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有人格障碍?
浏览了一下,回答问题的都是心理学专家甚至还有精神科医生,分析问题很专业也很到位,似乎问题很严重,还有说终身不可治愈的,不知道您看了是什么感觉,我觉得如果是真有病的人,看了这些一定会有心理压力。
其实,就像每个人或多或少生理上会有病一样,心理上多少也可能会有问题,这很正常。
就说我吧,因为从小寄养在外地亲戚家,等到了上学的年龄才回到父母身边,一直跟父母不亲,很少有交流,在学校因为语言问题一说话大家就学我,也就不敢说话,长期以往性格特别内向,一直到成年都是这样。到了工作单位还是不敢跟人说话,偏偏我的工作又是需要与人交流的。曾经我还找过心理科的医生,医生建议我住院治疗,可是我又怕单位知道所以不想请假,后来看了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明白了问题没那么严重,只不过是自己从小自卑造成的。
要改变自己其实不难,多交朋友,做一份需要跟人交流的工作来锻炼自己,我现在在画院经常组织大型活动,有时候还客串一下拍卖师,只要过了自己心理这一关就没问题了,相信自己。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有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多是由于不良的生长环境导致人格上异于常人,而人格障碍患者的病情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导致他们在事业、人际关系等方面遇到不少挫折。下面我们来看看八大容易导致事业失败的人格障碍。
1、偏执性人格障碍
偏执性人格障碍的人往往性格固执,思考角度单一,很难听进别人的意见,常常自以为是,自命不凡,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惯于把失败和责任归咎于他人,在工作和学习上往往言过其实;同时又很自卑,认为别人存心不良;不能正确、客观地分析形势,有问题易从个人感情出发,主观片面性大,在事业上常常固执己见,难以成功。
2、分裂型人格障碍
分裂型人格障碍的人性格严重内向,孤僻,对人冷漠,缺乏情感体验,行为怪异,爱幻想或有奇异信念等。分裂型人格障碍患者往往判断质量低下、思维混乱、情绪不稳定、社会关系糟糕以及没有控制冲动的能力,而这些导致他们无法完成正常的社交和工作,所以就更别谈事业能成功了。
3、反社会人格障碍
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人性格冷漠,缺乏正常的人间友爱,最可怕的是不知道什么是邪恶,常有冲动行为,行为放荡,无法无天,具有高度的攻击性,有些严重的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还是社会的危险因素,所以经常造成破坏的反社会人格障碍也很难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4、冲动性人格障碍
冲动性人格障碍的人很难控制自己情绪,他们常常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懊恼,但这并不能阻滞、防止再次发生。他们常常行为冲动,不计后果,还伴有情感不稳定,而且事先进行计划的能力很差,强烈的愤怒暴发常导致暴力或“行为爆炸”。因为冲动性人格障碍患者太过冲动,在事业上经常做些鲁莽、不计后果的行为,所以他们在事业上也很难取得成功。
5、表演性人格障碍
表演型人格障碍喜欢表现自己,常以自我为中心对别人的批评和否定也十分敏感,受不了一点挫折。他们做事情不经大脑,决策武断,容易不耐烦,经常虎头蛇尾半途而废,注意力很快转移到另一件事情上,所以事业上也很难成功。
6、强迫性人格障碍
强迫性人格障碍的人对细节要求很高,可能有洁癖,性格固执,往往过分迂腐,拘泥于社会习俗,缺乏创新和冒险精神;他们还刻板和固执,不合情理地坚持要求他人严格按自己的方式行事,或即使允许他人行事也极不情愿;对别人做事很不放心,担任领导职务,往往事必躬亲,事无巨细,而也因为对任何事物都要求过高,以致影响了工作的完成。
7、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无根据地夸大自己的成就和才干,认为自己应当被视作“特殊人才”,认为自己的想法是独特的,只有特殊人物才能理解。在实际中,他们稍不如意,就又体会到自我无价值感。
8、依赖型人格障碍
依赖型人格障碍缺乏独立性,经常感到自己无助将自己的需求依附于他人,感情脆弱,以他人的意见为主,过分顺从他人的意志,要求和容忍他人安排自己的生活;当与他人的亲密关系终结时有被毁灭的体验;有一种将责任推给他人来对付逆境的倾向。因为在情感上总是依赖别人,甚至难以自己做决定,所以这种人也很难取得事业成功。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有人格障碍?
妇专委特邀心理问答专家志愿者杨喆(头条号 心理治疗师杨喆):
杨喆,北京市大兴区精神病医院心理科主任,国家二级咨询师、心理治疗师,应用心理学本科毕业、医学心理学与心理治疗专业研究生,北京市心理专家讲师团成员,北京市沐林教育矫治所特聘专家,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特聘教师,阅心成长儿童沙盘小组创始人,工作十余年,临床治疗1000余小时。擅长:青少年心理治疗、抑郁症心理治疗、夫妻关系心理治疗、沙盘治疗。这个问题提得很专业,因为人格障碍是精神病学里面的一个非常标准的诊断。但是能问出这个问题的人我想一定不是专业的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医生。因为专业的医生是经过训练的,他对这个病有自己的一个诊断标准和判断流程。
那如果在这里面码出一些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我不知道有多大的意义。所以我也不知道你去判断一个人有人格障碍之后又有什么作用?
简单的来看,人格障碍最基本的就是不适应,对环境,对人际关系、对工作,甚至对家庭关系都不能够适应。
但是人格障碍有一个特点就是,基本上他已经不处在痛苦里面了,但是他的行为,情绪,情感表达模式会导致周围人的痛苦。他会使周围人生活在一个非常痛苦和不安的关系里面。他对这个社会对人有一个非常偏执的认识,这种认识不会轻易改变。并且他会得到很多的证据来证明他的认知是正确的,来说服其他人。
与人格障碍的人交往有一个特点,就是你会发现他说的好像都对。他总是有道理的,然后又好像哪里不对。因为他的很多认识是不利于个人生活的,也不利于周围关系交往的。
人格障碍分很多类型有偏执型,表演型,边缘型等等。其实不管究竟是哪一种人格障碍,我们都会发现他与周围的人和环境,相处起来十分困难。当然了,要最准确地判断一个人是否有人格障碍,不是我们某一个人说了算。这个问题如果只是问问的话,那我们就简单的了解一下人格障碍就是那种与周围人和环境,交往起来都会让人感觉很不舒服,并且自己也不适应,而且并没有一定的反思能力,认为都是周围人的错,这种类型的人基本上他有一定程度的人格障碍。
如果真的是希望得到一个专业的诊断和治疗的话,我希望能够到医院去进行一个标准的诊断和治疗,而不是简简单单的这样的一个提问和回答。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有人格障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人格不是问题,人格障碍才是问题
根据你标题下的描述更可能是社交恐惧症而非人格障碍,社交恐惧症属于神经症,内在核心是自卑,意识疗法认为社交恐惧症一般是原生家庭或者成长过程中爱不被满足行为不被肯定需求不被重视导致的自卑感不配感不安全感以及匮乏感,社交恐惧症有可能出现在人格障碍患者身上, 但是根据DSM5标准两者所体现的侧重点不同。
斯坦福大学把人格分为九型,所谓九型人格,我们每个人的人格都能在其中对号入座,人格不是问题,障碍才是问题。所谓的人格障碍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表现,但是总的来说会出现缺乏同理心不能与周边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跟社会互动。同时他们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认为都是别人的问题,是外界的问题。
根据国际上通行的DSM-5标准判断的话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那么判定一个人是否为人格障碍,根据国际上通行的DSM-5标准判断的话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明显偏离了个体文化被禁预期的内心体验和行为的持久模式,表现为下列2项(或更多)症状:
认知(即对自我、他人和事件的感知和解释方式)。
情感(即情绪反映的范围、强度、不稳定性和恰当性),普遍缺乏同理心,表现出来的狭隘,偏激,冷漠等情感表现。
人际关系功能
1)这种持久的心理行为模式是缺乏弹性和广泛的,涉及个人和社交场合的诸多方面。这种持久的心理行为模式引发社交、职业或其它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
2)这种持久的心理行为模式在长时间内是稳定不变的,发生可以追溯到青少年时期或成年早期,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碍的表现或结果来比如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社交恐惧症等更好的解释。
3)这种持久的心理行为模式不能归因于某种物质(例如,滥用的毒品、药物)的生理效应或其他物理损害所导致的器质性病变。
我一般不建议个人贴上人格障碍的标签。因为这两者之间的鉴定实际上是非常的困难,比如说,偏执性人格跟偏执性人格障碍是完全不同的。当一个人因为偏执性人格在生活学习工作当中遭遇很大的困扰跟障碍的时候,这就要引起注意了,那就形成了障碍。
偏执型人格未必等同于偏执型人格障碍,两者行为模式建立的基础不同这两者之间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偏执性人格障碍表现出来的固执,自私,狭隘,嫉妒,是建立在头脑思维的基础上的。他们会固执的相信头脑里面的某些事情,罔顾客观事实的基础。比如目前中科院学子谢雕被杀事件。
根据供述,他们俩从初中开始,就是同宿舍的同学加舍友,直到若干年两个人各自考上不同的大学各奔前程。杀人者去北京看望谢雕,有朋自远方来,谢雕请他去吃饭,还在朋友圈里面发信息。以往的同学无不羡慕他们之间的友谊。在菜还没上来之前,就被对方连捅了七刀。刀刀毙命。
杀人者供述是因为若干年前谢雕侮辱了他。导致了他目前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上的不顺跟挫折,他把满腔的怒火撒向了谢雕,即便被宣判了,他依旧不认为是自己的错。而根据谢雕母亲还原的情况是因为谢雕高中时候见到对方意气消沉,所以说了一些过激的话想要通过刺激的方法帮助他重新站起来。这实际上是在应对人格障碍时候的大忌。
人格障碍因为其隐蔽性,其危害性更甚于阳性精神分裂症跟阳性精神分裂,不同的地方在于人格障碍,它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它可以是我们身边任何普罗大众的一员。他的思维逻辑不存在任何问题,有时候他们的智商可能比正常人还要高很多,但是他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对价值的取向完全扭曲了,比如上边的案例,在杀人者看来,对方是在侮辱他的人格,是在诋毁他的尊严,所有生活当中的不幸跟挫折都跟这事情挂上钩。
当我们看到一个人,骂骂咧咧手里拿着菜刀在街上乱晃悠的时候,我们下意识的会觉得这个人,可能精神有些问题要伤害自己。我们下意识的会自我防范。或者会避而远之。而人格障碍患者,如果你不深入交往的话,他跟普通人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但在成长过程当中,积压的这些负能量让他们在内心深处饲养了一头怪兽,酝酿了毁天灭地的能量。
很难修正他们的认知以及三观,所以心理干预预期性不良他们内心遵循的人生观价值观,跟世界观完全跟普世价值是相背离的,为了捍卫这些观念会与与社会法律伦理道德发生冲突,好胜心很强。因为内心的情感在现实社会得不到释放,部分的人格障碍患者有喜欢饲养冷血动物的爱好。比如毒蛇,蝎子通过投食过程中获得心理上某种程度的快感。
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是处处受挫,因为他的那一套没有人会为之买单,因此他们也会产生诸如抑郁症之类的心理问题。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有一部分都是以抑郁症或者失眠的困扰前来寻求帮助。但在咨询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他认知方面的偏差。
比如有个来访者,他之前因为受过情感上的挫折,在咨询的过程中,他不断反复的强调:女人都不是好东西。当你试图帮助他修复这个错误认知的时候,他会连同你一块否定掉,所以人格障碍在心理干预的过程中,实际上效果并不明显,因为他不可能跟你共情。
跟人格障碍患者相处的几个原则以及相关建议如果对方是你的亲人,伤害会更加的明显,当你跟他讲道理的时候,他会罔顾事实,如果你比他强大,他会把这些怨恨记在心里,当你比他弱小,他会肆无忌惮的攻击你。而当他们心情好的时候,他又罔顾边界意识,会控制干涉你的个体性,所以跟人格障碍患者相处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情。
在我看来是介于心理问题跟精神问题之间的一个状态,更具隐蔽性,所造成的伤害也会更加让人措手不及。那如何才能更有个这样的人相处了:
在意识疗法里面提到了两个步骤,第1个步骤,就是和光同尘。其实在我们古代就有了君子群而不同的说法,不要想着去改造一个人或者想着去帮助他们,尽管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往往所造成的后果不是你所能控制得到的。我们要像看着光线当中的尘埃一样,接纳他们,宽容他们。不要跟他们做情绪上的对抗。
第2个步骤一定要坚守自己的边界意识。如果你没有守住自己的边界意识,就好像你在邀请他侵犯你的边界,那么他们就会得寸进尺,毫无收敛。很多家暴就是因为这样产生的。
普遍认为人格障碍跟原生家庭有很大的关系,你会发现中科院谢雕被杀事件跟北大才子吴谢宇刺母案有异曲同工的地方。杀人者都是高学历人群,都是从小乖巧听话。从原生家庭找到问题的症结。在意识疗法里面提到,健全的人格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在包含了共情自律以及轻而易举获得幸福的能力。
陈了凡:心理咨询师,《了凡心疗愈》意识疗法创始人,自我心理疗愈发起人,意识疗法跟森田疗法认知疗法CBT一样是心理疗愈的体系,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唯一不同的是意识疗法它是自我心理疗愈的体系,旨在成为自己的心理疗愈师,处在各种心境障碍下的人们,肉体的痛苦可以通过生理治疗,而心理上的痛苦是持久的深远的,当每个人长大时都会注意到一件事就是,受苦似乎是身而为人的一种常态。通过意识疗法的践行让更多处在痛苦煎熬中的人们,获得内在活出自我的力量,不困于情不惑于心的力量,不恋过往不畏将来的力量,出离头脑活在当下的力量,成为自己的心理疗愈师!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有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是指一个人的人格特质对于社会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阻碍了社会功能的实现。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我能够理解,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你对自己现状的关心,那么接下来我分两部分来回答你的问题,首先是关于人格障碍的简单判断方法。
人格是人在长期以来应对外部环境所形成的一种带有个人色彩应对模式,例如吃饭的口味,穿衣的审美,在与人对话时应答的词语和语气都带有人格的成分。
人格障碍是说这种长期的人格模式带来的一种适应障碍,而这种不适应的感觉也是伴随着人格长期存在的,如你所说是最近才开始出现一种对于社交的适应不良,而且是由于一些重要事件的发生引起的,从这个的角度讲,不是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的特点有三个:
1.这种特质长期存在
2.这是一个稳定的模式,难以发生改变。
3.自己或者身边的亲友深受其害。
初步的猜测是,你的情况应该是在自己的人格特质之下难于应对最近发生的重大事件,所以产生了很多的状况。
对于这件事情,如果想要进行解决,建议你去找一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来帮忙处理,以上是我的一些个人观点,如果有进一步的需要,可以与我联络。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有人格障碍?
人格说通俗一点,就是个性的意思,是一个人长期形成的一套稳定的行为和心理模式。平时一个人说话做事的一贯风格,碰到事情的一贯处理方法,他的兴趣爱好,生活特点就构成了这个人的人格。那人格障碍就是这些人格特点偏离了正常,形成一套特有的行为模式,而且这些行为会让他们无法适应环境,自己感到很痛苦,也让别人感到很痛苦。人格障碍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时期,并一直持续到成年或终生。虽然人格障碍的人感到很痛苦,但他们不能从经验中学习,总是重复出现这些病态的模式。
人格障碍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表现为异常和怪异的人格,他们偏执,猜疑,坚持自我观点,根本无法变动,或者观念和行为非常古怪,和周遭格格不入,外表邋遢,很少和人有积极的来往,情感也很淡漠。第二类是表现为情绪非常波动,很戏剧性的人格,包括了反社会人格,冲动性人格,表演性人格和边缘性人格。边缘性人格的人的情绪非常不稳定,时而和你非常亲近,时而又对你大发雷霆,还有伴随自残或者自杀的行为,来作为威胁和操控影响他人的手段。第三类人格障碍的主要特征是焦虑或者恐惧型。包括强迫型人格障碍,他们吹毛求疵,不分场合的追求刻板的完美,为人挑剔。焦虑型人格障碍的人,表现出对生活中各样事情的担心和恐惧。
人格障碍几乎终身的持久状态,故可预料很少会有变化。药物治疗或者说心理治疗对人格障碍的作用都不是太理想,而且人格障碍本身也对治疗关系非常具有破坏性。只能说,一部分人通过治疗,可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表现,部分缓解异常的人格模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