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地方会安排学校教师参加扶贫工作?教师能胜任吗?

作为一名乡镇的初中老师,我们除正常的教学工作之外,也被安排参加了扶贫工作。虽然我感觉自己拿着2800的工资,日子特别的贫困,但是我们都推脱不了,目前我们学校老师主要负责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做好包户工作。也就是在周末的时间,去附近村子里的贫苦户家里进行走访。具体询问一下,生活水平有没有得到提高?目前生活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是否已经脱贫了?遇到特别贫困的家庭,或者无保户家庭,还让我们每周去一趟,帮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并且对这些家庭做好心里疏导,让他们树立拜托贫苦的信心和决心。

第二:做好班级学生的统计工作。因为我们是老师,班级学生的家庭状况必须要了解。对于家庭特别贫苦的学生做好登记,为了以后的减免生活费用和生活补足工作。对于留守儿童或者父母没有教育能力的孩子,还要求老师定期为他们做好生活保障,或者定期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相关部门要求:“穷啥不能穷教育”,对于特别贫困的家庭,一定要把教育搞上去,只有孩子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成为了有用之才,这个家庭才能真正的脱离贫困。

第三:做好本乡镇的扶贫宣传工作。我们学校要求老师定期组织一些活动或者班会,在班级内为学生传授一些扶贫的政策。或者印刷一些关于扶贫的常识传单,让学生放学后带到家中。有时候学校还要求我们老师带着学生走向街头,走进村子,以演讲的形式给老百姓普及扶贫的重要性,让大家真正的有信心告别贫穷。

第四:除此之外,因为老师的社会资源比较丰富,毕竟桃李满天下。学校还要求老师积极参加扶贫工作,多途径联系自己曾经教过的有作为的学生,尽可能的劝他们回乡创业,带动自己家乡发展,带动自己的乡亲们脱贫致富。或者可以拉他们回家乡投资,用自己的资金和头脑带动大家走出贫困。

虽然我是一名老师,正常的工作时间要保质保量完成同学们的学习任务,但是到了周末或者寒暑假,我们都会被安排参加扶贫工作。说实话,虽然有很多时候自己是不情愿的,但是忙起来之后,看到很多家庭在自己的忙活下,慢慢的走出贫苦了,感受到乡亲们对自己的那份热情后,心里面特别的自豪,特别是对于刚刚毕业不久的我来说,特别的有荣誉感。

我做过最有成就感的一次扶贫工作,现在还记忆犹新。

那是我第一次参加扶贫工作。走进一个农村家庭,他们一家有六口人,三个小孩,一个老人 ,孩子的父亲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孩子的妈妈是一名精神病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当时我去他们家的时候,大女儿已经辍学一星期了,通过了解发现,大女儿今年高三,成绩特别好,但是因为家庭原因选择了辍学,因为她想外出打工赚取帮助爸爸减轻压力。我了解后想尽了办法,最后联系到慈善基金会,给孩子做了很多工作,她才愿意重新返回学校读书。现在她已经是郑大的一名学生了。每次想到这件事,我真的特别的自豪。

我认为让老师参加扶贫工作,虽然不太合理,但是我相信老师们都能胜任的。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首先:老师是一群有知识有文化的群体,他们擅长于传道授业解惑,扶贫只不过是换了一个主体罢了,之前是对学生们进行讲课,现在是对一个家庭经常上课。既然老师能够教会学生们知识,也一定可以帮助乡亲们树立扶贫的决心和信心。

其次:虽然老师们在课下时间会被安排参加扶贫工作,但是一般情况下,老师们做的工作都是比较简单的。比如和贫苦户做思想工作,帮助宣传贫困政策等。这些工作都是老师这个群体比较擅长的,所以他们完全可以胜任。

最后:老师作为事业单位的一员,属于有编制的一个群体,拿着国家给予的工资,就应该投身于国家安排的扶贫工作中去。并且老师们经常和学生家长交流,具有一定的经验和基础,所以完全能够胜任扶贫工作。

但是我身边也有一部分老师不愿意参加扶贫工作,其实我也是非常理解他们的。他们不愿意参加扶贫工作一般分为以下几个原因。

一方面他们认为老师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培养一个家庭的未来。而扶贫工作更应该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比如像一个技术性人才 他们可以指导农民的创业技术,还可以提供资金支持,甚至还可以提供相关的设备,而这些资源,老师们都不具备。与其让老师分心去参加扶贫工作,还不如好好的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要不然很容易造成得不偿失的影响。

另外一方面觉得,老师虽然是有编制的,但是老师的工资真的很低,目前三四线城市的乡镇老师,或者乡村的小学老师工资只有3000元左右,这样的收入在这个物价普遍很高的社会根本没有办法生活。自己都没有脱贫,怎么样去参加扶贫工作呢?并且老师资源本来就很紧张,如果再分出一些资源力量参加其他工作,那么学生的学习情况就不能得到保证了,所以他们觉得老师不应该参加扶贫工作。

今天是脱贫攻坚战的最后一年,让老师们参与扶贫工作中去,我觉得特别有意义,并且作为老师,我坚信我能够胜任这份工作的。用自己的努力换取乡亲们幸福的生活,特别自豪!

为什么很多地方会安排学校教师参加扶贫工作?教师能胜任吗?

为什么很多地方会安排学校教师参加扶贫工作?教师能胜任吗?

(原创)

教师不能胜任扶贫工作。让老师们参加扶贫工作,特别是教育教学一线的老师安排他们去扶贫,这是为了扶贫而扶贫,没有任何作用。而且还耽误了孩子们的学习。。因为这不是老师该做的事,老师的工作在学校,他们都能认真的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把孩子们尽最大可能培养好,这是老师最好的扶贫工作。让孩子们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学好过硬的谋生本领,早日谋得一份工作,让家庭逐渐走出贫困,这是最有效的扶贫,而且能使这些家庭不会再返贫。

我认为参加扶贫工作,必须要解决的几个实际问题:一,政策问题。对一些贫困家庭给予政策扶持。如免息贷款,帮助他家上项目。老师们有这个权力吗?二,资金问题。拿出适当的资金帮助贫困户解决购买籽种化肥或养殖的幼苗等。老师们有钱去解决问题吗?三,技术问题。一般贫困户缺少种植和养殖技术,只有专业技术人员才能帮助他们解决种植和养殖上的难题。一般老师掌握这样的技术吗?

所以安排教育教学一线的老师去参加扶贫工作是不可取的。

为什么很多地方会安排学校教师参加扶贫工作?教师能胜任吗?

能不能胜任我不知道,但是材料没少补,而且远高于市场价的东西没少买,我只是不明白这样的扶贫是否会变相助长农民的一些不好的想法:东西卖不卖出去无所谓,反正最后扶贫项目一来都能卖出去,还会卖高价!鸡翅中69.9一斤,鸡翅根45.9一斤,鸡翅尖39.9一斤,鸡胸肉38.9一斤,鸡爪子58.9一斤,琵琶腿39.9一斤,鸡胗49.9一斤,鸡柳49.9一斤,玉米最便宜的4元左右一穗,大米最便宜的都是50斤的180左右,我不知道大家在生活中会不会花这个价格买东西!

为什么很多地方会安排学校教师参加扶贫工作?教师能胜任吗?

把教育抓好是从根本上扶贫。中小学教师加强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传授水平,通过深入浅出的导引,让学生学会识别真善美,学会做人、做事,学会学习,那么在学生长大成人后,就会有工作,自然而然就会脱贫。现在安排老师去农民家里帮助脱贫,教师大都不事农桑,帮助农民提高产量纯属空话,指导农民致富的水平也不高,农民也不会采纳,相反还耽误了教学,使教育教学质量明显下降,这是真正的误人子弟、帮倒忙!

安排中小学教师去农户家扶贫是缘木求鱼,搞形式主义。

为什么很多地方会安排学校教师参加扶贫工作?教师能胜任吗?

基层乱点鸳鸯谱,瞎折腾!老师把学生教好,少一个流失,少一个差生,多一个健康的好学上进的学生,就是对扶贫最大的贡献!

为什么很多地方会安排学校教师参加扶贫工作?教师能胜任吗?

扶贫是个系统工程。以省或城市整体对口某一个城市进行援助脱贫,我认为效果较好。从资金、人力、技术、人才、市场等规划方面来讲,便于整合和开展高效率工作,比如专业对口、行业对口、企业对口、教育对口、医疗对口、农牧业对口等等援助、扶贫时间长、效果持续。学校的教师如果对口扶贫学校,仅仅依靠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扶贫,我见到集团化或年级承包式扶助方式效果好。西藏昌都市的几个高中,长期被福建省各城市的中学对口援助,就是这种方式。几个或一个教师对短期进行扶贫,形式主义严重。有时受到不实在、应付任务或给学校挣些荣誉的嫌疑。所以,扶贫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更不是一两年的事情。扶贫的起步,就是检验扶贫工作者的认识问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