞起来,对能源的消耗也是巨大的。马克1和马克2就曾都出现过这样的弊端,刚刚起飞没多久就耗尽能源,亦或者是降落的时候砸穿两层楼板,可都不是闹着玩的。

在影片中,托尼是采用了一种名为“金钛合金”的材料,1%的钛和99%的金锻造而成的特殊合金,且不说其高昂的成本,但就合金性质而言,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因为金元素的硬度是比较低的,而且比重极大,根本不符合上面所说道的要求。

而对于我们现在现实生活中常用的一些航天航空材料,多为钛合金、铝合金其它稀有金属合金复合而成特殊材料,虽然在比重和强度上能够达标,但却无法承受军事武器的打击,甚至就连防弹都做不到。很显然,也是没法满足要求的。

所以,要实现马克战甲的现实化,首要的材料问题就会成为阻碍。

二、机械传动和构造

马克战甲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其内部非常的复杂,在一套空间极为有限的战甲上,如何实现繁多的功能,这就需要非常巧妙和精密的构造和设计。很显然,这上面的难度可不低,试想在世界现有的任何一种机械中,还没有一个能够完美的切合人类的行为动作。

无论怎样的尖端机器人,在形体动作上总会有那么一些生硬,‘机械感’十足。毕竟人体可以说是自然界中存在最为复杂的一种构造,那些大大小小的关节,想象都让人觉得头大。但如果不能满足这些严苛的设计需求的话,也就无法呈现出完美的‘人机联动’效果。

我们需要的是一套灵活机动的高科技战术机甲,可不是传统的‘盔甲’,失去了轻便性,也就没有了原本的高价值。要知道,托尼的马克战甲在影片中,可是既能够跳舞,又能够秀恩爱,更是能够在战斗中演绎战术动作

而且,战甲对于使用者的力量加成也是非常的客观,这无疑又增加了传动以及液压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根据我个人狭隘的眼界来看,似乎要实现这一程度,应该是非常困难的。

三、能源供给问题

可以飞行,而且搭载了大量电子元件的马克战甲,其必然需要庞大的能源做支撑。在《钢铁侠1》中马克1号战甲就曾因为能源不足,导致‘坠机’的事故,如果发生在现实生活中,这可不是受点伤就完事的。

在目前已知的能源供应中,无外非只有是那种方式,燃料驱动,电力驱动,以及核能驱动。燃料驱动是目前比较通用的一种驱动方式,通过燃烧燃料来形成动力,安全稳定高效,但需要大量的燃料做支撑,即使用目前较为简单的航空固体燃料,要达到可以长远距离飞行的目的,所需要的固体燃料数量可不是小数字。

对于一套可以穿在身上的便携式战甲来说,很显然是难以实现的,我们总不能给马克战甲背上一个巨大的燃料包吧。至于电力驱动,虽然最近已经有科研团队做出了比较成熟的粒子喷射发动机,但还没有正式应用于实际的装置上,对于其动力比,我们还无法评定是否能够满足马克战甲所需。

而影片中马克战甲所使用的核能驱动,在现实中的也有非常成熟的应用经验,只不过相比于托尼的‘微型方舟反应’来说,还有两个核心的技术难关没有攻破。一个是反应堆的大小,目前世界上最小的‘微堆’大小只能做到电饭锅的程度,还无法实现托尼那种仅仅只有一个甜甜圈大小的程度。

其次就是,过热和辐射的问题,我们在现实中所熟知的核能,实际上是一种热核反应,会产生大量的热能强辐射,类似托尼那种的冷核反应堆,就目前科技而言,还无法实现。由此看来的话,似乎在现实中,目前我们还无法找到一个性能媲美“方舟反应堆”的能源装置。

四、缓冲保命装置

若是马克战甲是一套民用装备,或许也就没什么其他的问题了,但马克战甲的意义更多的还是倾向于军事用途,那么我们就必须考虑战甲在战场上存活率贡献率了。毕竟花费了如此多的精力和财力,谁也不想得到一个‘花架子’。

从影片中马克战甲战斗的场景中,有几个细节我们需要着重考量。《钢铁侠1》中马克3号战甲被M1A1主战坦克直接命中,并且还从高空坠落下来,但战甲并无任何的损伤。说到这里就显得有点神乎其技了。M1A1是世界上比较著名的几款主战坦克,其搭载了120mm的滑膛式主炮,一般攻击军事目标的时候使用的也是以穿甲弹,高爆弹为主。

试问,一套轻便的可穿戴式装甲要陪伴多厚的装甲才能抵御住穿甲弹的攻击?其次被命中后所形成的爆炸冲击,又该有多么强劲的缓冲卸能装置来保驾护航?我想单单是两个问题,就我们目前科学认知来说,应该是无解的!

如果不能解决好这两个问题,我想马克战甲做出来,也无外非是一套普通的单兵辅助装备,并没有太大的实战意义,要知道现存的军事武器中,比坦克主炮更先进的攻击方式不胜枚举。

五、人工智能和软件系统

在现代化的军事战斗中,早已不是曾经单纯的火力比拼了,一些更为前沿的现代技术更为的重要。就比如托尼马克战甲上搭载的‘贾维斯’人工智能系统,它不仅具备常规的协调控制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拥有战术分析、情报收集等诸多功能,是托尼最好的搭档。

对于马克战甲之中功能完备,单兵作战的装备来说,一个功能全面的系统尤为关键。暂且不说那些繁杂的武器系统,单单就是马克战甲的飞行就需要非常强大的操作协助来支撑。看过民航客机驾驶舱的小伙伴,一定明白,想要让一个庞然大物飞上天空,所需要的一系列的检测和辅助系统,难以想象。

那就更不用说像马克战甲这样灵便的飞起器了。其次,马克战甲在战斗方面,也有太多的武器和功能单元需要强大的系统来协调调度,可以说人工智能是一套高科技战甲的“灵魂”,直接决定了战甲的最后效果。

以目前的科技水平而言,似乎还并没有如此强大的人工智能诞生,那么即使我们能克服上述的所有的硬件问题,也非法完美的缔造出马克战甲。

综上所述,马克战甲的确存在被塑造出来的可能性,但显然不是现在,想要完美的将马克战甲带到现实生活中来,我们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发展,也有太多的技术难点需要一一的攻破。

文:雨打屁屁痒

图:源自于网络(侵权请联删)

均属原创、抄袭必究

钢铁侠的马克战甲在现实中被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

现代科学的进步。有望在向现实生活。

钢铁侠的马克战甲在现实中被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

在漫威英雄中,没有任何超能力的超级英雄钢铁侠身着的钢铁战甲是最明显的标志,同时也最吸引粉丝的关注。而现实中我们想要打造出这样的一个战甲,其难度堪比登天,主要原因是这两的就目前的技术来说无法解决。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ARK反应堆。

看过系列电影的人应该都知道,虽然钢铁侠战甲的性能、外形、配色等都不断的在升级,但是他的中心标志、位于钢铁侠胸口处的ARK反应堆一直都在。

ARK反应堆是为钢铁侠提供动力以及持续高强度作战的必不可少的能源需求。

即便ARK反应堆看起来体积不大,但我们绝对不能小瞧它其中所蕴含的能量。以现在我们所拥有的科学技术来说,如果不考虑它的体积大小的话还是能创造出来的。

但是如果ARK反应堆的体积过大,就无法安装到战甲的身上,或者是无法像影片中一样让战甲可以四处飞翔。

可是以我们现如今的科技水平根本无法创造出如电影中一般体积小、能量大的ARK反应堆。

就算我们真的造出了战甲,但是失去了ARK反应堆的加持也就没有了相应的战斗力,说白了只不过是一具空壳而已。更不用说影片中Mark战甲所搭载的“单兵发射重火力武器”了。以我们现在的科技水平来说,暂时无法做到将这些超重量级武器轻便化的程度。

其次便是人功能只能系统“贾维斯”。在战甲完成的早期,Mark身上并未搭载意识感应系统,只不过是听从指令进行操作的战甲而已,每当托尼想要使用其中某一项功能的时候都需要使用语音指令。

而托尼如果想使用战甲本身功能之外的一些系统、或者是获取现场实际情况得到一些最新的信息,就需要通过其人工只能软件“贾维斯”进行操作。

而“贾维斯”所拥有的智慧以及其达到的高度,想必不用我多说各位看过《钢铁侠》系列电影的观众们也都有所了解。

以我们目前科技发展的水平来说,要想让人工智能系统达到这种高度,实在是过于困难。。因为贾维斯不仅具有常规的人工只能要素,同时还拥有极其完善的独自思考能力,能够对托尼所下达的指令进行判断或者提出相应的建议。

比如说,在《复仇者联盟1》中,托尼面对外星入侵的宇宙飞船想要使用镭射光线进行切割、一举歼灭敌人,可是这一指令却遭到了贾维斯的拒绝,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根据我们现在的科技来说,唯一能够制造出来、能够使用的战甲应该只有Mark1代了。

Mark1代对于ARK反应堆的依赖度较小,同时没有任何人工智能系统的参与,只不过是一个人工仿生外骨骼战甲而已。

在武器搭载方面,Mark1代并不像其后几代一般,拥有飞天功能或者是搭载各种重型武器炮弹,只能在陆地行走,唯一的武器就是喷火枪,而这些对于现如今的科技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但如果想要造出电影中较为成熟的Mark战甲,科技还需要进步1000年。

钢铁侠的马克战甲在现实中被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

可以实现,马克1。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