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宁愿南水北调,却不用海水淡化呢?

作为一名远洋船员,船舶在深海里面航行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靠港,因此吃水问题成为了我们船员特别重要的问题。当然现在“海水淡化”的技术已经特别成熟了,即便如此,我们船员在深海里面仍然不吃海水淡化之后的淡水。

船舶一直在大海里面航行,为“海水淡化”提供了特别便利的条件,那么为什么船员不吃海水淡化过后的淡水呢?海水淡化到底有哪些弊端呢?下面我就根据自己的真实经历给大家讲述一下。

首先:海水淡化之后的水不健康。我们远洋商船上面的海水淡化技术是相当成熟的,毕竟船舶远离陆地。但是通过实践发现,海水淡化技术加工产生的淡水其矿物质是非常缺乏的,长期饮用对于身体造成的损害也是不可逆的,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掉头发。有心的朋友可以观察一下,船员在这个行业干得久了,总会出现“秃顶”的情况。因此船员在船舶靠港之后,都会大批量地购买矿泉水,然后在深海里面进行饮用。同样的道理,如果把海水淡化过后的水大批量地输送到北方缺水的地区,数以万计的人饮用这样的淡水,对于民众身体健康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就目前而言,海水淡化产生的淡水并不能持续的供人类饮用。

其次:海水淡化的成本过高,会形成一定的污染。海水淡化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蒸馏法”“反渗透法”“电渗析法”等,但是无论通过哪种技术进行海水淡化,其成本都是特别高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海水淡化并不是一次性投资,终身获利,它是一个长期投资的过程,并且在海水淡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维修保养费用也是非常高的。投资和回报不能形成正比,自然生产淡水的方式并不是最理想的。另外在进行海水淡化过程中,还要浪费一定得不可再生资源,比如蒸馏法需要用到蒸汽,不管是煤炭驱动还是柴油驱动都是需要浪费资源的,并且对于环境的污染也是非常大的,和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不相符。另外“电渗透法”的海水淡化技术,对于电力的需求也是非常大的,长期大量的海水淡化极有可能造成电力资源的浪费。所以对于需求量很大的淡水资源,海水淡化技术并不是一个持久的好方式。

最后:海水淡化是需要特定条件的。海水淡化顾名思义就是把盐度很高的海水过滤成淡水,想要使用这个技术,最基本的条件就是有海水。纵观我国的地理位置,“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都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尴尬的是我国的南方降雨量是非常充沛的,淡水资源是非常充足的。而淡水需求量很大的北方和西部又远离大海,从这个角度来看,要想解决北方的淡水问题,海水淡化技术并不能行得通。此外海水淡化技术对于海洋生态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持续大批量的海水淡化过程中,极有可能对于海洋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而我国北方又是持续性的大批量缺水,如果一直使用海水淡化技术,对于整个海洋生态的影响也是不可逆的。

目前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已经正常投入使用了,在整个工程的建造过程中耗费了巨大的人力财力资源,那么南水北调工程相比较海水淡化有哪些优势呢?

第一:长江黄河被称为我国的“母亲河”,其实目前对于北方的民众来说,南水北调工程也是自己赖以生存的河流。我们都知道南方的地势比较低,而北方的地势比较高,正所谓“水向低处流”,而南水北调工程反其道而行之,从地势低的地方引水到地势高的地方,利用了“倒虹吸”原理,可见其南水北调工程的魅力所有。但是南水北调工程正式投入使用之后,其调水量是非常大的,并且源源不断,不仅可以满足北方人民的生活用水,乃至于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等各个领域都可以满足。相比着海水淡化技术,南水北调的调水量是特别大的。因此大范围多领域用水,南水北调确实比海水淡化更加有优势。

第二:直观一点说“南水北调”就是重新修建一条河流,把南方多余的水引到北方去,虽然暂时的投资很大,但是一次投资,终身受益,给北方人员带来的用水需求也是立竿见影的。另外南水北调是利用地球的吸引力加上“倒虹吸”技术,不需要人为干预,更不用利用外在的力量引水,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节约资源的作用,最为重要的是,南水北调正式投入使用以来,需要的人为干预是非常有限的,这也是节约成本的一种体现。相比做海水淡化技术,南水北调的成本相对较低,也更加的环保,因此南水北调工程的优势是海水淡化技术所不可比拟的。

第三:南水北调工程不仅解决了南北方淡水量不均匀的问题,它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作用,那就是提高了我国的淡水资源承载能力。近几年随着全球气温变暖,降水量也出现了明显的增加趋势,单纯地依靠南方的水库储存淡水,空间是远远不够的,南水北调工程建成之后,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把南方承载不了的淡水量调到北方储存,能够有效的避免南方降水量大而带来的自然灾害,有效地提高了我国的淡水承载能力。另外在南水北调过程中,还可以在调水过程中进行水利发电,间接地可以带来一些其他的经济效益。更为重要的是,南水北调调的是地下水,对于人体所需的矿物质是非常充足的,水的质量是完全有保障的。

从整个国家的用水布局来看,南水北调工程确实比海水淡化技术更加有利,但是在一定领域上,海水淡化技术也是无可替代的,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首先:比如航运领域,不管是大型商船,还是航母,军舰乃至于渔船。海水淡化技术是无法替代的。就拿我们远洋商船来说吧,虽然船员饮用的淡水是靠港购买的矿泉水,但是我们还需要洗衣服,需要洗澡冲马桶等其他的生活用水,而这些淡水基本上都是海水淡化出来的淡水。毕竟船舶远离大陆,船舶的速度又是非常慢的,每一次开航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在深海里面航行,对于淡水的需求量还是非常大的。

其次:我国有一个地方叫做“舟山群岛”,里面大大小小有上千个岛屿,其中一些岛屿是有淡水资源的,但是还有一部分岛屿没有淡水资源,这个时候海水淡化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毕竟岛上的居民要生活就需要淡水,总不可能一直用船去运送淡水吧。此刻海水淡化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中东地区的海水淡化技术运用得比较广泛。因为中东地区的气候原因,降水量是特别少的,整个国家都没有降水量充足的地方。这个时候海水淡化技术就呈现出了自己独特的魅力。

最后:另外在我国的沿海地区工业用水领域,海水淡化技术也显得尤为重要。沿海地区是工业发展迅速的地区,工业生产过程中,对于淡水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一直使用地下水将会对水资源造成一个极大的浪费。因此在我国沿海地区,一些用水量很大的工业制造方面也一直在使用海水淡化技术,不仅是因为工业用水不用考虑淡水是否健康安全,而且海水淡化之后的淡水用在工业发展上面,污水更加容易处理,自己淡化的水自己利用,成本也低了很多,更加有利于提高工厂的经济效益。

南水北调工程促进了南北方水资源的平衡分配,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工程。而海水淡化技术在某些特殊的领域运用还是特别广泛的。两者并不是替代关系,而是相互依存,共同保证我国各个领域的用水安全。对此你们还有哪些看法呢?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留言,我们一起探讨。

为何宁愿南水北调,却不用海水淡化呢?

成本高,废水还无法处理。

民用的海水淡化处理,例如北方烟台,一个岛县,四万人口,日产8000吨淡水;

但是中国北方,可是有过亿人口的,这么大规模的海水淡化,可没有那么容易;

另外,淡化海水还有一个头疼的问题——高浓度废盐水;并且比例还是1:1,高浓度盐水可是排放可是有严格标准的。

例如天津,一年用水40亿吨,可能就会产生差不多40亿吨废盐水,要是排到大海,海洋生物对盐度很敏感,如果不排海,处理不了。如果排海,对渔业影响极大。

从理论上可以从废盐水里面提取各种盐,化肥,食盐,镁,溴元素等东西。

很多实验室大学整在研究,并且很多装置也投产了,但是很明显,处理不了这么多废水。40亿吨废水,差不多能产3亿吨各种盐····这规模实在是有点太大。

所以,综合起来,没有南水北调划算。

主要是咱们需要的规模太大。

海水淡化最大的规模是以色列,那么以色列是如何处理高盐废水的?

很简单,铺设一百多公里的管道,直接排放到死海里面去····

死海本身就没有任何生物,含盐量超过20%,一般的淡化海水废盐水,还不足10%,所以排放到死海里面一点问题没有···

是绝佳的处理方式·····。

中国也有盐湖,也有这种地方,都在大西北,从不能从北方铺设一条管线通往大西北吧,关键大西北可是高海拔地区·····这个工程比南水北调还费劲····

为何宁愿南水北调,却不用海水淡化呢?

先说答案,宁愿采用南水北调却不用海水淡化,基本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成本,这一点相信大部分人或多或少都有了解。即便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海水淡化技术,每淡化一立方米水的成本也高达3--4元,而我国的海水淡化技术还远没有那么成熟化、规模化,所以折合下来每立方米的价格大概要5--8元,这显然高于南水北调的成本。

海水淡化的成本包括:主要设备、辅助设备、土地成本、建设成本、管理成本、应急成本、污水处理成本等,且海水淡化厂的资本构成,会因为工艺、部件、材料的持续耗损而逐年攀升。另外,以反渗透海水淡化为例,其不但需要良好的技术工艺,还需要大量的持续电力才能完成淡化,而我国的电力组成,70%来源于火电,火电背后则是煤炭、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所以当前采用海水淡化,其实是将淡水建立在能源耗损之上,可持续性上比南水北调工程劣势明显。

再一个,虽然规模化、成熟化的海水淡化厂确实能缓解部分地区的缺水问题,但由于海水淡化产生的浓缩废物,不但处理成本高昂,且极易造成地区污染,即便处理过程慎之又慎,也多少都会对地区生态产生影响,或者对近海生态环境产生影响,这一点与南水北调充分利用天然河流淡水有本质上的区别。

更为重要的是,海水淡化的本质决定了淡化厂要建设在海边,且取水源头位于近海,但这又面临着近海的水质问题。近海海域中,不管是海湾、内海或者航道,海水基本都有不同程度污染,尤其是重金属超标 ,再加上近海海域洋流流动局限性,使得近海海水盐度水平、悬浮固体的含量都更高,要额外处理这些悬浮固体,无疑又会增加海水淡化成本。除此以外,近海海水温度变化复杂、有机负荷高、生物活性也高,这些因素也都会增加海水淡化工厂的设计复杂性,综合影响成本高居不下。

最后,别看以色列、沙特阿拉伯等国家海水淡化利用率比较高,且技术也比较发达,但那也是不得已的办法,这样的干旱无降雨国家,不存在我国长江这般河流,如果不采用海水淡化,仅凭其境内有限的小型湖泊,根本不足以支撑其国家经济发展,我们在感叹他们海水淡化技术成熟的同时,他们也在羡慕着我们的南水北调。当然,这里也不是抨击海水淡化技术,相信随着科技进步,海水淡化大规模普及只是时间问题,毕竟地球上海水远高于淡水。

欢迎点击关注,留言一起探讨。

为何宁愿南水北调,却不用海水淡化呢?

南水北调立项时,海水淡化的制水成本还不像现在这么低。随着海水淡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成本已基本达到可接受的水平,与远程调水可以互补,作为解决我国淡水资源匮乏的重要选择。

为何宁愿南水北调,却不用海水淡化呢?

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说白了就是修路,水的路,气的路,电的路。国外学中国基建只看到有形的路不看到这些无形的路是学不会的。

为何宁愿南水北调,却不用海水淡化呢?

海水淡化成本太高了,淡化完成后剩下的高盐废水也很难处理,如果浓缩到12万的高浓度,一方处理费用至少100多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