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如何才能挡住张郃10天?
事实上,街亭之战中,马谡只有一个办法能挡住张郃,魏延都做不到!你知道这个办法是什么吗?
街亭之战
夷陵之战后,蜀汉国力大减,再也无力北伐,而且刘备去世以后,蜀汉内部人心惶惶,无法形成合力,所以在曹魏和东吴看来,蜀汉算是没戏了,接下来就是曹魏和东吴的鏖战,谁赢了谁就能统一天下!不过谁也没有想到,诸葛亮治理国家的能力那么强,他不仅稳定了蜀汉内部,而且还操练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等到曹丕一死,诸葛亮就开始了他的北伐大业!
曹魏新帝曹睿刚刚继位,诸葛亮就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率军杀入了陇右地区。诸葛亮的行为,无异于打脸曹睿,于是曹睿命令司马懿带兵前去迎敌,司马懿则让张郃做先锋,疾驰街亭。对于魏军的动向,诸葛亮早已探明,于是他让马谡率军前去抵挡,准备等自己完全占据了陇右,再去增援马谡,这样的话,北伐就算是彻底成功了!
在诸葛亮看来,守住街亭并不难,这完全就是送给马谡的功劳,但是马谡的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在魏军的进攻下,马谡被迅速击败,导致街亭失守,诸葛亮的粮道直接暴露在魏军的兵锋之下,最终诸葛亮被迫撤退,第一次北伐就这么稀里糊涂的失败了!原本的顺风局愣是被马谡打成了大溃败,这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况且马谡在战前也立下了军令状,所以诸葛亮只能挥泪斩马谡,以平息众人的怒火!
那么问题来了,失街亭固然是马谡之错,但面对当时那种局面,又有谁能够守住街亭呢?马谡到底要怎么干才能守住街亭10天呢?
谁能守住街亭?
事实上,在本文看来,当时的蜀汉,只有一人能够守住街亭,只不过他没有受到重用!
很多人认为,赵云是五虎上将之一,魏延号称五虎之下第一人,他们两人应该能够守住街亭,但从实际操作来看,如果让他们两人指挥街亭之战,他们也无法守住街亭!
首先我们说魏延!魏延这个人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无论是个人武力,还是行军打仗,他都有一套,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刘备才会力排众议,直接将魏延提拔为汉中太守,让他守卫汉中。但魏延这个人和关羽一样,虽然才能颇高,但脾气也大,甚至高傲到了影响大局的程度!
关羽因为高傲,三番五次和诸葛亮作对,要不是诸葛亮借华容道之事打压关羽,关羽还得和诸葛亮对着干。诸葛亮尚且能够打压关羽,可其他人哪里有诸葛亮的这种能力,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糜芳、傅士仁这种元老备受关羽欺凌,连孙权这种地位超然的盟友,也受到关羽的侮辱,最终导致荆州局势崩坏……魏延的为人同关羽类似,他也高傲得很,对诸葛亮,他一直不是非常服气。
从子午谷奇谋开始,他就一直不爽诸葛亮,之后数次不听诸葛亮的命令,甚至还撺掇同僚对抗诸葛亮,搞得诸葛亮对他无法容忍,竟然想出了一石二鸟之计,想在上方谷将魏延和司马懿一同烧死。虽然魏延命大,得以逃出生天,但在临死之前,诸葛亮又想出一计,命马岱潜伏在魏延身边,伺机行动,最终成功斩杀魏延!魏延连诸葛亮这种大佬都不服气,可想而知他的脾气有多高傲,让这种人前去镇守街亭,他绝对不会坚守不出,反而会主动出击,最终丢失街亭!
马谡之所以不听诸葛亮的军令,跑到山上去下寨,其实原因非常简单,就是因为他太高傲了,他看不上魏军!诸葛亮知道魏蜀两军的差距,所以他并没指望马谡击败魏军,他只是想让马谡当道下寨,挡住魏军,为自己争取时间。但马谡却异常高傲,他认为蜀军比魏军强多了,所以他才不要只是挡住魏军,他要击破魏军,建立不世之功,于是他跑到山上去安营扎寨,想要给魏军来个中心开花,结果被张郃吊打!
魏延久经战阵,他的心气比马谡还高,所以若让他守卫街亭,他大概率也会主动出击,进攻魏军,最终被魏军击败。事实上,在安排了马谡守卫街亭后,诸葛亮仍然不放心,所以他把魏延也派了上去,让魏延去街亭之右驻屯,策应街亭,一旦马谡战败,魏延可以立刻上去增援。结果诸葛亮想到了一切,却漏算了魏延的高傲脾气!
当马谡兵败时,魏延率军前去增援,确实将魏军击退了,甚至还一度夺回了街亭!可魏延性情高傲,他根本不把魏军放在眼中,在夺回街亭后,他不仅不立即安营扎寨防守,反而率军继续追击,想要彻底击溃魏军,结果遭到张郃、司马懿、司马昭等人的伏击,被打得大败。自此,街亭算是彻底丢失了!
原文:延挥刀纵马,直取张郃。郃回军便走。延驱兵赶来,复夺街亭。赶到五十余里,一声喊起,两边伏兵齐出:左边司马懿,右边司马昭,却抄在魏延背后,把延困在核心。
可以看到,诸葛亮的安排其实是非常到位的,虽然马谡兵败,但只要魏延这一环不出错,仍然可以击退魏军,守住街亭。可魏延和马谡一个脾气,都太过高傲,太过轻敌了,所以说,让魏延去守卫街亭,最终结果仍然和马谡一个样,仍然守不住!魏延守不住街亭,那么赵云呢?
很遗憾,赵云也不行!因为赵云有更重要的任命,他得率军出箕谷阻挡曹真,所以赵云是不可能前去守卫街亭的!另外,诸葛亮需要亲自坐镇陇右,督促众人进攻陇右,所以他也不可能出现在街亭!事实上,在整个蜀军阵营中,就只有一人能够守住街亭,这人便是王平,而马谡守住街亭的唯一办法,便是听王平的话!
马谡守住街亭的唯一办法
王平原本是巴西郡的人,曹操打下汉中后,王平投靠了曹操。但是在曹操阵营中,王平过得并不好,虽然他能力不错,但他却受到了上级的欺压,这其中的典型代表便是徐晃!在和徐晃的配合中,王平屡次提出正确建议,都被徐晃拒绝,而当徐晃战败以后,他还想把锅甩给王平,于是王平怒了,转而投靠了刘备。
在刘备阵营中,王平的才华得以显露,尤其是在夷陵战败后,蜀汉人才紧缺,像王平这种人才,更加受重视,所以诸葛亮其实非常看重王平,在街亭之战中对王平寄予了厚望!按照常理来说,王平这个人生性谨慎,非常适合打防守战,诸葛亮应该让王平去守卫街亭的,但王平毕竟是降将出身,无法走向蜀汉高层,而马谡是荆州人,且是马良的弟弟,和诸葛亮关系非常好,所以诸葛亮有意栽培马谡,想让马谡捞取守住街亭的军功,之后顺理成章的提拔马谡,于是诸葛亮做出了如下作战安排!
诸葛亮任命马谡为主帅,率领两万五千精兵前去守卫街亭,为了确保马谡能够守住街亭,诸葛亮直接告诉了马谡,此次行动的成功秘诀,这便是:“下寨必当要道之处,使贼兵急切不能偷过”。而且为了防止马谡初次统军,不懂行军布阵,诸葛亮还把王平安排给了马谡。以王平的才能,完全能够守住街亭,诸葛亮把王平配给马谡当副将,完全就是在送功劳给马谡,但马谡却一点也不争气!
当马谡和王平到达街亭后,王平立马建议马谡,让手下军士伐木,准备当道下寨。然而马谡却心高气傲,他不仅不听王平的建议,甚至还直接推翻了诸葛亮给他的叮嘱,说“当道岂是下寨之地?”表示自己要去山上安营扎寨!王平毕竟是一个沉得住气的人,他并没有跟马谡生气,反而将马谡山上扎营的漏洞给指了出来,表示这样会被魏军断了汲水之道,导致军士不战自乱!然而马谡却仍然一意孤行,错失了自己唯一守住街亭的机会!
原文:谡曰:“汝莫乱道!孙子云:置之死地而后生。若魏兵绝我汲水之道,蜀兵岂不死战?以一可当百也。
就这样,马谡不听王平的建议当道下寨,且不在乎王平指出的用兵漏洞,导致大败,最终街亭失守!
结语
总的来说,当时的整个蜀军阵营,只有一人能够守住街亭,这人便是王平,而王平已经被诸葛亮指派给马谡当副将了,所以说只要用好王平,马谡便可以守住街亭。也就是说,马谡守住街亭10天的唯一办法,便是听从王平的建议,老老实实的当道下寨,除此之外,马谡再也没有其他办法守住街亭!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马谡如何才能挡住张郃10天?
听副将王平的,在山下扎营结寨。
王平好歹还算是老兵油子,有实战经验,还是从魏军反叛投诚而来,相对来说了解魏军的行军组织方式。就算采纳王平的建议打输了,马谡还能甩锅,也不至于因为兵败获罪被杀。
况且马谡就是个参军,以前没有独立带兵的实战经验,也就是说他就是个纸上谈兵的嘴遁王者。诸葛亮让他独立带兵守街亭,也就是让他刷刷经验包建立军功而已;给他配备王平作为副将无非就是行军打仗过程中提醒着点。
可惜呀,马谡这种人,给他机会都不中用。
马谡如何才能挡住张郃10天?
说句不该说的,马谡只要在山下扎营,就是闭着眼睛都能够挡住张郃10天。
原因很简单,诸葛亮之所以这一次让马谡率领部队阻击敌方士兵,是因为诸葛亮已经给马谡想好了所有的可能,换句话来说,这场战争就是为了单独给马谡准备的。
这也是为什么当马谡丢失了这场战争的主动权,并且狼狈逃走之后诸葛亮才非常的生气,甚至不顾众人求情,直接把马谡给砍掉了,历史上也就有了著名的戏剧,挥泪斩马谡。
但是这个所谓的挥泪斩马谡,只是在部分戏曲以及三国演义当中有所体现。
除此之外,对于部分历史记载以及民间野史来看,诸葛亮好像并没有杀掉马谡,而是把马谡关到了牢房里面并且一呆就是一辈子。
但无论如何,马谡在这场战役当中,导致失去了一切的政治上升途径,同时让诸葛亮对马谡大为失望。
第1点,马谡为什么能够指挥这场战争?在诸葛亮多次的北伐过程当中,第1次北伐,原则上来说是最有机会一举歼灭曹魏的所有力量,进而一统天下的。
你要明白这里面我说了几个关键词,一个是唯一有机会,另外一个就是一统天下,为什么呢?为什么在三国演义当中诸葛亮的名声是最大最强的?
这一切都不是白来的,诸葛亮的政治敏锐嗅觉与敏锐嗅觉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当时的巅峰存在,就是司马懿那也得往后排。
在第1次北伐之前,北方的敌人内部已经混乱起来了,当时的北魏内部勾心斗角,各种权力,那更是斩不断理乱。
相互之间都在扩大自己的政治地盘,而且当时整个长安的兵团简直就是个草包,准确地说连草包都不如。
如果诸葛亮第1次北伐的过程当中,马谡没有丢失掉街亭,那就意味着诸葛亮会将自己的国土扩展到陇西地方。
而陇西这个地方距离长安又非常的近,此时的长安将会被迫成为魏国与蜀国的战争最前线。
可是长安的兵团负责人又是个草包,你觉得这一次曹魏与蜀汉之间的战争最终走向如何呢?
几乎都不用想,诸葛亮一定会胜利,蜀国大概率会吞并曹魏,前提是东吴不在背后捅刀子。
所以诸葛亮准备了自己能准备的所有的一切,此时蜀国与曹魏之间所有的局势都是一触即发的。
换句话来说,诸葛亮和曹魏绝对不能出现一丝一毫的错误,任何一丝一毫的错误将会直接导致整场战局的反转。
当时的诸葛亮把部队分成了三份,第1份部队是跟着魏延攻打陇西,这一部分部队是诸葛亮的主力部队,也是整个蜀汉的王牌部队。
只要魏延能够获得胜利,这场战争就不用打了,就不用打了,大家可以马上吃饭。
同时诸葛亮也率领着一部分部队,他的主要目的是在陈仓这个地方黏住曹魏的一支主力部队。
而诸葛亮又给了马谡一部分兵权,让马谡在街亭这个地方守住曹魏的另外一支部队。
换句话来说,只要这两个人都能够缠住对方的部队,让对方的部队一步也不能踏进,不需要多长时间,只需要10~20天,那么魏延那边大获全胜,整场战争一锤定音。
所以诸葛亮给马谡的行军指令当中,从来没有要求过马谡一定能够获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一定要迅速歼灭敌方部队,诸葛亮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话。
诸葛亮说过的原话就是,你在这个地方坚守数日乃至数10日,只要能够坚守成功,咱们这场战争就打到头了。
那如果把诸葛亮说的这句话翻译得再直白一些,这场战争你打的多菜都没人怪罪你,甚至把整支部队都拼光了也没有问题。
但是你要黏住对方的部队,绝对不能让这伙部队去进攻魏延,如果这伙部队从你的防线突击出来了,那么咱们就前功尽弃了。
所以诸葛亮在马谡进行排兵布阵之前一直给马谡各种建议,甚至把战争的种种形式全都预测了一遍。
按照诸葛亮的想法,马谡就是头猪什么都听不懂,就能听得懂人话,按照诸葛亮说的话,排兵布阵也能够坚守数十日,只要能够坚守二十天以上这场战争马上就能赢。
第2点,马谡的好大喜功。我先来说一下马谡有没有可能在这个地方防守住对方20天呢,答案是完全有可能。
因为当时诸葛亮手中有另外两个宝贝都是诸葛亮研究出来的,第1个宝贝具体是什么名字我给忘记了,刚才查资料也没有查到,类似于现阶段的反坦克炮塔。
就是不能移动的,往这个地方一放,坦克就开不过来了,尤其是在一战二战的时候,非常多的士兵将领都会使用。
但是咱们这里讲的就和这个东西的运作原理是一样的,只不过他们防御的不是坦克而是骑兵。
因为马谡这一支部队对抗的敌方,士兵机动性非常的快,不能说人手一匹马,但是也差不多。
而马谡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全部都排列整齐,这样的话敌方士兵就不能冲击进来了。
第2个武器就是诸葛亮发明的弩箭,大家都知道弓箭吗?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有,甚至在汉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到了诸葛亮这里会翻出什么花样来吗?
的确翻新出来了,据说诸葛亮曾经设计过一只可以连着发射弓箭的弓箭。
除此之外诸葛亮的这些弓箭后劲十足,就跟现在的机关枪一样,可以往外突突突一直往外发,凭借着这两样武器,就足以让对方的战马不能前进半步。
但实际情况是从来没有掌握过君权的马谡,突然之间飘了,要注意,马谡的飘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此之前马谡一直是文臣,这个文臣充其量有点话语权。
但是现在突然有了军事行动的指挥权了,马谡的内心估计是翻江倒海的变化,所以此时的马谡突然改变了主意,他决定不再听从诸葛亮的想法。
因为按照诸葛亮的说法不惜付出一切代价,只为了缠住对方士兵,这种打法实在是太窝囊了,我好不容易拥有了士兵,能给我打一次战争,不妨直接给对方来一次冲击。
要不是说马谡还是有文化的嘛,所以马谡心里想在平原上肯定是不能够冲击敌方的战马的。
如果我能够站在特别高的地方,然后带领着自己的士兵一块往下冲刺,那么对方的战马就会被冲刺得稀里哗啦,七扭八歪,这样的话这场战争我就赢了。
马谡每次都在想着这件事情,甚至都想好了这件事情如何打报告如何交代,如何通过这件事情来确定自己在军事领域当中的地位。
可是问题的关键在于人家敌方士兵也不少,尤其是敌方的将领还是一个非常有头脑的人,他突然之间察觉到不对劲了。
怎么不对劲呢?不知道,用人家的话来说就是觉得不对劲,而且这个不对劲的劲儿还很大,怎么到了这儿突然没人了。
按理来说,对方得给我来一下子呀,敌方士兵没有在一定有问题,压根就不需要四处打探,抬头一看就知道了,噢,原来马谡已经把士兵放在了山上。
人家敌方士兵压根不和马谡直接交流,怎么搞呢?直接切断了水源,你不是愿意在山上吗?那你就在山上呆着吧。
一个普通人几天不喝水会死掉呢?在之前的生物学课本上我好像学过,记得应该是三天或者三天左右,压根用不了三天,只需要两天时间,士兵就都慌了神了,一个六神无主的将领带着一群六神无主的士兵拼了命的往山下跑去,却被人家一次又一次的给挡了回来。
这场战争其实早已经一锤定音了,伴随着马谡的战争失利,诸葛亮连打第1次北伐战争的打算都没有了,率领了自己的部队老老实实的回去了。
在这第1次战争过程当中,诸葛亮做了万全的准备,可谁也没有想到,最终自己的徒弟竟然变成了这个样子,谁也没有想到最终功亏一篑。
第3点,一个神秘的人物。有人问我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那马谡死的冤不冤呢?我说马谡死的一点都不冤,甚至应该直接搞掉,为什么呢?因为诸葛亮给马谡搭配了另外一个人物,这个人物叫王平。
王平是谁?王平可是有名的兵游子,而且他行军作战的次数要高过马谡的百倍甚至千倍,更重要的是,王平还是从魏国那边投降叛变过来的。
对于曹魏的那些将领怎么样的用兵习惯,那简直就是了如指掌,诸葛亮把王平都搭配给马谡了,就相当于告诉马谡,你按照我的脚本往前走,打完这场仗给你升个官,慢慢的你就能够接我的职了,成为我的左右扶手了。
诸葛亮已经把这句话说得如此直白了,以至于当时上到朝堂下到普通的官员都明白诸葛亮的苦心。
可是到了马谡这边,他非但不听王平的话,反而自作主张非得把士兵搬到山上去。
这场战争,马谡失败是必然的,因为它骄兵必败。
马谡如何才能挡住张郃10天?
街亭之战,我以前也说过,诸葛亮出于私心,让没有战斗经验的马谡去阻击,原因是古代提拔,也得有军功,而且诸葛亮是把马谡当做接班人来培养和锻炼的,守住街亭,首功一件。诸葛亮认为,按照他的布置,完全可以守住。
现在很多人都分析,不管谁来,都守不住街亭,抵挡不了张郃的几万骑兵。那么孔明为什么这么自信,按照他的布置,完全可以守住呢?
分析如下,孔明让当道下寨,布置是这样的,道路上设置障碍,就是古代用木材做的角马,大量多排,木头前边都是尖,骑兵根本过不去。在配以强努,要知道,诸葛亮的强努,很有威慑力,杀伤力大。
结果马谡狂妄,把阻击战打成歼灭战,认为山上扎营,俯冲力量大,张郃也不敢冒险绕过去,这样会前后夹击。结果张郃困住马谡水源,不打你。设置障碍,下来就射你,根本不和你接触战。
我认为,马谡如果按孔明布置,完全可以守住。故反复告诫马谡,怎么布置,怎么防守。细节反复推敲,马谡按计划执行就完了。大功一件。
马谡如何才能挡住张郃10天?
马谡只有村夫给的二万人,张郃也是名将,一共带了十万人。马谡不铤而走险,平原上,你告诉我如何守?诸葛亮只是想让马谡多拖延时间罢了,谁成想一败涂地。如果马谡自己不怕死做逃兵被抓回来,大概率不会被斩。
马谡如何才能挡住张郃10天?
其实10天不够,魏延下拢右是两周后,再加上行军时间,得守20天。而且还不是守,是得黏住张颌,张颌如果不接战绕街亭而过驰援拢右,蜀军主力就被包饺子了。当时诸葛亮黏住郭淮,赵云黏住曹真,一切都是为了打拢右的汉中主力,拢右打下来之前魏军任何一军过去了魏延军就可能被灭了。在当时的情况下换谁来都守不住街亭,主要就是张颌行军太快了,跟马谡前后脚,张颌只要晚一天,马谡做好防御,守10应该可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