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农村学校拆迁与改变主要原因是什么?

时代变化。教育和文化。改变

农村出生,农村成长,又在农村任教二十余年。

在上学的年代,村村有小学,三四个村子就有一所中学,当时叫做“联中”,大概是几个村联合办的中学的意思。

九十年代开始在农村任教时,中学就在逐渐撤并。

进入两千年以后,小学人数逐渐减少,撤点并校开始实施,大量的小学被撤并。

随后叫停了撤点并校,但是,已经撤并的学校也不可能再恢复了。

虽然叫停了撤点并校,但是,撤点并校还再继续,原因无他,只是学校没有学生了,也就没有存在下去的必要了。

我们所在的几个村镇,以前的时候,在镇里被划为南片,包括八个村庄,在我上学的年代,这八个村庄当中有八所小学,两所中学,并且学生数还都不少。

如今,这八个村庄当中没有一所中学,小学也仅有一所。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我以为有以下几点:

一、计划生育的影响。

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每个村庄都有小学,并且小学的人数都在一二百人左右,稍微大些的村庄的学校能有四五百学生。

后来人数逐渐减少,原因是适龄儿童的总数在减少。

一个村庄的所有适龄儿童也没有这么多。

二、城镇化的影响。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进入城市的人数极少,就算有一些,也是进城工作,而能把家庭带进城市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现在就不一样了,进城务工人员大量增加,而在城市买房,把家庭搬进城市的人也不在少数。

现在再去农村,只剩一些老年人和一些孩子,年轻力壮的都在城市工作。

就我所在的村庄,据我最近几年的观察:

到每年的腊月二十五、六之后,小村的街道两旁陆陆续续的就会停满小汽车,都是在外工作的年轻人携家带口回老家过年。

过完春节,到正月初四、初五之后,街道两边的小汽车就会逐渐减少,到了初七、初八,街道两边就会空空荡荡,不再见到小汽车的影子。

要是在平时,在街道上是很难见到四五十岁以下的壮年人。

三、私立学校的影响。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没有私立学校,学生也不能进城上学。

上学只有一条路可选择,就是去村小学。

现在,可供选择的途径增多了。

就算还在村里住着,也能把孩子送到城里上学,或者是送到私立学校上学。

农村公办学校的短板是不管食宿,有些家长为了能腾出时间打工,就会选择的孩子送到私立学校上学,两星期送回家一趟,孩子上学、家长打工,相互不影响。

总体来说,农村学校的拆迁是时代的影响。

某农村学校拆迁与改变主要原因是什么?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从长远来看,这是大势所趋

某农村学校拆迁与改变主要原因是什么?

现在农村学校合并拆迁已经是成为普遍现象,尤其边远人员稀少的地方。

据我了解的一个真实事例,我家乡某县某镇某村的一个小学教学点,只剩下一个老师和一个学生。然后上课这位老师就开摩托驰骋六七公里的山路送这位学生到镇中心小学上课。放学后就载回来。老师成了"搭客"的。还有一些教学点总共是几个学生或者十几个学生的。这无疑让我们有一些反思。

我们小的时候,每个村都还是有学校的。一群孩子跑着上学,其乐融融。随着发展农村稍微有条件的孩子慢慢有的去城镇上学,学生越来越少,教师力量还是一样。好多地方都出现一个老师带一个甚至几个学生的现象,国家教育投入却没有减少。造成很大程度的老师资源和教育经费的浪费。

拆并学校主要目的是节约教师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对老师和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

拆并学校的初衷是好的,但是都需要有个过程。随着国家提倡城镇化建设,孤村和偏远地区的整合会越来越好。村子整合后,学生也集中了。也可以更好的平衡教育资源。

农村小入学的适龄儿童年年减少,为农村小学拆迁并校,提供了依据和理由。另一方面,农村逐步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也是农村适龄儿童减少的又一个原因。

目前随着人口政策二胎的放开,农村入学的适龄儿童会有所增多,有可能迎来一次人口高峰,须引起有关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关注。

某农村学校拆迁与改变主要原因是什么?

农村的“撤点并校”现象远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就开始出现了,当时的背景是农村的劳动力转移和人口计划生育,导致适龄学龄前儿童大量不足,由此造成乡村学校教室空余出来,在此情况下,有些地方不得不实行“撤点并校”。

但是到后来,所谓的新农村建设又开始大规模的投资兴建新校,把原来的各村小集中合并,低段学生在村小,中段及高段学生都要到乡镇完全中学上学。

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人口红利在若干年后将集中凸显,届时农村学校的分布将重新适时调整,更加趋于合理,更加适应未来农村经济的发展。

某农村学校拆迁与改变主要原因是什么?

为提升教学质量!

某农村学校拆迁与改变主要原因是什么?

温铁军教授有期讨论教育的视频谈过这个问题。资源禀赋派生制度,国家城市化发展战略,教育制度也必须配合。导致向城市,尤其大城市倾斜。而大城市高房价又导致大量教育资源浪费,而大城市教育者多数也并未获益。乡土社会更成为教育改革重灾区。我所在的五线城市,教育水平倒退不止二十年,只是因为大学扩招,大多数家长被忽悠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