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让小学生爱上阅读?

怎样才能让小学生爱上阅读?我觉得最主要的是要用引导的办法,而不能用强迫的办法。怎么样引导呢?

首先,要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家中要有书,有适合阅读的地方。有条件的可以专门设一个书房,没有条件的哪怕在客厅里也能放下一张书桌,上面放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这样学生做完作业了,可以随意的看一些喜欢的书籍。

第二,家长要率先垂范。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是很善于模仿的,如果家长在工作之余,总是打麻将、玩手机、看电视,孩子也会跟着学的,就算是想读书,也没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家长在工作之余也读几本自己感兴趣的书,无形之中就会影响孩子,让孩子也喜欢阅读的。

第三,要根据孩子的兴趣,让孩子自主的阅读。像我家每到放寒假暑假时,第一件事是把孩子带到书店,让孩子自己选几本感兴趣的书,选着选着孩子的眼界和阅读范围就开阔了。如果以大人的眼光,给孩子制定一个阅读计划,要求必须完成,孩子不感兴趣,容易引起反感,反而达不到好的效果。

这只是我的一点经验做法。还有很多不到之处,欢迎留言指点。

怎样才能让小学生爱上阅读?

关于“怎样才能让小学生爱上阅读”这个问题,结合个人经验以及《温儒敏谈读书》中的观点,我与大家分享以下几点:

1.让小学生爱上阅读,就要让孩子多读“闲书”

此处所说的“闲书“是指学生按照自己兴趣选择的书,既包括名著经典,也包括某些流行读物,没有那么强的目的性,不一定与考试有关。

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老师和家长们情愿孩子多读与考试相关的书,认为读其他的书都是在浪费时间,影响学习。而温儒敏却建议老师和家长不但不要干涉孩子读“闲书”,还要多鼓励和引导孩子读“闲书”。毕竟,孩子读自己喜欢的书,才会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众多的事例已经证明,读”闲书“多的孩子往往因知识面广,思维活跃,不但成绩名列前茅,而且能力也出类拔萃。今年,距高考满分只差47分被清华大学录取的武亦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武亦姝这位美女学霸曾在2017年,因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冠军而一举成名,有好事者曾经扒过她所过的书,仅仅一个学期的课外书单就有如此多的“闲书”:沈复《浮生六记》、王国维《人间词话》、蒲松龄《聊斋志异》、曹雪芹《红楼梦》、庄子《庄子》、陆游《剑南诗稿》《放翁词》、晏几道《小山词》。除此以外,她也自称床头必放一本《陆游诗》,随身必带一本《苏轼词》。倘若不是喜欢,谁又能在繁重的学习之余去啃这些“闲书“呢?谁说读了这么多“闲书”影响学习成绩和处事能力呢?

2.让小学生爱上阅读,就不要过多布置阅读任务

老师和家长经常建议孩子“不动笔墨不读书”,温儒敏指出,这对于需要精读的文章而言当然是好的,但对于一般的课外阅读而言,未免过于束缚手脚,孩子老是带着任务去读书,读书的趣味何在?放开手,让他们尽管去读好了,读书兴趣自然而言就建立起来了。

我小时候的一个玩伴,是大家心目中的才女,博学多才,有一次,她答应放学后带我去一个神秘的地方,去了才知道,这个神秘的地方就是她奶奶专门为她布置的一个小书房,她一进书房,就拿起一本书如饥似渴的读起来,那时正值冬天,屋里也没有暖气和空调,不一会我们便冻的鼻涕只往下流,但我那位玩伴并不以为然,一边哼鼻涕一边读书,流的多了,便在厚厚的棉裤上一抹,接着读下去。这种浓厚的阅读兴趣,绝不是在书中圈圈点点批批画画训练出来的。所以,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先放手让他们读吧。

3.让小学生爱上阅读,就要关心孩子的“语文生活“

这里所说的“语文生活“,是指孩子之间形成的语文“圈子”与表达形式,包括“闲书”的阅读交流、上网、微信、微博等。不关心孩子的“”语文生活”,就无法了解孩子的阅读兴趣所在,又何谈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呢?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作者尹建莉谈到,女儿在读完金庸十四部武侠小说后,她打算给女儿推荐一些名著,却发现那些名著根本提不起女儿 的兴趣,但是当女儿看到时下热播电视剧《还珠格格》的书后,眼睛便放出光来,于是便给她买了一套,令女儿爱不释手。后来,她又购买了《还珠格格II》,作为礼物送给了女儿,女儿喜欢非常,不但一口气读完,而且还看了又看,阅读的浓厚兴趣就这样培养出来了。这可以说是关心孩子的“语文生活”的典型事例。

以上就是我对上述问题的看法,欢迎大家讨论交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