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讲得好和教学成绩好的老师,你认为哪类更靠谱?为什么?
当然是第二类老师靠谱了。
公开课就是一种表演,看起来花里胡哨,听起来是一种享受,用起来价值不大。
经常上公开课的人都知道,一节好的公开课是需要反复打磨的,有一个专业的名词叫“磨课”,就是要你反复打磨的。除了反复备课,精心准备每一个知识点和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之外,还会和学生一起反复上这节课,一直准备到完美无缺,一节好的公开课就诞生了。
经常上课的老师有时间这样打磨吗?
没有时间。
特别是农村小学老师,一个人教一个班级的课,哪有时间这样反复打磨。就算老师有时间,每节课都这样打磨,学生也是受不了的。
公开课讲得好,学生成绩就一定好吗?
不一定。
学生的成绩好是需要很多方面的,讲课、作业、练习、辅导,还有做学生的心理工作,一项工作也不能少。把这些工作都做好了,学生才能有好的成绩。
公开课只是把这些因素中的一个方面——讲课,放大了出来。
讲课的作用很有限,讲课讲的好,可以提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有学习下去的欲望。特别是小学生,兴趣是很容易激发的,但是,要使他们长久保持下去就比较难了。
上公开课的老师只考虑这一节课上的兴趣如何激发出来,之后的事情就不管了,而普通老师是必须要考虑的。
其实成年人也是这样的,对一件事情产生兴趣很简单,要把这种兴趣长久的保持下去是很难的。前几年《百家讲坛》大火的时候,易中天讲的历史受到很多人的追捧,太多人准时坐在电视前看易中天的讲课,听得心旷神怡、听得如痴如醉。可是,如果给听过易中天的课的人发一张试卷,考试易中天讲过的知识点,能考多少分呢?恐怕大部分都是学渣吧!
但是,在听过易中天的课的人当中,一定会有人因此对历史产生兴趣,从而在历史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取得一定的成就。
公开课也是如此,课讲得好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要把兴趣长久的保持下去,并通过作业、练习、辅导、反复练习,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掌握住,是普通老师关注最多的事情。
所以说,在实际工作中,还是那些成绩好的老师更靠谱一些。
公开课讲得好和教学成绩好的老师,你认为哪类更靠谱?为什么?
这个问题提到了成绩,成绩是怎么来的呢?成绩是有一个系统的过程。这个系统都有什么组成的呢?教,练,训,驗收。这里每个环节都重要,各个环节都有质的要求,这是出成绩的关键。
公开课讲得好和教学成绩好的老师,你认为哪类更靠谱?为什么?
教学成绩的优劣,与上不上公开课没有多大关系。
1.公开课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学校上公开课的,大多数是要求进步的年青人,今后有可能捞到一官半职。与领导的关系也好,领导不让这样的老师上还让谁上公开课。公开课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一般由教研组拿出一个初步方案,让上课的老师去备课,老师备课以后要上课,组内老师都要去听课,听课以后要针对这节课,进行评价。重点是这节课还存在什么问题,包括教学环节,老师的说话、板书等都要一点一点斟酌,然后还要试上,听课的老师也更多了,课后再评价,最后领导、老师都满意了,老师才能去上公开课。在上课的过程中,上课老师也确实得到了锻炼,教学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也有的老师,可塑性较差,上过很多公开课也没有什么进步,那教学成绩也只能一般。但是也有的老师,上公开课是自己去打拼,不需要老师、领导更多的帮助。
2.平平淡淡才是真。大多数老师都是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人。有些老师不想提干,也不热衷于评职称。人到中年,把所有的事情都看得很淡。学校安排公开课,这些老师也不愿意上,能推就推。这些老师年富力强,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愿意钻研教材,对孩子的管理也很严格,他们给孩子上的课,都是原生态的课,虽然不是花枝招展,却也是原汁原味,更接地气,更适合教学,因而这样的老师教学成绩很突出,是一些上公开课的老师无法比的。
实实在在才是真。要是让你的孩子选择老师,你会选谁?
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公开课讲得好和教学成绩好的老师,你认为哪类更靠谱?为什么?
针对题主提出的问题:
公开课讲得好,教学成绩一般,教学成绩突出,却不会讲公开课,你认为哪类教师更靠谱?我是一名职业院校的老师,我来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
公开课讲得好,教学成绩一般,教学成绩突出,却不会讲公开课,我个人认后者更靠谱。
我个人为什么认为是教学成绩突出,却不会讲公开课的老师更靠谱呢?请您看以下几个问题:
一、参加公开课的老师是怎么选出来的?在一般人的认识中,肯定会认为能够参加公开课的,那一定是学校里最优秀的老师了。这点我也不否认有的老师很优秀,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不是这么回事。参加公开课对老师来说是一种荣誉,并不是谁想参加就能参加的。为什么那么多老教师教学质量好,而因为没有公开课而不能评职称,这下明白是为什么了吧?所以对于这点我不想多说,大家明白就好了。
二、公开课是怎么磨练出来的?公开课与普通课的区别,就在于公开课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多次演练后的结果。公开课的一般是样磨练出来的:先是老师自己把内容整理出来,然后集体听课,提出意见,进行修改,最后老师自己再进行行打磨。这一轮完成后,再进行下一轮的重复打磨。这样一轮一轮下来,少则半个月,多则半年,能够精准到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提问、每一个学生的回答,说白了,就是表演。
三、学生喜欢这样的公开课吗?公开课是讲给专家评委听的,不是讲给学生听的,所以对学生而言,就是折腾学生。别的不说,为了上公开课,同样的内容讲了一遍又一遍,假设是十次吧,学生会没有反感吗?这还是其次的,关键是为了排练公开课,学生的正常上课也会受到影响。所以对学生来说,虽然无条件支持老师的工作,但也并不是没有自己的看法。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公开课的对象不是学生,而是专家评委,就这一点而言,公开课讲得好,教学成绩一般就不难理解了。
四、结束语公开课确实可以让一名老师快速成长,但公开课也仅仅是公开课而已,真正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少些花架子的普通教学效果更好。
公开课讲得好和教学成绩好的老师,你认为哪类更靠谱?为什么?
感谢米兰君说教育的邀请。
一个老师教学业绩的好坏与多种因素有关,公开课讲得好的老师,他们的教育教学业绩通常都不差,除非这位老师没有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学生身上。一提到公开课,有的网友就要喷公开课讲得好的老师是作秀,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因为我们都习惯于当教练,很少人愿意当运动员。喷公开课讲得好的老师的这些人,扪心自问一下,这堂课如果是你来讲,会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呢?
要讲好一堂公开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选课、备课、制作PPT、试讲、同行点评、课件修改、再试讲、再点评等各个环节,老师都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堂公开课的好坏,主要体现当前的教育理念、对章节重难点的把控程度、老师的肢体语言和与学生的互动情况。如果公开课讲得好,说明老师的基本功扎实,体现了当前的教育理念,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学效果也不会是一般。
当然,并不是所有公开课讲得好的老师,他的教育教学业绩都很好,有的老师由于时间和精力的关系,没有管好学生,没有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及时巩固,考试过程中,学生成绩可能会不太理想。
教学成绩突出,但却不会讲公开课。这种现象是有的,有的老师的教学业绩几乎年年第一,每当有竞教活动时,他极力推荐别人参加,而自己不去。一是因为他自己不会讲公开课,自己不自信,二是因为他的教学方法不能体现当前教育理念。
我身边也有这样的老师,他的教学业绩比别人好,但就是不会讲公开课。因为他仍然采用死记硬背、填鸭式的教学学方式,这不符合当前的教育规律。有位数学老师,每当下课的时候都要让学生到办公室来背书上的例题,每次考试的卷子,都要让学生重新再做一遍,老师也会不定时抽学生来背试卷上的题。用这种方式来教学,就是学生全部考满分,我都不认为这样的老师是优秀的教师。
要问哪种老师更靠谱?
我认为公开课讲得好,教育教学效果好的老师更靠谱。
公开课讲的好的老师,只要用良心教书,教育教学效果都不差,这样的老师会赢得学生喜欢。靠死记硬背或者题海战术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进入高一等学校学习就会感到很吃力,因为缺少探究精神和发散性思维,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了。
公开课讲得好和教学成绩好的老师,你认为哪类更靠谱?为什么?
问这个问题的应该是一个被公开课伤过,之后对这个问题耿耿于怀,于是想要在网上找一点安慰的老师吧。
我也是一个老师,可以在这个问题上,明确的告诉你,肯定是后面的这种老师更靠谱,并且支撑着中国的教育向前发展的,绝不是公开课讲得好的老师,而是后面这些默默在教学一线奋斗的老师。
公开课是什么?
说白了,就是表演课,上的人知道没有意义,听的人其实也知道没有意义。但为什么还是要上呢?
因为,这样的课,汇聚集体智慧,经过排练、反复打磨,甚至可以胜过一场舞台剧,因此观赏性十足,备受外行人、领导、摄像机的欢迎。用很多专家的话来讲,这代表了教育的门面。于是,公开课也成了很多老师博名声、拿奖项的重要途经。
我们就眼见很多年轻老师,一走进教师行当,就立马一门心思扑在里面拼命成长,还乐此不疲。我总在这件事上忧心忡忡。
一个年轻老师,课程内容都不熟悉、日常教学上的驾驭能力还不足,就一门心思扑在公开课上,有时一堂课要磨十几遍,让同一个班的学生把同一节课上个好几遍,这不止是在浪费自己的青春,也是在浪费学生们的宝贵时间啊。
当然,我们也不是说在公开课上,老师一点进步也不会有。进步当然也是有的,毕竟会有那么多老教师可能在给你的课出谋划策,在给你设计上课语言、动作呢!
但是,从性价比上去看,年轻老师与其把这么多的精力放在公开课的表演上,为何不去上课影视班,排练个小品、话剧呢,那岂不是在艺术造诣上能有更大的提升?最关键的是,排个话剧不至于害人,排个公开课,却是要害学生的啊。
有人看了我上面这样一段话,认为言过其实了。
但注意,这并不是我一个人的观点。只要你有心,去学校问一问,哪一个老师对于公开课其实都是深恶痛绝的。
不是因为老师不敢上公开课、怕亮相,而真是因为这种课越来越被玩坏了,形式太花哨、内容太不接地气,上一次,少一层皮,关键还是对于学生来讲,一点益处没有。
我总很相信一件事情,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当一个老师,整天只埋头于公开课、表演课、各种培训、演讲时,这个老师用于教学的时间就肯定会非常有限,要说对于教学没有影响,那是不太可能的。所以,我其实有几个不成熟的想法:
1、希望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能够下个规定,让新入职的年轻老师,千万不要参与公开课,而要让他们专心学科教学,等有了一定的教育年限、一定的教学成绩,然后再让他出来亮相。这种亮相,是检验式的亮相,重点不是表演,而是看一看他在课堂上的驾驭能力。
2、要让有成绩的老教师多亮相。这些老师底气足,他的亮相表演气少一点,传授经验的成分多一点,可能才是公开课的正确打开方式。
3、千万不能拿公开课的评比作为考量一个老师能力的重要标准,因为表演得好并不代表教育教学就好,看一个老师是否优秀,我们完全可以看他所带班级的学科成绩、这个老师的日常考勤、师德师风等,总之,要重视过程而不是某一次表演。
你好,我是君山,一线教师,爱谈一点教育,如果你也喜欢,欢迎关注我,君山期待与你进行交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