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擒获吕布时,郭嘉荀攸都在身边,为何只听刘备的意见,郭嘉等人一个都不问?

根据《三国志》来看,曹操在捉到吕布后,确实是想杀了吕布的,只不过当听到吕布表忠心后,他也不好下手了,在思考究竟该怎么处理!这个时候,曹操并没有主动询问刘备,倒是刘备主动跳了出来,拿丁原董卓说事,给了曹操一个杀吕布的借口。不过也正是因为此事,使得曹操加深了对刘备的猜忌!

吕布请降

在演义中,说的是吕布手下趁他睡觉时,将他给活捉了。不过据《三国志》的记载来看,吕布当时并不是被活捉的,而是主动投降的。

《三国志》:太祖堑围之三月,上下离心,其将侯成、宋宪、魏续缚陈宫,将其众降。布与其麾下登白门楼。兵围急,乃下降。

吕布手下侯成、宋宪、魏续是活捉了陈宫等人,而不是活捉了吕布。当时吕布还是自由身,和手下登上白门楼,觉得抗不下去了,于是选择了主动投降。正常情况下,主动投降的将领,一般会得到赦免,因为赢得那一方,也不希望以后其他人会拼死抵抗,这会导致不必要的伤亡。所以当吕布投降时,其实正常情况下,他应该是不会有死亡危险的。吕布也是这样傻乎乎地认为的,结果没想到曹操根本就不是这么想的。

曹操的想法

吕布这个人,还是比较骁勇善战的,所以最开始的时候,曹操还是比较想招降吕布的,只不过吕布并没有选择投降曹操,他还想以主公自居,想和曹操分庭抗礼,结果被曹操兵临城下了,打得大败。当吕布认清现实后,选择了投降,这个时候关于该如何处理吕布,曹操肯定是和手下的谋士有过商量的。

在此之前,要是吕布主动投降,估计待遇会很不错,因为他手上有兵啊,可此时情况不同了。吕布的大部分手下已经投降了曹操,而且城池被围数月,也抵抗不住了,所以对于曹操来说,吕布降不降无所谓,反正都打到这一步了。最终吕布选择了投降,按照惯例,主动投降,曹操是不好杀吕布的,因为杀降不祥,要真把吕布杀了,以后谁还敢投降曹操?可是曹操也是深知吕布人品比较差的,当年刘备好心收留吕布,转眼不就被吕布偷袭了徐州吗?此时的曹操应该是很矛盾的,到底该不该杀吕布呢?

遇到这种难以抉择的问题,曹操肯定是会找郭嘉荀彧这些谋士来商量的,当然了,这是私下的商量,史书是不会记载的,不过我们从曹操的行动中可以发现,他的谋士们应该是赞成杀掉吕布的。

《三国志》:遂生缚布,布曰:“缚太急,小缓之。”太祖曰:“缚虎不得不急也。”

从这段记载我们可以看到,吕布在主动投降后,是被绑起来来的。正常情况下,曹操如果真想收服吕布,是不是应该主动释放吕布,好吃好喝的款待?而现在吕布却被绑了起来,可见曹操和谋士们得出的一致决定是杀掉吕布。吕布也是聪明人,见自己主动投降,曹操还把自己绑起来,于是请求曹操绑松一点,结果曹操直接拒绝了。吕布说这番话,肯定不是真的绑得太紧了,没话找话说,而是试探曹操,他都主动投降了,曹操还不接纳,是在担心什么?曹操回答,你是老虎一般的人物,太猛了,不敢放你啊,万一你暴起伤人怎么办?吕布一听曹操这话,不就是怕自己不是真心投降吗?于是说了下面这段话。

《三国志》:布请曰:“明公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太祖有疑色。

吕布这番话,可谓是赤裸裸的表忠心了,说白了,吕布此时已经是阶下囚了,是真心请求这曹操饶命,真心希望臣服辅助曹操。曹操听完吕布这番话,面有疑色,这是为何?难不成曹操真想放了吕布?怎么可能!

在此之前,曹操和手下谋士们早就分析了接纳吕布的利弊,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杀了吕布,不接受其投降。但现在吕布这一番话说的,入情入理,搞得曹操没办法动手了,这怎么办呢?很多人说,杀就杀啊,有什么好疑虑的?实则不然,大家要知道,正史中的吕布是主动投降的,而且人家还说了这么一番发自肺腑之言,在这种情况下杀掉吕布,那不就丢失了天下的人心了吗?

虽然在我们现在看来,吕布是三姓家奴,可在当年,吕布的名声其实没有现在这么差!他诛杀了董卓,营救了汉献帝,名义上来说,他还是个大功臣,这也是为何兖州那一拨人会抛弃曹操,徐州那一拨人会抛弃刘备,都选择了吕布。原因无他,就是吕布的名声并没有我们现在想象的那么差!作为主动投降的吕布,曹操是不能轻易杀掉的,他需要一个理由!一个说服天下人的理由!不然日后天下人谈起曹操,都会说曹操故意杀降,不敢再投降曹操了。

刘备的进言

就在曹操比较忧虑的时候,刘备主动跳了出来,给曹操提供了一个诛杀吕布的正当理由。

《三国志》:太祖有疑色。刘备进曰:“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太祖颔之。

从三国志的记载来看,曹操并没有主动询问刘备的意见,是刘备主动跳出来说的,所以说,这其中其实并没有曹操对刘备的试探,并没有过多的利益和心眼在其中,事情非常简单,就是曹操想杀吕布,但没有充足的理由,刘备想杀吕布,有充足的理由。

刘备见曹操面有疑色,以为曹操是在考虑要不要放了吕布,所以很快就主动出言相劝,提醒曹操不要忘记了丁原和董卓之事。事实上,站在当时的角度来看,刘备说这番话是很不明智的!

首先,曹操作为这里的老大,他没有主动开口询问,你刘备插什么嘴?而且曹操手下那么多谋士,他们都还没说话,你刘备干嘛率先站出来致吕布于死地?徒惹猜忌!

其次,吕布毕竟还有很多手下活着,刘备这一番话,落井下石,不就是将吕布的手下全数得罪了?所以说,刘备这事,办得其实并不聪明,但其实也符合刘备的行事作风,因为吕布可把刘备给坑惨了!

刘备历经千辛万苦,好不容易在徐州站稳了脚,有了根据地,准备大展宏图。可他好心收留的吕布,却在关键时刻捅了他一刀,让他损失惨重,直接把刘备的事业打回了原点。某种意义上来说,刘备夺徐州其实比孙权夺荆州还更可恨!所以说,刘备想杀吕布,那是非常正常的!

不过也正是因为刘备对吕布的杀机表现得太过露骨,所以引起了曹操的猜忌。虽然刘备给曹操提供了一个诛杀吕布的机会,但是曹操事后回想起来,还是非常怀疑刘备的用心,于是便有了煮酒论英雄的试探。

结语

曹操擒获吕布时,其实早就和手下谋士商量好了对吕布的处置,那就是杀无赦!但是当吕布表现出一幅主动投降,全心辅助的形象时,曹操却犯难了,因为吕布现在表现得这么好,如果贸然杀了他,恐怕会落人口实。曹操需要一个诛杀吕布的理由,所以当刘备说出丁原和董卓之事后,曹操当机立断、决定诛杀吕布。不过刘备表现得太过露骨,也给自己惹下了不小的麻烦!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

曹操擒获吕布时,郭嘉荀攸都在身边,为何只听刘备的意见,郭嘉等人一个都不问?

这就是曹操的自负之处,这次自负让曹操自己都悔青了肠子。

一,曹操是想要吕布的,因为吕布的能力超强

曹操一向说不拘一格发举人才的。人才在任何时期,都是宝贵的财富。尤其是在战争年代,谁拥有人才,谁就可以得到胜利。曹操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点。

吕布在三国时期是一员猛将。他的经历跟三国里面大多数武将的遭遇差不多。吕布的出道,开始是有“主公”的,他在丁建阳,董卓手下干过。他杀了前者,落下骂名,但是他杀了后者,却没有人认为是对的。所以,比吕布更不堪的不知道还有多少。但是,人家就是没有落下骂名。后来,吕布没有了“主公”他就单干,他手下的将军也非常厉害,张辽,高览等等但是数得上名号的。三国里面的人和后来的人,似乎看重吕布的“行”,而没有看到吕布的”能”。但是,这战乱时期,“能”比“行”更容易解决问题。曹操看重的,就是能力,他要能人。看看在他手下干的人,投降过来,有点本事的,都不会到处跑。

二,刘备不希望曹操吕布连手,替自己多个强大的对手

吕布缺乏智谋,如果有人提拔,使用,会成大功的

吕布的遭遇,说明他处在东汉末年,群雄角逐的时期,是他的机会。在曹操刘备袁绍吕布孙权等等争霸的时期,差不多就只剩下他们几个了。这些人都是非常有才能的人。占据的地方也显示出他们是前几名的竞争对手。所以,都在暗中计算对方,使自己从中获得利益。

刘备与曹操,吕布打的交道不少。他吃过曹操和吕布的亏不少。刘备心里巴不得曹操吕布早点死。刘备想,如果他是刘邦,曹操就说项羽,那么吕布就是韩信了。而楚汉时期的故事,说明了韩信在刘邦这一边,刘邦就打败了项羽。这个故事,刘备,曹操都知道。

所以,曹操一问刘备,刘备就落井下石了。曹操为了脸上有光,标榜自己是个正派人物,附和了刘备的意思,把吕布杀了。

三,曹操为什么要问刘备而不问傍边的自己人郭嘉和荀攸

吕布是被自己的部下捉拿的,而且是在吕布疲惫不堪毫无准备的时候搞的偷袭。看得出吕布的能力是如何当怕人。

吕布一是楼,看到了刘备,心头松了一口气。以为刘备会念旧情,会替他说话。曹操是佩服吕布的勇猛的。曹操在想,如果他与吕布连手,一定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天下还怕平定不了吗?

刘备好歹还是处了力的,他帮助曹操把吕布打下来了。而且,刘备这时是客。曹操看到吕布被押上来了。心头得意,所以一时忘了形。兴奋的态度让刘备很不舒服。我想曹操在这个时候,一定是得意洋洋,随便问问客人刘备的。他一定不知道刘备会如此说话,把吕布置于死地。吕布已经对曹操说了,他诚心诚意地在丞相手头干,再不乱来了。吕布强调如果是这样,天下必然平定。

刘备听了,你们平定了,我怎么办,我还有一帮人,跟别人当奴仆,我刘备不干,如果要找个“主公”靠,我刘备早就跟着曹操了。现在没有跟,是想自己干。

刘备旁敲侧击地说了丁建阳和董卓的陈芝麻烂谷子这档子事情,曹操如梦初醒,他知道落入刘备的圈套里面去了。他不在意刘备的提醒,而是恼怒自己笨得上了刘备的当。

刘备不是说吕布“狗改不了吃屎”的恶行吗,吕布今后会杀我曹操吗?

曹操此时是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来反对刘备,心头上窝火,但是,刘备说的又似乎是对的。

如果曹操问郭嘉和荀攸,我想他们会建议主公自己拿主意,因为如果吕布今后有个什么惹恼了主公的事,他们是要受牵连的。所以,他们沉默是金,巴不得曹操把皮球踢给刘备。

他们是一个比一个更奸滑,结果,刘备借曹操的手杀了吕布。

曹操擒获吕布时,郭嘉荀攸都在身边,为何只听刘备的意见,郭嘉等人一个都不问?

三国第一猛将吕布,世人称“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被称为单挑王,刘关张三英战吕布,吕布毫发无伤退下阵,曹操派了许褚、典韦、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乐进六员大将围攻吕布,吕布依然毫发无损退下阵,吕布虽勇猛可惜人品不行,被曹操亲率大军攻打徐州后,吕布退缩下邳城,最后被手下绑了出城投降,这时候曹操对于这位天下第一猛将是收是杀选择题上,不是问谋士郭嘉,而是问座上客刘备“何如?”其实这是曹操和刘备的又一次对决。

吕布是反复无常的小人,刘备好心收留却被出卖。

吕布这个人被张飞骂为“三姓家奴”,先是当了丁原的义子,后来被董卓收买杀了丁原成了董卓的义子,深得董卓的喜爱和信任,把吕布当作贴身侍卫,负责保护董卓,吕布和董卓的爱妾私通,害怕董卓发现会报复,王允找到他并成功策反了他,吕布于是一戟将董卓杀死,大胖子董卓还被点了天灯烧了几天。

吕布杀了董卓后,董卓的属下李傕和郭汜等本想着解散部队回家种田了,好死不死贾诩爱表现,给他们出计反杀入长安又引发了一场大乱,吕布被打败后只带了百余骑出逃,随后投奔各方,先是跑到袁术那里,被袁术拒绝,然后跑到袁绍那里去,立了点军功就开始提条件,遭到袁绍的疑恨,吕布又跑去投奔张杨,没呆多久被张邈迎接去当了兖州牧,曹操知道后带着部队就去开干,双方多次交战相持了一百多天,最后吕布在钜野被打败,投奔占据徐州的刘备。

吕布看到刘备很开心,请刘备到自己营帐中喝酒,还让自己的妻妾来见刘备,跟家人介绍说这是我弟,刘备虽然心里不满却没说出来。吕布投奔刘备没多久,袁术率军攻打刘备,刘备带着部队去迎战,吕布就开始不老实了,袁术写了一封信给他,在袁术的勾引下偷袭了下邳,此时张飞和曹豹相争,城内大乱,吕布得到下邳打败张飞,俘虏了刘备的家室。

刘备被吕布阴了,跟袁术打了败战,逃亡海西,穷途末路下只好向吕布投降,吕布因为袁术答应的条件没做到恼火,就让刘备驻守小沛,吕布自己当了徐州牧,后来袁术又派了纪灵来攻打刘备,吕布也害怕失去刘备的屏障,于是出兵帮助,表演了一出辕门射戟,解了刘备的围。

后来刘备在小沛招集旧部,重新纠集一万多人,引起了吕布不满,亲自带兵攻打刘备,刘备大败,只好跑到许都去依附曹操,谋士程昱建议杀了刘备,以绝后患,郭嘉却说杀了刘备的话,会有杀害贤士的恶名,以后那些智者、将士就会怀疑曹操求贤若渴的真心,曹操深以为然,不过郭嘉提出要软禁刘备,曹操却没有接纳,为了让刘备心服于自己,还厚待刘备。

吕布被曹操打败后,只好投降,对于这员盖世骁勇的猛将曹操很想留为己用,却又犹豫不决,于是问刘备如何处置吕布。

建安三年(198年),吕布再次反叛朝廷,曹操亲率大军来征讨吕布,吕布在彭城、徐州相继被攻陷后,躲到了下邳城中,本来吕布的谋士陈宫出计,让吕布出兵迎战的,吕布的妻子却怕他出战有危险,哭求他不要出战,吕布没有办法,只能在城里和妻妾们饮酒,这样一来军心大乱,上下离心,在被曹操大军围困数月后,知道大势已去的吕布主动出城投降。

吕布被捆到曹操面前,深知曹操爱才,于是跟曹操说:“曹公若得吕布,吕布任公驱驰,明公带步兵,吕布带骑兵,何愁天下不定。”曹操颇为心动,吕布帐下有高顺、张辽、陈宫等人,如果能收降吕布,这些人也都能纳入麾下,如果杀了吕布,他的部下很可能就会拒绝投降了。

杀还是收,曹操犹豫不决,此时身边有郭嘉等一众谋士,曹操却不问他们,而是问座上客刘备:“你看怎么处置?”刘备立马回道:“公不见丁原、董卓之事乎?”曹操想想对啊,吕布留不得,杀了吧!

曹操将这么重要的事情不去问自己的谋士郭嘉而是去问客人刘备,这其中有几点:

一、试探刘备,后人都看的出来吕布是个祸害,曹操这个枭雄怎么可能会不明白,他心里就没想着留吕布的命,曹操和刘备煮酒论英雄的时候,曹操问刘备天下谁是英雄,刘备绕着弯说了一大堆人物,最后还是曹操说了一句:“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可见曹操心里刘备的份量可不轻,是一个可以和自己争雄的人物,对于这样的人,曹操是想杀了,只不过刘备有仁义之名,无故杀了的话对自己名声不好,如果刘备说留下吕布,那么曹操就会说你这人有野心啊,让我留着吕布是想坑我吗?就能找个理由把刘备杀了!

二、毁刘备的仁义之名,刘备说把吕布杀了,难免会落人口舌,在别人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而且把这个包甩给刘备,也可以转移吕布的仇恨,吕布的手下恨的人就会是刘备,曹操收降他们的时候就会少了顾虑,所以吕布会气的大骂:“大耳贼最不讲信用。”

三、以示对刘备的亲近,曹操此举也是向刘备表示,你看看我手下这么多人在这里,能臣这么多,我都不问,就问你一个人,你看我多重视你,你可要好好的跟着我啊!

刘备道行也不浅,看出了曹操就没想要留吕布这个狼子野心诚难久养的人,只不过也不能明着说杀了吕布,那样太小人了,所以打了个太极,说你看看吕布对他的义父们做了什么,我只是提个醒,留或杀还是看你自己啊,巧妙的把皮球踢了回去。吕布成了他们俩个斗法的皮球,可怜吕布这个三国第一猛将在他们眼里就是一工具啊!

曹操擒获吕布时,郭嘉荀攸都在身边,为何只听刘备的意见,郭嘉等人一个都不问?

曹操一生杀人很多,但多数情况下,其杀人是不征求别人意见的。杀吕布这件事是很有意思的,不管是否曹操征求了刘备的意见,但毕竟刘备是发话了。

就按照题主这个说法,曹操是给刘备挖了个大坑,刘备也是一个枭雄,聪明的很,两害相权取其轻,主张杀掉刘备。

01

曹操主意已定

杀吕布之前,曹操是已经拿定主意啦,原因有二:

其一,吕布勇猛无比,但生性疑忌,反复无常。先杀丁原,后杀董卓。好利无义,贪得无厌。曹操久有杀吕布之心。

其二,沛相陈珪游说吕布拆散了吕布与袁术的联姻,建议吕布与曹操合作。吕布派遣陈珪的儿子陈登拜见曹操,建议曹操早日除掉吕布。曹操跟陈登说:吕布狼子野心,实在不能让他久留世上。并且当即把陈珪的年俸禄提到两千石,任命陈登为广陵太守。

杀吕布是大事,曹操不可能草率,随时起意,应该是深思熟虑的。

02

一个大坑

既然是决定了的事,曹操就没必要再征求谋士们的意见了。

如果曹操决定杀吕布是非常不合适的话,他的谋士们会提出不同建议的,特别是郭嘉等智谋之士在身旁,不可能保持沉默。

这是曹操老道之处,会做老板,保护自己的部下,不需要让他们背黑锅。

曹操跟吕布也是老朋友了,何况曹操还是个文学青年,自然跟吕布聊聊天的 , 感慨一下人生。

这个就有意思了哈。

吕布说:孟德,松一松绑呗,捆得不舒服啊。

曹操笑着说:捆绑老虎不得不紧啊!

吕布看曹操心情不错,就有了想法,本来是想让部下割了头献给曹操的。这会儿看曹操很开心,就有了生的期望。

于是,觍着脸说:曹公得到我,让我统领骑兵,您老人家带领步兵,你说咱俩还怕谁啊?!而且,斜着眼看了看刘备。

曹操一听,说:是啊,是啊,说得极是。

刘备一看,急眼了哈,就曹操一个人还不好对付,吕布归了曹操,这事就更难办了。何况素来跟吕布不对付,曹操也总想着除掉自己。

这事不能含糊,立马说:明公您忘了吕布是如何伺候丁建阳和董太师的吗?

吕布一听,我靠,你个大耳朵贼落井下石,坑爹啊!

曹操遗憾地说:奉先啊,我倒是想跟你合作,玄德不愿意啊,可你做得那些事的确让人心里不踏实哦!

于是乎,吕布就被杀掉了哈!

杀吕布是曹操自己早就确定了的事,这口黑锅不得不背着。恰巧刘备在,那就让他也背一段吧!

都是千年老狐狸,玩得就是聊斋哦!

曹操擒获吕布时,郭嘉荀攸都在身边,为何只听刘备的意见,郭嘉等人一个都不问?

曹操处死吕布时,去问了刘备,而不问郭嘉,那是因为另有玄机。但这个玄机,并非是曹操要陷害刘备,让刘备背一个不能容人的恶名;而是刘备故意让曹操处死吕布,使曹操背了一个不纳贤才之名。同时,刘备唆使曹操处死了吕布,还让曹操至少失去了吕布、陈宫、高顺等三位顶尖人才,等于是大大减弱了曹操的实力。这对刘备而言,是最好的结果。整个事件,刘备才是大赢家,而曹操被刘备诱导了。三国人物中的曹操和刘备,因为评书、戏剧的缘故,通常会让大家觉得,曹操是一个奸诈、阴狠、无情的小人,是一个十足的大奸臣。而刘备宽厚、平和,对人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乃是一位以德服人的兄弟或长者,是一位以兴复汉室为己任的大忠臣。

如果真的这么认为,那就跟两人实际的历史形象相悖了。

历史上真实的刘备,其腹黑程度比曹操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刘备相比曹操,已经达到了腹黑的最高境界。刘备的腹黑,如果不去仔细琢磨,根本很难看出来。刘备隐藏的太深了。

曹操相对而言,是更加的胸怀宽广而坦荡。一句“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让人误解了千百年,但曹操的真实意思是“我对不起别人,难道就没人对不起我吗?”曹操对于是非对错,还是很清楚的。只是因为特殊时期,过于谨慎,徒增了误解与无奈,犯下了大错,误杀了吕伯奢一家。这句话,正好显示了曹操非常自责的心情,实非一个完全残酷无情之人。

曹操也是真正拥有以天下为己任抱负之人。他在《述志令》中言:“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事实上,也只有曹操做到了。如果将献帝交到刘备手中,恐怕献帝危矣。刘备完全可以凭借汉室宗亲的身份继承大统,但凭刘备的实力,又不足以震慑诸侯,那时候,恐怕天下会更乱。

曹操还是三国时期,真正广纳贤才,不计前嫌之人。曹操在《短歌行》中有言:“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是曹操发自内心深处的,对人才的渴望呀。曹操甚至对于反复无常,跟自己有“杀子亡侄损将”大仇的张绣都能收为己用,并用之不疑。正因为此,曹操手下才聚集了一大批的能臣良将。

曹操连张绣都能容忍,更不要说吕布这类勇冠天下,头脑却相对简单的猛将了。吕布因为不听陈宫之言,导致大败。而张绣却能听从贾诩的计策,多次赢了曹操。很明显,曹操控制吕布,要比控制张绣更容易。那曹操为什么不收降了吕布呢?而且得了吕布,陈宫、高顺很有可能跟着就投降了,一举多得呀,岂不美哉?

但是,刘备不会让这一切发生的。因为《三国志》中清清楚楚记录下了整个事件的过程。

白门楼一役,吕布投降,被押到了曹操面前。吕布说绑的太紧了,松一松。曹操答复说,绑老虎不能不紧。吕布就向曹操说,他今天战败了,服气了,希望能够投靠曹操,带领骑兵为曹操打天下。

接下来的事情,看看《三国志》原文怎么说的:“太祖有疑色。刘备进曰:‘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太祖颔之。

真相大白于天下了,划重点,曹操没问刘备,是刘备主动进言的;是刘备主动进言的,曹操没问刘备。

刘备的可怕之处就在这里,表面可以装出柔弱无助,哭起来梨花带雨的,甚至可以伸出长手臂,把刘禅放到地上,名曰掼,用以收买人心。但是关键时刻,刘备对于何去何从,盘算的非常清楚,该出手时,就出手,毫不留情。这才使得吕布因指备曰:“是儿最叵信者。”

善于识人的伯乐郭嘉,早就一眼看穿了刘备。刘备投曹之后,郭嘉对曹操说:“备有英雄志,今不早图,后必为患”,建议曹操趁早杀了刘备。

而郭嘉参与了攻打吕布的整个徐州之战,原本吕布坚守,曹军士卒疲倦,曹操都要退兵了,可是郭嘉却劝说曹操,赶快乘胜加紧攻击,必能取胜。吕布在郭嘉眼中,就是一个毫无大志,“威力不及项籍”的猛夫而已,降之可御,即使再叛也无足挂齿。如果曹操真的跟郭嘉商议过怎么处置吕布,那么郭嘉应该会建议曹操收了吕布,而曹操在吕布愿意投降时,也不会面露疑色了。

曹操擒获吕布时,郭嘉荀攸都在身边,为何只听刘备的意见,郭嘉等人一个都不问?

作为一个高智商的人才,这难道不是郭嘉让曹操问刘备的吗?

吕布:我和丞相一起,天下定为我所定。曹操:玄德公怎么看。刘备:君不见董卓与丁建阳呼?吕布卒。先记住一句话,忠诚是所有领导者最看重的最基础品质,三国时代忠诚是个极其稀缺的东西。帝王留下的人首先是对自己没有威胁,此外会给自己带来好处——利益或者名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曹阿瞒说这句话时认真的!是认真的!是认真的!重要的话说三遍。曹阿瞒一生用实际行动告诉你何为把危险扼杀在萌芽中——宁可错杀不可错放过。逃亡的途中,吕伯奢一家本来要杀猪款待曹操,因曹操疑心以为要把自己捆起来杀了,不分青红皂白,立刻杀了吕伯奢一家。曹操作为一个太监的养子的儿子,家境虽然殷实,但是身份总是会被人诟病。这也让曹操疑心病极其重。曹操的这句名言,翻译过来就是:我可以不忠诚,但是你们得对我忠诚。我们看看曹操身边的重要将领:曹仁、夏侯惇、夏侯渊、曹洪、曹彰、曹休,都是自己的本家;李典、乐进、于禁、徐晃都是跟着自己起家的;至于张辽、张颌等人投降的将领,等到这群老将老去,也就是经过了忠诚的考验之后,才获得重用的。年轻时候的曹操,经历了从东汉昏暗的年代到各地军阀混战的时代。见证了太多的阴谋诡计,见证了太多的翻脸不认人,所以曹操才会有如此重的疑心病,否则他有一百个脑袋也被砍光了。曹操问刘备这就是帝王心术,曹操在攻伐吕布的时候,恐怕早就在大帐里何郭嘉不止一次讨论过如何处置吕布的问题了,在还未攻破徐州的时候就已经决定要杀吕布了。曹操问刘备,其实是看刘备是不是对自己有什么“不轨”——哪怕是想法。曹操、刘备、孙权最看重的是什么?是忠诚。一个对自己不忠诚但是有才能的将领,只能在不得已的时候才能用一下。曹操为啥喜欢关二爷,不仅仅是因为能力,更重要的是关二爷忠义;刘备穷的都只剩下裤衩了,不知死活,关二爷还能始终不变心;还有当阳长坂坡的赵云,不仅仅是能力,八十万军队,换做别人,早投降逃跑了;但是赵云能够不顾生死,单枪匹马抱着阿斗在曹军中来回冲杀。这不仅仅是能力,还代表着一个人是否靠谱——是不是忠义;曹操看重的就是这个,对既有能力,又十分忠义的人投资,是最大的回报。曹操懂得——对人才的投资获得的回报是最大的。比如关羽,解白马之围,直接让自己的军心大振,让敌方胆寒。在三国里,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这句话看似没毛病,但是却存在一个致命的问题——忠诚。今天你的良臣,明天可能提着刀来砍你。所以,对于吕布这样一个先为了财宝杀了干爹丁原,而后为了美女杀了干爹董卓,🈶️认了王允做干爹,徐州刘备收留了吕布,吕布反而夺取了刘备的徐州,吕布身上最致命的缺点就是——这人没有忠义。上一秒他还叫你干爹,下一秒就可能拿着大方天画戟逼着你叫爷爷。曹阿瞒这样一个疑心如此重的人,怎么可能会收容一个毫无忠义的吕布?杀不杀吕布,曹操心中早有定夺,如果这种事情他还要问别人,那么曹操活不过两集,别说征吕布了,恐怕征吕布的时候坟头草都已经五尺多高了。所以,你明白了吧!三国里为何总是喜欢花大力气劝降那些不怕死的人,因为这类人靠谱忠诚。比如,曹操破徐州后,张辽不怕死,曹操留下了他。刘备入西川,也是劝降了一堆反对他,不投降他的人。尤其是黄权,不但劝降,还委以重任。

最后讲一个故事:一个人养了两个宠物,一个鹦鹉,一个藏獒,一天这个人出差,让他弟弟照顾家,对他弟弟说:藏獒随便逗。鹦鹉不要逗。过了几天,藏獒怎么逗都可以。于是弟弟就想逗逗鹦鹉,刚逗了一下鹦鹉。只听见鹦鹉对藏獒说:咬他。藏獒上去把弟弟咬了。主人回来后,带了只八哥,一看弟弟被咬了,就知道弟弟逗鹦鹉了,二话不说,直接把鹦鹉抓住剁了。

又过了几天,主人又出去了;让爸爸替他看家。给爸爸说:藏獒随便逗,八哥不要逗。爸爸呆了几天,老是逗藏獒觉得没趣,于是就逗八哥。结果,爸爸不管怎么逗八哥,八哥就是不开口。主人回来了一看,爸爸在逗八哥,八哥一直说:主人吉祥。主人很欣慰,给八哥价了好的食粮。

后来,藏獒问八哥:你为何不开口。八哥说:因为我看到了鹦鹉的下场。

所以,不要得罪能调动资源的人,他会干死你;尽管你能调动资源,你干死了关键的人,你也会死。

现在,刘备的位置就是那个八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