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为什么不能长期吃?
缬沙坦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线降压药,属于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我们也习惯称之为沙坦类降压药,主要通过选择性与血管紧张素II的AT1型受体结合,占据受体结合部位,从而拮抗血管紧张素II的缩血管效应,并可抑制醛固酮分泌,减少水钠潴留而降低血压,降压作用持久而平稳。
此外,缬沙坦还具有明确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可阻止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内皮细胞凋亡,逆转左心室肥厚,预防房颤电重构,减轻心力衰竭,改善脂肪代谢,减少尿蛋白,对糖尿病、肥胖、心脑肾等靶器官受损的的高血压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特别适用于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心房颤动、心功能不全、冠心病、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或蛋白尿、代谢综合征及不能耐受“普利”类降压药的患者。
缬沙坦这类降压药有较好的安全性,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很少,常见头痛、头晕。少见咳嗽、腹泻、疲劳、鼻炎、背痛、恶心、咽炎、病毒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及关节痛。极少见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为1.8%。
缬沙坦不仅可以降低血压,还具有靶器官保护作用,且安全性良好,适合长期服用。有人说,长期服用缬沙坦可导致肾损害和高血钾,这种理解是片面的,上文提到,缬沙坦可通过减少血管紧张素II的形成,达到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的目的,因此,缬沙坦对肾脏没有损害,而是具有保护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缬沙坦可扩张肾血管,扩张肾小球出球小动脉的作用强于扩张入球小动脉,使肾小球滤过压下降,肾功能减退,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血钾和血肌酐升高,所以慢性肾病患者,尤其终末期患者应慎用缬沙坦,尽量以小剂量起始,在用药初期应严密监测血钾、血肌酐和肾小球滤过率变化。
缬沙坦为什么不能长期吃?
缬沙坦为什么不能长期吃
没有不能长期吃缬沙坦的说法,缬沙坦是沙坦类降压药的代表药物,也是最常见的降压药之一,该药物无蓄积作用,但如果药物不良反应严重的患者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更换药物。
缬沙坦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可用于治疗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等。缬沙坦不但具有明确的降血压作用,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肾脏保护功能,对于高血压伴有微量蛋白尿的患者,服用缬沙坦能够具有改善蛋白尿的作用。而对于有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的患者,控制高血压时,缬沙坦也是可以首选的药物之一。就药物本身而言,缬沙坦的常见不良反应有头痛、头晕,少见咳嗽、腹泻、疲劳、鼻炎、背痛、恶心及关节痛等。根据其药理作用和该药上市以来的相关研究报道,如该药可以有效控制患者血压且不良反应在可耐受范围内,是可以长期服用的。
本内容由中日友好医院 药剂科 副主任药师 张镭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