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相比于徐晃和张辽,能力如何?
魏延、张辽、徐晃三人相比较,究竟谁最厉害谁最差?对比这三点不难发现!
魏延是蜀汉名将,号称五虎之下第一人,无论是军事能力还是个人武力,几乎都是顶级的存在,令人敬佩。张辽和徐晃是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军事能力也非常突出,那么这三人相比,究竟谁更厉害呢?
一、武将个人战力
首先我们从个人武力方面来对比!按照三国演义的定义,魏延、张辽、徐晃三人都是一流猛将,战斗力属于同一档次,不过他们三人相比较起来,还是有些许差异!
演义中徐晃最先出场,而且他一出场就惊艳了众人,使得曹操对他刮目相看!当时徐晃还是杨奉的手下,曹操去迎接汉献帝的时候和杨奉发生了冲突,于是曹操命许褚出战,而杨奉则命徐晃出战,两人一交手,直接打了个五十回合不分胜负。也正是因为此战,所以曹操给徐晃的定位乃是和许褚同一档次,在之后的作战中,曹操经常安排许褚和徐晃一同出战。比如土山之战拦截关羽,曹操就是让徐晃和许褚一同作战的。
然而徐晃这个人,实力虽然不错,但为人圆滑,不愿意死战,所以他每次出战都留有余力,于是曹操对徐晃的实力有了新的认识。白马之战中,徐晃上阵单挑颜良,结果二十回合就被颜良击败,吓得曹营众人大惊,都不敢再去挑战颜良了。然而当关羽出马时,他却直冲敌营,一刀秒杀了颜良,再次令曹营众人震惊!
曹营众将和关羽都认识,知道关羽的斤两,关羽虽然强,但也不至于一刀秒杀颜良吧?毕竟颜良二十回合击败了徐晃!这中间必定有猫腻!作为主公的曹操,自然也对此深有怀疑,综合关羽秒杀颜良的表现和关羽之前的武力表现来看,曹操认为徐晃此人作战态度有问题,不愿意死战,以至于大家高估了颜良的战斗力,于是自此以后,曹操不再将徐晃视作和许褚同一档次的猛将,开始让徐晃和张辽配合作战。
而随着战事的进行,曹操再次发现,徐晃这家伙的作战态度仍然没有改变,仍然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根本不和敌军死战,少了张辽那种悍不畏死的勇气,于是曹操再次调低了徐晃的定位,开始让徐晃和张郃两人配合作战。结果这俩哥们是同一类人,在汉中之战时,他俩面对孤身一人的赵云,竟然都不敢出手,令曹操大怒,逼得曹操亲自带人去追击赵云,令人大跌眼镜!
从曹操对徐晃的定位来看,一开始他是把徐晃当作许褚一样的猛将使用的,之后他是把徐晃当作张辽一样的猛将使用的,最后他是把徐晃当作张郃一样的猛将来使用的,也就是说,在曹操看来,许褚的武力要强于张辽,张辽的武力要强于徐晃,徐晃的武力和张郃差不多!
而在诸葛亮北伐时期,张郃深受蜀军上下的忌惮,虽然魏延号称是五虎之下第一人,但他也不敢硬刚张郃,可见魏延的武力其实也比不过张郃!也就是说,按照武力来看,魏延、张辽、徐晃三人中,张辽的武功最强,其次是徐晃,最后则是魏延!
二、军事指挥能力
徐晃出场时期最早,也是属于比较早加入曹操的猛将,不过徐晃这人的作战态度有问题,所以曹操一直不敢对徐晃委以重任,我们也很难看到徐晃在军事上有多大的表现!汉中之战,徐晃终于开始独领一军作战了,但他却不听王平的建议,犯下了轻敌冒进的错误,遭到黄忠赵云的袭击,被打得大败。而且战败后的徐晃,还想把责任推给王平,最终直接逼反了王平。可以说,此战之前的徐晃,在军事上的表现都不咋地!
不过到了襄樊之战,徐晃的表现却突然变了一个样!当时关羽把曹仁打得不敢出城,还水淹了七军,俘虏了于禁,令华夏震动,把曹操都吓得差点迁都了。然而在危机时刻,徐晃竟然大爆发了,一向在军事上表现不咋样的徐晃,竟然破天荒地击败了关羽,令众人惊讶!当曹操来到战场,详细了解了徐晃的作战过程后,不禁发出了如下感叹!
原文:操重赏三军,亲至四冢寨周围阅视,顾谓众将曰:“荆州兵围堑鹿角数重,徐公明深入其中,竟获全功。孤用兵三十余年,未敢长驱径入敌围。公明真胆识兼优者也!”众皆叹服。操大喜曰:“徐将军真有周亚夫之风矣!”。
曹操夸赞徐晃有周亚夫之风,并说自己用兵三十年,都不敢像徐晃这样长驱直入,可见他对徐晃是非常欣赏的!不过曹操肯定没想到,没过几年,徐晃就因为使用这种长驱直入的打法,直接冲到了孟达的城下,被孟达一箭给射死了!
原文:徐晃坐下马收拾不住,直来到壕边,高叫曰:“反贼孟达,早早受降!”达大怒,急开弓射之,正中徐晃头额,魏将救去。当晚身死,时年五十九岁。
看看徐晃这死法,完全是作死啊!这么冲动的做法,也间接说明了徐晃的军事能力,还是稍微差一点!
张辽的军事能力,其实基本不用过多赘述,单凭他在合肥之战中的表现,足以证明他的能力了!八百魏军杀入十万吴军大营,先声夺气,直接打灭了吴军的嚣张气焰,而后孙权指挥十万人攻城,竟然也无法拿下数千人的合肥城,在撤退途中,还遭到了张辽的伏击,差点被张辽反杀,此等战绩,令天下人震惊!张辽也凭借此战,一战封神,成为三国最出名的名将之一!
魏延的军事能力,其实也是非常不错的!打从魏延投奔刘备的那一刻开始,刘备就对他非常欣赏,一直将他带在身边作战,打下汉中以后,刘备甚至直接提拔魏延做了汉中太守,令众人震惊!要知道汉中虽然比不上荆州,但也算是蜀汉的门户了,此等重要之地,刘备不交给张飞,却交给魏延,足见刘备对魏延的器重!而魏延在防守汉中期间,也充分证明了他的才能!
王平使用魏延留下的汉中防御策略,成功地击退了十万魏军的入侵,姜维改动魏延的汉中防御策略,直接导致汉中被打穿,危及蜀汉。可以说,王平和姜维在汉中的不同防守效果,充分证明了魏延的军事才能!
总的来说,魏延、张辽、徐晃三人中,张辽的军事才能最强,战绩最佳,其次是魏延,最后则是徐晃!原本徐晃是有机会和魏延一拼的,但徐晃长驱直入的打法,太过于冒险了,很容易出问题,他自己也因此被杀,所以本文认为徐晃的军事能力是不如魏延的!
三、沟通协调能力
徐晃在曹营中的评价,还是非常不错的,没有听说他和其他人闹矛盾,其沟通协调能力应该还算是不错的。不过在汉水之战中,徐晃先是不听王平的建议,后来在战败后又想将责任推给王平,王平被逼反后,他又向曹操诬告王平,这一系列的操作足以证明,徐晃这家伙算不上是什么好人,他挺会推卸责任的,不过他都是欺压下级,很少得罪同级或上级,所以徐晃的评价还是不错的,沟通协调能力勉强算是还行!
张辽是降将出身,在投靠曹操之前,他曾先后跟过好几人主人,且最终安全落地,可见张辽的沟通协调能力还是非常不错的!在投靠曹操之前,张辽在吕布手下任职,而吕布在偷袭兖州时,曾经诛杀了不少曹军家人,而张辽在投靠曹操之后,竟然还能得到大家的尊重和好评,可见张辽的协调沟通能力是非常不错的!
合肥之战,曹军有三个主将,分别是李典、乐进、张辽,其中李典和张辽是有仇的,但面对孙权的进攻,张辽能够不为私仇所困,团结众人,最终击退孙权,其中所体现的协调沟通能力,令人钦佩!反观魏延,在这一方面做得就非常不到位了!
对于上司诸葛亮,魏延竟然把私下的不满摆上了明面,不愿意配合诸葛亮的作战,甚至一度影响到了蜀汉的北伐大业,这便是魏延的协调沟通能力有问题了。而在诸葛亮去世后,魏延竟然公开率军进攻杨仪,妄图抢夺蜀军控制权,此等行为几乎算是谋反,可见魏延此人的情商是多么的低!更令人惊讶的是,当蜀汉朝堂听闻了魏延和杨仪两人的奏报时,满堂朝臣竟然没有一个人是站在魏延这边的!
原文:蒋琬奏曰:“……魏延平日恃功务高,人皆下之;仪独不假借,延心怀恨;今见仪总兵,心中不服,故烧栈道,断其归路,又诬奏而图陷害。臣愿将全家良贱,保杨仪不反。实不敢保魏延。”董允亦奏曰:“魏延自恃功高,常有不平之心,口出怨言……”
蜀汉朝臣那么多,竟然没有一个人帮魏延说话,可见魏延的协调沟通能力有多差。另外,在和王平的对阵中,魏延手下竟然被王平一席话给直接劝散了,搞得众军溃散,只有三百人愿意跟随魏延,可见魏延在笼络人心方面,是做得有多差!
总的说来,魏延的沟通协调能力应该是三人中最差的,上至庙堂,下至军士,都没人愿意帮助魏延,这足以证明魏延的能力了!以此来看,徐晃相较于魏延,算是不错了,而张辽在这方面,算是做得非常优秀了!
结语
综合对比个人武力、军事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这三个方面,我们可以发现,魏延、张辽、徐晃三人中,张辽的个人武力、军事能力、沟通协调能力都是最强是,所以他的综合实力最强!徐晃的个人武力比魏延强,沟通协调能力比魏延强,他的综合能力排名第二,而魏延则排名最差,他是魏延、张辽、徐晃三种中综合实力最差的一个!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呢?欢迎留言讨论哦!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魏延相比于徐晃和张辽,能力如何?
咱们从几个方面来对魏延、徐晃和张辽三人进行对比:武艺高低、统兵水平、政治头脑。
一、武艺高低
武艺的高低主要是通过单挑厮杀的战绩来体现。
咱们先看看魏延的战绩表:
1. 樊城之战,对阵文聘,以寡敌众,“从已至未,手下兵卒皆已折尽”,魏延拔马而逃
2. 雒城之战,对阵泠苞,三十不分胜负,邓贤来夹攻,魏延拔马而走
3. 涪江坝上,再战泠苞,不数合,生擒泠苞
4. 葭萌关前,对阵杨柏,战不十合,击退杨柏
5. 葭萌关前,对阵马岱,战不十合,马岱诈败,魏延追去,被马岱一箭射中左臂
6. 汉中之战,对阵庞德,难解难分,曹操下令全军出击,魏延诈败而走
7.魏延一箭射中曹操嘴唇,庞德奋力战退魏延
8. 南征之战,对阵鄂焕,魏延诈败,与王平、张翼围攻擒住鄂焕
9. 南征之战,生擒孟获
10. 南征之战,对阵祝融夫人,战不十合,魏延诈败而走
11.冀城之战,对阵姜维,战不数合,魏延诈败而走
12. 街亭之战,对阵张郃,战不数合,张郃诈败而走
13. 对阵曹遵,一刀斩于马下
14. 伏击王双,王双措手不及,被魏延突袭,一刀砍杀
15.木门道伏击战,对战张郃,战不十合,魏延诈败
16.上方谷伏击战,对阵司马懿,战不三合,魏延诈败
魏延遇到的最强敌手是庞德,起初双方纠缠,后被庞德奋力击退。武艺比庞德要低。
再看看徐晃的战绩表:
1.华阴之战,对阵崔勇,只一合,斩杀崔勇
2. 箕关之战,对阵李乐,只一合,一斧斩杀李乐于马下
3. 许都途中,对阵许褚,五十余合,不分胜负
4. 白马坡对阵颜良,二十合,败归本阵
5. 廷津渡与张辽夹攻文丑, 抡大斧截住大战,见敌方援军来到,撤退
6. 对阵韩猛,韩猛抵挡不住,拔回马走
7. 对阵汪昭,一刀斩杀汪昭(注意:徐晃用过大刀)
8. 生擒审配
9. 不数合,斩杀彭安于马下
10. 徐州伏击战,张飞正杀间,逢着徐晃,大杀一阵,乐进赶到,张飞突围而走
11.土屯围困战,徐晃与许禇双战关羽,被关羽奋力击退
12.赤壁之战,遇凌统截击,徐晃大杀一阵,掩护曹操脱逃
13. 乌林突围,徐晃与张郃双战赵云,被打跑
14. 葫芦口突围,徐晃与张辽、许禇夹攻张飞,被击退,各个带伤
15.汉中之战,对阵庞德,三五合后,徐晃诈败而退
16. 汉中之战,对阵刘封,刘封抵挡不住,拔马便走
17. 米仓山之战,包围黄忠
18.米仓山之战,徐晃与张郃不敢战赵云
19. 襄樊之战,对阵关平,战不三合,关平退走
20. 对阵右臂箭伤未愈的关羽,战八十余合,关羽落下风,拔马回寨
在曹魏阵营中,徐晃的战绩仅次于许禇,含金量非常之高,对阵过的猛将有许禇、颜良、文丑、张飞、赵云、关羽、黄忠、庞德、凌统、关平等,经历过如此多恶战,仍然能存活下来,确有其独到之处。
再来看看张辽的战绩表:
1.濮阳城之战,对阵夏侯惇,无结果,应为不分胜负
2.延津渡之战,与徐晃双战文丑,先被射中盔缨,又被射倒战马
3.官渡之战,对阵张郃,四五十合不分胜负
4. 乌巢之战,突袭蒋奇,蒋奇措手不及,被张辽挥刀斩于马下
5.北征冀州,对阵袁尚,战不三合,袁尚抵挡不住
6. 对阵沮鹄,战不三合,沮鹄不敌败走,张辽追射沮鹄应弦落马
7.征乌桓之战,乱军中遇蹋顿,张辽拍马斩杀蹋顿于马下
8.赤壁之战,乱军中一箭将黄盖射下江中
9.合淝之战,对阵太史慈,大战七八十合,不分胜负
10. 逍遥津之战,对阵凌统,大战五十合,不分胜败
张辽是非常全面的战将,单挑厮杀的武艺相当厉害,力敌张郃、夏侯惇、太史慈、凌统,皆不落下风,表现很不错了。
比较三人的武艺:徐晃>张辽>魏延
二、统兵水平
魏延是个将才,攻守两方面都很平衡,也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属于战区级将领。
徐晃不但善于领军,还善长练兵,治军严整,法度森严,有周亚夫之风,也能独领一军,属于集团军级将领。
张辽的统兵能力那就不用说了,能以一军之力对抗一国,打得风生水起,精彩纷呈,标准的帅才。如果说,魏延和徐晃之威能震慑一军之敌,而张辽则能够威震一国。
统军水平:张辽>魏延≥徐晃
三、政治头脑
这个不需要多说,张辽能以降将身份受到曹操、曹丕两代的倚重,独镇一方,君臣相得,还能让李典这个刺头抛弃成见,俯首听令,政治水平高超。
徐晃也能克制自己,担当重任,即使有小错依然受到器重,也算聪明。
魏延属于政治头脑极其幼稚的典型代表,最终害死了自己。
政治头脑:张辽>徐晃>>魏延
三人综合能力比较:
张辽>徐晃>魏延
魏延相比于徐晃和张辽,能力如何?
魏延与徐晃、张辽相比,简直不在一个档次。
魏延之所以名气不小,主要是绯闻不少,就跟一些网红差不多,他的能力并不是多么突出。
第一,刘备取得了汉中,都以为该是张飞做太守,出镇汉中。却不曾想,刘备莫名其妙地提拔魏延由牙门将升迁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成为独当一面的的大将。
刘备善于识人、用人,这好似魏延很了不起,不是一般的能力,比张飞、赵云都厉害。
第二,魏延镇守汉中十多年,确保汉中万无一失;屡屡跟随诸葛亮北伐,颇有功绩。
第三,诸葛亮五次北伐,几乎没有多少大的成效。却就是不采纳魏延子午谷奇谋,好像魏延比诸葛亮还高明,有能力却得不到诸葛亮赏识,委屈了他的才能。
第四,诸葛亮病逝后,似乎魏延就是最有能力接替诸葛亮职位的人选。诸葛亮不放心魏延,就必须把他杀掉,否则无人能节制他。
除了这几件带有绯闻性质的事,魏延并没有留下多少值得称颂的历史记忆。但这几方面,都不能直接证明魏延的能力。
第一,魏延镇守汉中,其重要性仅次于关羽镇守荆州,可以与关羽相提并论。但不能据此断言,魏延在能力、谋略上就可以比肩关羽。
荆州要面对曹操、孙权来自于北、东北、东、东南几方面的威胁;而魏延仅仅面对曹魏来自于北方的压力,而且上庸地区还有刘封、孟达在把守。张飞驻守巴中,可以做后援。
刘备之所以让名不见经传的魏延出任汉中太守,是经过全面权衡的,并不仅仅是看魏延的能力。张飞的个性暴而无恩,又喜欢喝酒,自然不放心让他去;赵云是最适合的人选,但此时的刘备并不喜欢他,一直得不到刘备的重用,也不会选择他;刘封与魏延一样,是在刘备取益州的过程中立下功劳而被提拔的将领,但刘封义子的身份很尴尬,他本来就刚烈勇猛,如果得到重任驻守汉中,那还了得,诸葛亮就更没法控制了。
还有一个权宜之计,让李严等文臣出任太守,让魏延出任武将。但刘备不会如此用人,他只想让魏延感恩他一人,死心塌地的跟着混。
第二,魏延镇守汉中,并没有多少战事。关羽死了、张飞死了、刘封死了、刘备也死了。魏蜀之间反倒是平静下来,西线无战事,四处静悄悄。曹丕已经把蜀汉当做不存在了,并没有对其用兵。魏延也不敢招惹曹魏,也就相安无事。
第三,诸葛亮北伐,因为战略分歧,并没有重用魏延。诸葛亮整个北伐时期都没有比较像样子的战绩。那么,魏延能有多少说得过去的战绩呢?乏善可陈。
第四,子午谷奇谋,豹眼说过多次了,几无成功的可能。诸葛亮的战略,不能有大的战绩,起码不会使蜀汉大败;但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很可能让魏延全军覆没。
第五,魏延被杀足以看出魏延也就是个莽汉,没有多少谋略。
不好说魏延一定会造反,但魏延也不想想,既然诸葛亮没有把兵权交给你,诸葛亮必然做出了妥善的安排。此时冒然与蜀汉所有大臣作对,既没有责任感,也缺乏起码的智慧。
因此,在豹眼看来,魏延并没有很多值得称道的能力和谋略。
魏延在刘表手下是微不足道的部曲,跟随刘备入川作战,立下了不少功劳。可刘备对阵的是刘璋,并没有遇到多么严峻的挑战。
汉中之战,刘备与曹操打得很惨。前期是张飞风头很足,之后,斩杀夏侯渊是人家黄忠的功劳,后来曹操亲临前线,赵云表现勇猛,“一身是胆也”。
魏延干嘛去了?看不到有啥表现。而汉中之战后,刘备却任用魏延守汉中,这是出于对魏延特殊的信任。这个特殊,其意就是很特殊,不是根据能力、谋略、功绩,仅仅就是刘备不愿意让别人去,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原因。
让谁去刘备说了算,但不是说让魏延去了,他就比别人强。
魏延跟张飞、赵云等比都不行,就别说跟徐晃、张辽相比了。
徐晃那可是长驱直入,击败威震华夏的关羽的;张辽那可是带领八百骑兵就敢闯孙权十万大军阵营的,几乎把孙权活捉,“张辽止啼”,那可不仅仅是说说而已,小孩子都很买他的账。
总之,魏延没法跟人家比,终究是实力不允许哦。
魏延相比于徐晃和张辽,能力如何?
魏延和徐晃、张辽相比,还是要差了很多。
比较将领能力的高低,最直观的方式莫过于比战绩了。所以我们就看一下他们三人各自的战绩如何。
一、张辽。
张辽最出名的战绩一是白狼山之战以先锋出战乌桓军,并一举斩杀了乌桓单于蹋顿;二是陈兰、梅成之乱时叛军占据灊山,灊山山路险狭,张辽率军猛攻而上,击破叛军,杀死了陈兰、梅成;三是合肥之战以七千对吴军十万,张辽先率八百骑突击吴军,挫伤了吴军士气,随后在吴军撤退时又突击孙权本队,差点活捉孙权。
张辽这三战中合肥之战最为出名,让张辽威震东吴,曹操也赞叹“自古用兵,未之有也”。
二、徐晃。
徐晃最出彩的战绩一是汉中之战在马鸣阁道大破陈式等十馀营,打通了魏军入汉中的通道。二是关羽北伐襄樊水淹七军以后,徐晃率军前去救援,击败关羽,解了樊城之围。
徐晃击败关羽之战也是成语“长驱直入”的出处,曹操评价徐晃此战“将军之功,逾孙武、穰苴”,并称赞徐晃带兵有“有周亚夫之风”。
三、魏延
和演义中魏延原本是刘表部将不同,正史上魏延是刘备的部曲,勇猛过人。在争夺益州之战中魏延屡建战功,此后被升为牙门将军。不过刘备夺取汉中以后,魏延被提拔为汉中太守时,“一军尽惊”,显然魏延的功劳只能算一般。
在诸葛亮北伐时期,魏延作为先锋出战,在卤城等战斗中都有所表现,不过都是在诸葛亮指挥下作战。魏延只有两次单独领兵,一是建兴八年西入羌中,击破费瑶、郭淮所部魏军;二是诸葛亮死后魏延因为不服杨仪,起兵攻打杨仪,结果被王平击败,最后被马岱追上杀死。
对比三人战绩,很明显魏延的战绩最少,击败的对手也最弱,而且还有一次大败的记录,明显不如张辽、徐晃。
魏延相比于徐晃和张辽,能力如何?
1.武艺方面:张辽>徐晃<>魏延! 2.治军方面:张辽>徐晃>魏延! 3.防守方面:张辽>魏延>徐晃! 4.进攻方面:徐晃>张辽>魏延! 5.内政方面:张辽>魏延>徐晃! 张辽和徐晃都是魏国五子良将我,张辽比徐晃更稳重,擅长防守和地方治理。。魏延是蜀国后期重要将领,且长期任汉中太守,对于防守和地方治理的能力也很不错
魏延相比于徐晃和张辽,能力如何?
魏延是刘备的心腹,早期以部曲的身份跟随刘备。南征北战之后,逐渐升任牙门将军,镇北将军,领汉中太守。
诸葛亮执政期间,正值蜀汉名将凋零,青黄不接的关键时期。魏延可谓撑起了蜀汉将领的整体水平,使蜀国避免了比较大的人才断档期。
此后!随着诸葛亮的数次北伐,魏延多有精彩表现,战功累累,逐渐升任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前军师、征西大将军,被进封为南郑侯。
他是蜀国中后期,名副其实的第一大将。他在军中的地位,无人可及。甚至于拥有国舅爷身份的吴懿,都及不上魏延。
也正是因为权势过大,诸葛亮死后,没人能治得住他了,所以才成了诸葛亮的打击对象。最终被冠以了“反贼”的名头。
不但身首异处,还被杨仪泄私愤夷灭了三族。
总的来说:魏延这个人,军事能力强悍,个人勇武突出,是蜀汉将领中的佼佼者,名列前茅般的存在。
那么?魏延与徐晃、张辽相比,谁的能力更强呢?这边没说比什么……那我就从两个方面出发。
——以演义比武力值
——以正史比军事能力
以演义论武力值的话,魏延与张辽、徐晃二将相比,应该是一个档次,都是一流高手。不过魏延应该在一流末端,而张辽、徐晃在一流前端。
整体武力值,张辽、徐晃略胜魏延……
魏延与蜀将泠苞单挑,斗将结果为三十合不分胜负。而老黄忠出马,轻松将泠苞击败。可见魏延的武力值,比老黄忠稍差。
而徐晃、张辽二人,分别有战平许褚、太史慈的精彩记录。太史慈、许褚的水平,相比黄忠应该在伯仲之间。
而且张辽还有赵云、关羽交手的记录。虽说作者没有交代这两次打斗的结果以及回合数,不过同样没说张辽败阵。
——所以!魏延的武力值,相比张辽、徐晃偏弱。
再从庞德来看,魏延与庞德单挑,第一次没有分出胜负,被马超率众劫了曹操后寨。第二次交手,魏延一箭射中曹操,后方转出庞德,奋力向前,杀退魏延,救了曹操。
而且当庞德保曹操走的时候,魏延没敢再去骚扰庞德。说明硬实力上,庞德略高一筹。
而庞德与张辽、徐晃这些人,基本上是一个级别的。
接下来,以正史军军事能力……
张辽的军事能力,是公认的三国前几名。合肥之战,张辽以八百之众,冲破孙权十万大军的阵脚。之后复以七千之众,大破孙权的十万大军,一度使东吴“闻张丧单”,江东小儿不敢夜啼。
徐晃的樊城一战,多次运用战术成功,最终将蜀将关羽击败。之后更是长驱直入,连下十重鹿角。长驱直入这个成语,说的就是徐晃。另外一点,徐晃的治军,曾被曹操盛赞为有周亚夫之风。
徐晃、张辽二人,可谓是三国时期,衡量名将的标杆……
魏延的军事能力,具体体现在哪呢?早年以部曲的身份跟随刘备,生平第一战,便是跟随刘备入川。此战之中,魏延的具体战功不详。
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升牙门将军——参考,《三国志·魏延传》不过从一个部曲,一跃成为了牙门将军。跳过了那些小将步骤,直接做到了将军,说明魏延平益州的时候战功不小。
之后!跟随刘备平定汉中,刘备反手给魏延一个封疆大吏,封他为汉中太守。
从一个部曲,短时间内提升为一郡太守,而且还是蜀中的第一边防重镇。魏延的军事才能以及他在这几场战役中的表现,可以想象一下。
——能力越强,责任越大;没有平白无故的重用。
既然刘备将汉中交给了魏延,说明魏延跟关羽一样,是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有一定的帅才潜质。
而魏延镇守汉中将近十年,采用拒敌于国门之外,犬牙交错的防守方式。将近十年,保汉中寸土不失。包括后来的吴懿、王平,这两人镇守汉中,一贯延续的是魏延的战术打法,又守住了汉中十年。期间王平还以三万兵力退过曹爽的十万大军。
直到姜维放敌入国门之前,汉中可谓固若金汤
——这便是魏延军事能力最好的体现
诸葛亮北伐的时候,魏延提出了一个分兵潼关的奇谋。这次奇谋,我分析过很多次,是魏延制定的一次大战略蓝图。并不是简单的,如魏略所说的“子午谷奇谋”。
——由于时间关系,这边就不长篇大论了
公元230年,曹睿兴兵伐蜀,三路齐出。魏延领一支队伍往阳溪一代,大破魏后将军费瑶以及雍州刺使郭淮。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司马懿令张郃攻王平于南围,另一方面打算领军偷袭诸葛亮,魏延高翔等领军溺战,大破司马懿等。
魏延的战绩,记载很少,比较笼统。大多都以一句数有战功,一笔带过。这大概是受蜀国无史官的影响。比如张飞、赵云、黄忠等人的记载都非常的少。
总的来说,魏延的军事能力,从防守汉中,以及他的官职提升之快。足以得到证明。
毫无疑问!以正史论军事能力,魏延的才能,完全可以与张辽、徐晃等人相提并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