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会不会人人985,211双一流?你怎么看?
不会的。
网络上一句话“本科遍地走,专科多如狗。”让人有一种错觉,以为拥有本科学历的人很多了。
可是,实际情况是,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占中国总人口还不足百分之四。而985、211双一流学校毕业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
我们是地处中原的一个小县城,就我们县的情况来说,每年毕业的初中生有一万多人,而我们县的两所公办高中只招收五千余名学生,也就是说,有一半的学生是无缘上高中的,只能去一些职业学校,或者走向社会。
就2019年的高考情况来说,每年全国出生人口大约是1900万,参加高考的人数是920万,占百分之四十八。
本科录取人数约309万,占百分之十六。
一本录取人数约114万,占百分之六。
211高校录取人数约46万,占百分之二点四。
985高校录取人数约15万,占百分之零点八。
清华北大录取人数6598人,占百分之零点零三。
总体来说,你可能觉得周围很多人都上了985、211高校,但是很可能是幸运者偏差,还有更多的没有考上的人,只不过你没有注意到罢了。
以后会不会人人985,211双一流?你怎么看?
感谢邀请
以后不会所有人都双一流的。
简单说,双一流建分校,是国家教育战略。就算所有双一流都建分校,不过也就80多所,所以不会所有人都进名校。
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中国的名校太少了,看看世界名校排名就知道了。
中国现有全日制高校两千多所,有大学生3000多万人。但是,双一流高校不过42所。
其中,有很多还是因为“地缘”因素而成的双一流。
想要快速提升名校数量,最好、最快的办法就是利用明显师资、技术孵化新学校。
把其他学校“提成”双一流,然后重金打造不行吗?不行。真不行。
这不是钱的事。因为一所名校的底蕴,不是钱能砸出来的,其承接国家重大课题能力,开展重大研发工作,是需要很长的周期的。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都有可能。
也不是派过去几个院士就能解决问题的。首先,院士没那么多,其次,院士也需要团队。光有院士,没有团队,院士也干不过来啊。
所以,与其往普通学校砸钱砸人,短期还没有效果,不如利用名校资源重新建校。这样见效最快。而新建学校若干年后,可能还会超过本部。比如哈工大深圳,很多专业的分,就超过了本部。
综上,中国名校太少,全建分校,也不可能人人都上双一流。以后会不会人人985,211双一流?你怎么看?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虽然当前的教育资源越来越丰富,但是即使教育资源再丰富,核心的优质教育资源总归是有限的,即使在当前教育资源非常丰富的欧美国家,也只有一小部分学生有机会进入名校,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有一部分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比较突出的人才能够走进名校。
随着名校的人才培养规模逐渐扩大,进入名校的难度会相对有所降低,但是整体的竞争依然会非常激烈。从大的人才培养目标来看,人才培养也是需要有层次的,因为社会发展既需要顶尖的创新型人才,也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所以教育也会分成不同的层次。
如果未来人人都读985、211的重点大学,都往研发型和创新型人才的方向发展,那么整体社会的人才层次就会失衡,这对于产业结构升级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从这个角度来看,人才培养方式要本着因材施教的大原则,从而为社会培养多元化的人才。
从产业领域的人才需求情况来看,当前高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有了明显的提升,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更多的大学生通过读研来提升就业竞争力,相信未来随着产业结构升级的持续推进,研究生的人才需求量会逐渐增加,尤其是专硕,会大量进入产业领域发展。
最后,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孩子成长的路线有很多种,并不是只有读名校才能有未来,对于很多孩子来说,普通高等教育,包括职业教育也许更适合孩子的能力特点。
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
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我!
以后会不会人人985,211双一流?你怎么看?
全国现在有39所985高校,75所211高校,2017年新晋25所一流学科高校,共137所,相比于全国500多所一本院校,占比在20%,这也符合二八定律,顶部高校就这么多。全国一共3000多所高校,有90%的高校没有院士,有80%的院校没有一级学科博士点;有超过70%的高校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没有学科上榜。现在每年高考都有近一千万人,只有不到10%的学生可以上的双一流高校。如果今后人人都是双一流,那么结果就是所有高校都将倒闭,3000所双一流,那企业怎么招聘学生,没有区分度,那就是所有人都将末流毕业即失业。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任何事物只要存在竞争,就会有高低之分,强者恒强,只要高考制度还存在,双一流就会存在,二八定律在高校一直存在,马太效应只会使头部高校越来越强。
以后会不会人人985,211双一流?你怎么看?
人人都是985、211、双一流,当然好,但那是绝对不可能的。都是985、211、双一流,等于没有985、211 、双一流。
以后会不会人人985,211双一流?你怎么看?
小周老师认为是不会人人都上985、211大学的高考考生基数大,而985、211录取率低
高考考生报名人数目前已趋于稳定,基本稳定在1000万左右,今年的报名人数是近五年来最多的,达到了1071万
而985、211录取率却“捉襟见肘”,拿17年的数据来看,各省市985录取率最高是天津,才达到5.81%,211的录取率相对高一些,一些比较好的省市能达到13%以上。从这些数据来看,在当前的形式下,能够考进一所985.211的高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分校区数量增加也无法“消化”基数重大的考生985院校有39所,加之985在内,211院校有112所,100多所高校去录取动辄上千万的考生是不现实的,大部分的考生还是需要进入其他高校完成学业
以后人人上985.211可能不会实现,但人人都有大学读还是有希望的。发展潜力并不取决于你在哪所大学读书,更多的决定于你的态度和努力程度,普通学校逆袭的大有人在,而在重点高校中自甘堕落的也不在少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