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杀了关羽后,为何会突然死去,陆逊回来后为何孙权让其去看吕蒙?
事实上,按照三国演义原文给出的暗示,害死吕蒙的凶手,和当年干掉周瑜的凶手,极有可能是同一人!
吕蒙之死
在占领荆州、活捉关羽之后,吕蒙受到了极大的褒奖,成为了东吴乃至整个天下最闪耀的明星,因为关羽太强了,能击败关羽,这足以证明吕蒙的实力了!
在此之前,关羽早已经名满天下了!在个人武力方面,关羽有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的壮举;在军事方面,关羽有击败于禁,水淹七军,吓得曹操差点迁都的战绩;在个人品德上,关羽有身在曹营心在汉,护送二位嫂夫人回归刘备的义举。可以说,当时的关羽,属于整个天下最拔尖的那一小拨人。面对关羽这等凶悍的对手,吴军并没有好办法,经常遭受关羽的欺压。当年周瑜想要伏击刘备,结果被关羽吓得汗流浃背,不得不放弃原有计划,这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可以说,上至孙权,下至东吴小卒,对于关羽都是非常忌惮的,众人都只知江东诸将怕张辽,殊不知他们也同样畏惧关羽!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东吴众将根本不敢正面和关羽对抗,只能采用偷袭的战术袭击关羽的后方。事实上,许多人不喜欢东吴,就是因为吕蒙等人是偷袭击败的关羽,若是吕蒙等人能够堂堂正正击败关羽,众人更不会厌恶东吴,相反会非常敬重东吴!
言归正传,由于关羽的骁勇善战,对东吴众人的震慑作用极大,所以当吕蒙击败关羽后,他受到了整个东吴的敬重,然而就在庆功宴上,一件荒唐的事情发生了。
当时孙权设宴大会诸将,夸奖吕蒙比周瑜鲁肃还厉害,并亲自给吕蒙倒酒,以示恩宠,然而当吕蒙刚想喝酒时,却突然一反常态,表现得非常张狂!
原文:吕蒙接酒欲饮,忽然掷杯于地,一手揪住孙权,厉声大骂曰:“碧眼小儿!紫髯鼠辈!还识我否?”众将大惊,急救时,蒙推倒孙权,大步前进,坐于孙权位上。
孙权是吕蒙的主公,他好心为吕蒙倒酒,结果吕蒙直接一把揪住孙权,大骂孙权乃是碧眼小儿,紫髯鼠辈,仿佛关羽附身一样。而且在众人救下孙权以后,吕蒙又坐上了孙权的主公位,说了一番关羽生平的事迹,仿佛此时的吕蒙就是被关羽附身了。最后,在发表了一番精彩的演讲之后,吕蒙倒地而死。由于吕蒙自称自己乃是关羽,所以众人都认为吕蒙是被关羽附身了,吕蒙害死了关羽,关羽再回来找吕蒙报仇,这貌似合情合理。但问题是,此番说辞的背后,有非常多的疑点!
吕蒙暴毙后的疑点
不少人认为,吕蒙之死的凶手就是关羽,关羽是前来索魂复仇的,然而这种说法却有三大疑点!
一、关羽早已放弃了复仇
按照原文描述,关羽被杀后,心有不甘,一直在叫嚷着把头还给他,然而荆门玉泉山的一个和尚却化解了关羽的仇怨。玉泉山的这个和尚叫作普净,他原本是汜水关前镇国寺的和尚,当年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差点遭到曹将的阴谋暗害,幸亏普净和尚提醒关羽,才使得关羽躲过一劫,所以关羽对普净和尚非常感激。这么多年过去了,关羽再次遇到当年的救命恩人,立马攀谈起来。
关羽愤怒于孙权的背盟,愤怒于孙权将其斩杀,还留下了他的头颅,所以怨气非常重,魂魄一直滞留荆州,不愿意离去,然而当普净和尚听闻关羽的抱怨后,他对关羽说了这么一番话。
原文:普净曰:“昔非今是,一切休论;后果前因,彼此不爽。今将军为吕蒙所害,大呼还我头来,然则颜良、文丑,五关六将等众人之头,又将向谁索耶?“
普净和尚的意思很简单,关羽你就是吃打仗这碗饭的,愿赌服输,是你自己没守好荆州,所以被东吴趁机击败,最终兵败身死,这怨不得任何人!若是关羽你击败了孙权吕蒙等人,你照样会动手杀了他们的,因为这就是战争,没什么好说的,只要大家上了战场,那就已经做出了选择,要承担代价。当年关羽斩杀颜良文丑,过五关时斩杀了曹营六将,那些人也会觉得冤枉啊,但这就是战争,愿赌服输,输了就要认,不可能只允许你关羽斩杀别人,不允许别人斩杀你吧?
听完普净和尚的一番话,关羽也觉得很有道理,所以他“恍然大悟,稽首皈依而去”,也就是说,在普净和尚的感化下,关羽已经放下了仇怨,他不会再去找吕蒙或者孙权报仇了。
二、杀害关羽的凶手乃是孙权
在偷袭荆州的作战中,吕蒙虽然是实施者,但吕蒙并没有杀害关羽,只是将关羽击败捉拿。说白了,吕蒙这是站在东吴的立场,在为东吴效力而已,没有什么可以指责。吕蒙原本是有机会杀掉关羽的,但是他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将关羽交给了孙权,由孙权来决定关羽的生死,而最终下令斩杀关羽之人,正是孙权!所以说,真正杀害关羽的凶手乃是孙权!
既然杀害关羽的凶手乃是孙权,那么关羽想要复仇,应该去找孙权啊,为何要去找吕蒙呢?从关羽附身吕蒙的故事发展来看,他虽然刚开始揪住了孙权的衣领,但是他并没有痛下杀手,而是把孙权推开,自己做到了孙权的位置上,发表了一番自己战绩的总结,之后便离去了,然而吕蒙便稀里糊涂的暴毙了。
整个故事其实看起来非常怪异,既然关羽是来报仇,为何不找孙权,而要去找跟他仇怨不大的吕蒙?很明显这里面有问题!
三、吕蒙死状怪异
文中对于吕蒙的死状,用了七个字来描写,叫作“七窍流血而死”!看过影视剧的朋友此时应该非常警觉吧?正常死亡怎么可能是七窍流血而死?被关羽附身怎么可能会七窍流血而死?很明显,七窍流血而死乃是中毒的征兆!当时的关羽再厉害,那也只是一缕魂魄啊,他不可能做到让吕蒙七窍流血而死!
总的说来,关羽附身吕蒙前来报仇的这个说法,根本经不起推敲,吕蒙根本不是关羽害死的!那么暗害吕蒙的凶手,究竟是谁呢?我们从原文给出的这六个字可以得出结论!
真正的凶手
吕蒙去世的时候,三国演义里写了这么一句话。
原文:只见吕蒙倒于地上,七窍流血而死。众将见之,无不恐惧。
轻飘飘的一句话出来,让众多人以为,吕蒙就是关羽害死的,但我们前文已经说过,关羽经过普净和尚的感化,已经放下了仇怨,他不可能来找吕蒙复仇,而且是孙权杀的关羽,要复仇也找孙权啊,怎么可能找吕蒙,所以说,暗害吕蒙的凶手并非关羽,而是另有其人!
从“七窍流血而死”六字我们可以发现,吕蒙其实是死于中毒!那么整个东吴,有谁敢对吕蒙下毒呢?很明显这人便是孙权!
那么为何孙权要干掉吕蒙这员悍将呢?原因其实也非常简单,一是吕蒙不听话,二是有取代吕蒙之人了!
孙权这个人极其聪明,可以说三国的这些二代人物中,孙权是最厉害的一个!虽然孙权的军事能力遭人诟病,但不可否认,孙权的权谋非常厉害,正是因为他深通权谋,所以在孙策被暗害的险恶状况下,孙权能够力挽狂澜,稳住江东,之后不断整合内部,扩充东吴地盘,使得东吴的实力愈发强大,连曹操都称叹,生子当如孙仲谋!
鲁肃在世时,一直奉劝孙权联合刘备进攻曹操,正是在这种策略下,东吴愈发强大,曹魏愈发衰弱,孙权是个聪明人,他当然知道要联合刘备进攻曹操了,但与此同时,他也非常想要荆州这块地盘,所以他才会同意吕蒙偷袭关羽的计划。不过按照孙权的阴险毒辣,他其实只想要荆州的地盘,并不想要关羽这个人,这并不是说孙权不想杀关羽,而是说孙权想要祸水东引,让曹军杀掉关羽,激化刘备和曹操的矛盾,让刘备不至于和自己翻脸!
然而吕蒙却并没有领悟到孙权的这个意思,或者说吕蒙不愿意执行孙权的这个命令,最终竟然把关羽给活捉了过来。关羽能力强,脾气高傲,孙权不可能让他活着,但吕蒙不会办事,又把这个烫手山芋带回来了,于是孙权只能假惺惺地劝降关羽,之后再由其他属下建议,不能留活口,于是孙权装装样子,最终选择了诛杀关羽。
原文:众官曰:“云长世之豪杰,孤深爱之。今欲以礼相待,劝使归降,何如?”主簿左咸曰:“不可。昔曹操得此人……”
杀掉关羽后,孙权又想了一个补救措施,正是这个措施完全暴露了孙权的目的!孙权命人将关羽的头颅送给曹操,对外释放的意思便是孙权杀害关羽,乃是受曹操所托,以此转移刘备集团的注意力,只不过刘备没有上当。而之后的吕蒙暴毙,孙权向刘备请和,将关羽之死推给吕蒙,并表示可以归还荆州,然后让陆逊替代吕蒙成为东吴大都督,这些事情串联起来,大家会赫然发现,这一切其实都是孙权的阴谋!
结语
总的说来,关羽附身吕蒙的这个说法,背后疑点太多,经不起推敲。吕蒙并非是因为关羽复仇而死,真正暗害吕蒙之人,乃是孙权!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呢?欢迎留言讨论!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吕蒙杀了关羽后,为何会突然死去,陆逊回来后为何孙权让其去看吕蒙?
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时,秉持了“拥刘反曹”的创作倾向。所以,对蜀汉一方的君臣尽量美化;对曹魏一方的君臣则有所丑化;而孙吴一方的人物,则几乎都被边缘化了。
所以,害死了“男主角”关羽的人,更是不会有好下场。
在演义中,“罪魁祸首”的吕蒙,是被关羽附身后,七窍流血、当场惨死的。
在电视剧《三国》中,对于吕蒙之死,则是加入了一些现代解读:孙权为了平息刘备之怒,也为了惩罚吕蒙的自作主张,玩了把“鸟尽弓藏”,故意把吕蒙害死。他还不忘让陆逊过来看吕蒙的下场,可谓是“杀鸡儆猴”。
演义里说,害死关羽的“凶手”吕蒙是被关羽索命“带走”的,这显然非常荒诞;而说吕蒙是被孙权用阴谋害死的,这其实也有违历史的。
一、历史上的吕蒙由于大部分读者是蜀汉的粉丝,所以对于真实的吕蒙,我们有必要进行全新的认识。
吕蒙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成语,包括“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吴下阿蒙”等等,因为他刻苦勤学,还是古代武将勤能补拙、学有所成的终极典范。
伟大领袖曾经这样评价吕蒙:
“吕蒙如不折节读书,善用兵,能攻心,怎能充当东吴统帅?我们解放军许多将士都是行伍出身的,不可不读《吕蒙传》。”
吕蒙出身贫苦,即无背景,又没学识,只有一身武艺,最早在东吴军中做一个下级军官。
如果按照这种剧本走下去,吕蒙的人生将一片灰暗。因为江东多世家大族,多功勋老将,而他恰恰是一个草根,只能在战场上卖命讨生活。
可孙策之死,却间接给了吕蒙机会。
原来,孙权掌权时年纪尚轻,而东吴军中多是一帮老将,实在难以掌控。于是他便有意提拔一些没有背景的年轻将领,培养成为自己的嫡系。
恰好有一个机缘,孙权看到了治军严整的吕蒙,对他十分欣赏,于是提拔重用之。而吕蒙从此逐渐在军中展露头角。
吕蒙虽然善于将兵,但因为没有文化,谈吐粗鄙,时常被张昭、鲁肃等人鄙视。
孙权爱惜吕蒙的才华,于是经常劝导他加强学习。吕蒙为之触动,开始发奋学习。当鲁肃再次与吕蒙探讨军事问题时,不禁赞叹:“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吕蒙受孙权恩宠,不仅因学习力特别强,而且还与他高尚的人品和修为有关。
公元208年,有益州将领投降吴国,周瑜上表孙权,请孙权把该将领的兵马划归吕蒙治下。
对于一名武将来说,这是壮大自身实力的好机会,然而吕蒙却主动拒绝了,还说周瑜的做法欠妥。
吕蒙认为,有人主动带兵归附东吴,不仅不能削夺他的兵权,相反还要给予重用,以免其心生怨恨,于国家节外生枝。
利益面前,吕蒙首先考虑的是国家,这让孙权对其夸赏不已,称其为谦谦君子。
同样的事情还不止一次的发生。有三位将领去世后,因为他们的子弟年幼,孙权就想把他们的部队并到吕蒙麾下。
而吕蒙认为这三位将领生前为国尽忠,不能在其死后就削夺其子弟的兵权。他再三谢绝了孙权的好意,同时还亲自为这几位老战友的子弟聘请老师,对他们精心培养。
在弱肉强食、礼乐崩坏的三国时代,“大老粗”出身的吕蒙有这样的胸襟和境界,实属难得。
所以,不能因为吕蒙在战场使用阴谋,就否定了他的人品,认为他是不折手段的小人。
二、历史上的吕蒙之死吕蒙于东吴最大的历史功绩,当然还是攻取了荆州。吕蒙攻取荆州,其实是分两步进行的:
第一步,公元215年,吕蒙率军2万攻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逼迫刘备、关羽讲和,双方以湘水为界瓜分荆州;第二步,公元219年,吕蒙装病麻痹了关羽,接着伪装成商人,白衣渡江,轻松拿下了公安、南郡。关羽败走麦城,被吕蒙的部下潘璋擒杀。
为奖励吕蒙拿下荆州,孙权任命他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赐钱一亿,黄金五百斤。
可奖励尚未到位,吕蒙就在公安病倒,并且是一病不起。
吕蒙得的是什么病呢?
因为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现在史学界这样一种猜测:
有史料记载,公元219年秋冬季,荆州地区爆发了一场瘟疫。而吕蒙很可能就是因为感染了瘟疫而突然病重,并且于第二年春去世。
因为这一时期病死的东吴大将不止吕蒙一人,还有同时参与平定荆州的孙权堂弟孙皎以及东吴名将蒋钦。
除了死于瘟疫,吕蒙还有没有可能死于孙权的谋害呢?这几乎不可能。
第一,吕蒙是孙权一手培养起来的嫡系大将,他没有害死吕蒙的动机。
第二,攻取荆州是孙权的决策,而不是吕蒙的个人行为。孙权没有必要让吕蒙“背锅”,即使这样做了,刘备也不会善罢甘休。
第三,吕蒙病重期间,孙权让吕蒙在自己的内殿养病,并曾亲自照料。《三国志》记载:
孙权想去看吕蒙,又怕让其劳累,只能在墙上挖个小洞偷偷的看。看到吕蒙能吃饭了,孙权就高兴得与身边的人有说有笑;看到吕蒙病重吃不了东西,孙权就难过得夜不能寐。吕蒙病情刚刚有好转,孙权就下达特赦令,让群臣朝贺,为吕蒙祈福。到了最后,吕蒙病入膏肓,孙权不仅亲自前往探视,还让术士继续为他祈祷,希望上天能保全其性命。
透过这满屏的爱意,你觉得孙权像是害死吕蒙的人吗?
吕蒙杀了关羽后,为何会突然死去,陆逊回来后为何孙权让其去看吕蒙?
关羽北伐曹魏,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却不料吕蒙白衣渡江,拿下了荆州!征战在外的关二爷被人断了后路!
吕蒙夺了荆州,得到了东吴梦想之地。
吕子明自小就效力沙场,从目不识丁的“吴下阿蒙”,混到掌管东吴兵马大权的都督,其本身是非常用功卖力的。赫赫战功全都是一身伤痛血拼出来的!
孙权也清楚,吕蒙为孙氏基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夺回荆州之前,吕蒙是以“养病”为由,推出新人陆逊,目的就是要麻痹关羽。然而,此时的吕蒙本来就真的是有病了、久病了!
孙权夺回荆州,又拿下了夷陵、秭归,彻底切断了关羽归川的退路。傲视群雄的关云长最终败走麦城,成了东吴的刀下亡魂!
居功至伟的吕子明,被孙权拜为南郡太守,赐封孱陵侯。
可惜封赏还没有正式颁布,吕蒙也然重病卧床!孙权想尽千方百计,各地招募明医,终是无力回天!
所谓“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吕蒙久病缠身,史上也没有“突然”死去的事情,“演义”将关羽神话,才有割了头的关羽怒目圆睁,吓死了吕蒙的写作手法。
吕蒙夺荆州是和孙权商量好了的,这一点无话可说。但斩杀关羽父子就大大的不妥了!无形中把东吴推到了危险的境地。
电视剧《三国》里,似乎有意识的让人觉得吕蒙之死是孙权做了手脚的。其实这些都是“谬论”!根本就没有丁点可能!
关羽父子被东吴所杀,刘备必然要报仇。东吴如何应对?向曹魏称臣求救?孙权的确是这样做了。夺了荆州,杀了关羽,再反过来向刘备求和?也做了!
求和,得有诚意。其一,须还回荆州!其二,须要有人为关羽的死顶包!交出原凶,也就是说把吕蒙交给刘备发落!
基于这两点,有可能吗?完全是异想天开!孙权绝对不会再把荆州让出来的!更不可能把吕蒙交给蜀汉处置。除非孙权向刘备称臣,任何一条没有明确的态度,刘备都不会善罢甘休,伐吴也是成了定局的!
吕蒙,东吴在任都督,居功至伟。在养病之前就已经举荐了继任者陆逊,那么病入膏肓之际,作为后辈新人,孙权命其去探望命不久矣的吕蒙,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电视剧里的死后探望情节,无外乎就是要把吕蒙之死归罪于孙权,以此给新任都督陆逊一个下马威!明确告诉陆逊,给东吴带来麻烦,不管你有天大的功劳,不听话就是这个下场!
职位上的新旧交替,嘱咐、遗言、遗命等,这些都是人情世故,职场程序问题。所以说陆逊探望吕蒙也是理所应当的!在下认为没有什么更多的疑虑可供深挖。
读史、观书,晓事明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您有什么更好的观点,欢迎评论、指教!
谢谢您的观阅!
吕蒙杀了关羽后,为何会突然死去,陆逊回来后为何孙权让其去看吕蒙?
在《三国志》里,这完全是一种巧合,到了《演义》里被罗贯中文学渲染了。
吕蒙、陆逊二人都是战术高手,而非战略高手,真正的战略高手是鲁肃,在关于联刘方面看得没有比鲁肃更远。在鲁肃死后,吕蒙、陆逊和孙权甚至认为鲁肃的战略是错误的。
孙权本来没有什么战略大局观,他能看到的,只是眼前的那点蝇头小利。而且没有什么独立的人格,如同“墙上芦苇,风吹两边倒”。在这一点上面,罗贯中实在看不去了。加上关羽在唐代时已被民间、皇家捧上了神坛。
而实际上诸葛亮在离开荆州之时,把荆州的军政大任都交付于关羽,并定下了八字战略方针:“北拒曹操,东和孙权。”,但是关羽过于自信,很快把这个战略方针给忘记了,
原本荆州的归属问题上,诸葛亮、鲁肃两个一直都是采取周旋的战略,争取不使吴蜀在荆州问题上引起冲突。但是关羽却没有领会诸葛亮在荆州问题上的要领,而是背道而驰,采取了强硬政策。
关羽的性格,破坏了联盟,丢了荆州曹操遣使联络孙权联合攻取荆州,孙权面临两种选择:一是联曹侵刘,二是联刘抗曹。孙权权衡了两者的利弊之后,决定把联刘抗曹作为首选,派遣了诸葛瑾为使者说关羽与孙权联姻,此举也是在打探蜀汉对自己的态度,但是关羽不但没有采取措施巩固孙刘联盟,而且用欺侮性的语言打发了使者,说道:“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这样一来,便使孙权下不了台,自然把孙权推向了曹操一边,这是关羽在外交上的重大失策,严重破坏了原来孙刘联盟的计划,违反了诸葛亮临走时提出的“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战略,在执政方针上也是一种背叛。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向曹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襄樊战役,斩杀庞德,掳于禁, 关羽一战成名,成为曹操、孙权头疼的对手。一系列的胜利冲昏了关羽的头脑,所以关羽在荆州顾盼自雄,更是不把孙权放在眼里。战前关羽还曾扬言道:“如使樊城拔,吾不能灭汝邪!”此番举动算是彻底失去了与吴国联盟的最后机会。
这真是关羽高估了蜀的实力,孙权原本想乘机攻取曹魏的徐州,但是吕蒙阻止并建议:
“至尊今日得徐州,操后旬必来争,虽以七八万人守之,犹当怀忧。不如取羽,全据长江,形势益张。”
孙权采纳了吕蒙的建议,于是转而和曹操密谋,希望能够联合他们的力量夹击关羽。结果,关羽在吕蒙的偷袭之下,致使荆州完全丢失。《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中记载:
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羽自知孤穷,乃走麦城……父子俱获,荆州遂定。”
吕蒙之死,曹操也跟着死了关羽被杀不久,吕蒙也因旧疾发作医治无效而死。
到了第二年,建安二十五年的正月,曹操也病死。
这两个人的死都发生在关羽死后不久,虽然纯属偶然,但无疑给人们也带来了某种暗示。如同周瑜死在回家的路上,硬是让罗贯中写成被诸葛亮气死的一样,属于一种夸张的文学手法。
在《演义》里,不仅吕蒙和曹操被关羽冤魂附体死于报应,连朱然和潘璋后来也在夷陵之战中被赵云和关羽的次子关兴所杀。
实际上,朱然和潘璋后来还活了很多年。《演义》里还有一段写关羽冤魂不散飘落玉泉山与老僧普净再会的场面。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在汜水关曾被普净救过一命。这次关羽又受普净指点而开悟。不过,这段故事可能应该是在关羽崇信比较盛行的唐代以后才出现的。普净以及关羽的忠实部下周仓都是虚构的人物。
吕蒙杀了关羽后,为何会突然死去,陆逊回来后为何孙权让其去看吕蒙?
演义中还是演绎了东吴背信弃义,吕蒙笑脸藏刀、痛杀盟友,胜之不武。威震华夏的关云长,身断魂不散,让孙权胆战心颤,让吕蒙坐卧不安,最终成了替死鬼。
刘备欲报深仇大恨,集结兵马讨伐东吴时,孙权起初是非常担忧,急使诸葛谨持书恳求刘备罢兵息战的。虽然后来任命陆逊迎战,但打赢了求胜心切的刘备。其实孙权的内心还是为毁约不守信义的卑鄙行为而惴惴不安的。
吕蒙之死,虽有多种说法,但也不排除像坑杀40万赵国降卒的白起最后被秦王无情地拋弃一样,被孙权冷处理当作与蜀汉重修于好的弃子。
关羽作为三国忠义代表,连曹操拿到孙权送来的首级,都要给予国士厚葬的礼遇,孙权不会毫无感受,才会最后出人意料地对待两大功臣,却是过河拆桥,不得善终。既是为讨好蜀汉避免战火升级,又让诸葛亮全力北伐;又不让任何将相功高震主,确保自己的半壁江山。
而罗贯中顺水推舟,让宿命论发扬极致,让义薄云天的关羽,英魂怒放;让两面三刀的吕蒙,惊恐而亡。这也顺了江湖帮会供奉关公的意思,才能扣动读者的心弦,成为历史演义的翘楚,独占鳌头!
吕蒙杀了关羽后,为何会突然死去,陆逊回来后为何孙权让其去看吕蒙?
吕蒙白衣渡江、关羽败走麦城,然而就在吕蒙击败并杀死关羽,夺取荆州立下辉煌战功之后,返回江东不久便突然去世。那么,立下不世功勋的吕蒙,为何突然去世呢?其实关于这个问题,要分多个版本来讲。
《三国演义》小说和老版电视剧:吕蒙遭关羽追魂索命而亡在《三国演义》小说中,吕蒙之死发生在第七十七回“玉泉山关公显圣,洛阳城曹操感神”中。我们知道,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中之战”后不久,关羽便率兵与曹魏于荆襄大战,而东吴方面对荆州也是虎视眈眈,于是便上演了“白衣渡江”偷袭荆州一幕。
同年冬,吕蒙率军偷袭荆州,糜芳、傅士仁投降,结果导致关羽退路被断。在进退失据、军心涣散的情况下,关羽只得向麦城方向突围,结果又遭到潘璋部将马忠的埋伏,最终兵败被擒后被杀。
《三国演义》小说是明显带有“拥刘抑曹”倾向的,吕蒙作为与蜀汉为敌者,又是杀死关羽的元凶,再加上吕蒙的确在“荆州之战”后不久去世,于是便有了《三国演义》中“因关羽追魂索命,七孔流血而死”的下场。
小说中,“荆州之战”后孙权设宴为诸将庆功,并认为此战首功当属吕蒙,因此“亲酌酒赐吕蒙”,吕蒙接酒刚要喝下,却突然“掷杯于地,一手揪住孙权”,对着孙权就是一顿大骂,后推倒孙权,坐于孙权位上,言称“我乃汉寿亭侯关云长也”,孙权大惊失色,“慌忙率大小将士,皆下拜”。
众人抬眼去看,却“只见吕蒙倒于地上,七窍流血而死”,众人眼见此景“无不恐惧”。眼看吕蒙身死,孙权只得命人将其“具棺安葬,赠南郡太守、孱陵侯;命其子吕霸袭爵”。老版《三国演义》电视剧中,同样采用了这种说法,不过只是由旁白叙述,并未拍摄出来。
如上,在《三国演义》小说和老版电视剧中,吕蒙之所以在“荆州之战”后去世,乃是因“关羽追魂索命”。当然,这种说法太过玄乎,显然是属于文学艺术创作。
新版《三国演义》电视剧中:吕蒙乃是被孙权毒杀正是由于《三国演义》小说和老版电视剧中,吕蒙死的太过玄乎,而“关圣显化”这种情况显然有些无稽之谈,因此在拍摄新版电视剧时,编剧们对此进行了改编,使得吕蒙之死看起来相对合理了一些。
在夺取荆州后,吕蒙病重,孙权召见陆逊议事。而孙权在接见陆逊之前,则特意命张昭带陆逊去看看病重的吕蒙,陆逊来到吕蒙住处,先开被子发现吕蒙脸色铁青、嘴唇发紫,口角流污。张昭则对陆逊说,“主公让大都督去夺荆州,拿下荆州不要伤害关羽,大都督一意孤行,把东吴逼入危难之中,他的死也算上天报应吧”。
这段话就比较有意思了,关羽不仅是蜀汉大将,同时也是刘备的结义兄弟,杀关羽必然会触怒蜀汉。虽说电视剧中关羽乃自刎而死,但吕蒙将其头颅斩下,显然也是违抗了孙权的本意。对于这种战功赫赫,却难以掌握的大将,孙权将其赐死也就不难理解了。
如上,在新版《三国演义》电视剧中,吕蒙乃是因违背孙权的命令,而被孙权下令毒死,而之所以让陆逊前去探望吕蒙,自然对其有提点警示之意,意思是让陆逊以吕蒙为戒,以后乖乖听自己的话。
根据史料的记载:吕蒙或为感染瘟疫而死不论是《三国演义》小说,还是电视剧,吕蒙都是非自然死亡,然而不论是太过玄幻的“关羽追魂索命”而死,还是相对合理的因孙权毒杀而亡,与史料记载都相去甚远。
根据《三国志·吴书·吕蒙传》的记载:在平定荆州之后,孙权加封吕蒙为南郡太守,封为孱陵侯,赏钱一亿,黄金五百斤。吕蒙虽然推辞,但孙权却不许,然而未等封赏的命令下来,“会蒙疾发”,孙权于是连忙将吕蒙接到公安,安置在内殿,并便请各方名医为其诊治。
同时,从史料记载来看,孙权对于吕蒙的病情极为上心,甚至为发现吕蒙食欲有所好转都会极为高兴,而如果发现吕蒙食欲不振便长吁短叹、夜不能寐。后来,吕蒙病情加重,孙权又命道士为他祈祷,谁知还是没能挽救吕蒙的性命,为此孙权悲痛万分,甚至缩减饮食以示哀悼。
从以上记载来看,吕蒙显然是因病去世,且病症来的极为突然。而从吕蒙患病之后,孙权的各种表现来看,其毒杀吕蒙的说法也自然不攻自破。但是吕蒙到底因何病而死,却未见记载,目前比较主流的说法有以下两种。
1、因伤病而死。这种说法认为,吕蒙由于常年统兵征战,身上难免会有各种旧伤,再加上奇袭荆州劳心费力,结果导致旧伤复发,此前因战事紧张尚能硬撑,然而当荆州平定之后,人在身心放松之下,结果病势突然爆发,最终一命呜呼。
2、因瘟疫而死。《三国志·吴书·孙权传》有载,“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是岁大疫,尽除荆州民租税”。也就是说,这一年荆州地区爆发了瘟疫,而作为征战荆州的将领,吕蒙很有可能在攻打荆州期间感染瘟疫,并因此而死。
而在以上两种说法中,个人认为感染瘟疫的可能性更大,毕竟东汉末年不仅瘟疫频发,且感染范围极大,而除了吕蒙之外,参加“荆州之战”的孙皎和蒋钦,也在吕蒙病逝前后去世,可见当时瘟疫肆虐极为厉害。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