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感觉手机几乎可以替代电脑,为什么不把手机做成笔记本电脑的样子与电脑PK?

不得不强调一个观点,目前手机想替代电脑还有很远一段距离!

用手机替代电脑?这是所有手机厂家一直在探索和追求的目标,看看锤子的TNT无限屏、华为推出的一碰传和无线PC模式,甚至各家推出的折叠屏,都是在不断探索手机和PC的界线。总想把PC集成到手机中,就像智能手机集成MP3、数码相机那样把电脑融为一体。

但十多年过去了,手机还是手机,电脑还是电脑,甚至许多手机厂家还涉足到电脑行业,这说明两个个体根本无法融为一体,更不要说把手机做成电脑的样子,真的是贻笑大方!

把手机做成笔记本电脑样子更是异想天开

总有人觉得手机可以替代电脑,但实际上手机连平板都替代不了。一句话,尺寸是硬伤,只要有办公需求的人,对屏幕尺寸的要求至少是A4纸大小,甚至很多人连13寸都觉得小了点,现在的笔记本主流尺寸都来到16寸,这种情况下,试问手机怎么做成笔记本电脑的样子?

别说16寸、13寸,就是iPad mini的7.9寸很多人都觉得大了,这个尺寸是没法放进衣服口袋,只能拿在手上,便携性大打折扣。试问用这么大个电脑打电话、聊微信是什么体验?双手都不一定操作得过来。我还记得平板电脑刚兴起那两年,一些人用平板在外拍照,路人都觉得很傻,你要是抱着一个13寸的手机挤公交上下班,用这样一个庞然大物打电话,那是不是脑袋瓦特了?

看看iPad Pro,加一个悬浮键盘都没能完全取代笔记本,更不要说手机了。目前折叠屏想取代的也不是笔记本,而是平板这种轻办公需求。并且折叠屏解决了屏幕尺寸了问题,那电池的续航呢?办公的键盘呢,触摸屏也不见得比鼠标操作快捷。

所以短时间内,手机无法取代电脑,最多做一些文字编辑的轻办公,稍微专业一点的办公需求还得看电脑,手机性能跟不上,散热也跟不上。与其把手机和笔记本进行PK,还不如拿平板和笔记本进行PK,特别是苹果把M1芯片用在iPad上后,这种可能性越来越大了。

这还是一些常规的办公,像一些专业的办公软件手机更是没法完成,比如编辑代码、3D作图、设计、剪辑视频等,手机都是无从下手,很多软件还没有安卓版,适配也是一个大问题。

目前感觉手机几乎可以替代电脑,为什么不把手机做成笔记本电脑的样子与电脑PK?

手机几乎可以取代电脑?这一前提就错了!在生产力方面,手机和电脑差距还非常大,至少现在如此。

所谓生产力,就是用来干活、上班、挣钱吃饭。手机也可以用来干活吃饭,但是毕竟是极少数,比如网红主播、快递小哥,比如大老板。

更多的人则是使用电脑而不是手机来工作。手机是一种辅助,用来移动办公,用来通信、购物、娱乐。电脑产生生产力主要用于专业办公,用于各类设计。包括艺术设计、机械设计、电子设计、建筑设计、软件设计、游戏设计……在高学历技术人才中,占据了主流。

手机一般是基于arm架构,而电脑一般基于x86,前者功耗非常低,但性能差一些。这也就是为什么笔记本电脑比平板电脑耗电的原因。安卓和iOS是基于arm的,这两个操作系统,相对于Windows,实在是简单太多太多了。手机一个APP的大部分工作都是放在了远端的服务器。本地的处理能力非常有限。

Windows支持窗口的最小化、最大化,多任务。就这一点,就使得设计非常困难,当然也很耗费资源。我们在电脑办公时,往往都是同时打开多个窗口。而手机只能一次打开一个。虽然有多开APP,但功能很弱。有人说,一次打开一个不照样干活嘛?是的,可以。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强调生产的原因。因为手机这样办公效率低下,每天上班8小时挣得就少,没人愿意这么干,除非手边没有电脑(比如火车上)临时救急。

在一个高效率的设计软件中,非常强调快捷键的使用,时间就是金钱。手机是不支持的。

如果要让手机像电脑一样高效,可以外接鼠标键盘,可以设计像Windows、Linux、MacOS一样的系统。但是,那样的话,岂不是就变成电脑了?另外如果这样设计,功耗就变高了,重量就上去了,就违背了手机的设计初衷。

这个世界是没有绝对的完美。电脑用于生产的效果高,但是代价是重量大、功耗高。手机轻便、省电,代价就必然是效率低、功能少。不可能两者兼具。要知道一个服务器更离谱:重量是几十斤,噪声很大。这是必然的。

目前感觉手机几乎可以替代电脑,为什么不把手机做成笔记本电脑的样子与电脑PK?

手机发展到今天,功能确实非常强大,有些功能可能比电脑还要强大。但如果说是能替代电脑,还是为时过早。从个人的角度,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下对比。

第一,手机和电脑本来背负的使命就不同,手机是用来通信的,从过去到现在手机一个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打电话,只是科技发展到今天,手机上的功能越来越丰富。虽然现在有了微信这类即时聊天工具,可以不用发短信,可以上网,减少打电话的次数。还有很多娱乐功能。但这些都离不开那张手机卡,离开他很多功能都无法实现。

而电脑则不同,从诞生之日起,就是用来处理大量的数据运算,到后来广泛地应用到科学计算、数据处理、事务管理、工业控制等领域,而这些大量复杂的数据运算,工业设计等,都是手机无法实现的。

第二,二者的操作系统不同,所对应的周边生态也不一样,电脑周边生态非常完整,手机周边生态这几年发展的也不错,但是和电脑比起来还是相差甚远,相关的软件,实现的功能,使用的效率高低等方面,远远不如电脑,就比如说打字这个最基本的功能,就远远比不上电脑。

第三,笔记本电脑在使用过程中,升级或维护起来很方便,但是手机就不行,比如说内存不够了,想在手机上加内存不是容易的事情,但是电脑就很方便。

未来的事情难以预料,说不定哪天手机真的可以和电脑融为一体,但是目前来看,手机想取代电脑还是不太可能。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感谢您的阅读。

目前感觉手机几乎可以替代电脑,为什么不把手机做成笔记本电脑的样子与电脑PK?

目前安卓平板配键盘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产力,但由于安卓app的数量和应用都无法和windows同日而语,所以安卓系统都不能成为办公的主流系统。

不过,随着5g技术的普及,这一局面将很有可能被彻底打破。

云桌面技术将windows操作系统放到云端,安卓平板使用远程桌面作为瘦客户端使用云上的应用程序,只相当于一个显示器和交互终端。

虽然这并非什么新技术,但由于目前的网络带宽不够,用起来还是不稳定,且有迟滞感。5g普及后,这个问题将能够得到圆满解决。windows操作系统将逐步被挤压到云上,之后不断被安卓应用替代,最终被彻底消灭,微软帝国必将灭亡!

目前感觉手机几乎可以替代电脑,为什么不把手机做成笔记本电脑的样子与电脑PK?

市场导向,产品各有定位,注定手机归手机,电脑归电脑,笔记本归笔记本,平板归平板,各自领域发挥着自身作用。

前言

你的问题想法很好,但是你能想到的,优秀的企业家们都会想到。

其实以前流行过可以打电话的平板电脑,即有SIM卡插槽的那种。

相信有一定年纪的人,估计你们还会记得曾经那些拿着比脸还大的平板打电话的人。如上图示。这简直是人类最糟糕的一个发明。忘记是哪年,消费者开始喜欢大屏的手机,大屏幕的平板。因为当时的确特别且新鲜,回头率高,够炫耀的。但后来,新鲜度降低,屏幕开始回归理性。

市场导向,各有定位

目前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几乎都能在手机上完成。但是,受限于屏幕以及操作习惯、工作效率的缘故。手机注定无法代替电脑。

首先,从定位上看,手机主要功能是通迅,这是最基本的功能。电脑的作用是处理与计算。二者从产品定位上有着本质区别。

从硬件上看,手机的处理器不及电脑,内存也不可能与电脑相比。在数据处理与存储方面无法替代电脑。

从效率方面看,手机工作效率远不及电脑。

手机做成笔记本电脑的样子?

手机花了几代人的心血,才从键盘走到触屏。为什么还要把手机做成笔记本的样子?这是市场消费者决定的产品走向,倒退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假如是在电脑上加入手机通讯的功能呢?这不多此一举吗?现在网络这么发达,电脑的通讯完全可以通过通讯软件来实现:QQ话音通话,微信语音通话与视频通话。

综上所述,手机做成手提电脑,或者电脑加上SIM卡通话功能,没完没有必要。

目前感觉手机几乎可以替代电脑,为什么不把手机做成笔记本电脑的样子与电脑PK?

虽然手机目前性能越来越好,也慢慢的取代了pc端,但是pc端也不会完全被淘汰的。

手机的便携

手机如果做成电脑样子,就失去了手机便携性。手机是为了方便携带的,可以单手操作,可以装到兜里或者包里。

就算是做成了电脑样子,如果搭载的安卓或者ios系统,本质上还是和手机没有区别的,好多pc端的软件依旧不支持安卓和ios系统。如果要搭载Windows 10,那就叫电脑了。

电脑还有好多功能是手机不可以替代的,例如:

电脑作图软件

电脑是为了更好办公的,但是目前还有好多软件是手机代替不了的。例如3dmax、ai、ps等软件大型的软件。这些都是手机无法代替的。

电脑大型游戏

电子竞技发展越来越迅速,好多热门游戏已经是亚运会的比赛项目了。这些大型游戏也是需要在pc端上允许的。

电脑的办公能力

虽然手机可以随时随地的写文档,做ppt,看数据。但是在电脑上操作还是比较方便的。手机上做的ppt 好多的功能都不够完善。

总评

就目前来看,手机是完全替代不了电脑的。

等5G环境下,应该会产生出替代电脑的产品。

还有一个限制就是系统的兼容性,就算手机的性能越来越好了,但是pc端的有些软件不是完全兼容安卓或者ios。就比如 华为自主研发的鸿蒙系统,据说的是打破了这个限制,系统可以在电脑上、手机上、平板上、智能穿戴设备上运行。

我是久伴小测,我用心去写每一篇文章,码字很辛苦,希望能喜欢的朋友们,关注我,喜欢这篇文章的可以给我点个赞。有不同意见的朋友们可以私信我或者评论。若图片或文字有侵权,请私信我,立马删除。

我是久伴小测,可能是全网最实在的评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