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直播和抛秧,这两样做法哪样产量更高些,更省心省事又省工,成本更低些?

这样解释最明白,水稻直播就是把种子,撒在已经耙好的农田上面。这样做的好处就是省了人工,缺点是日后不好管理,杂草丛生,亩产量最高500到600斤左右。

抛秧是二次栽培,就是把撒在塑料模具里面的秧苗,高度在15~20公分左右的秧苗。太高的秧苗不好抛,一手拿着模具秧苗,一手把秧苗抛进已整理好的田地上面。这个要讲究技术活,要抛得均匀,过两天要把没有抛好的秧苗扶正。

好处就是抛苗的时候,地上面就放了除草剂了?以后很少杂草要管理,亩产量可以达到1000斤到1200斤左右。

你们说说哪一个方法比较科学和产量高啊!水稻直播是懒人的做法。

水稻直播和抛秧,这两样做法哪样产量更高些,更省心省事又省工,成本更低些?

水稻直播和抛秧,这两样做法哪样产量更高些,更省心省事又省工,成本更低些?

目前水稻的种植方式很多,有人工插秧,机械插秧,直播和抛秧等方式,在这些栽种方式中,直播稻和抛秧的使用范围最广;那么,这两种栽种方式,哪一种产量更高,又省时省心省工呢?

先说产量。决定水稻产量的因素很多,有品种,施肥量,管理技术等,而水稻的栽植方式虽然和产量有一定的关系,但关系不大;在相同的品种,肥力和管理技术的条件下,二者的产量并没有什么区别。

但是,水稻直播和抛秧的优缺点还是很明显的。

先说优点。直播稻省工,上茬作物收获以后,直接施肥,用机器耕地,播种即可;播种的水稻出苗以后,正常管理就可以了。和直播稻相比,抛秧要费事的多,育苗,拔秧,大田整地,然后再抛秧,劳动量比直播稻要大得多。

再说缺点。直播稻的优点显而易见,但缺点也是很多的;由于直播稻是旱地种植,在喷洒封闭除草剂这一块很难做到位。在具体种子种植过程中,水稻出苗以后,虽然也喷施了除草剂,但是依然会有许多野草出现,只能人工拔草,需要花费很多的人力;另外,由于事机器播种,下种量很难控制,有的地方密度很大,有的地方密度又很小,这种情况下不得不人工进行处理。这同样需要花费很大的人工。而抛秧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

但是,抛秧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由于水稻的种植密度大,田块中需要通风,减少病害,才能保障水稻的正常生长;而抛秧的缺点就在于行距,株距之间没有规律,这就造成了水稻田块通风不畅,,增加了水稻感染病害的几率,影响产量。

总之,有一利必有一弊,水稻直播和抛秧,各有有缺点。

同意我的观点,请点个赞;对您有所帮助,请多关注。谢谢!

水稻直播和抛秧,这两样做法哪样产量更高些,更省心省事又省工,成本更低些?

水稻直播和插秧哪样产量更高些,更省心又省工?成本更低?

清水塘家这边是洞庭湖区,农民以种植水稻为主。目前,在我们农村种植水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播水稻,另外一种就是移栽进行插秧种植。

水稻直播兴起来的时间也不算太长,应该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才慢慢流行开来。后来人们越来越多的用直播方式来种植水稻。

直播水稻相比移栽稻还是具有一定的优势。其最大的优势在于操作方便,省工省力。只需要将种子催芽后,再将种子均匀的撒在平整好的稻田上就可以,往后就是正常的水稻田间管理。而以往那种传统的插秧,烧腿烧腰烧屁股,大家都懂得这个过程是有多么的难受的,而且插秧还很费时间,作为一个插秧高手,一天也只能插七八分地。所以,从省工省力上来说,明显直播更具有优势。

另外直播水稻比移栽稻的产量要高一些。清水塘一个堂叔现在种植水稻有二百来亩,大部分采取的是直播稻。不仅是因为直播稻更省时省工,而且直播稻相比较产量要稍微高一些。这是他曾经给我说过的实在事。平均每亩产量稍微高于移栽稻,一般在10%以内。

直播稻之所以产量会高一些,清水塘认为主要有两点原因:

一是因为直播稻没有经过移栽,所以根系没有受损,它的营养生长周期更短,而生殖生长周期也就要长一些。

二是通过比较发现直播稻叶子要比移栽稻叶子小一些,这样就有利于水稻田通风、采光。这也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

虽然直播稻有上面一些优势,但是也有它的缺点:

一是杂草清除相比较要更费周章一些。

二是更容易倒伏。

整体来说,直播稻和移栽稻作为目前水稻种植的主流方法,由于其各有优缺点而农民各有所爱。不过,个人认为直播稻还是更好一些。

大家怎么看呢?欢迎大家留言交流。

水稻直播和抛秧,这两样做法哪样产量更高些,更省心省事又省工,成本更低些?

水稻种植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插播

这是古老的传统方法。先育好秧苗,早稻由于气温低,育苗时间要25天以上,时间长才能达到适合插秧的苗高。也由于气温低,秧苗分孽少,种子用量也要增多。插秧费时费力,搞得人们弯腰背痛十分狼狈,于是人们想出另外一种轻松偷懒的替代方法:直播。

第二种:直播

直播古人就有之,就是省去育苗、插秧环节,直接把谷种撒在大田上,省时省力省腰酸背痛。

缺陷是显而易见的。

1、由于直播面积大,杂交种子量要成倍增加,标准量不够播,也播不均匀。

2、由于直播面积大,播下后无法农膜覆盖保温,一遇“倒春寒”,种子糜烂严重,别说争取高产,荒田败土也一点不为过。

3、种子播下后要很长时间才能长苗灌水,苗还没长出来,猫毛草各种杂草就争先恐后地长出来了,挤压了水稻的生长空间,抢走了水稻的营养成份。要除灭它们谈何容易?虽说有先进的除草药剂,俗话说“杀敌一千,自伤八百”,秧苗比草还小还弱,杀伤谁还不一定呢。

4、直播种子在地面,加上长期露天无水,土层沉淀结板,以后也扎根不深容易倒伏,想高产是白日做梦了。

根据以上实实在在的弊端,直播推广不开来,我们这里早没人搞了。

第三种:抛秧

为了解决插秧的辛苦劳累和低效率,八十年代初衍生出了抛秧这一方式,免去了弯腰驼背的辛苦又大大提高了效率。

此外,它的好处还体现以下几方面:

1、抛秧的育苗方式是使用塑料育秧盘,一亩秧苗只需秧盘四十个左右,占地小,农膜覆盖保温容易,能有效保证成活率。

2、种子用量少,一亩四十个抛秧盘只需种子1.3至1.5市斤,可节约种子成本。

3、育苗时间短,一般15天左右就可达到三叶一芯15厘米长左右,这个高度最适合抛秧,容易站立。

4、抛秧比较插秧省时省力,站着就可以,工效可提高3倍以上。

5、抛秧苗由于带泥球,抛下去陷个窝,不深不浅,“卧床”的二三天也可站起来,五六天就可灌水封杀除草,对禾苗又无害。

6、抛秧苗因为不深不浅,分孽快,长苗快,中途适时放水晒田,控制无效分孽,对培育高产苗架提供了保障,并且可抗倒伏。

当然,平原半平原地区,插秧实现了机械化,一机顶百人,这应另当别论。对手工劳作的地方,我推荐抛秧模式。

现在春分过了,正值播种大好季节,不要犹豫,当断则断,夺取今年粮食大丰收。

我是化龙,农民真诚的朋友。

水稻直播和抛秧,这两样做法哪样产量更高些,更省心省事又省工,成本更低些?

这个论点:北方我不知道,南方基本上是杂交水稻,过去没有杂交的同时,我们生产队样样做法都搞过,直接播种减产2o%,抛秧也减产Ⅰ5℅,只有插秧实打实放心,加强管理就行呢!杂交通过各种试验,最好的验证是稀播秧田,合理空隙秧苗,让其大幅度分業,然后移栽大田稳产稳收!

水稻直播和抛秧,这两样做法哪样产量更高些,更省心省事又省工,成本更低些?

如果从成本的角度考虑的话,直播稻比较有优势;如果从产量方面考虑呢?抛秧会有一定的优势。其实两者各有各的优势和缺点,没有十全十美的。

准确的讲,抛秧其实也是水稻移栽的一种方式,只不过从人工或者机械插秧转变成利用人力或者机械来抛秧的方式进行移栽。可以说,在秧苗移栽之前的所有程序,抛秧和移栽基本都是相同的。而且,抛秧的成本也不见得就会比传统的移栽方式低,成本节省也是很有限的。但是,在产量方面,抛秧和传统的移栽方式相比劣势还是比较明显的,否则的话现在抛秧的推广面积也不会逐年的萎缩。在东北地区,基本上没有采取抛秧移栽水稻的种植户了。造成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抛秧的秧苗进地之后不成行、成趟,乱糟糟的很难均匀的进行抛秧。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稀薄不匀的情况,秧苗较厚的区域肯定会对秧苗的抗性、病虫害的防治、水稻的品质等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抛秧现在的推广面积其实较为有限,很大一部分都被直播稻取代了。

而对于直播稻来讲,属于风险相对大的水稻种植方式。虽然说在成本上相对抛秧和移栽低上许多,但是在产量、品质、抗倒伏能力以及风险方面还是有着较为明显的劣势。而且,这种劣势在东北、内蒙等北方地区表现的更加明显。

成本低。直播稻的成本低主要体现在缺少移栽之前的大棚育秧阶段 的人工、农资产品的消耗,以及成本较为高昂的移栽成本。在黑龙江地区,直播稻的亩成本大概可以控制在400-500元/亩左右,移栽稻的成本则需要在700-800元/亩左右,两者的差异还是较为明显的。

产量低、品质差。东北地区由于春季气候不稳定,较容易出现倒春寒等不正常的低温天气,直播稻播种之后很容易因为除草剂或者长期泡水淹灌而出现药害或者绵腐病的情况,从而影响出苗速度和出苗率,从而影响到田间的保苗数量,直接造成有效穗数低的情况发生。同时,由于直播稻的生育期相对移栽稻短,所争抢的有效积温也比移栽稻短,特别是抽穗期相对移栽稻之后10-15天左右,直播稻的灌浆充实度要比移栽稻差一些,这直接造成移栽稻的出米率低、容重低、品质差的情况发生。

易倒伏。直播稻的另一个劣势是易倒伏,这可能是很多的直播稻农最不愿意谈的一个问题。很多的直播稻前期长势都非常好,但是在灌浆期间的一场集中性降水或者一场大风就可能造成直播稻的倒伏。从而影响到最终的产量和品质。所以,直播稻的风险要比抛秧的风险大很多。

因此,直播稻和抛秧各有各的优势和缺陷,不能简单的说某种方式好或者某种方式不好。可能您那有较为成熟的技术攻克这些缺陷呢?所以,还是要看您的具体需求以及栽培水平来选择适宜的水稻栽培技术。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