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时,茶叶的第一泡水脏吗,有必要倒掉吗?

得看什么样的茶叶,茶叶的种类繁多,不同特点的茶叶,冲泡的方式略有差异,也并不是所有的茶第一泡水都特别“脏”。

大部分茶友都会有将第一泡茶水理解为洗茶,意思是第一泡茶水一概不要的意思。

究竟什么类型的茶叶,第一泡茶水人们最不放心,真相是啥?

好比发酵类的茶叶,发酵类茶叶分为轻度、中度和全发酵,指的是发酵程度与时间多或者少,然而茶叶第一泡水脏不要的矛头,主要是针对的全发酵类比如普洱茶,所以普洱茶的致病细菌含有率,一直以来都是正反两方喋喋不休争论的主题。

因为普洱茶在发酵过程中,确实会产生非常多的细菌,反对方会质疑普洱茶发酵过程会产生一些黄曲霉菌,而黄曲霉菌真的是致癌物;可正方却拿出了正规厂家生产的普洱茶拿去检验,用合格普洱茶内并没有黄曲霉菌的事实证明其并不含有致病菌。

其发酵过程会产生对人体有益的黑曲霉菌倒是真的,同时含有对致癌病菌抑制的单宁及茶多酚,同时能分解非常多的蛋白质、糖分,都些对人体非常有利的物质。

黑曲霉可以产生超过二十种水解酶,这些水解酶都可以形成蛋白 和果胶等物质, 能一定程度上去激发出茶叶里 的有效成分,从而让茶叶 得更好喝,这也是我们觉得普洱茶喝起来口感非常棒的原因之一。

又好比铁观音,其属于轻度发酵类,能保留铁观音独特的芬芳香味,但不及普洱茶那么醇厚,都是发酵程度原因,也是茶叶种类的特点只是适合这样子发酵。

当然,轻度发酵的铁观音很少有见到有谁洗茶的说法,至少咱不会,咱觉得铁观音原本就不经泡,那么贵,倒掉第一泡茶水会不会有点可惜?

不过有了普洱茶在前面抵挡,后面所有地发酵类茶叶,都能幸免成为被攻击的目标,只是“花哥”认为,对于诸如普洱茶茶水第一泡需不需要倒掉,应该取决于茶叶的品质而定。即茶叶是不是正规企业生产;如果非常便宜的茶叶,其生产工艺肯定没那么繁琐,产生的价值在那里放着,相对来说不太卫生倒说得过去。

茶叶买过来特便宜,咱心里自然有数;

不论第一泡茶水脏到什么地步,将第一泡茶水倒掉,求的是一份心安,算是对自己的一个安慰,接下来便可放心的品茶。

非常名贵的茶叶,第一泡茶水不存在杀菌洗茶一说,你只是用开水浸泡一下就倒掉了,即使有灰尘脏东西都在垫底呢!

对于懂茶的行家而言,这只是醒茶的一个步骤,而第一泡茶水喝起来也是索然无味,只有第二、三次的茶水口感才会越来越好,因为第一泡茶水刚好将茶叶的各种成分激活,只有第三次的茶水口感会更醇厚。

专用的醒茶具↓

比如功夫茶,其属于半发酵类型,一般以乌龙茶、铁观音居多,通常第一泡茶水都不会要,根本就不具备色香味的茶水,能怎么喝?所以只能倒掉。

什么样的茶叶不需要醒茶?

比如绿茶和花茶,第一泡茶水基本倒掉的都不太多,花茶属于绿茶的一个分支了。

绿茶的生产工艺分为杀青、揉捻和干燥三个步骤,上等的绿茶是取至于最鲜嫩的那颗芽包,冲泡出来在水面似沉非沉的形态,给人一种视觉享受的感觉,而绿茶的茶多酚比起发酵类茶叶多出很多,这一点,通过隔夜茶里面很容易判断。

隔夜茶的水面都会产生一层略带光亮的膜物质,越是绿茶越明显,这就是茶多酚,有了这层膜物质,其它有害细菌便不能对下面的茶水构成污染,所以隔夜绿茶会比隔夜红茶、普洱茶、金骏眉会更安全。

---------绿茶的生产工艺分析--------

  • 步骤①.杀青:采取高温措施,使鲜叶内含物迅速地转化,破坏鲜叶的组织,进而破坏酶的活化,然后是内含物质在非酶促反映的作用下,形成绿茶的色、香、味的品质特征。所以说杀青最重要的目的是外因通过内因初步改变而形成的鲜叶形质。
  • 步骤②.揉捻:揉捻可以理解为两个动作,一个揉,揉即使茶叶成条,一个捻,捻可使茶叶细胞破碎,挤出茶汁,使茶汁附在茶条表面,增加粘性,有利于茶叶外形形成,既用这样的方法使茶叶面积缩小卷成条形。便于冲泡,对提高茶滋味浓度也有重要作用。
  • 步骤③.干燥:干燥的目的一是利用高温破坏酶,制止酶促氧化;二是蒸发水分,紧缩茶条,使毛茶充分干燥,防止非酶促氧化,利于保持品质;三是散发青臭气,进一步提高和发挥香气。干燥过程中,热化作用占主导地位。

比如一些茶馆里面,大家让老板整几份绿茶或者花茶,那种场合更本看不到有谁将第一泡茶水倒掉现象,特别是比如极品飘雪来讲,这一款茶叶是“花哥”最爱,即使是第一泡茶水,其浓郁的香味也特别有吸引力,但不是特别耐泡,来的快,去的也快。

写在最后
  • 茶文化历史悠久,喜欢喝茶的都是将其作为一种养生之道来看待,基本不会去买所谓的劣质茶叶,所以基本不存在第一泡茶水比较脏的说法,我们看到有人将第一泡茶水倒掉,其实他是在醒茶,等同给茶“热身”,也只有醒过后的发酵类茶喝起来口感才会更好。
  • 第一泡茶水达不到其追求的口感,也不是奔着解渴的目的,这样的情形,第一泡茶水倒掉挺正常;
  • 然而自身买的茶叶品质就不好,这样子将第一泡茶水倒掉,就具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求的心安,再则是有醒茶目的;所以绿茶第一泡茶水不必要倒掉,发酵类的茶水第一泡必须倒掉,接下来的茶水口感会更好些。

全文完/感谢阅读

原创图文/头条首发

欢迎关注:@家居河上和花

饮茶时,茶叶的第一泡水脏吗,有必要倒掉吗?

这个问题,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其实每个人说的都有道理,只不过是站的角度不同,各人的喜好和习惯不同罢了,根本无法分出对错。

第一泡茶水,到底脏不脏,应不应该倒掉?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还是听听老茶农来实事求是地分析一下,然后各位茶友再做定论吧。

想知道第一道茶脏不脏,应该要先了解一下茶叶是怎样做出来的。

茶叶从种植到采摘,再到加工成成品茶,一共要经过多少工序?这个复杂的过程,听听老郑来为您讲述。

【采摘茶青】

茶树上采下来的鲜叶,专业术语称之为茶青。我们先来看看茶树的样子,顺便看一看茶青的样子。

茶树种植,一般大多数都会远离城市,远离其他农作物,选择环境好、污染少的地方。茶树受到污染的情况,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的。

茶叶鲜叶的采摘,在通常情况下,如果要制作比较高端的产品,为了保证成品的匀整度,都会以人工手采的方式进行。

各位茶友请先收起对少女采茶场景的想像,老郑非常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在全国各大茶区,采摘茶青的工人,绝大部分都是40-60岁的妇女。少女的纤纤玉手何等娇贵,如今岂能随随便便地用来采茶?

①茶青采摘的标准

在六大茶类当中,制作各种茶所要求的采摘标准都不尽相同。

红茶、绿茶、黄茶、白茶、黑茶这五类茶,都可以采摘单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和一芽二三叶的标准。

唯独乌龙茶与众不同,一般要求尾叶张开,采摘不带芽的叶子。以茶树顶端的尾叶张开的程度,分为小开面、中开面和大开面的标准采摘。

②装茶青的容器

采茶的工人,每人背一个竹篓(各地的竹篓造型也不一样),一边采摘茶叶鲜叶,一边将其放入竹篓里面。

茶园的管理人员,为了保证鲜叶的质量,每隔一个小时左右就会把所有采茶工人采摘的茶青集中收集一次,以避免茶青在竹篓里面焖坏。

收集茶青的时候,管理人员会使用一个很大的布袋,追寻着每一个采茶工人来收集茶青。所有茶青收集完成以后,就背着大布袋回到茶园基地的茶青摊凉场所,把茶青摊开晾凉。

摊晾茶青,可以用干净的竹席、草席或者大块的布(各个茶园使用的都不一样,根据自己当地的实际情况而选用合适的东西来使用),铺在干净的地面上,然后再把刚刚收集回来的茶青,均匀地撒在上面,在阴凉处静置摊晾,以防止茶青水分流失过快。

从茶青采摘到茶青收集,再到茶青的集中存放的过程,每一个茶园都会很认真的对待。所有用具都会提前清洗干净,来等待茶园的开采。

避免茶青受到污染,才能够做出品质更高的茶叶,才能够卖出更好的价钱,这是每一个茶农都明白的道理。

③茶青运输

离茶园比较近的茶厂,可以直接把采摘的茶青送到厂里,直接上筛或者放到萎凋槽里面萎凋。

离茶园稍微远一点的茶厂,会使用布袋直接将茶青送到工厂里面。

而茶园在高山上,离茶厂比较远的时候,只能按照上面的做法,先把茶青放到阴凉处静置,待茶青收集到一定数量以后,再用专门运送茶青的框装好茶青,集中运往工厂。

【茶青的加工处理】

茶青送到工厂以后,就要马上开始进行加工制作了,六大茶类的加工方式各不相同。下面,老郑就以自己厂里的红茶加工过程来为大家分享一下:茶叶加工的过程。

①收青

收青间是茶青进入工厂的第一道关,以此来限制运送茶青的工作人员进入工厂内部,也是茶叶生产加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茶青进入收青间以后,运送人员关闭收青间的大门,防止蚊虫进入收青间内部。

收青间的大门关闭以后,工厂内部的工作人员打开传递窗,茶青由传递窗进入工厂内部。

所有茶青由传递窗进入工厂以后,传递窗关闭,茶青运送人员打开收青间的大门,退出收青间。

至此,茶青才开始正式地进入工厂内部,等待下一步的制作过程。

②进入工厂

前面讲述了收青的过程,也许有的朋友想问:茶青进入工厂内部都那么费劲,那么加工茶叶的师傅们是怎么进入到工厂内部的?

好吧,现在再来补充介绍一下,制茶师傅们是怎样进入工厂内部的。

首先,所有的制茶师傅,必须经过健康检查,持有官方机构出具的健康证明,才能够取得制茶的资格。

在取得制茶的资格以后,每天进入工厂内部,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更衣及消毒环节,才能够进入工厂内部。

上图是进入工厂内部必须经过的一道关,叫作预进间。预进间在茶叶生产加工的过程中,每天都要提前进行消毒。消毒的方式,以紫外线和臭氧消毒同时进行。

消毒完成以后,必须等待30分钟,待臭氧自然分解后,人员才可以进入。

预进间内部以一道宽80公分的不锈钢凳子分隔成两个部分,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工人直接跨过凳子进入。

制茶师傅们坐在不锈钢凳子上,脱下鞋子,再坐着跨过不锈钢凳子,坐在另一边,换上经过紫外线和臭氧消毒过的工作鞋,进入预进间的另一边,换好工作服和戴好帽子、口罩后,对着镜子整理好头发,避免头发外露,然后开始进行洗手消毒。

洗手一般不使用带有香味的洗手液,而是使用肥皂。水龙头是非接触式的感应水龙头,避免了手与水龙头接触而受到污染。

双手经过肥皂搓洗和反复冲洗之后,使用风干机将手吹干,然后把手伸到酒精消毒器下面,喷洒酒精消毒。风干机和酒精消毒器都是非接触式的,避免双手因接触开关按键受到污染。

所有消毒工作完成,制茶师傅才能够进入工厂内部。这是常规茶叶生产企业,对生产加工人员所做的最基本的要求。

③茶青萎凋

人员进场,茶青也进入工厂,加工过程开始进行。

茶青萎凋的方法一般有两种,既可以将茶青均匀地铺在筛子上面萎凋,也可以使用萎凋槽萎凋。

茶青就这样,躺着萎凋间里面,静静地散发出水分,同时也散发出迷人的香气。

在茶青的萎凋过程中,当萎凋间里面的茶青脱水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揉捻操作了。

④茶青揉捻

萎凋好的茶青,直接放到揉捻机的圆桶里面,随着机器的转动,茶青也在转盘上不断地摩擦而逐渐卷曲,然后就由一片叶子而卷成条索状。

制茶师傅需要随时观察揉捻的情况,通过调节揉捻机的盖子,来控制对圆桶内茶青所施加的压力,以轻揉、重揉反复交替的方式进行揉捻。

对茶叶进行揉捻加工,既要使茶叶揉成紧结的条索状,又不能把茶叶给揉碎,靠的就是制茶师傅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的经验来完成。

茶叶揉捻成紧结的条索以后,就要进入下一步的发酵工序了。

⑤茶叶发酵

完成了揉捻的工序,茶叶马上就要进入发酵环节。

揉捻好的茶叶,颜色已经开始变红,经过数个小时的发酵环节,茶叶就会变成红褐色。

制茶师傅们要把刚刚揉捻好的茶叶,铺在竹筐或者竹筛里面,放在发酵间里面静置发酵。

发酵间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各个茶厂都有着自己不一样的发酵方法。发酵需要在恒温、恒湿的状态下进行:茶叶铺放的厚度、发酵间的温度和湿度、以及发酵的时间长短,都是茶厂之间互不相传的机密。

⑥茶叶烘干

经过数个小时的发酵,茶叶已经变成红褐色,发酵工序完成。这时候,发酵好的茶叶,必须立刻进入烘干环节,使茶叶停止发酵。否则,发酵过度将导致茶叶变酸。

发酵好的茶叶,均匀地铺在烘干专用的筛子上面,然后进入烘干间,用机器将其烘干。

烘干机已经完全脱离了传统的柴火烘焙,在使用电力加热后,由烘干机内部的鼓风机使热风在机器里面循环,用热风把茶叶吹干。

用电气设备加热烘焙,是现代茶叶加工的基本方式。而传统的炭焙方式,如今只作为一些极其少量的高端茶品,在后期烘焙过程中使用。在茶叶初加工的过程中,炭焙方式因其难以操控及工作效率太低,一般都不在茶叶的初加工环节使用。

茶叶经过初烘干的环节以后,从烘干机内取出,经过数个小时的自然冷却后,再次进行复烘,使茶叶内部的水分达到6%以下,以利于茶叶的贮存。

茶叶的深加工环节

茶叶鲜叶的加工环节,到了上面的步骤,就可以告一段落了。而茶叶的深加工环节,就到了包装的环节了。

在茶叶进行包装之前,还需要做一些细致的准备工作。

①茶叶出厂前的检测

茶叶出厂之前,必须经过检测,检测项目有:水分、总灰分、粉末、水浸出物、水溶性灰分、水溶性灰分碱度、酸不溶性灰分、粗纤维和茶多酚等等。

各项指标的检测,是一个繁琐而又复杂的过程,工厂内必须配备经过专业培训的质检员。而常规产品出厂的必检项目,一般情况下是检测感官品质、水分、粉末和净含量。

中小叶种的工夫红茶,必须符合GB/T13738.2的国家标准。

②茶叶的审评

茶叶的审评工作,同样要求工厂配备有资质的专业人员:评茶员。

评茶员必须是通过专业的培训,经过严格考核后,取得评茶员资格证书的专业技术人员。

茶叶的感官品质,是由评茶员经过审评后,对每一个批次的产品出具审评报告,达到了出厂的等级标准,才符合要求准予出厂。

③茶叶产品的包装

茶叶的包装,无论是自动化机械包装还是人工以手工包装,工作人员都与茶叶加工过程中的要求一样严格。

所有进入包装车间的工作人员,必须从预进间进入。预进间和包装车间,都必须提前进行消毒处理。

包装车间的工作人员,进入预进间后,必须更衣、戴帽、戴口罩和洗手消毒后才能够进入包装车间。

经过了严格的检测,标准化的包装,茶叶才能够进入市场流通。

那么,有的朋友又有想法了:市场上的散装茶叶和一些有包装而又没有生产厂家、没有生产地址、没有执行标准、什么都没有标注的茶叶,又算是怎么回事?

别急,老郑继续为您解答。

散装茶叶和包装茶叶

前面说了这么多,现在说到散装茶叶的问题,又该怎么说呢?

市面上有很多散装茶叶,没有包装,没有厂家信息,这些茶叶的品质又如何呢?

鱼龙混杂,有好有坏。

有的茶叶,虽然没有标明生产厂家、生产地址、执行标准等等信息,但是却并非都是垃圾产品,有的还极有可能是顶尖的高端产品。

有的茶叶,虽然标注了一些信息,各种能写的和不能写的都写上了,看起来很高大上,却不一定是那么回事。

高手在民间,有很多老实而又纯朴的茶农,会种茶而又会制茶。但是,在这些高手里面,却又有着致命的缺陷:品茶的功夫和卖茶的功夫不一定比得上会卖茶的商家。

【会做茶不如会卖茶】:散装茶叶

种植规模比较小的茶农,一般都是出售茶青给茶厂进行加工。也有一些自己会做茶的茶农,不愿意把茶青直接出售,喜欢自己在家里把茶叶制作出来,希望可以卖出更好的价钱。

努力使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卖出更好的价格,所以就自己加工,这就是许多普通茶农的现状。

①普通茶农

规模小的普通茶农自己制茶,有利有弊。做出普通茶品,卖不出高价。做出好茶,同样卖不出高价。

普通茶农在家里制茶,因其每天的茶青产量有限,各种加工设备就相对会比较小型化。

单以红茶的揉捻环节来举例:茶叶要揉捻成紧结的条索,使用小型的揉捻机械,因其投茶量较小,茶青在圆桶里面自身的重量也比较轻。

加工过程中,要利用茶青自身的重量来给底下的茶叶加压,才能使茶叶的条索做到更加紧结。而小型的揉捻机就难以做到,所以就无法把茶叶做出紧结的条索。

做不出高端茶叶,产品只能作为普通茶品销售,收购茶叶的商人就会拼命地压价。而普通茶农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茶叶在市面上能够卖多少钱,只知道比卖茶青稍微划算一点,就把茶叶卖掉了。

②制茶高手

民间有许多制茶高手,精通茶叶的加工技术,做出来的茶品品质极优。

每一个地方,每一个茶区,都会有这样的高手。酒香不怕巷子深,茶好也无需吆喝!高手做的茶,从来都是不愁卖的。

高手做的茶很贵,因为茶好。茶叶市场不缺有钱人,缺的只是遇见好茶的机遇。

高手做出来的好茶,为什么要卖得贵一些?

我们简单地来论述一下这个问题:以武夷山大红袍为例,核心产区的茶叶种植面积都非常小,这里的茶农做的都是祖传的事业。

世代做茶,积累了很多经验。在武夷山核心产区的茶农,几乎个个都是高手,毕竟在此要以茶为生。

每家每户,分得茶园面积只有一亩几分地,如果只采春茶,每年的干茶成品产量只有几十斤。

以几十斤茶要养活一家人,试问这家人的生活费应该要多少钱?

所以,好茶一定会贵一些,不要以为茶叶真的只是普普通通的一片树叶。

③卖茶的茶商

前面说了,会做的不如会卖的。

卖茶的茶商,可以把低价收购回来的茶叶,以几倍的价格出售,为什么?

茶农做茶,一般只卖毛茶,大多数都没有精挑细选。茶商卖茶,采购毛茶回来以后,必须经过精挑细选,才拿出来卖。

茶叶经过精挑细选,成数少了许多。茶商除了要支付高额的铺租,日常开支以外,还要给顾客试茶。一年积累下来,因试茶而被顾客喝掉的茶,就已经不少了。除了以上开支以外,茶商还要为卖不出去的茶叶自己兜底。

高手做茶,直接把茶叶精挑细选,做出高端茶品。茶商卖茶,卖之前都经过了精挑细选,不舍得把茶叶弄出一点点瑕疵,希望能够多赚一点钱。

所以,很多散装茶叶的品质,其实还是很好的。至少在卫生程度上,品质较好的茶,都是会比较严格地把关,以此来控制茶叶的品质。

而一些品质很差的茶叶,因为价格低廉,一般都不会过于严格要求,否则也称不上品质很差了。

【会卖的不一定会做】:包装茶叶

在市场上有许多包装茶叶,有的有生产厂家信息,有的没有任何标注。

一般来说,有标注生产厂家信息和生产许可证信息的,都是比较正规的茶叶生产厂家,质量可以比较放心。

凡是没有标注生产厂家信息,没有生产许可证信息的茶叶,就要小心甄别其品质了。

在没有标注任何信息的包装茶叶里,无论包装多么豪华,也不一定是好东西。当然,也不排除有的朋友,非常懂茶,自己到茶店亲自挑选茶叶,亲自挑选包装,然后让茶叶店代为包装,这样的茶叶,还是靠得住的。

在茶叶店里,店家一般都会提供一些市场通用的茶叶包装,经顾客亲自品鉴,挑选好喜欢的茶品以后,再用顾客选好的包装礼盒等来包装茶叶。

这些茶叶店的茶商,不一定会做茶,但是却多数都会品茶。以自己品茶的功底,来为每一款茶叶定价。

而各种五花八门的包装,则是为了迎合顾客送礼的需求,包装是另外出售的。很多茶叶店都没有包装茶叶的资质,只能够出售散装茶叶。

为什么要倒掉第一泡茶?

老郑平时喝茶,大多数都是喝自己生产的茶。自己生产的茶叶,从种植到加工,全程没有一滴农药,没有一点化肥,严格按照有机的标准种植和加工,还要洗茶吗?

自己种植和加工的茶,也要洗茶。

洗茶,是一种习惯。自己做的好茶,第一泡茶,茶汤并不脏,但是却不喝,为什么?

泡茶,其实是大有学问的。

在许多茶品的冲泡方法里面,洗茶确实是在醒茶。

茶叶加工的过程,我们在上面已经详细地介绍过了。只要是品质比较好的茶叶,其卫生程度大可放心。

而洗茶能够清洗农残,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农残,是不可能因为洗茶而去除的。

【会卖茶的老板都会洗茶】

在许多茶店里,老板在请客人试茶的时候,都会先用开水洗一遍茶。

第一泡的茶汤,茶叶从一个完全干燥的状态,突然接触到开水,茶叶的表面迅速吸水。

茶叶在吸水的同时,其表面的有效物质开始溶入水中。而这种有效物质溶于水的速度并不太快。

如果想要达到一个标准的浓度,必须稍微浸泡一会。而如果第一泡茶就开始浸泡,后面的几泡茶就会受到前期浸泡的影响。

未经浸泡的茶汤,浓度不够、滋味不足,无法呈现出最佳状态。以一杯不是最佳状态的茶汤,给客人品鉴的做法,无疑就是降低了茶品在客人心目中的档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客人直接喝到茶汤的最佳口感,茶店的老板都会把第一泡的茶汤倒掉。

而这个时候,很多不太懂茶的顾客,就会问茶店老板:为什么要把第一泡的茶汤倒掉。茶店老板为了给顾客一个合理的解释,就会想方设法地编出一些诸如洗掉灰尘之类的话语来应付顾客。

【爱玩茶的茶友都会洗茶】

既然茶店老板是为了给顾客直接喝到好喝的茶汤而洗茶,那么为什么许多爱玩茶的朋友也习惯洗茶呢?

爱玩茶的茶友,通常什么茶都喝。从每一款不同的茶,能够品味到不同的口感和不同的故事。

爱玩茶的茶友,深知茶叶的脾气,了解茶叶的特性,都知道第一泡的茶汤滋味是不足的。

一泡好茶,就应该直接从口感最佳的时候开始品饮。嘴巴刁的茶友,实在是无法接受滋味不足的第一泡茶。

为了追求茶汤更好的口感,所以必须要洗茶,以洗茶来醒茶,才能够获得更好的茶汤。

所以,关于洗茶,倒掉第一泡茶汤的做法,实在不需要过于纠结。不是不能喝,而是因为第一泡茶汤的滋味还不足,没有达到最佳状态。

结语:

茶是健康的饮品,坚持长期适量地喝茶,确实对人体健康有许多好处。

第一泡茶到底有没有必要倒掉,答案是因人而异,自己喜欢就好!

认真、执着,追求美食的更高境界。我是八两红的老郑,一个爱做菜的茶农。不但会种茶、会做茶,还喜欢探索美食的奥妙,分享美食的做法。@爱做菜的茶农 持续发布更多茶叶与家常菜的做法和奥妙,欢迎点击关注。

饮茶时,茶叶的第一泡水脏吗,有必要倒掉吗?

大家好,我是白茶爱好者小詹,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进行探讨性回答。

饮茶时,第一泡的茶水该不该倒掉,这还要问问你自己心底的想法,还要看看当时你冲泡的是什么类型的茶叶,以及你是以购茶者的身份喝茶还是以卖茶的茶叶店老板身份喝茶。

不同环境、不同身份以及不用茶叶,都是能成为使你“倒掉第一泡茶水”的因素。因此,接下来我准备从顾客、茶叶店老板、普通喝茶的人以及茶叶本身这4个方面来探讨题目这个问题。

一、若站在顾客的角度看问题

很多人会将第一泡茶水倒掉,并把这一步称之为“洗茶”,而洗茶顾名思义,就是洗掉茶叶身上的灰尘以及杂质。

大家喜欢洗茶也习惯洗茶,每次冲泡茶叶时就自然而然做“洗茶”这个动作。

但是洗茶真的是一步必须要做的环节吗,茶叶的第一泡水真的脏吗?其实不然,有不少人对“第一泡茶水很脏”怀有迟疑的态度,他们认为洗茶这一步骤有些浪费茶叶的精华了。就以白茶中的珍品“白毫银针”为例,银针贵在白毫,因为白毫是富有营养的。

其实所有类型的白茶都是富有白毫的,只不过银针身上的白毫太多,显得其他类型的白茶身上的白毫太少。

白牡丹身上的白毫虽比不上银针但至少还能可见,毕竟是芽叶连枝的。而寿眉贡眉这样子的大叶子茶,身上的白毫就少了。

言归正传,当我们在泡银针的时候(部分牡丹王也是有很多白毫),我们在洗茶的时候是比较容易洗掉白毫,流失了营养,非常可惜。

特别像春茶,不管是什么类型春茶,前面5泡都是精华,而洗茶就不可避免浪费了一泡精华茶汤。

话说回来,洗茶不仅是一个泡茶环节,它更是一个让人心安的举措,何以见得?

虽然前面说了一大堆可以不洗茶的理由,但我们若从顾客角度出发,那么洗茶这一步环节就必须有。原因如下:

1、洗茶可以让我们(顾客)安心

一般我们去线下茶叶店买茶的时候,一般老板都会让你试茶的。假如我去茶叶店里喝茶,看到茶叶店老板拿出茶叶后直接冲泡,洗都没洗就拿第一泡给我喝。

那么我可能会想:

这老板也太不讲卫生了,也不知道茶叶放了多久,上面有没有灰尘,我喝了有没有事情?我们心里会嘀咕,这老板没眼力见,不懂人情世故,怎么连礼貌都不会,问都没问就不洗茶,算了不喝了不买了。

从上面这个小故事可以发现,有些顾客是比较在意卫生问题的。

即使茶叶本身是很干净,没必要洗,但做做表面工作还是需要的,如果不做,可能顾客会不高兴,特别是有洁癖的朋友,估计会甩头就走,当场让茶叶店老板风中凌乱,或许他还不明白只不过没洗茶而已,为何客人发脾气。

2、洗茶可以让客人觉得被尊重

假如你在冲泡银针时洗茶,那么顾客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

虽然说洗茶会流失营养,但你壕气十足、毫不在乎这一点洗茶的损失的表现,可能会让客人大受感动。

那么客人可能觉得:

你这老板很大气,人不错,不是个吝啬的人。

从而对你刮目相看,乃至马上买茶。

其在实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会在意这种细节的问题,可能你无心的举动就会让别人很感动,当然有时候你的无心之失会让人很生气。

洗茶虽浪费一点营养,但能获得顾客的信赖,所以洗茶还是很有必要的,毕竟开门做生意,顾客的感受要放第一,这样才有回头客。

二、若站在茶叶店老板的角度看问题

若你是茶叶店老板,那你会怎么做。我觉得大部分人应该也会毫不犹豫的洗茶,原因如下:

1、洗茶可以让你多一些“头脑风暴”的时间

如果大家有经营一家店,那么就会懂得,当一个老板是多么不容易。茶叶店本来平时本来就很冷清,见不到几个客人,如果有客人来,茶叶店老板都要尽心尽力全心全意的把顾客服务好。除了要给客人试茶,喝茶时还得不能冷场,让客人感到尴尬。

所以茶叶店老板在为客人冲泡茶叶时,脑海中一直有许多“奇思妙想”闪过去,比如在想等下聊什么话题,要与客人讲什么话,如何让氛围弄热,如何让客人下决心购买等等。那么茶叶店老板可以利用微不足道却十分重要的洗茶时间,来想一想聊天话术。因此,洗茶对茶叶店老板来讲是多么重要。

2、洗茶的目的是让客人喝到更美味的茶水

其实洗茶又称为“醒茶”,是通过洗茶来唤醒茶叶内物质,因为有些茶叶被存放了很久,如果直接冲泡,可能第一泡都没啥味,因为味道还未出来。

茶叶内物质溢出是需要时间的,因为茶叶存储的时间太长,茶性稳定,所以内物质析出慢。而洗茶就像是“敲门”,又像是一个“闹钟”,来唤醒茶叶,让它出来上班。

第一泡是醒茶的水,滋味一般来讲是很淡的,茶水颜色也是很浅的,所以讲第一泡茶水舍弃,其实也还在可接受范围。

可见,第二泡茶水才是茶叶醒来后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泡茶水。

本着服务第一的原则,茶叶店老板自然要将真正第一泡茶水递给客人饮用,让客人喝到更美味的茶水。

三、站在普通人的角度来看问题

还有一种情况,你既不是顾客也不是茶叶店老板,你只是一个独自一人喝茶的饮者,那么你就可以不用管洗茶不洗茶了,或者说,你想洗茶就洗茶,不想洗就不用洗。

原因如下:

1、洗茶是个人爱好

洗茶其实不复杂,也不为难,如果对自己来讲,一泡茶水也谈不上什么浪费,且你是一个随性的人、一个不拘小节的人,那么你就不用洗茶了。其实茶叶很干净,也没必要洗茶,就算茶叶自身内部有些污染,那么热水也洗不到茶叶内部。

也就是说,洗茶其实只是一个象征性的安慰人心的举措。

就算茶叶有灰尘,那么简单的过一下热水就能洗掉吗?我想不一定,或许只能洗掉一点点灰尘罢了,除了你用手去洗茶叶,就像洗衣服那样,但我们饮茶时是不可能动手西茶叶的。

既然无法洗掉茶叶上的灰尘,那么又为何多此一举,话说回来,我们每天也不知要吸入多少灰尘。

我觉得洗茶的象征性意义大过了实际意义。

洗茶是行的,不洗也是行的,如果你独自一个人饮茶,也没有别人看到,而且自己又不介意,那就不要洗了。

2、很讲卫生的人是可以洗茶

对于精致的、很讲卫生甚至有洁癖的人来讲,洗茶是可以的。洗茶无伤大雅,如果自己接受不了不洗茶,那就洗茶,多一步洗茶的步骤,也没有很麻烦。

四、从茶叶本身看问题

1、洗茶真的会洗掉精华吗?

有些茶会洗掉精华,有些茶不会。

第一,这主要看你冲泡什么类型的茶,如果是发酵程度低的茶,那么可以不用洗茶,因为洗茶就容易洗掉精华。就比如绿茶,一般来讲是不用洗茶的。

因为绿茶是不发酵茶,内物质析出快,所以当你冲泡第一泡茶水的时候,绿茶内物质早就跑到茶汤中。

因此对于绿茶来讲,洗茶就会洗掉精华。又比如白茶、换茶这样发酵程度不高的茶,也是可以不用洗。

第二,那些富有白毫的茶,可以不用洗茶。就像前面提到的白毫银针和牡丹王,也是可以不用洗的,洗茶容易洗掉白毫,从而流失营养。

如果茶叶没有白毫,那么你要结合(上下)第一点和第三点分析问题。

第三,不耐泡的茶可以不用洗茶。比如大部分绿茶是不耐泡的,而红茶、黑茶是比较耐泡的。对于不耐泡的茶来讲,洗茶就浪费了,对于耐泡的茶来讲,洗茶无所谓,洗茶不会洗掉精华。

2、洗茶真的会洗掉茶叶上的灰尘吗?

不能全部洗掉,只能洗一部分。

前面也提到了,洗茶不一定会全部的洗掉茶叶上的灰尘,最多是洗掉一些灰尘罢了。这跟我们洗衣服是一个道理,如果只是简单的过一下水,那么茶叶上的污渍如何去掉,而且很多茶叶层层叠叠交织在盖碗中,你根本无法一枚枚挑出茶叶来洗,也不可能这么做。

因此,你可能最多洗掉几层而已,图的就是一个心里安慰。当然了,聊赖于无,洗洗更健康。

3、洗茶能洗掉内部的农残吗?

不能

当然这个问题的前提,如果茶叶有农残(基本上没人打农药),那么显然不能通过洗茶来洗掉农残,一些农残或者污染物一旦跑进茶叶中,那么通过简单的冲洗茶叶表面,那是不可能洗掉内部的农残等污染物。既然洗不掉,那么洗茶就没有意义了。

4、哪些茶适合洗茶?

1、发酵程度高的茶,比如红茶、黑茶、老白茶、普洱茶等等。

2、饼茶

3、有陈味或仓味的茶

4、年份比较久的茶

5、经过焙火(炭培)工艺的茶,比如岩茶或一些炭培白茶

6、耐泡度高的茶

7、有灰尘的茶

8、第一印象不太好的茶,就是想洗它

写在最后

很多人不喜欢喝茶,总觉得喝茶的规矩太多,尤其是年轻人,简直就是谈茶色变,这样不太好。我们饮茶历史悠久,茶文化灿烂,如果年轻人不喜欢,有抵触心理,那么茶文化又该由谁来传承?

喝茶其实也可以简单的,也可以做一些符合时代的转变。

就比如洗茶这件事,在可洗与不可洗之间,那么又何必花时间在末节上讨论。可以将“洗茶”作为多向型问题,答案并非唯一,或许这样才能容纳更多想要了解茶文化的人。

以上就是小詹的浅见,欢迎大家指正。

饮茶时,茶叶的第一泡水脏吗,有必要倒掉吗?

关于这个问题,我主要说三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说第一泡水脏,这有我们感知上的误区

有些说茶叶上有灰尘和污染,甚至有人说茶叶上可能有农残,因此在饮茶时,必须要把第一泡水倒掉,但其实这两个理由都太牵强了。

首先从茶叶的生长环境上来说,茶树的生长环境算是环境最好的地方了,远离市区、远离工厂,基本上都在大山深处,应当来说污染的可能性极低。

其次从茶叶的采摘、杀青、运输、发酵、烘干、以及出厂标准上来说,也都是极其严格的要求,所以这也就保证了我们的茶叶的纯净。

因此不管是污染,还是灰尘的这种解释是说不过去的。

但是这仍然不妨碍我们看到,茶叶店的老板们总是要倒掉第一泡茶,这又是为什么呢?

第二、茶叶店的老板为什么要倒掉第一泡茶

作为一个商人,任何一个茶叶店的老板,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卖出茶叶,否则在没有足够利润的情况下, 这个店铺是经营不下去的。

因此他们必须要考虑顾客的感受,要重视顾客品尝茶叶这个环节,让顾客觉得自己十分重视他们,以及对茶的味道满意。

那么在这种考量之下:

首先如果他们面对的是一个不是很懂茶叶的顾客,在倒掉第一泡茶这个举动,以及附带上灰尘的解释之下,肯定是能够赢得客户极大地的好感的。

其次他们是在醒茶,从而让顾客喝到茶水的味道更加纯正。这是因为经过一段时间贮藏茶叶的茶性,很难在刚一接触到热水的情况下就够苏醒过来,所以需要先稍微地浸泡一下,让其茶性苏醒。

第三,我们自己泡茶到底要不要倒掉第一泡茶

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主要看个人的口感、习惯,以及茶叶的种类,因人而异、因茶而异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例如“白毫银针”这种茶叶,我们追求的就是其中的白毫,而它一旦接触到水,其中的白毫就会流失,那么如果我们还倒掉第一泡水的情况下,那么显然就是浪费营养了。

再例如有些老茶友,口感比较强,对于茶叶的要求也高、了解也深;没有醒过的茶,会觉得很难入口,那么显然倒掉就非常的有必要了。

综上所述,只要是正规渠道购买,包装完整的茶叶,它的第一泡水并不脏,有没有必要倒掉完全取决于自己!

饮茶时,茶叶的第一泡水脏吗,有必要倒掉吗?

茶是除了水之外被人们饮用最多的饮品,自古以来饮茶是从文人雅士到贩夫走卒之间,皆有人爱的生活习惯。老话说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深入很多人的日常生活当中。

而在泡茶喝茶的时候,不少朋友都习惯将茶水第一泡倒掉,那么这是有必要的吗?这次我们就从不同的角度深入,一起讨论一下这个有趣的问题吧。

茶叶的第一泡水脏吗?有必要倒掉吗?

在人们的印象当中,“茶”经常与清新、静谧、典雅、文化等等词汇被关联起来,饮茶、品茗也往往透着一丝市井和文雅并存的奇妙气息。但是哪怕是不太常喝茶的朋友,基本上也听说过第一泡的茶水被称为“洗茶”,而茶叶“第一泡不能喝”的说法也是由此而来。

不过我们稍微想一下,一般都是什么东西才需要被“洗”,好像基本都是“脏东西”才需要清洗吧,所以“洗茶”这个说法在很多朋友看来,好像与现在被推崇的茶文化本身就有点不相符。

其实主要就是因为茶在这么多年的流传之中慢慢被赋予了太多文化概念,说到底它也只是一个冲泡的日常饮品罢了。去掉世人赋予的理念、文化等等外衣,单纯的以其本质来看待,大多数的茶叶第一泡虽然不能算是多么的“肮脏”,但也完全可以倒掉。

从茶叶的生产、制作模式来说,很多茶的“第一泡”可以倒掉

现在“茶”的概念逐渐被引申为用植物的种子、花、叶、根茎等等部分泡制的饮品,比如什么菊花茶、玉米须茶、蒲公英茶等等。但最初的“茶”,指的就是各种被统称为茶树的灌木嫩叶、幼芽,采摘之后再根据不同茶叶种类进行不同的操作,比如:

不发酵茶(例如各种绿茶):采青——炒青或者蒸青——炒捻或者揉捻——干燥。

半发酵茶(例如各种乌龙茶):采青——萎凋(热风或者日晒)——翻拌——发酵——干燥。

发酵茶(例如各种红茶):采青——萎凋——揉捻、切青——充分发酵——干燥。

但是不管是哪种茶叶,它们基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从采摘、深加工再到最终包装,都是不会进行清洁的。虽然随着技术的进步,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现代化设备进行生产,但是“茶叶不清洗”这一点数千年未变。所以对于一些比较爱干净的朋友来说,茶叶这种经过风吹日晒、手工搓揉、机器翻拌,有些还得渥堆发酵的饮品原料,还是冲洗一次再饮用比较安心。尤其是一些陈年的普洱、黑茶之类的茶叶,它们在漫长的发酵存放当中难免会沾染一些霉菌等微生物,洗茶也可以去除一些不讨喜的杂味、陈仓味。

  • “洗茶”和茶叶农药残留的关系:

虽然我们是建议进行“洗茶”操作的,但是关于茶叶和农药残留,还是得稍微多说几句。基本的观点就是:洗茶对于农药残留的作用并不大,但是“有残留”跟“有害”不完全是一个意思。

茶叶里面会涉及到的农药大约有25种,而这25种农药大多都是脂溶性的,它们与水只会形成类似乳浊液的状态,简单的说就是这些农药基本上是不会溶于水的。而且很多农药在被喷到茶叶上之后,也会很快的被内吸收进去,所以“洗茶”对于去除茶叶农药残留的作用并不算明显。而且正规出产的茶叶农药残留也在国家要求之内,基本上不必担忧。下图是之前某电视节目做出的实验对比,以联苯菊酯这种农药成分为例,洗茶前和洗茶后的差别并不大,而且不管是洗茶前还是洗茶后,残留量都在国家规定的残留量之下。

从文化传承上来说,古人也倾向于进行“洗茶”

我们的茶文化历史非常悠久,也有不少与茶相关的名人和著作,其中最具盛名的还得说是唐代著有《茶经》、被后世尊称为“茶圣”、“茶仙”的陆羽。

陆羽一生虽然也擅于诗文,但更醉心于茶。他对茶叶的热爱不仅仅在于喜饮、擅饮,他还特别热衷于研究茶树的栽培、育种和茶叶加工。所以由于自身对于茶叶的热爱和擅长,陆羽写出了世界上第一本关于茶的专著《茶经》,可以说陆羽开创了茶叶的一个全新时代,对于整个世界的茶叶文化和发展都有卓绝的贡献。

而在《茶经》当中,我们也能发现陆羽对于茶叶“第一泡”的大致看法,书中原文描述为“第一煮沸水,弃其沫,之上有水膜如黑云母,饮之则其味不正”,这句话简单翻译一下就是,第一次出来的茶汤上面会有一层水膜杂质,喝了味道就不好了。在《茶经》这段描述虽然并未将第一次煮沸的茶汤全部倒掉,而是撇去浮沫之后留下作止沸的作用,但无疑也说明了“第一泡”的茶存在需要去除的杂质,并非是什么不可舍弃的精华。

在后世明代的《茶谱》当中,所列的“煎茶四要”里,“洗茶”操作与选择好水源、小火候茶汤、上等好茶具等被列为同样重要的地位。所以哪怕是从茶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说,在古人的视角当中,饮茶也有“洗茶”的必要,也就是说“第一泡”的茶汤可以倒掉

最后总结一下:

其实部分茶爱好者之所以反感“洗茶”这个说法,主要是觉得“洗”总让人联想到“洗掉脏东西”,这好像就有些“亵渎”了本来清新雅致的品茶论道。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说法,说是以水来润茶、或者说像是醒酒那样一般,以水和热力来醒茶,想必就好接受的多了。

这种说法比较文雅一点,但说的好懂一些,其实就跟做菜的时候,有些食材需要短暂的焯水汆烫是类似的道理。比如我们烹制西蓝花的时候,为了将西蓝花处理的更干净,颜色更加明快鲜亮,但是与此同时又不想流失太多营养,那该怎么办?很简单,只要开水短暂焯水处理一下就好了。

而且茶叶的精华是不是都在“第一泡”尚有争议,但是茶叶的杂质和糟粕味是肯定在“第一泡”里的,洗茶可以说是去其糟粕、激发其香、留取精华的做法。而且茶既然能够成为一种悠久的文化,甚至很多国家也都有了专门的品评文化,那么茶就肯定不是一种热水一泡、精华尽失的肤浅存在,所以在饮茶之前尽管放心洗茶。

对于美食、健康饮食和美食趣闻轶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和赞支持一下,以后一起分享有趣有用的相关内容!

饮茶时,茶叶的第一泡水脏吗,有必要倒掉吗?

焦点

茶叶的第一泡是倒掉还是留着,一直是个争论焦点。不仅老茶客、新茶客,制茶人、品茶人,都保持各自观点,意见无法统一。甚至不喝茶的,看着争论不休,也会挤进来建言几句,表示关切。

洗茶

第一泡的处理,目的就一个:洗茶。

支持的一方,理由很充分,说你茶叶长在光天化日之下,难免沾惹风尘,更有采花浪蝶,蝇虫留痕。而且如今病虫害多,农药少不了施用,此其一。好茶要人工手采,窈窕淑女采摘还好说,抠脚大汉就会留下味道在嫩叶上。进入炒茶,怎会少了手汗?如此一整套下来,要说茶叶多干净,咋说也不信。

反对的一方理由一样充分。说那茶叶,生长期吸收的,上是日月之精华,下有山川之灵气。茶山空气多清新,采茶姑娘自带香。总之干净到精神层面了,怎可亵渎说茶叶不干净?再说了,茶叶的精华多在第一泡,倒掉实在可惜,说你暴殄天物不过分。

问题

双方道理都很对,不对之处在方法。

茶叶脏不脏不说,喝茶洗一洗应该。但是,怎么洗?真正老茶客知道,其他人不一定知道。也就是说,茶要洗,但是有洗茶的方法。不能乱来,包括日本茶道,就不敢说会洗茶。

我们常见的洗茶,尤其是在茶社、茶庄,甚至茶道,程序是这样的:说绿茶。先把水烧开,然后烫泡碗→倒出→放茶叶→冲开水→滗出倒掉→冲入开水→滗入分茶壶→分入茶杯。可以明白看到,第一泡给倒了。不洗茶的就简单了,茶叶放杯里直接冲泡,茶叶放壶里直接冲跑,都可以。

结论

通过洗茶观摩,我们发现问题在哪里。明显的不是不该洗茶,而是洗茶方法不对。

绿茶的特性是嫩,所以老茶客都是用热水冲泡,烧开了放一会,降温到70-80摄氏度之间,再冲泡茶叶。按说这都没问题,谁也不会用凉水泡茶。但是,洗茶的水温就不能和泡茶水温一样。道理很简单,譬如洗菜和煮菜,都用开水就不成。茶叶更是了,只可温水洗茶,也只能洗去表面灰尘,里面的残留什么的没法洗掉,也洗不掉。

但是泡茶人为了图省事,烧了水顺手先洗后泡,就成了热水洗茶,里面的精华就会出来一部分,倒了显得可惜。

如果是温水洗茶,再热水泡茶,那么,洗茶水尽可以倒掉。只是洗茶水要滗干净,还要是温开水,不能生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