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和苹果哪个手机更耐用?
作为一名长期使用苹果和安卓的双机党,我想我对这个有一定发言权。
但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不得不唠唠嗑:我不知道题主说“拒绝道德B架”是因为内心倾向于苹果(姑且就说是果粉嘛),还是就想单纯的问一问哪一家的手机耐用,不牵扯品牌归属地这些乱七八糟的,很纯粹的想用产品说话。
但我看到下面不少网友的回答真的很戾气,直接扣上F廊妹、B女、小Q人、没道德这些大帽子。试问这跟那些说华为是Z商机、说小米是D丝机的愚蠢结论有什么区别?说直白点,这就是传说中的键盘-侠,典型的阿Q精神,治标不治本,在产品上超过别人不比什么强吗。并且苹果在国内组装生产、合理合法的在各大平台、门店正常销售,普通老百姓用自己的血汗钱买部外国品牌的手机,反而成为十恶不赦的罪人了?所以这一点我有点不能理解。
那回归正题,华为和苹果手机谁更耐用?
就我的使用体验来看,华为的旗舰机用上三年多一样没问题,至少我同时用的iPhone7和给我父亲买的华为Mate9Pro两款手机到现在都在正常使用。但如果非要在两家手机中分个高低的话,苹果手机的耐操程度还是更胜一筹,整个手机圈没一个能打的。
第一、苹果手机的配置更高既然想要耐用,那硬件参数就是重中之重。处理器、内存、运存这些都很关键,对手机的运行速度和耐久性起到决定性作用。目前苹果最先进的处理器是A14,华为则是麒麟9000,两颗芯片都是5nm,但两家的架构不一样,麒麟用的还不是ARM最新的公版架构,A77+G77(最新的已经到A78了),至于苹果,架构都是自己动手大改的,一直走与众不同的路线,论多核能力麒麟的差距可能没那么大,但要说单核,那A14完全碾压麒麟9000(不管是CPU还是GPU,华为都比不过)。
不过麒麟9000的NPU比较猛,在AI上有优势,并且华为的5G基带是集成式的巴龙5000,A14则是外挂高通的X55,华为在信号和功耗上有一点优势,但高通的5G也不差,差距并没有想象那么大,非常细微。至于闪存和运存,两家基本都是顶配,在读取测试上都很强。
第二、系统优化已经呈现两极走向苹果的IOS系统一直是自己的护城河,优化好,权限严,包括软件市场App Store都一手抓,由于这是封闭系统,运行机制跟安卓不一样,运行缓存、垃圾机制等得到很好控制,相对流畅不少,加上软件消息通知、权限都是统一管理,在使用的时候相对纯净一点。
但IOS到后面升级系统时是根据当时的主流硬件来搭配的,所以会出现变慢、降频(为了保证续航)等情况,想要用得更久,建议前面两年升级后,后面的就保守升级,当然也可以换电池,提升健康度来解决降频问题。
至于华为手机,一直都是用的安卓系统,用别人的就天然低人一头,并且安卓也不敢说比IOS好。不过好在这两天鸿蒙的beta版本已经出来了。考虑搭配还没有正式发布,无法正式体验。
但从架构和LINUX的同源来看,鸿蒙系统更像是类安卓系统的微内核开源系统,或许会避免掉一些安卓系统的先天短板,但在整个运行、使用体验上来看,差距应该不大。今年华为已经提出36个月不卡顿的目标,鸿蒙自己出的话,那对各种接口、权限管理进行规范,这对流畅度提升还是很明显。现在担心的就是APP质量,目前鸿蒙都是主动兼容安卓APP,这跟IOS 的APP独家适配比起来还是有差距的。
第三、手机用工,内部布局等为什么一些手机后面衰减得快,除了系统优化,内部用料和设计也很重要。用料好、布局合理导致内部温度一直正常,那手机的衰减速度肯定要慢很多。
就目前来看,华为手机的工业设计跟苹果比起来还是有很大差距。苹果手机内部模块化非常成熟,并且这一套设计用了很多年,每次升级都是小幅调整,在稳定性和品控上有保证。并且苹果手机的供应链都是全球最顶级的,就OLED屏,京东方到现在都没有通过,品控标准就更不说。
当然,近年来苹果也爆出不少品质事件(AirPods Pro噪音、iPhone12绿屏等),为此还进行售后召回更换,但相比华为近些年的瑕疵(华为的事J门就更多了),苹果的总体比例依然小很多。
如果喜欢尝试各种功能,那华为是个不错,开放的系统就有这种优势。女生的话Mate40和P40Pro都是不错的选择。但纯粹为了耐用、省心,那我个人也倾向于iPhone一点。到今天为止,用iPhone6和iPhone6S的用户还不少,但同期的华为手机用户又还有几个(Mate7、Mate8、P9这些就是同期产品)。
华为和苹果哪个手机更耐用?
我用了十年+的苹果,我老公用了6年的华为,不同的是,他一直用的是一个华为nova2,我在他用华为6年的时间里,我换了3个苹果,5、6s、xr,最烂的要数xr!那些说安卓系统不好的,估计你买的应该是3000以下的手机!我在上个月也换了华为p40,中肯的说:系统及速度,两款手机没有什么不同,不过华为的屏幕分辨率还是稍徇华为一点,苹果有的功能华为基本都有,不过华为手机现在很多功能是苹果没有的,单指双击屏幕截图,双指双击屏幕录制屏幕内容,智能操作屏幕(手掌对着屏幕可握拳截图,上下翻页)智能识别图片内物品的价值,卡路里……还有很多,不要拿苹果6000的手机和华为3000-的手机比,用华为4000+的和苹果比就好了!虽然分辨率色差差那么一点点,但是我决定以后都选华为,不是因为一个手机,而是我是中国人!人家韩国可以全民三星,为什么中国人就不能全民华为呢?虽然只是一个手机,但代表一个国民的态度!说严重点不要也像清朝那样等到唇亡齿寒了,才又来奋发图强!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二百多年前闭关自守的中国,现在的中国的繁荣昌盛足以让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羡慕!
华为和苹果哪个手机更耐用?
两个牌子我都用过,以前用的苹果6 S,现在用的华为Mate30pro.
现谈谈我的感受吧,苹果6S用了四年依然可以再战,只要内存没占满还是不卡顿,相机虽然只有800万像素却比很多几千万像素的安卓手机好,只是电池续航太差,充电太慢,信号不太好,换铃声太过麻烦,主题单一,最后因为实在受不了电池续航果断换机了。
再谈谈现在使用的华为Mate30pro5G版,首先告别单一的桌面和屏保,可以随时换自己喜欢的,主题想换个个性点的也是分分钟,铃声只要自己喜欢随时换还可以是带视频的。充电超快,充电器插上后可以看看电量飞速的涨,用上这手机我的充电宝去哪里了我都找不到了,对于爱看视频追剧的我来说终于不用边充电边追剧了,就算一晚上不充电,利用起床吃饭的时间充充也够用了。用了这手机突然发现以前没信号的地方现在很多地方都有信号了。我经常要坐轻轨,这个我超喜欢,它的NFC可以直接当公交卡用,可以虚拟一张卡在手机里,功能和公交卡一样,可以直接充值,可以换乘,直接手机放在刷公交卡的位置,效果就是一样的,再也不用担心忘带公交卡或者没充值了,比扫码方便多了关键还能换乘。门禁卡也能复制在手机里。这些功能对于我还是蛮实用的,出门带个手机就能解决很多问题。手势截图还是蛮方便的,用手抓一下就截图了。麒麟990的芯片,反应速度肯定没得说,买了个256的版本,下载软件终于可以任性了。自带了有线的耳机,现在很多手机都没有了,这点还是很良心的,我买了三对几百的无线的蓝牙耳机,最后还是觉得原配的才是最好的。除了一开始我不习惯这手机是屏下发声,现在用久了也没觉得怎么样了,曲屏的屏幕更好看些,但老怕摔坏,还专门买了碎屏险,不过也拿得更爱惜了,毕竟6000多的身价也不便宜啊。
想购机的宝宝参考一下吧。
华为和苹果哪个手机更耐用?
建议苹果吧!
不是说华为不好。我自己一直在用华为,但为什么建议你买苹果呢?
因为我老婆一直在用苹果,基本我换2—3个安卓,我老婆的苹果还在用,没有什么问题,除了电池天生小,续航差和天生信号差以外,其他真是没有什么毛病。
其实按照3年使用2个安卓机,一个平均一年半差不多吧和1个苹果用3年算,价格相差不大,所以建议还是苹果吧!安卓机2年以上多少都有卡顿,系统慢或者直接不更新了。苹果就没有这方面的问题
华为和苹果哪个手机更耐用?
我给你讲个笑话吧,我有一个小同事,24左右,省吃俭用买个苹果X,高兴的不得了,兴冲冲的找到我要给我演示新功能,手机对准自己的脸手机立马解锁,还说苹果真牛什么的。为了配合他,我也装作一脸惊奇,说苹果都这么牛了吗?我试试我的老年机行不行。然后我把我的华为千元机也对准自己脸,手机也解锁了,同事瞬间懵逼了,说你的手机也能面部识别?我告诉他说,我这手机一千一买的,而且是去年买的,过两天准备再买一个。同事问要那没多手机干嘛。我没有回答,在这里我告诉大家,本人其实很懒,但最大的优点就是不怕麻烦,我出门通常带两部手机,家里也放着两部,电话卡有四五张,全是实名卡,不同的手机不同的手机卡,不同的用途,估计这些那个小同事是理解不了的。所以买什么手机是根据自己的实际用途来决定的,各家手机都有自己的优势与特长,要不然也不可能在今天这样激烈的市场对抗中生存下来。本人也用过苹果,但从来没有觉得这部手机给我带来多大面子,一部手机而已,能给你多大面子?
华为和苹果哪个手机更耐用?
观点:考虑经济能力的情况下买个一两千的5G手机够用了,用一两年不会卡。
1.现在的手机一年一代新机,5G都覆盖了还买那七八千的4G苹果手机干嘛?
2.说到耐用,买个苹果手机七八千,都可以换三四代新机了,就算一年换一个成本也是差不多的,还能体验更新换代,那不香吗?
3.一两千的手机不差,流畅程度不会有很大的差别,游戏一样玩起来舒舒服服的。
4.手机是随手物品,难免会有损坏、丢失、欣赏值降低的情况。相比苹果低价的国产5G手机,出现这些情况不会那么难受。
5.考虑国际形势,花大价钱买个苹果手机,万一以后功能被限制什么的也难受。
综上:考虑经济的情况下,不是土豪或者虚荣婊,买一个一两千的5G手机性价比最高。
有的人没钱也买几千上万的手机?
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三观,三观不同不做评论。也没有说没钱还买贵手机的人就是虚荣这个意思。毕竟那和我没关系,我只是说说我的看法而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