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县城只有一所公立高中,初中八千毕业生,学校只招生二千六百人,你怎么看?

我们县城的考生比较多,但是公办高中仅仅只有两个,这两个高中如果中招的分数线不够,之前是可以花高额学费读书的,但是最近几年是坚决不允许录取的,分数线不够只能去另外两所私立中学。但是职业高中却有三所,全部都是公办的。

学生中招考试之后的现状:

由于竞争的激烈,在我们县城中招考试比高考的压力还要大,因为中招考试不能复读,一旦失败,连去公办高中的机会都没有,也就暗示着基本与重点大学无缘了。我们县是考生大县,每年参加中考的人数达到4万,但是两所公办高中的招生计划加一块才1.8万,也就是有一半多的考生被分流,对于考生来说,稍不努力就会淘汰。

三高,四高是我们县的私立高中,这也是很多落榜的同学选择的地方,只要有钱,分数再低也可以就读。但是他们的学习氛围和师资力量却是不敢恭维的。2018年它们的本科上线率只有11%,考取重点大学的学生基本没有。三所职业高中就更离谱了,能够坚持读完三年的学生大概有一半,在这一半里面又有70%的同学没有参加高考,走了单招。仅仅的那一部分同学能够考取本科的也寥寥无几。

两个公办高中的现状:

我们县一高,二高是两所公办高中,也是重点高中。中招考试能够顺利考取这两所学校的学生,基本上高考已经有把握了。但是师资力量有限,教学资源有限,录取的考生也是非常有限的。

一个县城只有一所公立高中,初中八千毕业生,学校只招生二千六百人,你怎么看?

如果不看题主的位置信息,我差点以为是我县的情况了。

我县也是只有一所公办高中,每学期招生30几个班,招生数不足2000人。不过,我县人口规模小,30来万人,每年初中毕业生也就在5000人左右。

我县目前有三所私立高中,每年招生人数约为1500人;一所职业技术学校,属于中职学校,一所卫校,这两所学校可以消化500人。

每年,市重点高中会掐尖招生约200人,报名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的学生也有三位数,条件更好的还会送孩子去合肥168中学就读。而我县离市区只有40分钟的车程,市内的中师、中职、中技学校每年也会利用春招和夏招两次机会从初中毕业班中招走一部分学生。这样算下来,最终中止学业去另谋出路的学生其实已经不多了。

我县早些年共有5所公办高中,后来我曾就读的普高因教学质量太差,连续3年一个学生都未考取被撤掉了。之后又因区划调整,两个大镇并入市区,镇上的高中便同时划归市区。再不久,又因为县城内教育布局调整、资源整合,将普高二中整体并入重点高中一中,自此,本县就只剩一所公办高中了。

而坐落在县城内的私立高中,因是招商引资项目,得到了很多政策扶持,现在已经做大做强了。

看我县的初中毕业生流向,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1,高中教育仍需加快普及的速度,因为放开二胎后,县域内将在几年后迎来入学高峰,到时候怎么办?孩子总得有学可上吧?

2,私立学校只能作为公办学校的辅助和补充,不能反而超过了公办学校的规模,它昂贵的费用不是很多家庭可以承担得起的。

3,职业教育应该办出特色和水平来,真正帮助孩子们学会一技之长,毕业后能谋到一份职业,而不是只为了减缓就学压力,让一部分孩子在学校里虚掷几年光阴。那些纯粹为了捞取国家补助的职业学校更没有存在的必要。

一个县城只有一所公立高中,初中八千毕业生,学校只招生二千六百人,你怎么看?

这是故意刁难学生和家长,给学生和家长出难题,让学生有校不能上!

题主所说的情况和我这里的差不多。

我所在的县也是只有一所普通公立高中,另外还有一所公立高中职业技术学校。今年初三毕业生1000人,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只让普通高中招生400名,占40%;其余的毕业生全部到职高念书,占60%;而且不允许省内其它地区来招生,也就是学生不能再到外地上高一。

我们这里的学生是不看好职高的,往年职高招生非常困难,每年只能从本县里招收二三十名学生,学校办学甚是艰难。

每年中考成绩好的学生,都到外地大中城市里上学去了,这样最少走一半。剩下的不足一半,普通高中一再降低分数线录取,差不多都念上高一了。

今年上级主管部门为了“拯救职业技术”教育、拯救职业技术学校,于是出台了如上政策、规定!

这个规定的出台,显然缺乏足够的基层调研,不够符合实际——提高普通高中的录取分数线,硬把学生往职业高中里“逼”、“箍”!

但好多学生并不想去职高念书,可是又没有出路可走,家长四处求人,到处跑动,但无济于事,愁得连觉也睡不着!

最后,在毫无办法的情况下,只好让孩子又返回初中复读去了。

这样,就等于孩子的生命浪费了一年,家长的意见普遍很大。

题主你那里公立高中招收2600名,数目虽然比我这里多,但比例更小,只占总人数的32.5%,硬把67.5%的初中毕业生往私立高中和职业高中里逼呢!

想必家长的意见更大!

口口声声说“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但人民连给孩子选择一所学校的自主权都没有!

你说人民怎么能满意这样的教育?!

(我是“孙老师谈孩子教育”。不求答题有功,只求温暖人心;不求博大精深,只求简短实用;耽误别人时间,等于谋财害命!)

一个县城只有一所公立高中,初中八千毕业生,学校只招生二千六百人,你怎么看?

晓行致良知, 专注基础教育,与您共论教育话题!高中入学率小于50%是各地的普遍情况。

前两天去开会,说到高中的招生比率,差距好大,有的地市初中升高中率能达到50%,而有的地方连30%都不到,与题主所说的比例真的相差不多。

我们这里每年大约有5000毕业生,两个高中招生大约能招到2200人左右,一所职专能招不到1000人,也就是说,还有大约2000人无学可上。

所以,每到中考过后,总有分数达不到控制线的家长,到处打电话、托关系,想方设法让孩子上学。也有一部分家长只好让孩子上了价格昂贵的私立学校,导致这几年私立学校火得很。

考上高中的学生状况。

我们这里两所高中的录取情况大致是这样的。

一部分尖子生自己考到了可以全市招生的本市几所名校,还有一部分尖子生考到了外地的私立名校。

大约有200名学生通过推荐生的形式,没有参加中考,被直接拿到一种的推荐生班,重点培养。

其余的学生都参加中考。一所学校的录取线是400分,总分500。另一所学校的录取分数线是367分,基本是全市的最低控制线。

400分到360分的学生什么样?在高中基本就是个什么都不会,语数外150分,只能考到五六十分,理化生100分只能考到30来分。学习习惯非常差,基本没有什么学习目标或远大理想,就是一个 混日子。上课睡倒一大片。最后高考基本都在本科线一下。

所以,2000名以后的学生,上了高中也基本没有什么意义。

我觉得 不如去学个技术来得务实一些。

只不过高中、大学情结让家长觉得上个职专技校的挺丢人,所以拼命把孩子往高中里送,也不管孩子在高中是个什么表现。

分层分流已经是迫在眉睫了。

从人的成长角度和教育的角度来看,对学生的分层分类是正确的,分类之后应该进行合理的分流。就像德国,将教育分为职业类和普高类,在孩子大约 10岁左右就进行分流,适合干啥的就去干啥,当然在之后还有几次修正的机会。全社会没有歧视职业教育的现象。

而反观我们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歧视氛围很浓,拿蓝翔技校开玩笑就是一个明证,一个月薪3000不到的本科生都可以嘲笑月薪10000+的挖掘机技术人员,这不正常。

世界教育的趋势就是分流,现在我们国家把本科院校分成技术类和学术类就是在追赶这个潮流,对职业教育、职业中专的投入也说明国家对职业教育开始重视,对初中生的分流工作正在路上。

相信经过一段时间,我们全社会都能正视初中生的分流,对普通高中和职业中专都能做到一视同仁,对各种行业都能不分贵贱同等视之。

一个县城只有一所公立高中,初中八千毕业生,学校只招生二千六百人,你怎么看?

好!很好!非常好!你们县的公办高中的录取率大约32.5%,私立学校的高中录取率大约是17.5%!一般职高普高各点一半!这其实每一个县都是大同小异的!所以搞不清要看什么!是不是觉得高中录取率太高,劳民伤财,陪考的人员太多!许多高中生,读高中的内容十分吃力,数理化英语等许多科目难以消化,难以接受,成绩比较差,以百分计记,四十分一门都能打(理科有此分数,一定能考上比较好的专科)。进入大学后,完全听不懂懂课,完全无法学习!所以就是想减少这部分可怜的人!但这个想法是不对的!一个高中生既然读了个高中,就想参加高考,就想去读大学,但成绩差,自然只能上专科!所以,高考升学率大约百分之九十!那么反过来好不好呢?也就是将高中升学率定得很高,让百分之八九十的人读高中,只让百分之六七十的人读大学(大学招生的人数基本上是固定的),那肯定不好!那样的结果是,许多读高中的人跟不上班(高中一般编快慢班),慢班的教学质量继续下降!许多人(增大高中比例,但录取大学的总人数是不变的)都花费一大笔钱读高中,但由于成绩欠佳而居排队的后面,导致考不上大学,成为陪考人数增加,失望的人数也在增加,这肯定不是好好办法!

高中的录取率必须和大学在该地区的招生人数挂钩,定一个合情合理的比例!如果高中录取人数很多,而大学录取人数却很少,就会造成许多读高中的人考不上大学而成陪考,劳民伤财,读高中就有许多人失望。当然,如果高中录取人数很低,几乎与该地区考大学的人数齐平,就会导致基本上只要读了个高中就可以上大学,这显然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整体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高中是初等教育的最后阶段,接着的是高等教育,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有十四亿人口,目前人人接受高等教育是不可能的,也没有必要。所以,高中必须定一个合适的升学比例。这和北大清华不可能人人都上,要定一个合适的升学率一样,所以各省都分指标。你们县的2600人就是升学率,就是指标。高中办学规模既与初中毕业总人数有关,还与当地经济有关!有钱自然可以多办点高中学校。总之,高中录取率,看来简单,其实迁涉多个方面!回答供参考。

一个县城只有一所公立高中,初中八千毕业生,学校只招生二千六百人,你怎么看?

首先谢谢邀请,真的很巧,我无意的提了一个问题,竞然又被邀请再来回答,唉!昨天闲暇,想到小儿子今年中考,儿子学习成绩在班里属中游,在和他班主任交流中得知,儿子的水平在考中和考不中两可之间。中考之后,我内心一直纠结,自己在和一些家长交流中,得知今年县一中招收2600人,初中毕业的孩子却有8000人,录取录低的可怜,唉!万一儿子考不上,我将何去何从呢?有人说去读高职,我不想骗自己,读完高职下来,还不是面临打工生涯。我身边就有好些这样的例子。有人还会说,考上高中就一定能上大学吗?这个当然不确定,我想的是其码要给孩子们一个读书的机会,在孩子们身上任何事都有可能。我提这个问题一是自己身处其境,再就昰想让教育部门有所考虑,尽管效果微乎其微。

我提出问题后,真出手我预料,仅五个小时竟有一百二十多人回复,再次感谢大家,尽管各种观点都有,可以理解,因为人此时处的境况不同。唉!关键剩下的孩子怎么办?这是个社会问题,唉!希望我们的教育本着师者父母亲的角度来关心一下孩子们,毕竟他(她)都还小,谢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