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流浪地球》的北大教授又出新言论:好的科幻作品应尊重已知科学原理,你怎么看?

之前不断质疑《流浪地球》的北大教授雷奕安又发了新文章,文中表示:实际上,科幻作品的科学性是作品本身好坏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之一。好的科幻作品,应该满足科学性的要求,尊重已知的科学原理

“好的科幻作品必须应该尊重已知的科学原理”?

这句话真的是北大教授所说的话?这位北大教授的言论没有去看过,但是,看到这句话,我必须得反驳一下,科幻,简单来说就是科学幻想,在现在的科学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加以幻想,这个幻想是可以说是自由发挥,无边无际,如果必须尊重已知的科学,用已知的科学写小说作品,我想应该不是科幻作品,应该是科学普及知识作品吧!

老师,教书育人,最重要的是什么,除了传授知识之外,还一直强调学生的想象力,以及梦想,这个说法恰恰是灭杀了想象力,如果尊重现在的科学知识来写,那就是科学百科全书了!科学的发展,毫不意外的说,就是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在结合现实基础,大胆创新想象,小心翼翼求证论述。

如果按照这个说法,牛顿,爱因斯坦时期,牛顿写万有引力是那个时期不存在的事情,必须尊重那个时期科学知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是一样,写出来没有人相信,如果尊重当时的科学知识,这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科学的发展创新那一个不是有丰富的想象力,然后在小心求证,不说这种带有理论性的材料学说,就单单是科学幻想,科幻小说作品,我们今天许多东西也是从这些幻想,小说里衍生出来的。

在一百多年前,飞翔,大概是人们一直渴望的幻想,能够时候的人们想象在百年后,天空中布满各种各样的飞行器,天空将会成为交通大道,高科技的战争,会出现一种铁甲人代替人类打战,牺牲减少,足不出户,可以知道天下的大事,这些很多很多,在当时完全就是天马行空的想象,谁知道在百年之后,这些会真的出现?

各种各样的飞行器,现在也出现了!铁甲人,人工智能机器人,电子通讯这些在当时完全是陌生的东西,按照当时的情况,这些东西真的会在未来出现吗?谁也不知道,我们现在生活中的许多科技产品,很多都是之前的想象,正是有无穷无尽的想象力,我们的科技才能飞速发展。

如果遏制想象力,什么都要尊重已知的东西,那么还有进步的空间吗?科幻作品,讲究一个幻字,现在电影的场景,想象出来的科学技术,现在看来是不可能,但谁也不知道,几百年后,我们的想象是否成为现实。

质疑《流浪地球》的北大教授又出新言论:好的科幻作品应尊重已知科学原理,你怎么看?

卧槽,我看完 北大教授 的这文章后,第一次想回去把我的大学炸了,教出什么学生呀,居然那么多人质疑 北大教授 的言行。

和娱乐较真的叫兽,我们应该不是第一次遇到。在智商和情商的对比中,做为北大教授的雷教授显然情商低得可怕。

按照雷教授的观点,科幻电影应该尊重已知科学原理,那么,拍出来的片子是什么呢?不是科幻片,那叫科普电影。

一部科幻片,科学,幻想两不误。科学是一种基础,幻想是一种憧憬。硬客科幻是整个宏大的自然场面,一种浓浓未来体验感在里面,同时,一些让人在现有常理看不到想不到的事物出现,让观众眼前一亮,也许有点扯淡,但是电影很需要这样的事物。

《流浪地球》是一部科幻电影,作为中国电影界的科幻新王,它存在的意义是中国科幻电影新篇章里程碑。但是,它不是一部科普电影。你不能硬是要求它按科普电影去拍摄,那样没法出经典,要较真,找好莱坞较真,那边科幻大片非常多。

《流浪地球》不是科普电影而是科幻片!《流浪地球》不是科普电影而是科幻片!!《流浪地球》不是科普电影而是科幻片!!!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雷教授,好好给自己的位置做做考虑,不要轻易跨界进行公开评论和与观众互怼,这个社会需要释放的东西很多,但学者还得多点情商。

质疑《流浪地球》的北大教授又出新言论:好的科幻作品应尊重已知科学原理,你怎么看?

我是教物理30年,我也客串过教生物,教过地理,我认为好的科幻片应该遵循基本的科学原理。

事实上,再50多亿年,太阳的温度将会消灭地球上所有生命。太阳将会烧尽最后一丝氢燃料,整个星体结构将会发生根本重组。太阳的体积会慢慢膨胀,比现在大出100万倍,变成一颗红巨星。红巨星将可能会吞没水星和金星,甚至包括地球。

电影《流浪地球》说的是2075年太阳将会衰老到,人类无法正常生活,必须逃离太阳这是违背科学原理的。事实是这个时候地球正是青壮年啊!

电影说,地球离开了太阳,人类依然还能够生活,是违背基本科学原理的。没有阳光植物不能生存,动物也就没有办法生存了,那么人类靠什么生存呢?

电影说,1万座发动机推着地球在宇宙中遨游,更加荒谬!事实是,一万座发动机的作用相对于太阳的引力、木星的引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我也陪着家人去看了电影,但是我耐着性子看到要点燃木星氢气,我悄悄离开了,不是为男主角的牺牲精神黯然伤神,而是觉得被愚弄了。

我看到许多小孩子都在看电影,我不知道以后他们读书的时候是不是会问我一些问题,我该如何回答是好啊?!

我支持北大教授的观点,他是一个真材实料的专家,我们可以发表不同的观点,但是用不能侮辱性的语言来攻击北大教授雷奕安。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质疑《流浪地球》的北大教授又出新言论:好的科幻作品应尊重已知科学原理,你怎么看?

雷奕安第一篇文章的时候,我就想骂他的,但我发现,你骂他,不就是让他出名了吗?蹭热点目的不就是达到了吗?所以,我干脆不说了,保持沉默,让他自己蹦哒去,凌晨一点半,再次看到他的这篇文章,实在忍不下了,说几句,至于对不对,雷教授自己理解去。

看完雷教授的文章,我有几点看法:

第一、你说,支持你的,就是高素质文化人,言下之意,不支持你的,骂你的,就是低层次的人,没文化的人。你是北大教授,确实,我们没法跟你相比,北大是所有学子最神圣的殿堂,一般人确实进不去,不容置疑,你确实是高层次文化,但你说支持你的就是高文化,骂你的,就是没文化了?我现在也骂你,我文化确实跟你十万八千里(上世纪90年代本科),但并不认为支持你的,就一定比我文化层次高,我也不认为,我就是低层次文化的人。说的不好听一点,这个社会,只是每个人分工不同而已,在某些业务、专业方面,或许你这个北大教授真还不如我等骂你的人。

作为一个北大教授,代表中国最学府的神圣殿堂,不要用你那种说话语气和自我认定,就武断的判定,说话需要严谨,三思,不要让其他对北大崇拜之人失望。

第二、你说骂你的,90%都是电影营销方面的。我看了这个回答或者其他骂你的回答,还真没有看出几个跟电影营销有关,这部电影,因为时间原因,我至今没有去看,我也跟营销没有啥关系,我骂你,是不是也要被你扣以营销人员?你的90%从哪儿来的?作为堂堂北大一名教授,说出如此武断或者随意说出一个数据,是不是太自以为是,太不严谨了?

第三、你看两万多条评论,目的就是找出水军,你的目的又是什么?骂你就是水军?我现在骂你了,就是水军了?堂堂一名知名大学教授,一天去研究骂你的,是不是水军,是不是太无聊,太闲了?北大教授都是这么闲、这么无聊吗?

至于你说的《流浪地球》各种硬伤,不尊重已知科学原理,大道理说了一通,我文化层次没你高,你写的太深奥,也看不太明白,作为一个小老百姓,对于这个问题,我就说三点:

1、不能把电影当做科学。电影就是一个娱乐东西,只要能够达到老百姓对科幻片和科学知识的关注,能够给老百姓来带身心娱乐,我觉得,就可以了。不然为何说电影电视剧属于艺术作品,而不是科学呢。郭帆、吴京、吴孟达等参与的《流浪地球》电影,也如此,它就是艺术,你偏偏要去戴科学严谨、不尊重已知的科学原理,喜欢用古板的做学问、搞研究、搞学术那一套去套用艺术、套用电影,是不是有点不切合实际呢?太过于教条和刻板了?也偏离了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呢?艺术文化,特别是娱乐文化,本身就是需要加工,有人为拔高成分。

2、学术讨论,或者指出它的问题,属于自由讨论,有利于艺术作品的进一步提高,但你不断拿这部电影说事,没完没了,会给个人觉得:你太闲、太无聊,没事找事、蹭热点的感觉。

3、国外此类作品多的去了,为何单单咬住《流浪地球》不放?不得不让人觉得,中国人红眼病、凑热闹、羡慕嫉妒恨的普遍心理。《流浪地球》最近确实很火,作品据说很不错(我一直觉得,一个人说好,不一定好,但大多数人说好,才是真的好),为何就被你盯住不断拿出来说,指出它69处硬伤,第二篇又搞什么“好的科幻片就要尊重已知科学原理”,我想问下,国外科幻大片,有几个是尊重科学原理的?你不去说,单单自己人出了一部不错的科幻电影,就不断拿来说,不得不让人觉得,就是“红眼病”的通病。

质疑《流浪地球》的北大教授又出新言论:好的科幻作品应尊重已知科学原理,你怎么看?

北大的名声这些年每况愈下,有红号之志的校长,就会有这样的教授。

郭德纲有个段子,大家看看符合不符合这个北大教授。

内行要是和外行去辩论,那就是外行!

比如我和火箭科学家说,你那火箭不行,燃料不好,我认为得烧柴,最好是煤,煤还得选精煤,水洗煤不好。

如果那科学家要是拿正眼看我一眼,那他就输了。

这北大教授就像郭德纲说的那个科学家,你一个物理系的教授跟一个科幻电影叫什么劲啊?显摆自己么?那不能显得自己牛逼,只能显得自己极其浅薄。(文后附图,这位北大教授的确浅薄,不同意他观点的都是水军)

教授要的是科研成果,别人天马行空拍电影,搞艺术的,专业可能不如你北大教授,但人家就敢于吃螃蟹还大卖了。做电影人成功了,北大这位教授做成了什么?

其实对电影吹毛求疵的人内心都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这个东西我比别人懂,这个东西我比别人专业。别人都是一帮傻子,不知道电影里的漏洞。还有个老师莫名其妙的担心小朋友看了电影被误导,那如果《流浪地球》能误导小朋友,其他科幻电影都要禁了才行。《星际穿越》那种生穿黑洞的电影万一影响小朋友,让小朋友以为进了黑洞还能出来,将来付诸行动可怎么办?把五维空间想象成那种样子,小朋友们形成定势思维可怎么办?小朋友们都是榆木脑袋,都不会主动探索,主动求证,都不能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的,一部电影就会贻害他们。那禁了科幻电影,一了百了。

知道这些人的恶毒了吧,把普通人都想象成傻子,他们才是真理,还假设普通人都不会思考,会受一两部电影左右。实际上这些人在咱普通人眼里也是自以为是,杞人忧天的二傻子。

本来一部过年期间很普通的科幻片,硬是被这些人无线拔高,无限放大。《流浪地球》没那么大的能耐,看过之后,让我们知道珍惜地球,珍惜太阳系就足够了。

质疑《流浪地球》的北大教授又出新言论:好的科幻作品应尊重已知科学原理,你怎么看?

看了北大教授雷奕安对流浪地球的评价感觉他的态度是很正面的,观点是很正确的。

他认为这部电影是成功的,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刚开始不可能是完美的。他认为科幻应该尊重基本的科学原理,否则就是玄幻,魔幻。可以偏离事实逻辑,但不能太不合理。他还认为,这部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有比没有好,开始比没开始好,以前不会拍,现在会拍了,当然是很大的进步,还挣了钱当然是很大的成功,但如果硬伤少一点那就更好了!这其实就跟吴京说的是一回事儿,吴京说的大概意思就是,即使拍成烂片儿也比不拍强。

这个教授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物理学教授,在科学方面可谓是一个真正的行家。他指出了该电影用科学和逻辑的眼光去看,大概存在68处硬伤,可谓条条都能讲出道理,和那些无知的、恶意的、……、吐槽完全不同!对我国以后拍科幻片会有重要的、巨大的指导意义!!!小说家刘慈欣、郭帆导演,包括吴京在内,今后都与当这位教授取得联系、请教、切磋、探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