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关羽的五百校刀手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手下有一支神秘的队伍,两次跟随他出战,立下大功,这便是关羽的五百校刀手。然而这五百校刀手,出现的神秘,消失得也非常神秘,在书中,他们仅仅出现过两次,之后就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踪迹了。那么这五百校刀手到底是什么样的军队呢?战斗力如何?
五百校刀手
在演义中,关羽的这五百校刀手总共出现了两次。
第一次、华容道设伏
赤壁之战,曹操被周瑜打的大败,狼狈逃窜。而诸葛亮这边呢,早就命张飞、赵云、关羽在曹操逃亡路上暗设埋伏。这一次,关羽就带了五百校刀手前往。
演义原文:云长领了将令,引关平、周仓并五百校刀手,投华容道埋伏去了。
赵云和张飞带人去埋伏曹军都带的三千军马,而关羽只带了五百校刀手,可见这五百校刀手并非是寻常之辈。而诸葛亮和刘备也敢放心大胆的让关羽前去,说明他们对关羽手上的这支军队战斗力还是比较认可的。在此之前,虽没有记载,但这支军队必定是表现不俗。
第二次、攻取长沙
华容道活捉曹操失败后,刘备对关羽虽然没有军法处置,但基本上也是闲置不用。刘备攻伐荆南四镇,用张飞、用赵云,就是不用关羽。最后关羽忍不住了,主动请战去攻取长沙城。而这一战,他也没有多带军队,只带了这五百校刀手。
演义原文:忠提刀纵马,引五百骑兵飞过吊桥。云长见一老将出马,知是黄忠,把五百校刀手一字摆开,横刀立马而问曰:“来将莫非黄忠否?”
赵云攻桂阳,张飞攻武陵都是带的三千军马,这次攻打坚城长沙,原本刘备想让关羽多带点兵马前去,然而关羽脾气上来了,不愿意多带兵马,他认为只需要自己的五百校刀手就足够了。关羽虽然自傲,但他并不蠢,他敢于只带五百人前去,说明他对这五百人的战斗力还是非常自信的。
以上便是五百校刀手出现的场景,之后这支军队便再也没有出现过了。那么这支军队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实际上,我们通过他们的两次出场,大概可以推测到,这支军队其实并非隶属于刘备麾下,而是关羽的私兵。从关羽领的两次军令可以看到,他拒绝了诸葛亮给他的兵马,而诸葛亮刘备竟然也放心,那肯定是因为关羽手下有一支不小的军事力量存在,不然关羽一个人去打?
其实这种现象在古代是普遍存在的,武将到了一定的级别都有自己的专属部队,这支军队的规模不会特别大,但是非常精锐,而当权者也允许这种行为出现!为何呢?拿刘备这边来举例。
首先,这支部队不需要刘备出钱养活,而是关羽管这支军队的吃喝拉撒。虽然这支军队的效忠对象是关羽,但是只要关羽对刘备忠心就足够了,这些人听关羽的,也会给刘备卖命,这就相当于是免费的军力。
其次,允许关羽拥有这支私兵,那么整体军权他就别想染指。事实上,古代作战时,军权和将领是分开的,当有作战任务时,将领才能掌控军权。这也是对当权者的一种保护,对大将的一种防范,大家心知肚明。
既然五百校刀手是关羽的私兵,那么他们的战斗力如何呢?最终结局如何?
不用怀疑,这五百校刀手战斗力是非常强的,作为关羽的直属军事力量,他肯定会将军队打造得非常精锐,这也是他敢于两次只带他们上战场的原因。在华容道时,其实通过一个小细节能看到校刀手的战斗力。当时虽然关羽默许了曹操离开,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曹操只带走了二十几人。
演义原文:曹操既脱华容之难。行至谷口,回顾所随军兵,止有二十七骑。
曹操到达华容道时,还有三百多骑兵,为何走出来后却只有二十七骑了呢?很显然,这三百人被关羽扣下了,那么关羽是如何处置他们的呢?从后文关羽引五百校刀手独自回营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关羽是把他们都杀了。
演义原文:却说关云长引五百校刀手,回见玄德。此时诸军皆得马匹、器械钱粮,已回夏口,精神百倍。云长不获一人一骑,尽皆放了,空回见玄德。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关羽把曹操的那三百骑兵都给杀了。那三百骑兵也不是傻子,不会引颈受戮,肯定是会反抗的,但五百校刀手却没啥伤亡,这不就说明这五百校刀手的战斗力非常强吗?
那么这么精良的军队,为何在与黄忠作战之后,就没有描述了呢?他们的结局如何?其实这主要是关羽之后负责了荆州大权,很少再单独上场作战的原因,关羽长期坐镇荆州,这五百校刀手负责护卫关羽,自然很少再出现在战场了。最终他们的结局应该是随同关羽战败突围时,被东吴兵给绞杀了。
总结
《三国演义》中关羽的五百校刀手实际上就是关羽的私兵,并不隶属于刘备。而这支军队战斗力非常强,深受关羽的看重,关羽两次上战场,都只带了这支军队。不过随着后期关羽成为一方诸侯,很少亲自上战场了,这五百校刀手也很少出现在大家的面前了,最终在襄樊之战后,关羽败亡,这支军队最终也战死了沙场,随故主而去。
《三国演义》中关羽的五百校刀手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
关羽的五百校刀手,是三国演义中最神秘的一支特种部队。他们来自哪里?战绩如何?归宿何方?很少有人知道他们的生平和命运。
在历史上的三国时代,有很多特种兵部队,比如曹纯的虎豹骑、高顺的陷阵营、李傕的飞熊军、麴义的先登营等等,这些各方势力麾下的王牌战队,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内耀眼闪亮,均因各自的辉煌战绩,而被记载于史册。以高顺的陷阵营为例,它只是一支编制七百人的野战部队,却曾击败夏侯惇的大军,也曾击溃刘备盘踞在小沛城的主力部队,以至于将刘备的妻妾都给俘获了。
在三国演义中,却出现了另一支比较神秘的特种部队,即关羽的五百校刀手,他们如神龙见首般地惊鸿一瞥,随即就消逝在演义的鸿篇巨帙中,既让人印象深刻,又似乎来去无踪。
这支部队第一次亮相,是在华容道。曹操赤壁惨败,仓皇逃命,被赵云、张飞连杀两阵后,奔逃至华容道口,曹营诸将已经人困马乏。曹操为挽回颜面,第三次笑骂周瑜、诸葛亮为无谋之辈,话音刚落,“一声炮响,两边五百校刀手摆开”,但见关羽提青龙刀、跨赤兔马,上首周仓,下首关平,严阵以待。曹兵看到这种阵仗,个个亡魂丧胆。
这支部队第二次亮相,是在战长沙。刘备夺取荆南四郡,赵云取桂阳用了三千兵马,张飞取武陵也用了三千兵马。在诸葛亮面前,关羽盛气凌人地说道,“关某不须用三千军,只消本部下五百校刀手”,即可拿下黄忠、斩了韩玄,将长沙郡双手奉上。长沙城外,关羽一刀斩了杨龄之后,“把五百校刀手一字摆开,横刀立马”;黄忠率五百名骑兵飞奔出城,跳过吊桥,与关羽上演强强对话。
这五百校刀手,到底从何处而来?又归宿于何处?让我们一切从桃园结义说起吧。
张飞,乃涿郡之世家,卖酒屠猪,广有庄田,因此家资颇丰。张飞仗义疏财,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甚至豢养死士,既可保家护院,又能在天下大乱之际待机而动。适逢张角乱党侵犯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募义兵,引出了刘备;当听闻刘备乃汉室宗亲,张飞主动提议要与刘备同举大事,并说“吾颇有资财,当招募乡勇”。桃园结义后,张飞散尽家财,“聚乡中勇士,得三百余人”。自古燕赵之地,多出慷慨豪杰之士!张飞招募的三百余人中,有张飞的亲族,有张飞的死党,有了无牵挂的死士,还有群起响应的好汉。大家在桃园中痛饮一醉,收拾军器,但可恨没有马匹。
恰逢张世平、苏双两位巨商从北地贩马而回,被黄巾之乱阻隔路程,因与张飞交厚,就直接投奔桃园而来。张飞殷勤款待,张、苏二人闻听张飞的义举,“愿将良马五十匹相送”,另赠送金银五百两、镔铁一千斤。可以说,张飞的家资和人脉,就是刘备人生的第一桶巨金!刘备三兄弟打造了兵器后,又以金银为将士置办铠甲。张飞从三百勇士中精选了五十位身强力壮、武艺出众的勇士,配备战马,打造了一支纯燕将的骑兵营部队,关羽、张飞与他们一起操练武艺。
这支骑兵营,即是张飞初期时的亲率嫡系部队,也是关羽五百校刀手的最初根源。在此后的征战中,这支骑兵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大功!
吕布夜袭徐州,让高顺带精兵部队随后接应。张飞正在府中醉卧,急切间披挂上马,但吕布率大军已经扑面而来。张飞醉酒未醒,根本不能力战,吕布也忌惮张飞之勇,不敢用强相逼,“十八骑燕将,保着张飞,杀出东门”。在冲出徐州城后,又遭遇了高顺的精锐。这十八骑燕将,既是张飞骑兵营中最善战的猛将,也是张飞的贴身卫队,他们奋力死战,最终保张飞突围而去。
刘备脱离曹营、二夺徐州后,曹操率大军亲征。张飞夜袭曹寨,却中计被伏,遭遇许褚、张辽、徐晃、夏侯惇等八将的八面围攻。张飞急忙冲出寨外,在乱战中左冲右突,身边的军兵(本来就是刘备从曹营骗来的)均不战而降了。张飞遇到徐晃后拼命而战,“杀条血路突围而走,只有数十骑跟定”。这数十位骑兵,正是张飞的骑兵营,应该在原五十人的基础上略有损伤。徐州、小沛均失陷,下邳又遭围,张飞只好带着骑兵营逃往芒砀山。
此后,刘备投靠袁绍,关羽栖身曹营,而张飞占据了古城。关羽过五关之后,在卧牛山遇到了周仓。周仓是一位性情豪放的关西大汉,黑面虬髯、高大威猛,两臂有千斤之力;周仓最初聚集乡勇参加黄巾军,后来痛恨黄巾贼的作为,只好啸聚山林。周仓让裴元绍暂时统领卧牛山,然后只身追随关羽来到了古城,与张飞汇合。在奔赴汝南迎接刘备时,关羽问周仓,卧牛山有多少人马?周仓答道,“约有四五百”。于是关羽让周仓去卧牛山取回这支人马,周仓领命而去。
此后,关羽又收了关平,刘备收了赵云,君臣大聚义。而周仓带回的这四五百人马,就是五百校刀手的主要组成,也是关羽后来的嫡系部队。这四五百人马,都是周仓最初在关西举义兵时招募的忠实追随者,也是在黄巾之战中存活下来的有生力量,个个实力不凡。在华容道伏击曹操时,关羽所带的五百校刀手,正是这些关西豪杰!
携民渡江、长坂坡之战,刘备军团伤亡惨重。关羽拿着刘备的书信,“领五百军往江夏求救”;而张飞的骑兵营在混乱中保刘备、诸葛亮突围,却遭受了重创,从四五十人骤减到二十余人!当阳桥,张飞心生一计,“教所从二十余骑,砍下树枝,拴在马尾”,在桥东树林内左右驰骋、扬起尘土。正是张飞与二十余骑燕将的疑兵之计,才暂时阻击了曹操的铁骑,刘备等人得以保命。
赤壁之战后,刘备入川攻城,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镇守荆州。此期间,关羽、张飞整合有生力量,将二十余位燕将、近五百人的关西豪杰重新编制在一起,由周仓、关平率领。其实,五百校刀手并非纯粹的持刀步兵,而是由关平与二十余燕将骑乘开路,周仓与九位关西大汉负责数百步兵压后。关羽的五百校刀手终于初具规模,此后关羽又勤练水军,将这五百校刀手打造成了多功能兵种,堪称镇守荆州的一支王牌生力军。张飞入川时,二十余燕将全部留在了荆州;长沙一战,关羽所带的五百校刀手,正是改编之后的最新部队。
单刀赴会,关羽只带了十人过江,却有恃无恐。周仓扛着青龙刀,九位关西大汉各跨一口腰刀,随船而行。
过江之后,关羽气势豪迈,而江东豪杰看到周仓等人的阵势,也惊疑不定,甘宁、吕蒙等人不敢轻举妄动。周仓斥责鲁肃后,与关羽交换眼神,随即赶到江边,挥舞红旗向对岸释放信号,关平带着荆州的王牌生力军,船如箭发奔江东而来接应。其实,这五百校刀手的水战能力相当不俗,在后来的襄樊战役中,也多处可见他们的身影,比如关羽带数十人乘大船生擒于禁,比如周仓带数人撑大筏生擒庞德。
荆州被东吴偷袭后,吕蒙采取了狠毒的攻心计!吕蒙善待荆州降兵,又善待跟随关羽出征的兵士们的家人,然后让家人们向关羽军中附家书、传口信,众口一词基本都是家门无恙、衣食不缺。关羽军心涣散,原荆州兵士为了与家人团聚,有很多都暗中潜逃回了荆州。关羽进退无路之际,又遭遇徐晃、曹仁带重兵夹击,荆州兵临阵脱逃者不计其数,关羽、周仓、关平与五百校刀手只能奋力冲杀,损失惨重。此后,东吴大军再次堵截,蒋钦、韩当、周泰带重兵三路夹攻,并在山岗上树立一面白旗招飐,上写“荆州土人”四字,高声叫喊让荆州兵速速归降回家。顷刻之间,关羽麾下的荆州兵军心尽变,一个个爬上山坡,呼兄唤弟、觅子寻爷,“关公止喝不住,部从止余三百余人”。
这三百余人,正是那五百校刀手中幸存下来的;也正是这支部队,死命保着关羽突围,最终来到了麦城。在关平保廖化突围时,又损折了十余人。因此,在关羽突围之前,“计点马步军兵,止剩三百人”。关羽、关平带着不到二百人,决定突围,在麦城门口,王甫、周仓与关羽诀别,并说“我等与部卒百余人,死据此城;城虽破,身不降也!”
在突围的最后阶段,关羽带百余步兵在前,关平与二十余骑兵断后,在遭遇朱然、潘璋的大军拦截混杀后,关羽的步卒几乎损失殆尽,“随行止剩得十余人”,而关平的骑兵也全部阵亡,关平只好单骑断后。此后,关羽落马被擒,十余位步卒全部战死,关平赶来救援,也力尽被执。
古城内,当王甫、周仓等众人听闻关羽的死讯,急奔到城楼观望,当看到招安的关羽首级时,王甫大叫一声,跳楼坠亡,周仓大哭失声,自刎而亡。其余百余位关西豪杰,有自戕而死者,有豪壮战死者,无一人独活!
关羽死后,刘备伐吴,张飞率先从阆中起兵,挂孝出征。张飞思念关羽,报仇心切,暴怒之下痛扁了干活不力的范强、张达,二人怀恨在心。张飞在入川之前,每逢遇险,总有十八骑燕将舍命相护,但此时此刻,当年从桃园追随而出的五十位燕将,已经全部作古了!张飞在睡梦之际,被二贼刺死,身首异处。
张飞的十八骑燕将,关羽的五百校刀手,他们见证了蜀汉集团的革命史和荣辱兴衰,也见证了关羽、张飞之间的兄弟情和生离死别!他们虽然是演义中的一粒尘埃,却释放出了生命中耀眼的光芒,难免让后世的读者们嗟叹、怅惘!
《三国演义》中关羽的五百校刀手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
关羽是三国时期首屈一指的大将,在他的麾下有一支神秘的精锐部队,那就是五百人的校刀手。在《三国演义》中,这支部队跟随关羽出场过两次。那么,这支名不见经传的部队,究竟是怎么样的一支军队呢?
一、在《三国演义》中出场的校刀手。在三国时期,很多将领都拥有自己的精锐部队。比如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刘备的白毦兵,曹操的虎豹骑。但是这些部队都没有出现在《三国演义》中,在三国演义中出现的军队,倒是有张飞的燕骑和关羽的校刀手。其中关羽的校刀手还出现过两次。
第一次关羽的校刀手出现在华容道上。曹操在赤壁遭受惨败后,率领部下狼狈逃命。他被诸葛亮设下的伏兵层层阻击,当来到华容道上的时候,已经是精疲力竭。结果就在这个时候,关羽率领五百校刀手出现在了曹操的面前。
曹操先是想激励手下决一死战,可是他的手下面对以逸待劳的关羽都失去了战心。他们推辞说人虽然可以战斗,可是马力已乏,不能抵挡关羽。还是在程昱的建议下,曹操苦苦哀求关羽,使得关羽念及过去的恩义,放了曹操一马。
第二次关羽的校刀手出现在长沙战场上。在这场战斗中,关羽中了诸葛亮的激将法,只带自己的五百校刀手就要打下长沙。在长沙之战中,关羽遇到了老将黄忠,双方连战了三天互有胜负。最终,由于魏延献城,关羽终于拿下了长沙。
我们可以从这两次战斗看出,关羽的这五百校刀手十分精锐。在华容道上,虽然曹操的人马不多,可都是身经百战的猛将。即便是他们人困马乏,仅靠关羽一人也是无法把他们全部拿下的。就是有了这五百校刀手,才使得曹军插翅难飞。
在长沙之战中,长沙也是一个郡城,就算兵力再少,也要远远比五百人多。可是关羽只率领五百校刀手就敢去夺取长沙,可见关羽对这五百校刀手的战斗力十分自信。在三天的厮杀中,长沙城中虽然人马最多,可是也不敢以兵力优势进行混战。可见这五百校刀手威名赫赫,没人胆敢轻易挑战。那么这五百校刀手究竟是一支怎样的军队呢?
二、关羽的五百校刀手的真相。首先,我们要肯定一点,那就是关羽的这五百校刀手只听从关羽的命令,是他随时可以调用的军队。在派关羽去守华容道的时候,其他将领都是接受诸葛亮的将令,从大军中分派兵马出战。唯有关羽是接到将令后,就率领五百校刀手出战,没有经过大军的分派。
在战长沙的时候也是如此,诸葛亮为了激励关羽斗志,故意夸奖黄忠来对关羽施展激将法。被诸葛亮激励的关羽,直接说明不用调拨的三千军马,只用本部下的五百校刀手就拿下长沙。从此可见,这五百校刀手是关羽直接指挥的兵力,不从属刘备的大军。
以当时关羽的身份地位,拥有这样一支兵力是应该的。且不论关羽是刘备阵营中武将之首,就算是关羽汉寿亭侯的爵位,也应该有自己的亲兵卫队。关羽作为当时刘备阵营唯二的侯爵拥有者,依照礼仪规格是应该配备自己的卫队的。
作为当时骁勇善战的勇将,关羽自然不会让自己的卫队作为摆样子的仪仗存在,他必然对这支从属于自己个人的军队进行严格训练。在关羽的训练下,这支军队战斗力极强,成为关羽手边随时可以调用的精锐部队。
其次,我们看关羽组建五百校刀手的时间。在关羽封侯之前,我们没有看到这支军队的踪影。直到赤壁之战后,我们才看到他们登场。因此,这五百校刀手的编组,应该是在关羽随同刘备来到荆州后组建的。这也与关羽封侯的时间基本同步。
正是来到荆州之后,刘备得到了喘息之机,开始扩充自己的实力。在这段时间,关羽才有时间、有能力来组建自己的卫队。正是经过了这段时间的训练,关羽才拥有了这支精锐军队,在随后的战争中屡建奇功。
第三,五百校刀手的兵力来源。如果按照《三国演义》中的叙述,我们可以知道组成这五百校刀手的基础,应该来自周仓的卧牛山旧部。我们知道,关羽的性格目高于顶,他不会轻易收留部下。在关羽一生中,只收留了一员将领作为自己的亲随武将,那就是卧牛山的周仓。
在关羽千里走单骑的时候,路过卧牛山。久仰关羽大名的周仓一见关羽,就要侍奉关羽而去。关羽看到了周仓的真诚,决定只带周仓一人离开。剩下的人马由裴元绍统领,等到日后再来接这些人马前来。
可是在古城会后,刘备兄弟重聚,关羽派周仓去接卧牛山的人马。周仓带伤而回,报告说裴元绍被杀,卧牛山已经被人占据。周仓与敌将交手受伤而回。关羽为了给周仓报仇,在卧牛山下一马当先,谁知道占山的却是赵云。
赵云加入刘备阵营后,卧牛山的人马当然也加入了刘备阵营。我们知道周仓后来担任了关羽的亲随将领,他也必然担任了五百校刀手的首领。卧牛山的人马原本是周仓的旧部,被关羽招收,在关羽组建自己卫队的时候,自然会归还到关羽手下。这些人马就成为关羽的五百校刀手的基础。在荆州招收部分兵员补充后,这些人就组成了关羽的五百校刀手。
三、五百校刀手的精锐之处。我们知道,凡是精锐之师,必然有其所长。那么关羽的这五百校刀手,有什么与其他军队不一样的精锐之处呢?关羽为什么可以凭借这五百校刀手叱咤风云呢?这要从关羽自身的军事能力特点说起。
关羽在三国时期,是唯一一个全能明星武将。关羽原本是北方的将领,他精通步战、骑战。在白马之战中,关羽为了报效曹操,单枪匹马冲进袁绍军中,阵斩了袁军主将颜良,展现了他过人的武勇和骑兵作战能力。
在来到荆州之后,由于江南河流遍布,关羽又成为刘备手下的水军将领。关羽很快就精通了水战,训练出一支精锐水军。在赤壁之战前,关羽的水军是刘备手中的王牌,配合吴军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正是有了这支精锐水军,在襄樊之战中,关羽利用它水淹七军,消灭了于禁、庞德所部。
也正是有了这支水军,使得东吴感到了威胁。虽然对关羽指责的人们说他为人傲慢,对东吴轻视,造成了对东吴的袭击。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关羽是精通水战的将领,他拥有强大的水军,又占据上游的优势,让东吴如芒刺在背。就如同吕蒙向孙权说的,如果自己死去,东吴就没有能够压制关羽的人,因此必须夺回荆州,除掉关羽。
知道了关羽的军事能力特点,就可以知道这五百校刀手的独特精锐之处。我们可以看到,关羽的这五百校刀手都是步兵,而且使用的兵器是相对的短兵器——刀。按理说,连张飞都能够拥有燕骑这样的骑兵部队,关羽自己的卫队竟然没有骑兵,实在不合常理。
其实,在荆州时期,关羽军队的主力已经向水军偏移。在水淹七军时,消灭敌军的主力就是他的水军。而生擒庞德的将领就是周仓,是他率领水军用大木筏撞翻庞德的小船,亲自下水生擒了庞德。从这里可以看出,周仓已经随同关羽一起,从仅会步战的将领,成为了水步两栖的将领。
这样,我们就知道关羽的五百校刀手为何都是步兵了。这是因为这五百校刀手跟随周仓,也成为擅长水战的兵士。不过这些兵士与单纯的水军不同,他们还担负着跟随关羽,在陆地作战的任务。用现代的名词来称呼这些人,那就是“水军陆战队”。
这支军队可以上船进行水战,在必要的时候,他们可以迅速上岸,在陆地迎击对方。这就使得他们的编组都是步兵,而兵器则是使用在水战中方便的刀具。这样的军队在江南地区会发挥很大的作用。如果拥有了制水权,关羽就可以用船只把他们运送到对方意想不到的地方,进行沉重的打击。
正是有了这样的精锐之师,使得关羽在荆州威不可挡。在襄樊之战中,虽然曹军的兵力比关羽要多,可是在关羽的水军控制了汉水江面后,曹军防不胜防,只能狼狈抵抗。最终还是在关羽的水军打击下,一败涂地。
结语:在关羽的手下,有一支神秘的精锐之师,那就是五百校刀手。这支军队跟随关羽在华容道截击曹操,在长沙城迎战黄忠,立下了赫赫战功。这支军队是关羽私人的贴身卫队,是他作为侯爵的仪仗,只听从关羽的指挥。
这支军队组建于荆州时期,它的首领是关羽的亲随将领周仓。如果从兵员的来源来看,应该是卧牛山的那支人马为基础。这支军队之所以精锐,是因为他们不但精通陆战,还精通水战,是当时的“水军陆战队”。关羽凭借着他们的独特战斗力,夺取了包括水淹七军在内的多次胜利,威震华夏。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三国演义》中关羽的五百校刀手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
可能就是关羽的亲兵护卫队。久随关羽,训练有素。征战时不离关羽左右,宿营时负责保卫。这支小部队的存在是三国演义中常见的配置,诸多名将都有想似的小团队!
《三国演义》中关羽的五百校刀手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
刚好看了 万历丰臣 的原创文章,觉得分析的很对,来回答一下
所谓的五百校刀手实际上只是关羽的亲卫队,并没有其他特别的性质。古时候,乃至现在的很多国家,君主为了防止部下将领拥兵自重,尾大不掉,就设置了一种制度:调兵权和统兵权的分离。在平时,所有的军队只有君主才拥有支配权,君主的将领对军队没有统帅和指挥的权力。遇到战事,君主才将军队派遣给将领指挥,同时发给印信(比如虎符),这时候将领才有统兵权。到战事结束,统兵的将领又要将印信缴给君主,军队则重归君主支配。
调兵权和统兵权的分离,就是使将领不能长时间地掌握部队,从而防止了拥兵自重的可能。刘备集团在驻扎荆州后,可能也实行了这种制度。平时调动军队的权力都在刘备和诸葛亮的手中,关羽、张飞和赵云等将领平时都不直接掌握军队。如果要出征,刘备和诸葛亮才将军队的临时指挥权交给他们。战事结束,军队又回归刘备手中。
而关羽的五百校刀手就是和刘备的正规军相对的,属于关羽自己的亲卫军。这些亲卫军无论在平常还是战时,都不归君主支配,他们负责关羽日常的警卫、仪仗和其他一些任务。亲卫军有三个特点,一是战斗力肯定要比一般军队强,这样才能胜任将领的保卫任务;二是对将领要绝对忠心;三是数量肯定不能多,多的话又会造成将领的佣兵自重。所以关羽的这支亲卫军也就500人,而关平和周仓就是这支亲卫军的指挥(警卫营正副营长)。
《三国演义》中关羽的五百校刀手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
我们熟悉的精锐部队有曹操的青州骑,而“五百校刀手”可以说是《三国演义》中比较神秘的一支部队了,全书中就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关羽在华容道阻击曹军时出现过,第二次是在关羽攻打长沙的时候出现的,除此之外,我们就再也没有找到这支部队的踪迹了,那么这支部队究竟是什么样的队伍呢?
校刀手,乍一看的意思就是拿刀的卫士,但实际上,“校刀手”的“校”不读xiào,而应当读作jiào,应该是个通假字,通“较”,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比较的意思。从这个词的意思我们就能看出,“校刀手”,应该就是经过层层选拔出来的一支精锐部队。
这支部队,就是关羽训练出来的一支特种兵,作战能力可以说很强,关羽对这支队伍的战斗力也是十分自信。在关羽华容道阻截曹操的时候,五百名校刀手一字排开,就把溃不成军的曹军吓得屁滚尿流;关羽甚至认为单靠这五百人就可以攻城,在关羽攻打长沙的时候,就和诸葛亮夸海口:“只需与某五百校刀手,便可取下长沙。”至于关羽如何训练出来这么一支战斗力强的部队,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而最让人疑惑不解的是,自从打长沙之后,这五百名校刀手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到关羽败走麦城的时候,身边就只有三百余名残兵败将,丝毫不见这支精锐的影子。“校刀手”倒有点仪仗队的意思,完全就是撑了撑关羽出场的威风,没有发挥出彩的战斗力。至于这支部队到底去哪里了,我们便不得而知了。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