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都愿意追随刘邦?他的个人品质里面最可贵的是什么?
乡下无赖
众所周知,太史公司马迁大家,人称“史圣”的他笔力强硬有劲,是最擅长春秋笔法的,性格也非常直接,他向来就不缺乏以最坏的恶最坏的笔法描写帝王将相。所以在他的笔下,当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就有了一些无赖特征:
一,刘邦他从来都不下地干活,不爱做家务,都是自己的妻子吕雉来做,他只负责给田间地头的妻子送饭送水。
二,爱去酒馆喝酒,从来都是赊账,不给钱。有一次他喝醉了,老板娘看他身上伏着一条黑龙,也不敢要钱,只好把记载赊账的记录全部删除。也据说只要刘邦进了酒馆,酒馆的客人立马就会多起来,生意非常好,也算是抵了酒钱了吧。
- 三,在和吕雉没有成亲之前,经常夜不归宿,串门喝酒。有一次大清早,刘邦带着自己的狐朋狗友来他大嫂家喝酒吃饭,他大嫂故意在厨房把厨具弄得发出声音,他的那些狐朋狗友意识到了,就走了,饭也没吃。但刘邦进厨房一看,还有饭,就对自己的大嫂感到非常生气。更令人忍俊不禁的是,当刘邦打下天下之后,给他大嫂的儿子封了一个刮锅侯。
四,还有就是在当亭长的时候经常辱骂自己的同事,辱没斯文,只要一看到书生他就喜欢把人家的帽子拿下来做不雅之事。
我们都知道刘邦是一个很高明的君主,也是一个很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毛泽东对刘邦有着极高的评价说刘邦是帝王将相里最厉害的。可想而知他的本事和能力是怎样的。刘邦成为君主,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缺一不可。下面我们就来说一下他的“人和”条件,可贵品质。
第一刘邦处世非常机敏,尤其是当时乱世之中急需这样的品质。《史记》记载,刘邦在早年曾有意追随信陵君干一番事业,但是当他到大梁的时候,信陵君已经死了,他就转投信陵君的门客张耳。还有一件能够说明他非常机敏的事是鸿门宴。
入关之后,刘邦驻军霸上,项羽对刘邦封闭函谷关非常生气,决定就要立马带兵灭了刘邦,项羽帐下的项伯早年张良曾救他一命,就立马跑去向张良寻求对策,张良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刘邦,刘邦大惊失色,然后就开始显露出他的机敏特征了。
他首先问张良怎么会和项伯有交情呢?这就看出他遇事不慌,他首先想的不是如何应对敌人的策略,而是在想为什么敌人会把这样的军事机密告诉张良,张良向他解释了一番,刘邦又问张良和项伯谁大?张良说道项伯比我大。于是刘邦就把项伯叫进来,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项伯,还许诺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项伯的儿子。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刘邦就能想到策略不仅得到项伯的好感还能和项伯紧紧捆绑在一起,直接将对方阵营的人变成了自己的人。那么没有大量的社会阅历和洞察人心的机敏是无法做到这样的。
第二就是刘邦具有百折不挠的品质。孟子曾说到上天要是降大任给一个人,那么必定会使这个人内心痛苦,筋骨劳累,肌肤消瘦,事事不如意,想要干成一番事业,自然少不了现实的磨砺,能坚持住就可以成功,坚持不住就是失败。刘邦在其经历过程中遇到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但他一路上坚持下来,披荆斩棘,这真的是令人敬佩,十分宝贵的品质。
刘邦当年率领五十六万大军攻打项羽的阵地彭城,本来以为有着足够数量的军队就可以打败项羽,平定天下。可没想到的是项羽有着精密的作战方法,战术水平极高,仅仅率领三万骑兵就打破刘邦,五十多万军队就这样灰飞烟灭,刘邦也狼狈出逃。要是普通人遇到这样的结局估计就一蹶不振了,但是刘邦就没有这样,他一逃离险境就立马宣布他的战略计划,想好下一步的部署,继续奋战。
第三刘邦他是一个非常具有自信的人。我们都知道很多人没有极高自信的是害怕自己要是做不好很丢人,感到羞辱,但是刘邦就不这样。当年吕公就是吕雉的父亲办寿宴,定下了一个规矩:贺礼的钱数如果在千钱一下,席位就在客堂之下,钱数在千钱以上,就可以坐在客堂之上。
刘邦当时直接来了一个“贺万钱”这可是吸引了吕公的注意力,这才有了后面吕公给他面相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的事情。还有就是在刘邦刚起兵时,在萧何的帮助下杀掉了沛县县令,当时没有人敢做首领,担心做不好会被杀头,灭族。可就是刘邦有这份勇气,主动答应,相信自己可以干一番事业。他这种气魄也是我们现在所要学习的。
结语在刘邦的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百折不挠,处事机敏,充满自信等等。综上所述,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刘邦,各个条件的满足,才足以使他成就帝王梦,激活帝王之气。
为什么都愿意追随刘邦?他的个人品质里面最可贵的是什么?
水浒传中的宋江就是刘邦一类的人物,善于变通善于待人是主要因素。宋江由一小吏而坐上梁山好汉首位,刘备贩席买履之徒却能成为蜀汉之主,都是凭借这种御人之术取得成功的,但这种人并不诚实,是厚黑人物的典型,可学其长处不可效仿其险恶用心。
为什么都愿意追随刘邦?他的个人品质里面最可贵的是什么?
人们为什么都愿意追随刘邦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说三件有关刘邦的事情,大家看完后,相信不用我说,很多人心里就会有答案。
第一件事:最初刘邦在沛县率众起义时,雍齿也跟随刘邦一起。问题是,雍齿出身豪强,在沛县更有着不可低估的身份、地位、影响力,所以他始终不甘心屈居于刘邦之下。
虽然,刘邦对雍齿非常倚重,几乎让他成为早期的沛县集团中,唯一一个能独当一面的人物。后来在刘邦率军出征时,也是让雍齿镇守刘邦的大本营丰邑。
但刘邦让雍齿镇守丰邑的结果,就是他在不久后投靠了魏国。因为丰邑是刘邦的大本营,所以他自然要重新夺回丰邑。但是,因为雍齿并不好对付,而且刘邦最初的家底也太薄。所以刘邦最后向项梁借兵后,才成功打败雍齿。
等到打败雍齿后,面对雍齿这位叛徒,刘邦并没有因此惩罚他,而是继续让他在自己手下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刘邦这样不计前嫌继续重用雍齿,也让雍齿成为刘邦胸怀宽广的一个活广告。因为,大家一看连雍齿这种叛徒都能在刘邦收下混得风生水起,那自己跟着刘邦,肯定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第二件事:刘邦一开始,并不觉得韩信有多了不起。但是,因为萧何极力推荐韩信,刘邦就马上把大将军的信印给了韩信。这种魄力,不是项羽没有,翻开历史,有这种魄力的人,恐怕也是空前绝后的。
因为,一个大佬破格重用人才并不难想象,但一个大佬并不认可对方的能力和见解,却因为自己的主要助手极力推荐,就这样破格重用对方,这种信任和魄力,那绝对是空前绝后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刘邦这种做法,不仅收服了韩信,更是彻底征服了萧何。
因为,刘邦这样做,会让萧何更愿意死心塌地的跟着他混。因为,刘邦并不真正了解韩信的才能,只是因萧何力荐,就让韩信成为大将军,这给足了萧何面子。我们可以想象,萧何不论跟着谁混,恐怕也很难受到这种待遇。既然如此,萧何还有必要冒险去背叛刘邦吗?
当然,刘邦火速提拔韩信后,韩信自己也足够争气,很快就让大家都服气,所以这样传出去后,刘邦自然是不拘一格降人才。试想,如果刘邦破格重用韩信后,韩信干事一再砸锅,人们都非常不服韩信,刘邦的威望就会下降。因为,这绝对是标准的亲小人、远贤臣啊!
第三件事:英布选择背叛项羽后,很快被龙且打败,于是他只好逃到刘邦的驻地。结果英布见到刘邦时,刘邦边让两个美女洗脚,边接见英布,同时对英布的请求也是爱理不理。总而言之,你先睡觉!有啥事,咱们明天再说。
英布本以为,刘邦听到自己到来后,会高兴的出门迎接,会召集所有手下,给他接风洗尘。但却没有想到,刘邦竟然这样对待自己,英布顿时失望到极点。
因为,英布选择背叛项羽投靠刘邦,结果自己地盘和军队都被项羽打没了,而现在刘邦又这样对自己,自己还有什么前途呢?
想到这里,英布那是自杀的心有都有。总而言之,真是千不该万不该背叛项羽啊!但是,等英布到了住宿的地方一看,发现自己的住处,竟然和刘邦的住宿标准是一模一样。看到这一切,英布马上又找回了希望与自信。因为,这证明刘邦依然非常重视他。
从某种意义上说,英布在不知不觉中,已被刘邦给驯服了。大家试想一下,如果刘邦一听英布前来,就高兴的出门迎接,还召集下属给英布接风洗尘,那以后刘邦无论给英布多少好处,英布也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凭他英布的才能和地位,就应该得到这一切。
更重要的是,后面刘邦如果想压制英布,对英布表现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英布肯定会很难适应,也很难接受。但是,刘邦一进门,就给英布一个下马威,让英布非常痛苦的接受了刘邦高高在上的事实,那以后英布再见了刘邦高高在上的样子,自然就不会觉得奇怪。
而且,英布一进门,让刘邦当头一大棒,打得万念俱灰;在这种背景下,英布从心理上自然会觉得自己根本没有资格与刘邦平起平坐。后来,刘邦又把一大堆胡萝卜送给英布,英布重新找回自信与希望;让英布从心理上,就觉得刘邦对自己实太好了。而此时英布再看到刘邦对他的好时,才会觉得这完全是刘邦的恩赐。
综合这三个故事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人想要让大家都追随你,首先必须要让大家都相信你是一个有能力且心胸宽广的人,这样大家才会积极让你靠拢,因为跟着这样的大哥混,前途和待遇肯定不会很差。
接着,你必须要有真正的识人能力,能够从这些向你靠拢的人当中,识别出真正的人才,并给予破格重用。
如果你无法识别出真正的人才,或者识别出人才之后,无法给予破格的重用,那真正的人才,自然会离你而去,这样你就会变成类似袁绍之类的人。总而言之,虽然看似有能力,也心胸宽广的招贤纳士,但却不能真正识别和重用人才,结果就是徒有虚名。
最后,当你能够识别和重用人才后,你还必须还要有操控人心的手段。因为,你发现、拉拢或提拔起来的人才,一旦翅膀硬了,很容易反过来和你分庭抗礼。因为他们很多人会觉得,自己现如今所得到的一切,都是凭自己的努力而理所应当得到的。
在这种背景下,他们还会心甘情愿一直追随你,给你当小弟吗?所以,想要让这些些人才始终心甘情愿追随你,必须要想办法让他们真正臣服于你,让他们觉得自己没有资格与你平起平坐,让他们觉得你对他们的好都是一种恩赐,而不是理所应当。只有这样,大家才会认为离开你是一件不划算的事情,这样大家才愿意一直追随你。
为什么都愿意追随刘邦?他的个人品质里面最可贵的是什么?
人家刘邦不当皇帝还真是亏本。这忽悠的能力简直能把天给说破了!
刘邦怎么忽悠?这就要说到这个刘邦斩白蛇了,当初刘邦在芒砀山只不过斩了一个小白蛇,然后在前面醉倒。后面的囚犯竟然在老妇口中得知那白蛇是白帝之子,被赤帝之子斩杀。真的有这么玄幻?还是古时候灵气比较足?到了晚上刘邦还梦见小白蛇,说要复仇。
刘邦还跟人家还价说“我还不知道能不能活着出了这高山呢,等我到平地的时候偿命好了”这小白蛇也说“那好,你今日把握拦腰斩断,那我就在你称帝中间的时候找你偿命!我还会回来的!”这不是更是预兆刘邦会称帝吗?加上老妇和自己的梦境,大家以讹传讹更是觉得刘邦乃是老天爷派下来的救兵了。
还有一个故事,就是秦始皇去东方迅游的时候说过“在这东南方的位置,有云团,这是天子的象征”秦始皇想借着东行把这个“天子”给灭了。结果这话一出,刘邦想着正好借此给自己增加声势,不知是不是和吕后说好的,当刘邦在这芒砀山穿梭的时候,这个吕后怎么都能找到他,就像安装了定位仪一样。就好奇的问吕后怎么总能找到自己?这吕后也是很机智说”你头顶白云,你去哪那云就飘到哪儿,看云跟来的”古时候通信都靠嘴,这话越传越神乎,后来周围的村民都觉得这个刘邦是天子之命。于是就来投靠他(不知道是不是看着云找的)。
刘邦虽然是个小混混,正因为他经常就穿于市井,知道百姓十分相信这个天命,于是就利用舆论将自己的形象神话。
为什么都愿意追随刘邦?他的个人品质里面最可贵的是什么?
要说刘邦的人品而不是多可贵、关建他有江湖上那些习气、加之他的谋臣们利害、以潇何为首的谋士们给他谋划、他唯计事从、从这点看他很明智、到后来他所做所为、那准也无有回天之力了、连张子房、都跑了、是狗、平时吃的在好、早晚有一天还得去吃屎?
为什么都愿意追随刘邦?他的个人品质里面最可贵的是什么?
蒙牛前总裁牛根生说过一句话,财聚人散,财散人聚。之所以那么多英雄豪杰都追随刘邦,是因为刘邦大方,舍得。
人都是有野心的,韩信张良陈平萧何曹参等人都是有野心的人,他们之所以反抗秦人,就是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和锦绣前程。韩信彭越英布开始是项羽的小弟,但是项羽舍不得手中的权力和地盘,能把任命的大印摩挲的没了棱角,就是舍不得发。封分诸王时极其不公平,所以诸王纷纷起来反对,摁下葫芦浮起瓢。一句话,跟着他,没肉吃。
刘邦不同,只要肯给他卖命,女人房子财地盘宝要啥有啥。英布刚开始投奔刘邦,刘邦很不礼貌,英布气的要自杀,回到营帐一看,配置跟刘邦一样高档,于是死心塌地给刘邦卖命。
说穿了,刘邦能够洞悉人性,知道这帮家伙跟着自己图什么。项羽跑路,刘邦去追,被打的大败,问计张良,张良让他跟韩信彭越英布平分天下,刘邦答应了。三人方才集合兵力将项羽灭了。
毛主席说过,刘邦最大的特点是大度,能够听进别人不同的意见。所以每次在关键时刻都能化险为夷。这也是许多人跟着刘邦干的主要原因。项羽恰恰没有这种品质,因此只能别姬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