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丧偶的人老了是一个人过好还是和女儿一起过好呢?
李阿姨丈夫去世后,搬到城里儿子家里住,可住了一段时间,跟儿媳妇闹了一些不愉快,心里也总感觉好像差了点什么似的。于是,李阿姨换了一种方式,竟然豁然贯通,往后生活过得风生水起。
李阿姨跟丈夫住在农村,闲时打点零工,种点蔬菜,夫妻俩在乡下的日子过得美滋滋。可天有不测风云,丈夫骑鹤仙逝。李阿姨哭得一塌涂地,以后生活该怎么办呢?李阿姨感到很无助。儿子跟李阿姨说,到城里跟我们一起住吧!儿媳妇也跟着说了一句。
就这样,李阿姨又来到城里儿子的家中。孙子小时候,李阿姨帮着带。现在孙子都读初中了,住校,周日回校,周五才接回来。儿子儿媳妇都是上班族,也就是说,除了周六日,白天几乎是李阿姨一个人在家。儿子周六日还经常上班呢!
一个人在家做什么好呢?儿子怕李阿姨无聊,买了一些本地剧种的碟片,也专门给李阿姨调了一两个专门放映本地剧种的电视频道。开始的时候,儿子还经常在周末带李阿姨出去散散心。儿媳妇也很孝顺,闲下来的时候,嘘寒问暖,也跟李阿姨开开玩笑。那段时间,李阿姨虽然经受丧夫之痛,但在儿子儿媳妇的关心下,也过得很幸福。
住久了之后,儿子儿媳妇看到李阿姨心情放松了些,就把精力投在了工作上。可能那段时间,儿子儿媳妇也挺忙的,对李阿姨的关心也就少了,所以,李阿姨感觉自己好像是多余的。
起床后,准备好早餐,到附近市场买菜,回到家里,洗碗、拖地等,才九点左右。也不能老是看剧吧,再说了,剧看多了,也很疲劳,有时还触景生情,特别是看到剧中有丈夫去世的情节,她就会莫名悲伤起来,自己一个人愣在那里。
这里不像农村,串个门,或者找个邻居说话都没有。家家户户都是大门紧闭,你也不好平白无故敲别人家的门吧!李阿姨开始怀念农村的生活了。
而且现在李阿姨还有一个强烈的感觉,就是儿媳妇好像在敷衍自己,以前帮忙带小孙子的时候,儿媳妇几乎把她当亲妈对待,可现在,她感觉自己好像多余了。白天也就无聊一个人过,至少还能到花园的会所走走坐坐,可晚上,她本来以为儿子儿媳妇回来,想跟孩子聊几句,可是儿子儿媳妇每天晚上都好像累得够呛,闲下来都在看手机,不是刷抖音,就是打游戏,或者跟朋友聊天。
儿子儿媳妇聊天的话题,她又插不上嘴。孙子要到周末才能回来,也只有孙子回来的时候,李阿姨才能跟孙子聊上几句话。可儿媳妇每次又催孙子快点回房间学习,弄得李阿姨挺尴尬。
后来,与媳妇发生了两件不愉快的事情,使李阿姨下决心要乡下老家。
有一次,李阿姨把浴室的水龙头弄坏了,水哗啦啦地流个不停。李阿姨不知道怎么办,怎么关都关不掉,水一样流个不停。晚上,媳妇回来了,李阿姨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在儿媳妇面前负荆请罪。儿媳妇问了一句“什么时候水龙头坏了”,李阿姨说三点左右。儿媳妇说,妈,你住这么久,怎么还不知道总开关在哪呢?可能是由于工作心的原因,也可能是儿媳妇心疼水费,说这话时没有面部表情。李阿姨一听,心里特别难受,那天晚上,李阿姨推说自己肚子疼,吃不下饭。
又有一次,李阿姨将在花园会所里遇到的一个老伯请到家里喝茶,被儿媳妇撞见了。那天上午,李阿姨在会所又遇到了一个老伯,老伯也是花园住户,都遇过几次了,也聊过。李阿姨就把老伯请到家里喝茶。那天刚好儿媳妇中途回家拿证件,看到一个陌生老人在自己家里,儿媳妇愣了一下。陪着笑脸问好后,就找个借口把李阿姨叫到房间里,问明事情缘故后,儿媳妇虽然没说什么,但李阿姨知道自己又做错事情了。因为儿媳妇立即向单位请了假。老伯走后,儿媳妇有点生气地跟李阿姨说,妈,不要把陌生人请到家里来,你又不知道他的底细,万一他是骗子呢?儿媳妇口直心快,数落了李阿姨一番后,看到李阿姨很委屈的样子,也就不再说什么了。晚上,儿子回家后,李阿姨知道儿媳妇肯定在他面前“告状”,因为儿子也找她进行了一番“思想教育”。李阿姨也感到委屈啊,她认为自己一个可以聊天的人儿都没有,好不容易有一个可以聊天,又是花园里的住户,有什么可防的。儿子也不太好说什么,只是又语重心长地强调一句“防人之心不可无”。
那天,李阿姨又听到儿媳妇在儿子面前告她的“状”,她清晰地听到儿媳妇说,妈叠衣服都学了这么久,唉,还是叠不好,还是,炒菜下的盐又太多,说了好几次,都改不了。李阿姨又感到委屈了,悄悄地走回自己的房间。
第二天,她跟儿子说,想回乡下老家去。儿子爽快地答应了,以为老妈回老家住一两天后就上来。可李阿姨说,想住久一点。儿子儿媳妇都不太同意,毕竟老人家一个人住,也不太放心。儿子说,那先住一段时间后,再上来吧!
回到乡下的李阿姨,如鱼得水,到邻居、亲戚朋友家串门喝茶聊天。闲下来也拿起锄头,将荒废了的田地修整,种点菜,也不至于没事做,闲得慌。
两个月后,李阿姨又想孙子了,虽然这个过程中,儿子儿媳妇一家也会下来陪她吃饭,但孙子学习紧张,还要读各种兴趣班、初习班,很多时候都没跟着下来。
李阿姨带了满满的一大麻袋的青菜、番薯等自己种的土特产来到城里来。住了一个多星期,李阿姨又想回农村了,儿子儿媳妇也都劝不了,她惦记着家里的菜园果园了。
就这样,李阿姨在乡下和城里来回愉快地“奔波”着,而且也乐此不疲。儿子儿媳妇看到她这样,也不再说她了,只是跟李阿姨说,你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走,都随你吧!
写在最后:
老人家丧偶之后,究竟是跟儿女一起过,还是一个人过好呢?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也不能一概而论。如果条件允许,都可以试着,看看哪种方式更适合自己呢!像李阿姨这样,我也觉得挺舒服啊,虽然辛苦些,但累并幸福着,又能跟儿子儿媳妇和谐相处,自己也不至于空虚无聊寂寞啊!
这里的几条建议:
1、首先要看儿女的态度,如果儿女一定要你一起住的话,那就不太好拒绝了。儿女不放心老人家一个人住,也想对父母尽一份孝心。
2、如果有多种选择,比如跟孩子同个小区,甚至同个楼层,那就看你自己住哪舒服自在了,你就选择住哪。
3、如果跟孩子一起住,要学会适应,适应孩子的家庭生活节奏,不要给孩子添乱。当然啦,儿女还是会理解老人家的一些做法的。
4、跟孩子一起住的时候,尽量不要过分干涉儿女的生活,包括一些习惯。
5、跟女婿或儿媳妇的沟通,要尽量保持心态平和平静平淡。
6、在不影响孩子生活的情况下,平时也可以有自己的“朋友圈”,有自己的健康情趣等。
7、太无聊的时候,也可以到老年大学读书。
中年丧偶的人老了是一个人过好还是和女儿一起过好呢?
根据情况而定,如果小孩大了成家了,可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如果小孩未成年,那别去找,找了对小孩不好,小孩受气,也不得幸福,还不可能和那个男人相伴到老,有大爱的人不多,我就是个例子,我丧偶,后经人介绍找了一个大龄单身男人,当初我认为他没小孩会对我和孩子好,结果呀,结婚不到一个月就说我的崽又不是他的种他不养我的崽,二婚都是带着条件找的,我的小孩我抚养是义务,你不帮我养崽,那怕你长朵花我也不会和他在一起的,大家说是不,一个女人带着孩子来嫁人,她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有人能为他分担点,你一个男人既给不了爱又给不了钱,我要来干嘛,因此从2018年9月1号果断分居,结婚前我就问过他能帮我担起这个家不,他说能,否则我根本不会同意,在这事上我错了,错在轻信于人,没有识破别人的阴谋,给自己制造了麻烦
中年丧偶的人老了是一个人过好还是和女儿一起过好呢?
我说说我心里所想,这是我心话,绝对不虚假,我就是一个丧偶的女人,我已经想好怎样度过余生,我自己一个人过,我只有一个女儿,房子有几处,还有一个店面出租,都已经全部过户在女儿名下,迟早都是她的,我现在什么都不用理多好,我的工作是公职人员,待遇工资还不错,我的工资一个人支配卓卓有余,有条件到处游荡,我准备退休后做一个背包客,每到一个地方住一头半个月,玩够再去另外一个地又住下,循环往复,到了真的走不动把工资全给敬老院,到敬老院终老。
中年丧偶的人老了是一个人过好还是和女儿一起过好呢?
中年丧偶的人命运是最苦的,一个家庭真正的是上有老下有小,木棍挂在壁上独打一人,父母儿女一肩挑,照顾老又要照小,不仅照顾他们的吃喝拉撒,还要赚钱维护一家人的生活。中年丧偶的人确实好难过,天晴下雨一年四季无休歇,一个中年人又当爸来又当日 ,早起晚睡太少休息,身体再棒再强再有力,也怕日夜不休息。中年丧偶的人老得特别快,原因是心又伤情又痛,苦不甚言力用尽。
中年丧偶的老人也有出头日,父母百岁归黄土,儿女大了结了婚,中年丧偶的老人万事完成万事休,开始好好规划自已晚年时候享亨福。
中年丧偶的老人怎么规划自己老年福,我有四条路:
一是儿女在家不出外谋生活,儿媳儿孙又孝顺,晚辈有德性中年丧偶的老人一定要和他们在一起生活 ,一家大小天天看得到,心里就无挂念,欢乐天天在身边,吃喝不是送到面前就是送到嘴边 ,啦撒洗换脏物他们会管,有病他们也能及时发现抢救方便。
二是儿女媳妇不效,中年丧偶的老人应该选去养老院,养老院是国家的福利院,专为晚年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服务人性化的地方,里面都是老人,都有话说不寂寞有笑声,有同命相连的同情心。养老院的一切宗旨就是为老人服务,国家监督。
三是丧偶的老人有钱请保姆到家里为自己一对一的服务。或者请个丧偶的又比自己小个十多年的寡妇既做晚年情人又做晚年保姆照顾自己起居,温情的送你去天堂。
四是提醒丧偶的老人千万不要胡胡涂涂决定一个人单独生存,那个静好其是,是最差的选择,既孤独又阴沉,还是丧偶的老人死无人难知晓的地方,这样丧偶的老人生的可怜死时还是可怜 ,丧偶的老人选择独居是老胡涂了是头浸了水。
中年丧偶的人老了是一个人过好还是和女儿一起过好呢?
看情况吧。
女儿需要你看孩子,就和女儿过,有点事做,有亲人在身边省的孤单。
如果不需要了,就离开自己过,出去工作,或者培养爱好。
我自己也是这么打算的,想积极一点对待余生,但是还没准备好。
中年丧偶的人老了是一个人过好还是和女儿一起过好呢?
我们单位里有个独居的老人死在卫生间里,直到一个星期后才被发现。
他是我爸的同事李伯,李伯有两个儿子在外省打工,很少回来。
儿子们忙,但很孝顺,因疲于生计,而对父亲的关心少了,知道父亲有糖尿病,但并不能准确了解有多严重。
一方面因为父亲不想连累儿子故意隐瞒,另一方面因为儿子工作压力大;所以没有老伴的李伯决定一个人生活。
曾经两个儿子想接李伯上去住,方便照顾,但由于李伯和年轻时的初恋相好,想和她结婚,遭俩儿子反对而对俩儿子生气,才固执的没答应儿子们的请求。
俩儿子反对,是因为单位集资房的问题,李伯买的集资房是初恋出的钱,因为要全款,而李伯他们一下子拿不出几十万,所以才想到和初恋借,但初恋的条件是要和李伯结婚并且房产证上写初恋的名字。
初恋还说在她有生之年这房子必须为她所有,俩儿子听后很生气,李伯的初恋有房有车的,还对他们做得这么绝,猜想分明是想报复当年李伯选择了别人,所以俩儿子才会坚决反对。
李伯人很孤僻,喜欢独来独往,再加上情感的打击,初恋也因为遭受感情重创而选择离开去到国外儿女身边。
后来李伯将自己关在家里,退休的活动也很少参加,几乎不和儿子们联系。
直到有一天,一个工友去喊他一起去报名参加的退休活动,才发现李伯倒在卫生间,据说已经死了七天左右。
由此可见,单独过的丧偶老人会面临诸多问题。第一:情感方面
独居老人喜欢安静,但人是有感情的,有时需要倾诉,有时需要聆听,有时需要陪伴,对于孤僻的李伯来说老来有个伴是情感方面最好的解决方式。
第二:健康、饮食方面
有的独居老人对饮食很不讲究,健康的老年人还好,但有老年病的人,特别希望有个人提醒,或者帮助她/他节制饮食,否则后果和李伯无异。这方面可依据个人条件,或者找老伴,或者请保姆,或者方便的话与儿女同住。
第三:社会问题
独居老人较容易上当受骗,尤其是像李伯这样离群而且生活无忧领退休金,儿女又不在身边,这样的老人是一些骗子下手的对象。为安全起见,这类老年人还是与儿女生活为好。
还有一个是我姑,是我爸的堂大姐,今年70多岁了。
我姑人很古怪,是木工厂职工,两个女儿大了之后姑父和她分开住了,但一直没离婚,姑父身体不好,需要人照顾。
退休后姑姑就像保姆一样照顾他,虽然很少有言语沟通,但姑姑和姑父两人始终不离不弃,只是彼此在同一单位各住一套房,姑父是租的单位平房,姑姑则在他们买的那套住。
姑姑一直这样照顾姑父,毫无半点怨言,直到姑父去世。
听我妈说姑姑是因为疑心重,又很敏感,很难和别人相处,虽然在木工厂做了几十年,但都没有一个朋友,有时候有心事就跑到我家和我妈倾诉,所以退休后的姑姑一直处于独居状态。
感觉姑姑活着挺累的,70岁那年她突然中风跌倒在家,女儿们不在身边,幸得我妈过去看她,才挽救了一条命。
住院那些天,女儿们因为忙于生计,所以经常推拖,隔三差五才轮流过来照顾,两三天又得回去,我妈看到后,便主动过去帮她。
出院后,姑姑恢复了正常,但挨了一次,害怕了,而且刚出院也需要人陪,索性就投奔女儿们去了。
可才出去没两个月就回来了,说起来也都是辛酸泪,姑姑告诉我妈说去那里就像是寄人篱下的感觉。
虽然有退休金,但不多,买药后就所剩无几了,正好给女儿的伙食费,反正住谁家的就给谁吧,就根本没有余钱剩下。
最后,姑姑决定去养老院,发现她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毕竟每次和我妈联系时都掩盖不住她内心的幸福。
丧偶老人是单独生活还是和儿女生活,应该因人而异吧。儿女生活好,无负担,自然可以心安理得的与儿女们共享天伦之乐,毕竟老有所依使每个人晚年可以潇洒有尊严的活着。
但为了避免造成儿女的负担,也可以像我姑一样选择去养老院。或者老来找个伴,互相扶持生活。
当然,如果自身条件允许,则可以选择独居,但不脱离群众,这样出现问题可以很容易就能寻求帮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