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不到2年退休,在单位每天几乎什么都不干,不关心单位的事,也没人理,这种人是什么想法?

我去年11月退休的 提前一年半就找借口不上班了 上班坐在那一天天的白达达的自己不舒服同事也不得劲 对单位工作不利

还有不到2年退休,在单位每天几乎什么都不干,不关心单位的事,也没人理,这种人是什么想法?

我就是这种情况:

2017年8月,我所在的县第三中学撤并到一所新开办的实验学校。我原任副校长,主管学校总务后勤工作,撤并后,教育局领导找我谈话:一,年龄大了,让年轻同志上,二,挂个虚职,正股级干部。

到了新学校后,没有安排我任何行政工作,也没安排教课,仅安排担任学校报刊分发。

我从事学校管理工作22年,至今离退休还有两年,我也觉得整天闲着没事不好!但我一个退居二线的老同志,我能主动去做什么?学校新班子新领导们的工作根本就不需要我去扦言,至今两年多了,学校各种管理方面的会议都没有让我参加过一次,我也觉得参加了也没有意义了!

所以,退下来的老同志,临近退休了,单位上的事最好不要去扦手扦言,保持沉默是最好的。

责怪老同志不负责任,其实是错怪了老同志,不理解现在的领导的意图,是一种错误的理解和认识。

还有不到2年退休,在单位每天几乎什么都不干,不关心单位的事,也没人理,这种人是什么想法?

反正过不了多久就退休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多好,省心,省事,也省力。

后台有一位朋友的留言就是如此,他在机关事业单位上班,离退休还差几个月,但他真正闲下来却是两年之前。

两年之前他特别焦急,因为自己就如同一个局外人,想要干活却不知道怎么干,他之前所从事的工作已经有人接手,而他如同一个摆设。那段时间,他很焦急,因为他害怕在退休之前便被辞退,最重要的是他所从事的工作已经分离出去,而他每天如同一个闲人一样,每天三点一线,即轻松又紧张。

就这样,在焦虑中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他发现并没有人管他,领导也没有想要请退他的意思,他才安心下来,清闲到现在。

他在留言中说,他现在在单位如同空气,只要每天按时上下班,根本没有人管他,也没有人理会他,而他,早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方式。

之前是他想要找事做找不到事做,现在是他每天除了消磨时间,不会再想着任何主动找任何事做。

这种情况可以理解,虽然他很清闲,但他起码曾经主动想要去改变这种现状,主动去找过事情做。

回到问题上来,还有不到2年退休,在单位每天几乎什么都不干,不关心单位的事,也没人理,这种人处于什么心态?

这种人处于什么心态,要看他处于什么立场。

如果是因为他找不到事做或者不知道自己做什么,再或者说自己的工作已经被人取代,自己充当的角色形同摆设,那么这是可以理解的。

作为员工来讲,他不清楚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那么这时候管理层也对其不闻不问,不理不睬,员工什么都不干责任在于管理者的分工除了问题。

但如果管理者给此员工安排了工作,此员工在单位还什么都不干,不关心单位的事,那么是员工的不对。

作为员工,既然还没有选择离职,那么就有责任与义务做好领导安排的工作,即便领导没有安排工作,那么也有义务关心单位的事,不然就是一位不合格的员工。

所谓在岗一天,就得敬业一天,作为员工既然你还在用人单位工作,那么就要遵守用人单位规则与维护用人单位利益。

还有不到2年退休,在单位每天几乎什么都不干,不关心单位的事,也没人理,这种人是什么想法?

正所谓退休前见人品,很多人年轻的时候是无法区分的,只有到了快退休之前,无法提拔了,职位也到了天花板,才能分辨。

我单位里面有个老李和老张,都是我的前辈,我参加工作的时候,他们都是年轻的干部,那时候身壮力健,两个人的工作都很积极,给予了我很多的帮助。但是到了他们快五十岁的时候,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老李还有几年就要卸任科长了,但是他工作还是加班加点,早上7点多就到办公室,开始整理办公室的卫生,他从来不用阿姨帮忙搞卫生,凡事都是亲力亲为,有时候当天工作做不完还要加班完成,他经常对我说:当日事要当日毕。很多时候我都开玩笑跟他说:你干嘛这么认真呢,你都快退休了,老李笑着对我说:我还有几年就退休了,所以我要珍惜在位的时间,努力为人们服务,退休后我再好好休息。

反倒是老张这个人变化挺大的,经常迟到早退,满腹牢骚,私下经常跟我说:我都快退休了,反正事情慢慢干,如果你们谁要急的,那就自己做,不要催促我,偶尔还对积极工作的我冷遭热讽。

老张之所以这样肆无忌惮,是因为现有的体制下,他只要不犯严重错误,领导和组织都拿他没办法,不能开除,不能处分,甚至奖金也不能扣除,领导也希望他早点退休,用他的编制重新再进一个人。

这个年纪的人,领导对他也降低要求,只要不吵不闹,不过分要求,哪怕工作少做一点,领导已经很满意了。

为什么老张会有这种想法呢?1、把升职加薪当成目标

老张觉得这个时候职位已经到顶了,不可能还能有升迁,以前年轻的时候干劲十足,是当初有盼头,还有机会升职加薪,所以火力全开,现在就算加班加点也没有用,不管再怎么努力付出都不能再升职,所以慢慢就什么事情都不想管了,只是在等退休。

2、做这个事情有什么好处

老张凡事都会算计,做了这个事情对升职有帮助,立马干,做了这个事情对升职没有帮助,那我不干。以前还经常在我们面前说某人的资格不如他,某人的能力不如他,自己要不是某个领导不开眼,早就提拔了他了。

3、心态发生变化

老张心态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心理上认为自己可以放松下来,不愿意面对工作中的事情,把工作当成自己的负担。而且经常都会埋怨同事,埋怨领导,给他安排的事情太多了。面对工作采取了回避的态度,经常就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持丰富的经验,喜欢倚老卖老,尤其喜欢对年轻人指指点点。

关注@令狐开讲了,专注职场领域,致力于让更多的人活的更明白、更清楚、更成功!

还有不到2年退休,在单位每天几乎什么都不干,不关心单位的事,也没人理,这种人是什么想法?

还有不到2年退休,在单位每天几乎什么都不干,不关心单位的事,也没人理,这种人是什么想法?

这种人就是“混”的想法,等待退休了。

我公司里某部门有个老员工目前就是这样的状态,他还有两年多时间满60岁退休,基本上每天到点打卡上下班,中间大部分时间都无所事事,领导布置点任务,就动一动,不布置任务就偷偷玩股票。

尽管领导对他的工作态度有所不满,但想想他马上也是退休的人了,懒得去管他。

对待这样的“准退休消极症”,我个人有三点看法,和大家交流下。

一、混日子的人,退休了也容易被人瞧不起

即将面临退休的职场人,如果表现出来就是“混”的状态,那么在年轻的同事看来,就是一个负面的典型。

按理来说,在一家公司工作了那么多年,即便体力精力不如以忘了,但这样的老员工应该成为年轻人的精神支柱和榜样,是一家企业的“瑰宝”。

可如果展现出来的精神面貌是如此的消极,那不是要被同事们都瞧不起吗?

想想一个人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能功成身退该多好,也许企业觉得你能发挥余热,还可以返聘你回来帮忙。

比如我公司里就有一个退了休的阿姨,60多岁了我们还聘请她在做技术顾问,按月支付报酬。

主要也是领导们都认可她退休前的专业能力和职业化的态度。

要是以前也是“混”的做法,我相信公司是不可能返聘她的。

二、从一个人临近退休的表现,最能看出其素养

在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其为了追逐名利,也许会表现出非常积极的一面,给人留下个好印象;可一旦临近退休,往往真实的本性就会展露出来。

比如“什么事情都不关心,什么事情都不想干”,就暴露出这个人的责任心很差,哪怕要退休了,也是还有两年左右,起码这两年最后的收官必须负责到底。

这方面我就很佩服我以前单位的一位前辈,他是做公司档案管理的,记得我刚入职的时候,他还有一年就要退休了。

我当时的工作经常要跑去问他要材料,因为知道了他的退休时间,我起初很担心他会不愿意配合,毕竟马上就不在这个工作岗位上了,没必要对我一个新人那么上心。

可没想到这位前辈非常负责,对我提出的工作请求响应很快,并且一件一件资料都整理的很清楚交给我,还把他知晓的一些注意事项提醒我。

这让我对他肃然起敬,一个临近退休的员工能有这么好的职业素养,确实值得年轻人学习。

三、作为企业来说,也不该容忍“混日子”的员工,哪怕是快退休了的

站在企业的角度,我觉得也不该容忍有企业是这样的方式在混日子。

其负面影响很大,主要有以下三点:

1、年轻人的效仿作用

许多年轻的员工都会模仿老员工的做法,老员工就代表了一个企业习惯性的做法。比如一个新人入职,他发现部门某个同事整天无所事事,领导也不过问,他就自然会想“他可以这样潇洒,为啥我不行?”

于是一个人这样模仿,就有第二个、第三个乃至更多。

当一种不良风气形成以后,领导你再想去管理,成本就很大了!不如一开始就把老员工这样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

2、工作本身造成的影响

如果某个快退休的员工在退休前啥工作都不想干的,那意味着其工作岗位的职责都得不到保障,尤其是某些重要岗位也出现类似情况的话,企业的经营风险就加大了。

比如说一些危化品企业的仓管员,工作稍微疏忽下,就可以发生类似江苏盐城大爆炸这样的恶性事件!

3、企业口碑的伤害

在一些服务型的行业里头,员工的工作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临近退休,就对客户、商业伙伴敷衍应对,不仅导致经济上的损失,更严重的是企业口碑上的伤害。

比如超市收银的、银行柜员这些,企业对临近退休员工的工作行为与职业心态需要密切关注的。

写在最后

以上,就是我关于这个话题的一些建议,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作者:丁路遥知事,头条职场教育领域自媒体营销号TOP5,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培训师,资深职业规划师,领英、猎聘、GHR等多家头部平台签约作者,码字不容易,欢迎点击关注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