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姜根茎腐病是怎么回事?
应该是土壤的问题, 这是姜根茎腐病。生姜茎基腐病发病初期,茎基部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渍状斑,逐渐扩大,叶片发黄,发病后期病斑环绕茎基部一周,导致茎基部组织逐渐腐烂。由于水分养分运输受阻,地上部主茎由上而下干枯死亡,叶片发黑脱落,呈枯萎状,湿度大时扒开土壤,在病部和土壤中(一般地表2公分)可见白色棉絮状物,严重时开始死株,危害极大。 高温高湿有利于生姜茎基腐病的发生,适宜的发病温度为20℃-25℃.生姜属喜光耐旱植物,通风和透光不良的地块易发病。黄泥壤土、黏性重的土壤易发病重。重茬连作地块田间菌源量累积造成的!
大姜根茎腐病是怎么回事?
大姜根茎腐烂是怎么回事?你好,我是世界寿乡,中国,梅州,蕉岭奇异花木场和果园基地的农场主。为您解答。
大姜根茎腐烂,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主要原因,由这两方面的问题造成带来的。具体如下:
病虫侵害根系
1、土壤生物退化之后,土传病会加重,其中以根腐病、脚腐病为尤甚。这两个病的致病菌多是镰刀菌、怀伞菌、小密环菌及致病力强的寄生疫霉等,可造成大姜主根、侧根、主干基部等解体腐烂。(注线虫也会引烂根、坏根,土壤酸性发生偏重)
虫害方面
2、主要就是地下害虫,蛴🐛,就是代表之一,它们群集或散存于土层中啃食大姜近地面的茎部主根和侧根,而造成烂根。
当大姜根系严重受损,输送营养、水分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地下地上部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地上部分叶片就会出现变异的现象出来的,叶尖发黄、干焦,枝条干枯,致死亡。
补救措施:不要使用化学成分药剂防治,水量不足,药效不能渗透入土壤中,治标不治本。
取用稻草的草木灰水,扒开根系上面表皮土壤淋透彻,进行消毒杀菌和防治地下害虫,且既能起着帮助伤口愈合,又能补充营养元素的作用。才能够真正达到治标治本的效果。
大姜根茎腐病是怎么回事?
大姜根茎腐病是近些年的新发病
因为近些年大姜的经济效益可以说是非常的高,所以大姜也成为很多农户的种植首选。而在大姜的种植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根茎腐病。下面就为大家说下大姜根茎腐病到底怎么回事。
大姜根茎腐病原因大姜根茎腐病的主要诱因是高温、高湿以及土壤的酸华所致,并且连年种植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其是由腐霉病引起的真菌感染。根茎腐病的传染性较强,并且传播速度比较快。
根茎腐病防治姜种在播种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克兑水200斤浸泡几分钟后晾干再播种。
- 可每亩施用50%敌磺钠可湿性粉剂1~1.5公斤,拌细土60斤撒施消毒。
- 可每亩用40%多福1000克、70%甲基托布津1000克混甲壳素海藻肥随水冲施一次,一般一次可见效。
大姜根茎腐病是怎么回事?
地肥,水多了。
大姜根茎腐病是怎么回事?
你好!很高兴来回答你的问题。
大姜根腐病是一种种土传病害,在种植区发生比较严重。
因此,农户们必须采取措施加强对该病的防控。以下内容为大家详细总结了大姜根腐病的发生原因、主要症状及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
发生原因: (1)种植密度大,株、行间郁敝,通风透光不好,发病重,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抗性降低易发病。 (2)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田间病残体多;肥力不足、耕作粗放、杂草从生的田块,植株抗性降低,发病重。 (3)种姜带菌、肥料未充分腐熟、有机肥带菌或肥料中混有本科作物病残体的易发病。 (4)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土壤过湿易发病,高温、高湿、多雨、昼夜温差大易发病。 (5)大雨或连阴雨后骤然放晴,气温迅速升高, (6)植株根部或茎基部受线虫或粪蛆危害,病菌从伤口侵入易发病。 主要症状: 先侵染近地面的根茎,被害处呈暗绿色水渍状,向下扩展,使地下茎和刚萌发的芽变成淡褐色或黄褐色,软化腐烂;地上茎叶变黄,枯死下垂,城立枯状。近地面腐烂者,则因软腐而倒伏。姜母和新生姜芽接触部分腐烂,姜母时间长了就产生白色霉层。贮藏期感病,则很快扩展到整个姜块,受害部位往往有白色霉层。 防治方法: 1、使用五氯硝基苯、二氯异氰尿酸、三氯异氰尿酸等进行土壤消毒 2、浸种,使用嘧菌酯、可杀得三千配比浸种,也有用克菌丹的 3、喷沟,栽种前使用嘧菌酯、克菌丹等兑水,对播种沟进行喷沟处理 4、发病后喷雾或者说喷淋曾用药剂,霜霉威盐酸盐、乙磷铝、甲霜灵、嘧菌酯、银法利、克菌丹、铜制剂等
大姜根茎腐病是怎么回事?
根腐病~由真菌镰孢菌侵染引起~病部一般在根与蔓连接处~发病部位变黑褐色~稍下陷~有时开裂和深入皮层内~后期导致主蔓基部全部腐烂~整株枯萎死亡~潮湿环境下~病部产生粉红色霉状物。本病菌在病残体及土壤中可存活很长时间~环境适宜产生孢子~由雨水反溅及流水传播~从伤口侵入危害。
防治上要做到:
(1)及时清除病残体~农家肥要上堆发酵~腐熟后再下田。 (2)种子处理:播种前用20,龙克菌,噻菌铜,500倍液浸种20分钟。
(3)土壤处理:播种沟开好后~填入农家肥~再按亩用2-3公斤敌克松或?公斤抗枯萎菌肥拌适当细土撒在农家肥土~可杀灭土肥中的病菌~降低菌源基数~减轻后期病害发生。 (4)生长期防治:在病害发生期用20,龙克菌,噻菌铜,500-700倍液灌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