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女儿被老师扇了个耳光,该怎么办?
作为一名老师,很负责任的告诉你。现在殴打学生属于教师行业的大忌。无论以何种方式维护自己的权利,老师肯定要接受应有的处罚。
二年级的女儿受到语文老师的殴打,并且脸部有明显的痕迹。如果事情属实,那么该名老师所要承担的责任是非常重大的。甚至可以追究老师的法律责任。遇到这种情况,作为家长该怎么办呢?第一:首先你要了解事情的真实性。我们不能相信孩子的描述,也不能单纯的相信老师的辩论。作为家长可以全面的了解事情的全过程。可以申请查看监控,现在的教室内都会安装监控摄像的。也可以通过询问班内的同学,询问具体的情况。如果事情属实,建议家长可以找当事老师讨要说法。
第二:第一次找老师,建议不要在公共场合。毕竟要给老师留一些尊严。如果当时老师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说明了当时的情况。建议家长也没有必要得理不饶人。甚至可以换一种思路解决问题,请老师吃顿饭。大家和和睦睦的把问题解决掉。这样的话,不仅能为孩子讨要了说法,老师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由于家长态度的诚恳,在以后的学习中,老师也不会过多的为难孩子。
第三:如果老师的态度非常恶劣,在确凿的证据面前依旧不认错。那么作为家长也没有必要给他留下任何脸面了。家长可以找学校的领导反应情况,如果校长的处理得不到你的认可,你可以直接实名举报到当地的教育部门,现在打骂学生是老师非常忌讳的一件大事,严重者是要被开除编制的。甚至家长还可以找当地的新闻媒体进行帮忙。但是如果真的闹到这一步,孩子可能也要面临转学了,因为即便还在这所学校就读,即便可以转其他班级,但是学校里的老师对于孩子的印象就非常不好了。
真实案例:我们班之前有一名学生,上课期间玩手机被班主任王老师查班的时候发现了。王老师当场没收了他的手机,但是这名学生不依不饶。一气之下王老师动手了,并且还把手机摔坏了。果不其然,这名同学回家之后,给自己的家长说了很多老师的坏话,并且声称老师摔坏了自己的手机。
其实不管学生犯了多大的错误,只要是老师动手,就已经是严重的违规行为了,再加上老师摔了学生的手机,家长一旦追究下来,王老师肯定会受到特别严重的处罚。其实当时王老师已经给我们说过做好告别这个行业的准备了。第二天学生的家长果然来到了学校。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他并没有着急找校长,找主任去维护自己的权利。而是先给班主任道了歉。
家长说:“孩子不听话,平常在家就比较叛逆,惹你生气了。您替我们管教,真的谢谢您。我们知道你这样做,也是为了孩子好!让您费心了”!一番真诚的道歉结束,王老师也有点不好意思了,连忙说出来自己的不对,说当时冲动了。就这样,一场很尴尬的局面,最后特别温馨的结束了。中午还在一块吃了饭,多次推搡之下,最后王老师付了钱。之后,学生在王老师的教育下,进步特别的大。王老师再也没有出现过冲动打人的情况了。
有时候想一想,老师和学生根本没有敌意。老师之所以打孩子。我们也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是否是孩子的行为存在过分。要不然为什么那么多学生,偏偏对自己家的孩子动手呢?作为家长,我们可以为孩子维护权利,但是我们也一定要懂得感恩。您觉得呢?
我的女儿被老师扇了个耳光,该怎么办?
案情:七岁二年级的女儿被老师打脸(“红红的肿了一片”),并威胁说“不能告诉家长,否则星期一来了还要打”。家长质问老师,“她说她没打孩子的脸,她在电话里给我道歉”。
师德何在“她说她没打孩子的脸”——打了,做了,不敢承认。仅凭这一点,师德何在?
“还说不能告诉家长,否则星期一来了还要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欺人之甚,何以为师!
向谁道歉“她在电话里给我道歉”——NO!我要让她当面向女儿道歉!立刻!马上!
尊师重教,没错,我完全相信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是善意的,适当的惩戒也是可以接受的,但“尊师”绝不等于“卑生”,至少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
打人不打脸,你打手掌打屁股都可以,就是不能打脸——那是对学生人格的肆意践踏与蹂躏!
暴力不是教育老师体罚学生,以暴力的方式教育学生,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
和解为上质问也好,要求“道歉”也罢,目的绝非“闹事”,而是真心希望能把一个错误或失误带来的后果压缩到最小程度控制在萌芽状态,尽快消除影响,让一切回归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带上孩子找到老师,可以先行单独与老师沟通,争取她的理解与“道歉”——当面向女儿道歉,以安抚女儿那受伤的心灵。
如果老师是通情达理之人,这样的要求,对她应该不算太过分吧?
如果她蛮不讲理,态度恶劣,那就“公事公办”!让她吃不了兜着走!
我的女儿被老师扇了个耳光,该怎么办?
女儿被老师扇了个耳光,确实是非常遗憾的事情,心里不好受吧,可以理解。那么这件事情到底该怎么样处理呢?
置之不理吧,心有不甘;找老师闹一场吧,似乎也不至于。我儿子当年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回家走路不太正常。我发现后问他原因,他说自己上课调皮,被班主任罚站,打棍子了。我立马看他左脚的小腿,有痕迹,甚至有点小肿,用云南白药喷雾剂喷了伤的部位。
虽然心疼不已,但是我没有在他面前指责老师半句,安慰他说:“过两天就没事了,以后要听话,就不会挨打了。”
儿子也点了点头,又说:“老师把我从第二排调到最后一排了,有点看不清黑板。”我告诉他:“只要你守纪律,我明天就请你老师,调回原位子。”儿子说:“保证以后不调皮捣蛋了。”
第二天早上,我送儿子上学,特地到办公室找班主任。班主任是一位快五十岁的妇女,见我带着儿子找她,她顿时有点忐忑不安,连忙说:“请座!”
我先向她说明来意:“儿子昨天上课调皮,让老师费心了,挨棍子,伤皮不伤骨,给点教训是好事。”
班主任见我这么说话,立马回道:“太调皮了,喝止不住,就性急打了一下,真的不是故意的。”
我说:“老师千万不要客气,惩罚也是必要的教育方式,我没有丝毫责备您的意思。”
班主任说:“谢谢家长的理解!”
我接着说:“昨天晚上与孩子沟通了一下,他也认识到自己上课不该捣蛋,快向老师赔礼道歉。”
儿子怯怯地说:“老师,对不起,我错了!”班主任连忙说:“有错就改,以后还是好孩子。”
我说:“谢谢老师的鼓励!儿子说他坐后面看不清黑板,请老师原谅他,看看能否调回到第二排座位位置?”
班主任老师笑着说:“没有问题,咱们现在就去换位子吧。”
班主任老师说到做到,儿子又坐回原来的座位。末了,我对老师说:“孩子还小,正是受教育的关键时期,请老师多费心,谢谢关照!”班主任说:“一定,一定会的!”
题主,你女儿被扇耳光的事情,虽然遗憾,但是你要从孩子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去学校问明原因,心平气和地与老师沟通一下,既不影响老师的面子,又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处理得当,一定会两全其美。
我的女儿被老师扇了个耳光,该怎么办?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何况是一个只有7岁的孩子!还是一个女孩子!也真下得了手!按说,老师管是好事,说明没有放弃孩子!但是,打脸的确太伤自尊!了解清楚情况,将心比心:若是孩子犯的错真的令人难以容忍!就连做父母的都会伸手打孩子的脸,那就感谢老师的管教!若是老师因为私事情绪冲动,那就要为自己的过激行为买单!
我是老师,从教二十多年,也遇到过很多难管理的顽皮孩子。但深知老师对孩子是“亲娘的心!后娘的行为!”对孩子的爱可以真情,打孩子只有亲娘的份。再说,教书育人,以人为本,老师没有权利体罚学生,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自己的良知也不容许打孩子!
我也是家长!支持老师严加管教!但绝不允许老师打孩子的脸!若是自己的孩子被老师打,想想自己气急、忍无可忍时,也会动手打孩子屁股打手心,可以理解!但扇孩子耳光,我不能接受!孩子的心灵会有创伤,严重的或许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学业!我会找老师给个理由和说法,并为孩子做心理疏导。
我的女儿被老师扇了个耳光,该怎么办?
谢谢邀请。
首先表明态度,老师扇学生耳光,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作为家长,最有必要弄清楚老师为什么扇你女儿的耳光。如果其原因你也觉得是你女儿犯下你认为不可容忍的错误,那应该当着你的女儿的面感谢老师的教育,然后私底下再跟老师好好沟通。如果是其他原因,或者是老师性格粗暴所致,一定要收集证据,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举报该老师的行为,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情节特别严重的,依法对老师和学校提起诉讼。
我的女儿被老师扇了个耳光,该怎么办?
女儿被语文老师(可能是班主任)扇耳光,老实说,作为父母心疼是人之常情,但我建议你要冷静下来先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要打孩子?
家长不要护孩子,和孩子好好谈谈,了解她在学校里的表现世界上没有无缘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老师能扇女孩耳光,说明他已经气得昏了头。
遇到这种情况,先和自己的孩子谈谈,了解一下孩子在校表现,你就知道了老师打她的原因。
加强对孩子的教育,配合老师管理好自己的孩子。家长和老师一条心才能使孩子变得更优秀。
其实孩子的在校表现,家长在家里也能看出几分。
我的儿子低年级时,在家里写作业小动作不断,不是凳子响,就是手不闲着。我经常提醒他老老实实地坐着写作业。说一次能好几分钟,一会儿又动起来。
在学校里,班主任语文老师把他放在教室的角落里,老师不管了放弃了。并且对全班同学说让那两个猴子玩去吧。(还有一个中学校长的儿子)老实说,老师这是软刀子杀人,比打了孩子还难受!
管理好自己的孩子,孩子的潜力很大,进步很快尽对孩子的缺点,制定教育计划。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孩子很喜欢画画。完成了作业,就陪孩子画,画起画来他精力特别集中。画的好的让他带到学校里交给美术老师,老师一表扬,孩子有了兴趣;有了信心。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增高,孩子越来越懂事。他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讲了,学习成绩提高得很快。六年级一年,考了四个第一名。
我没有找过老师,也没有跟任何人反应过。我就从自己的孩子抓起。
结语:
最正确的教育是:老师严格要求;家长不护孩子;孩子对老师有敬畏之心,严格遵守纪律,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
老师惩罚了孩子,肯定有原因。爱孩子要尊师重教,配合老师教育孩子。培养优秀的孩子是老师和家长的共同目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