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时孙权不杀关二爷,而是交还给刘备,会怎样?
事实上,我们可以嘲笑孙权的军事能力,但千万别质疑孙权的权谋!站在东吴的角度来看,偷袭、诛杀关羽之事,乃是非常正确的行为,而一旦把关羽归还给刘备,后果必将不堪设想!
孙权偷袭荆州
站在蜀汉粉的角度来看,孙权偷袭荆州,乃是非常龌龊的行为,此行为也导致了吴蜀两国联盟的破灭,间接削弱了两国的实力,和曹魏拉开了差距,加速了曹魏一统天下的步伐。然而事实上,这只不过是蜀汉粉一厢情愿的看法而已,站在当时孙权的角度来看,他们的行为完全是正义的,无论是从长远来看,还是从短期来看,孙权在这件事情上办得都不差。虽然在情感上大家不愿意承认孙权,但从东吴的角度来看,荆州必须打,关羽必须杀!为何这么说呢?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关羽军团对东吴的威胁非常大
关羽的高傲性格,只要是看过三国的人都是知道的吧?当年孙权遣使向关羽求情,其实就是试探关羽的态度,想要和好两家的关系,毕竟关羽所在的荆州,和东吴的地盘接壤,而关羽又是出了名的猛将,孙权也不想和关羽为敌,但是关羽的态度已经暗示了一切,他对东吴没有丝毫好感!这一点,无论是从关羽拒绝孙权求亲,还是在日常关羽对东吴的行为态度上,都可以看出。面对一个如此充满敌意的猛将,东吴实在是不敢放心,更为重要的是,关羽在襄樊之战的表现实在是太猛了!
早在徐州时期,关羽就被曹魏阵营的人评价为“三国万人敌”,而周瑜、吕蒙等人对关羽的评价也是“熊虎之将”,可见关羽的军事能力是多么的强悍。襄樊之战中,被众人称呼为“天人”的名将曹仁,被关羽一顿胖揍,再也不敢出城了,只能不断地请求曹操派兵来援助。之后名将于禁统帅七军而来,结果被关羽轻松击败,曹军竟然成建制的投降了,令人震惊!
水淹七军中,关羽利用天降大雨的地理优势,统帅大船巨舰,直接把名将于禁的作战信心都摧毁了,要知道于禁跟随曹操作战三十年,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在吕布、张绣、袁绍这些人面前,于禁都没有屈服,现在却完全投降了关羽,足见关羽的实力是多么的逆天!
《三国志》:关羽攻樊,时汉水暴溢,于禁等七军皆没,禁降羽。仁人马数千人守城,城不没者数半。羽乘船临城,围数重,外内断绝,粮食欲尽,救兵不至。
很多人会争辩,关羽之所以能够击败于禁,靠的是地理优势,靠的是大船,这并不能说明关羽的军事能力有多强,但事实上,这正是东吴所惧怕的地方!
曹操虽强,曹军的陆军虽然厉害,但是孙权根本就不怕,赤壁一战,足以让孙权看到曹军的劣势,那就是不善水战,只要孙权守好长江防线,曹军就打不过来。然而现在形势变了,关羽会玩水战了,而且从他水淹七军的操作来看,关羽的水战功夫还是比较厉害的,这就比较尴尬了,万一蜀汉对东吴动武,直接沿着长江顺流直下,攻打东吴,那东吴的国防优势岂不是荡然无存?
襄樊之战中,关羽俘虏了三万曹军,他自己的兵力想必也不会低于三万,而他留守荆州的军队,至少也有个一两万吧,这样来看的话,一旦等关羽消化了曹军的降兵,那么关羽手中的兵马可就有七八万人了,这种规模的军队,无论是放在哪里,都是一股令人忌惮的力量!更为重要的是,关羽的军队中,会水战的并不少,再加上那一批曹军的陆战兵,一旦关羽挥师南下,进攻东吴,东吴拿什么来抵抗关羽呢?玩水战不一定打得过,玩陆战更不行了,所以说孙权必须采取行动,消灭关羽这个祸患,必须占领荆州,巩固江东的长江防线!
看到这里,很多人又会说了,关羽实力强大,会对东吴产生威胁,这完全是孙权的一厢情愿啊,蜀汉并没有这种想法啊!刘备诸葛亮等人都是志在天下之人,他们的首要目标是曹操,并不会对孙权动手,孙权完全是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刘备此人的信誉问题!
二、刘备的信任危机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刘备的招牌就是仁义!当年曹操攻打徐州陶谦,其他人都不敢救援,唯有刘备前去,可见刘备是多么的仁义。之后刘备收留吕布,反而遭到吕布偷袭,但刘备并未就此翻脸,反而以德报怨,可见刘备乃是真正的仁义之人啊!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无论是袁绍还是刘表,都对刘备非常欢迎,即便刘备身处逆境,他们仍然愿意拉刘备一把,而刘备呢,也投桃报李,尽心尽力为这些人服务,打出了令人尊敬的名声!
刘备名声好,所以孙权愿意和刘备联合对抗曹操,在瓜分荆州后,孙权也愿意把南郡借给刘备,以此结好刘备。可是之后孙权向刘备征求攻打益州的意见时,却被刘备给直接忽悠了。刘备对孙权说,益州刘璋乃是刘备的同宗,孙权去打益州,那就是打刘备的脸,刘备宁愿披发入山,以示抗议。见刘备反应如此激烈,孙权也就放弃了攻打益州的想法,没想到刘备转头自己跑去攻打了益州,令孙权大跌眼镜。
益州刘璋,正是看中了刘备的仁义,认为刘备不会威胁自己,所以不顾手下劝阻,邀请刘备入境,结果刘备转头就率军攻打了益州,直接将自己积攒了几十年的好名声给败完了,令人耻笑。
可以说,刘备的这一表现,直接破坏了他在大家心目中的那个老好人形象,也让孙权及东吴众人深刻认识到了他的为人。既然刘备之前的仁义都是装的,连他的同宗刘璋他都敢打,那孙权还不姓刘呢,你说刘备会不会打他?所以说啊,认为刘备不会攻打东吴的人,完全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的,当年刘备也说他不会打益州,可结果呢?刘备说了不打东吴,可一旦拿下东吴,那刘备可就真的是占据了半壁江山,这一点孙权不得不防啊!所以孙权必须偷袭荆州,拿下关羽!
三、孙权想要更高的地位
曹操、刘备、孙权三人中,曹操是汉朝丞相,名正言顺,刘备是汉室宗亲,称汉中王,也算是名正言顺,唯有孙权,在名声地位上非常低下,官方认可的仅仅是个讨虏将军、会稽太守而已。中国古人做事,都讲究个名正言顺,且东吴内部派别林立,要想压住东吴众人,也为了日后的霸业,孙权必须想方设法的让自己的地位更高一步,于是在刘备、关羽的威胁下,他直接投降了曹操,之后曹操上表任命孙权为骠骑将军、假节,兼荆州牧,封南昌侯,曹丕上位后更是封孙权为吴王,自此孙权在名声地位上终于打破了桎梏,算是真正的名正言顺了!
总的说来,由于关羽对东吴充满敌意,且实力强悍,刘备面善心狠、不值得信任,孙权也想要更高的名声地位,所以孙权直接“投降”了曹操,对关羽动了手,偷袭了荆州,并最终斩杀了关羽。站在东吴的角度来考量,其实孙权的策略没有丝毫问题,他得为东吴的领土安全负责啊!看到这里,估计也有人说了,孙权占领荆州就行了,没必要诛杀关羽啊,完全可以把关羽放了啊,这其实就非常短视了。一旦把关羽放归刘备,后果将不堪设想!
放了关羽的严重后果
孙权偷袭荆州,已经触碰了刘备的逆鳞,因为诸葛亮的隆中对策略,众人都知道,刘备要想取得天下,荆州是必须拿到手的,所以只要孙权占领益州,他和刘备就结下了死仇,就算他把关羽放回去,也改变不了刘备对孙权的态度!刘备仍然会出兵进攻孙权,重新夺取荆州!
另外,关羽的军事能力实在太强了,而且专克东吴!曹军不擅水战,所以打不过长江,没法威胁到江东核心地带,但是关羽不同,关羽是会水战的,而且水战的实力不错。一旦把关羽放回蜀汉,以他的脾气,必定会立马着手组建新的水师,操练新的水兵,一旦练兵完成,必定伐吴。而且这一次伐吴,由于关羽这种统帅型的名将存在,刘备完全没必要亲征,说不定张飞也不会死,到时候关羽张飞出征东吴,那就好看了。
关羽张飞是三国出了名的万人敌,他俩用兵,从来就不是猛打猛冲,而是善用谋略,陆逊不一定能玩得过他俩。另外,曹丕虽然封孙权为吴王了,但是他也一直在磨刀霍霍,就等着东吴和蜀汉开战呢。只要稍微分出胜负,曹丕必定下场摘果子。所以说即便陆逊把关羽张飞挡在了夷陵,短时间内分不出胜负,可夜长梦多啊,时间一长,谁知道曹丕会怎么想,万一他提前动手,东吴拿什么来阻挡曹魏大军?
所以说,关羽是绝对不能放过的!一旦把关羽放回蜀汉,那就是在增加蜀汉的实力和仇恨,关羽为了雪耻,必定会出兵对付东吴。到时候面对蜀汉、曹魏这种厉害的对手,正面对决,东吴获胜的概率非常低,最终东吴很可能快速灭亡!孙权这个大魏吴王,还真的有可能坐实,直接成为曹魏的俘虏!
结语
总的来说,站在东吴的角度来说,孙权偷袭诛杀关羽,完全是一种正确的行为!孙权这个人,虽然军事能力很差,人品也不敢恭维,但是他的权谋之术还是非常厉害的,他是不可能让关羽活着回到蜀汉的,因为一旦把关羽放回去了,那么等待东吴的,必将是灭顶之灾!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
如果当时孙权不杀关二爷,而是交还给刘备,会怎样?
恐怕三国本身历史大方向不会改写,但会影响关羽个人,及关羽对后世的影响。简而言之,关羽会郁郁而终,英名尽丧,死后他也只能是个普通武将,后世再也不会尊关羽为神。
一、三国历史大方向不会更改
1、刘备伐吴为荆州
首先说三国历史的大方向。关羽死后,刘备确实有打出关羽复仇为借口伐吴,但是大家实际都知道,关羽就是个借口,刘备为的是荆州。所以,如果关羽不死,被送回益州,那刘备确实失去了以为关羽复仇的理由,但荆州不能不要,那是太重要的战略根据地。刘备集团的所有战略基础,就是《隆中对》所说,兼跨荆州、益州,候天下有变,两路出兵克复中原。故而,不可能因为关羽不死,刘备就不要荆州了,作为一个乱世枭雄,一切都是深思熟虑,包括伐吴,如果不奋力一搏,让刘备放弃荆州,没有可能。至于出兵的借口,太容易找了。关羽没死,也至少死了别的武将吧,至少死了士兵吧,再加上双方都坚称荆州属于自己,那什么“伤我将士、夺我州郡、虐我子民”这种口号,照样让刘备“名正言顺”出兵。
2、关羽回来不影响刘备伐吴结果
有人可能还会坚持认为,刘备伐吴是为了与关羽“同生共死”的誓言,且不说刘备与关羽结义这个本来就是小说情节,而且就算二人真的情义无双,恰恰相反,关羽死了,刘备还有那么一丝可能不出兵,如果关羽被送回来了,刘备真的非出兵不可。因为把关羽送回来,那是孙权对刘备的一种羞辱。那代表我都不屑杀你的将领,我就要打你脸。如果关羽死了,还可以说是壮烈牺牲,活着回来那就是代表连杀他的必要都没有,关羽既然在刘备阵营这么重要,而刘备可是不久之后就称帝的人,这种奇耻大辱,能忍?所以,关羽回来了,刘备必伐吴,不打不能洗刷耻辱。而关羽回来能避免夷陵战败吗?显然不能。以刘备在夷陵驻军的那种情况,他不连营都没办法放这么多兵。这不是一个关羽能解决问题的。所以,关羽送回来,刘备一样会夷陵战败,之后的历史,该怎么发展,还是怎么发展。
二、关羽本身名节受损
1、关羽若被送回益州,必定声名受损郁郁而终
解释完了三国历史的发展,再看第二点,关羽本身。关羽虽有斩颜良之勇、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但毕竟丢失荆州,让刘备重要的基业毁于一旦。这种情况下,如果关羽没有被杀,送回益州,结局会如何?以关羽在刘备阵营的地位和刘备与关羽的交情,杀他估计不会。那就无外乎两种可能。第一种,因为丢失荆州之罪,丧师辱国,从此遭受贬谪,不再重用。第二种,知耻后勇,跟随刘备伐吴,争取戴罪立功。但是,之前已经说过,关羽就算跟去伐吴,也改变不了刘备战败的命运。那无论关羽是否参战,他都必须承担刘备也因自己失去荆州而导致进一步失败的罪名,这是他永生洗不清的耻辱。他只能郁郁而终。就算战死在夷陵之战,那也有一种他把刘备拖进泥潭的感觉,接连失荆州和夷陵战败,关羽的威名必定荡然无存。
2、自古享有极高美誉的忠臣良将多是为国捐躯或含冤受屈
不幸也是幸运,关羽是被杀的,挽回了一些名节,因为我们一般总会同情悲剧英雄,所以关羽历史上的战败被杀,让他多了一分凄凉的色彩,这也是关羽后世封神的一个关键。我们纵观历史,能够享有极高盛名的忠臣名将,多是为国捐躯或者含冤受屈。如伍子胥为劝谏夫差而自杀,杨业绝食而死,狄青被文官排斥贬谪,岳飞被秦桧陷害而被斩,文天祥、陆秀夫抗元至死,于谦蒙受不白之冤身首异处。这些人虽然也有不少战功,但如果没有身上那些悲剧色彩,恐怕达不到现今的威名。比如平定安史之乱的两大功臣郭子仪、李光弼,论战功,李光弼更显赫,但他晚年因为害怕宦官迫害而多次置朝廷危难于不顾,拒不出兵自保,这就有了瑕疵,不及郭子仪甘受宦官鱼朝恩迫害排挤而忠心不改。至少也要像薛仁贵一样,老迈之躯再赴沙场,卒于任上,也对得起一世英名。
3、关羽下场可比对于禁
如果关羽被孙权送回,那结局恐怕可以找一个人对比,那就是被他自己所擒的于禁。水淹七军之前,于禁官拜左将军,假节钺,是曹魏除曹氏夏后氏之外的武将中地位最高的。可是因为在支援樊城时被关羽水淹七军击败,又没有战死而是被擒。最后如何?等到关羽战败,于禁落到东吴,被东吴大臣羞辱,送回曹魏,曹丕表面宽荣,却让他去拜曹操的高庙,看到墙壁上描绘的庞德就义自己被擒的图画,羞愧难当,郁郁而终,获得一个“厉”的恶谥。这种情景,何其凄苦?
有人可能会说,于禁投降了,而关羽没有。可是,你知道关羽没投降吗?《三国志•吕范传》就提到过关羽曾送降书,被吕范识破关羽是意图诈降逃走,最终还是决定擒拿他。要知道,虽然关羽是诈降,但毕竟送了降书了,如果孙权不杀关羽,就可以宣称关羽是投降的。而你又知道于禁真的投降了吗?要知道,正史里写的都是“擒于禁”而不是“降于禁”,于禁也没有帮着关羽上阵杀敌,怎么就能说他一定投降了?之所以庞德被杀而于禁未死,这不取决于于禁,而取决于关羽,或许他认为于禁有用才没杀,而不是因为于禁投降了。但是,无论你投降与否,都是别人嘴里随便说了。这样的话,关羽也将背上苟且偷生的骂名。
可能又有人会说,三国时代,投降也正常。确实,如果是早期,普通武将投降真的挺常见的。但是关羽与于禁这样的不一样,他们地位已经相当高了。于禁是曹魏阵营外姓武将第一人,关羽更是刘备阵营武将第一人。这样的人投降,就只有遭受唾骂了。
故而,一旦关羽活了下来,无论是主观自愿还是客观被迫,都是名节有亏。这样的人纵然有武艺有智谋,也不会再被塑造成神。所以,关羽被杀是不幸,也是一种幸运。
如果当时孙权不杀关二爷,而是交还给刘备,会怎样?
孙权与刘备的恩怨起于荆州,刘备借了荆州就不打算还了,还派关羽长期驻守在那,令孙权如鲠在喉极不舒服,后来孙权打败了关羽,收回了荆州並且杀了关羽父子,把首级献给了曹操。
假设,孙权既己收复了荆州,又擒了关羽,目的己然全部达到,而采取见好就收的办法,不杀关羽,主动将他送还刘备。两国重新修好,领土问题暂时搁置,仍然采取联合抗拒曹操的策略,《三国演义》后面的故事将改写。但从长远看来,两国矛盾只会加深,不但不会重新合好,还必须将引发新的更大冲突。因为荆襄之地的领土之争的火药味还很浓。刘备绝不会因孙权交还关羽,而放弃失地。孙权吃到口的肉也不会吐出来,荆州对两家来看都太重要了。
所以一场爭夺荆襄归属的大战也会精彩演绎。
假设只是臆想,事实总与愿违。孙权劝关羽归降不成,还是把关羽杀了,才引起刘备报仇伐吴,被陆逊火饶连营七百里的惨败,而命丧白帝城的结局。
如果当时孙权不杀关二爷,而是交还给刘备,会怎样?
如果当时孙权不杀关二爷,而是交还给刘备,会怎样?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其他两件事,或许就能从中得到答案。
第一件事:张飞丢徐州
“陶恭祖三让徐州”后,刘备坐上了徐州牧的宝座,然而屁股还没坐热乎,南边的袁术就眼红起来,悍然派纪灵来打刘备。刘备带着关羽前去破敌,临走之前,千叮咛万嘱咐交代张飞,一定要守好家。
结果是“下邳守将曹豹反,间迎布。”(《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
或许是从刘备坐上徐州牧的那天起,曹豹就打心里不愿意也不想跟随刘备,正好吕布就在附近,于是曹豹就开始勾结吕布,当刘备去打纪灵的时候,徐州守备空虚,张飞兵力不足,就这样被曹豹里应外合吕布夺占了徐州。
丢失徐州的张飞来到前线去找刘备,面对大哥,自感愧对他的张飞想要自杀,结果被刘备一把抱住,然后就说出了那句著名的——“古人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吾三人桃园结义,不求同生,但愿同死。今虽失了城池家小,安忍教兄弟中道而亡?况城池本非吾有;家眷虽被陷,吕布必不谋害,尚可设计救之。贤弟一时之误,何至遽欲捐生耶!”
这是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关云长千里走单骑,三兄弟古城相会
关羽为了保护刘备媳妇儿,在势单力孤、兵力不支的情况下,打着“降汉不降曹”的旗号不得已投降了曹操,在打听到刘备下落后,又不远千里前去投奔,最终兄弟三人在古城重新团聚。书中写到“玄德见兄弟重聚,将佐无缺,又新得了赵云,关公又得了关平、周仓二人,欢喜无限...”
这是第二件事。
从这两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备是一个很重兄弟情义的人,他对待家小,倒是有点和他的老祖宗刘邦很像。当年刘邦为了躲避相遇大军的追赶,车上人多,跑的慢,刘邦一脚就把鲁元公主给踹下去了,又抛弃了吕后。而刘备的一生,抛弃家小的次数还少吗?
回到问题上来,参照之前的两次事件,刘备会做如下的两件事第一,不杀关羽
无论怎样,关羽能活着回来,对刘备来说多少是一点心理上的安慰,一个从青年开始就跟随自己东奔西走创业的人,现在已经是年愈五旬的人了,刘备也不忍、不舍得、不会给他治罪。
第二,软禁关羽
当年刘备讨伐东吴,打的就是给关羽报仇的旗号,而如果关羽活着回去了,此时虽然荆州已丢,但曹操已死、曹丕又篡汉,刘备未必就会因为丢失荆州的事情去打东吴。
当年关羽投降曹操,可以打着保护刘备家小,降汉不降曹的名义,事后还千里走单骑,落得了一个忠义的美名。
而这次不一样,这次是彻彻底底的战败被俘,关羽在世人心中几乎完美的战神形象,一下子就被打破了。
而更为主要的是,孙权放回关羽,表面上是想和刘备修好,但暗地里也是对刘备的一种羞辱,作为一代枭雄,刘备不可能不会想到这一层。
况且当时的蜀汉各地,各路关进隘口都有兵将把守,汉中有魏延、南边有邓方,两川有李严,张飞在阆中,确实没有什么比较合适的位置让关羽驻守屯兵。
试想关羽带着蜀军从汉中地区顺汉水而下,再去打上庸,能不能打下来都另当别论。
就算打下了上庸地区,按照后来蒋琬对那里的描述,去的时候好去,回来的时候不好回来。一旦曹军集中兵力攻打这里,蜀军救援不及,就又是失城陷地。更为主要的是,彼时的关羽,一定是一心想着报仇,一旦打下上庸,下一步很有可能就是攻打襄樊,到那时,上庸新得,再一次人心不稳,关羽又会面临失败的危险。
因此,对刘备而言,安置关羽做好的方法,就是像马超一样给他一个没有实权的高位,已经那么大岁数了,就踏踏实实过几天安稳日子,养老送终吧。
关羽最终的结果很有可能是在蜀中郁郁而终!首先,“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的性格决定了他不能,也无法与士大夫阶层很好的相处,在荆州就是一个例子。
而益州的士大夫,在蜀汉的政权中大多占据显耀位置,而且还多为地方豪强,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刘备对待他们尚且是好言安抚,赏赐丰厚,因此绝不可能在让关羽和他们发生接触。
其次,关羽这个人刚愎自用、很好面子,后期听不得半点与自己相左的意见,尤其是士大夫提的意见。在荆州时,就常常和治中潘睿吵得不可开交。
如果说第一次被曹操俘获,成就了他的忠义知名,而这次被俘,则是彻彻底底的耻辱,即便是文官集团表面上不说什么,但私下里,尤其是新归附的益州士大夫豪强,肯定也在看刘备是如何处置自己的嫡系,会在背地里议论关羽丢荆州的事情。
关羽虽然要面子,但毕竟人家说的是事实,大哥能管一次、两次,时间长了,刘备欲关羽二人之间也必然会因此而生间隔。
最好的方法就是关羽从此于家中闭门谢客,自我如能排解消遣还好,如果无法释怀,三年五载之内,关二爷也差不多会和后世南宋的一些名将一样,壮志难酬,郁郁寡欢,最终无疾而终。
如果当时孙权不杀关二爷,而是交还给刘备,会怎样?
孙权要是不斩关公父子,在临沮放其一条生路,三国历史可能会改写。因为当关公逃回益州之后,以其刚愎的个性,势必起兵报东吴一箭之仇誓死夺回荆州,这一点以二爷在蜀神一样的地位,诸葛子龙一班人是拦不住的,刘备张飞肯定偏袒二爷的,吴蜀交恶必有一战。但以陆逊的本事,刘备阵营尚无对手,要知道孔明擅政治而短军事好谋而少武的,这场争斗只能是打打停停延续时日,荆州夺回几无可能。而刘玄德也不会拿老命与东吴相拼,从而就避免了后来的火烧连营七百里,那彝陵之败是灭顶之灾是颠覆性的,导致益州一蹶不振,以致刘备早死于白帝城中。这样三足鼎立的局面就可多维持一个相当长的阶段,吴蜀被曹魏一一击破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至于再后的历史演变,我们就不敢妄加推断了。
如果当时孙权不杀关二爷,而是交还给刘备,会怎样?
孙权不杀关二爷,将关二爷送至刘备身边,孙刘关系依然会很紧张,关羽依然会被擒,张飞依然会重蹈覆辙,刘备依然要在白帝城托孤,历史虽然会拐一个弯,但大方向永远不会错,就如黄河,虽然决堤过,但永远向东流一样。
其实,关羽失荆州,绝不是因为大意,而是性格的必然,关于虽然武艺高强,为人忠义,但是他同样固执己见,刚愎自用,傲慢无礼,唯我独尊,在他眼中,只有他的大哥和三弟,但这刘备却对他各种支持与放纵,张飞对他依赖与尊重,就是诸葛亮,对他也只能是各种引导,却无力约束,因而,如果关羽被孙权放回,自尊心重的关羽为了找回颜面,势必会怂恿刘备发动与东吴的战争,那样,孙刘二股势力依旧会重陷水火。而且,孙吴依旧会依附曹操。以刘备势力,可能与孙吴不分胜负,但东吴若有了曹操帮扶,刘备必败无疑,而做为此次战争的始作俑者关羽必也无颜活于世上。这样,刘备势力必然依旧要处于"存亡之秋"。
不要指望诸葛亮神机妙算,搬回一局,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诸葛亮虽智绝,但是如果关羽败回到刘备身边,关于一定处于歇斯底理状态,刘,关,张三人必是怒火烧燃,必是极端偏执狂热,听不进逆耳忠言,诸葛亮一人也难抵三人狂躁。况且白帝城托孤,不也是诸葛亮难抵刘备偏执而造成的吗?
所以即使孙权不杀关羽,将关羽放回,刘,关,张仍然逃脱不了死神的手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