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光绪为何不趁慈禧西逃,夺回自己的权利?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仓皇逃窜,八国军队扬言要杀掉慈禧。为何光绪不趁此时,杀掉慈禧夺回权利?

要想从别人手中夺回权利,必须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以及一大批誓死相随的铁杆粉丝,这两点光绪皇帝都不具备。

光绪帝的个性从来就和所谓的坚韧不拔不沾边,这和他从小生活在慈禧太后的淫威之下,有着莫大的关系。

自从幼年进宫被强行拉上皇帝宝座之后,光绪皇帝一直扮演着大清朝最大吉祥物的角色,瑟瑟的躲在慈禧太后的羽翼之下,看着慈禧太后在朝堂上指斥方遒,以及在生活上慈禧太后对她无微不至的“关心”。

面对如此强势的亲爸爸,光绪帝早已对这种一切都由慈禧太后安排的生活有了一种莫名的逆来顺受的思想准备。当然,他也曾经有过抗争,百日维新就是他的努力。

可是在这失败之后,他就坦然接受了现实,继续浑浑噩噩的过日子,原有的远大理想在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活中也逐渐消失殆尽。

光绪帝是个渣男,他没有能力保护自己最喜爱的女人,他喜欢珍妃,她年轻漂亮,活泼有加,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她把光绪帝当成一个顶天立地的大男人,认为皇帝就应该有自己的权力。

光绪帝长期压抑的生活中突然有这么一抹亮色和风景,光绪帝对她自然是宠爱得不得了,对她百依百顺。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给自己生活带来这么多欢乐的女子,被慈禧给投了井,光绪帝却没有丝毫的反抗。就这样听之任之,连自己的女人都不能看护,何谈夺权,何谈国家?

光绪皇帝只是大清帝国名义上的君王,其实就是个最大的傀儡。没有文臣武将支持,就算他有心效仿唐肃宗,在慈禧太后西逃的过程中,自立门户,也未可得。

更何况经历过戊戌变法之后,慈禧太后对他的监视更加严密,光绪身边到处是慈禧太后的耳报神,光绪的一举一动可能他的皇后皇妃都不知道,慈禧太后就已经抢先知道了。

再加上这么多年慈禧太后培养的亲信和官员一直对她忠心耿耿,这些人认准了慈禧太后这个金字招牌,只要抱准慈禧太后的大腿,就有一辈子的荣华富贵,谁当皇帝对于他们来说都一样。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光绪皇帝还能玩出什么花样来吗?

何况后期的光绪帝已经没有了斗志。如果说光绪帝没有一点斗志也不是事实,在珍妃还活着的时候,听着珍妃的一些言论,一些有关政权和变法的看法,光绪帝心里也是有过波澜的,只是这点波澜都随着珍妃的死而去了。

综合以上这些因素,只能说明光绪帝是自己亲手结束了自己的亲政,做事瞻前顾后,没有魄力,注定是不会把权力夺回来的。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光绪为何不趁慈禧西逃,夺回自己的权利?

谢邀!

清朝晚期是慈禧掌握政权的,有很多人对光绪的评价,都是软弱无能的,因为他的所有权利都被慈禧夺去了。而且光绪被慈禧囚禁了,使得无法逃脱。直到八国联军打入北京 ,整个皇宫混乱成一团,慈禧带着光绪及众人西行。慈禧是光绪的母后,光绪身边的人都是慈禧派去的,只要光绪有一点不轨心思,都会及时被发现,光绪可谓心灰意冷。自己被囚禁时,心爱的珍妃被慈禧害死了。光绪皇帝这一生,做的实在太悲哀了,一生没有实权,没有享乐,只有一个皇帝名号,最后这位皇帝英年早逝,可谓实属无奈悲哀啊!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光绪为何不趁慈禧西逃,夺回自己的权利?

清廷灭亡与慈禧和李鸿章有直接关系,慈禧为了巩固自己统治地位过度依赖李鸿章,李鸿章为了长期把持朝纲培养自己的势力,为了这个他卖国求荣放纵腐败,为亡清埋下了种子,到了八国联军那时,清廷已是烂透的桃子🍑没救了,不仅仅是内忧外患,外部势力抓住了清朝内部矛盾-人心思变的契机发动战争-这迎合了中国民众的心思,在这个问题上老外研究的透彻,这才敢出兵。慈禧不知道她的行为只能救得了一时自己,绝对救不了整个清廷。

光绪由于长期被“囚禁”或“孤立”与外界早断了联系,也就没了势力,没了斗志,慈禧这招很毒辣也很有效,这点她远不如历史上其他几位女皇脑瓜子清醒,光绪自己不努力不智慧那怕是一个纸条一个暗示给外界一群人看到希望,也就不能培养自己的外部势力以自救,黑人领袖曼德拉就做的很好,面对这样一个名副其实又无能的傀儡皇帝其他人想帮都没法帮啊,话又说回来了,外界还是缺乏高智慧者假传圣旨都不会,如果光绪梢有点李世民的玄武精神也不至于亡清。为了防止光绪另立门户,慈禧出门总把光绪带身边,作为一国统帅,西逃路上慈禧还不舍得移交权力以挽救清廷,可见慈禧智慧不咋的,结果自己的坟都被掘。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光绪为何不趁慈禧西逃,夺回自己的权利?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慈禧是带着光绪一起出逃的,美其名曰“西狩”。光绪本就是傀儡,无权无势、性格软弱,既无心、也无力反抗慈禧对他的控制,内无良臣辅佐,外无重臣倚靠,注定了他的悲剧命运。

光绪帝的悲剧一生

光绪帝,名爱新觉罗•载湉,出生于1871年,父亲是道光皇帝之子、咸丰皇帝之弟、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原本,光绪并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同治皇帝去世后,慈禧为了继续掌控大权,安排爱新觉罗•载湉入继大统,这样慈禧就继续名正言顺的以皇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

光绪帝一生受到慈禧太后的挟制,未曾掌握实权。直到18岁才亲政,但几乎没有触摸到真正的核心权力。1898年,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但却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抵触,光绪帝被慈禧幽禁在中南海瀛台,此后一直病病恹恹,在囚禁中苟延残喘。1908年,光绪帝驾崩于慈禧太后死亡前一天,享年38岁。

终其一生,光绪帝都只是一个子虚乌有的傀儡皇帝。

光绪皇帝根本无力反抗慈禧

慈禧太后是中国历史上,少数长期当政的女性,与吕后、武则天一起并称为中国历史最有权势的三大女人。

自同治年间,慈禧一直在台前幕后操纵政权,政治手腕堪称干练,尤其擅长操弄亲贵朝臣之间的权力平衡,以维系自身的绝对权威。慈禧皇太后对于政敌之整肃绝少留情,即使对亲生儿子同治皇帝,亦相当高压严峻。

通过多年垂帘听政,慈禧在朝廷内外建立起了绝对权威,也培树了一帮如荣禄这样的心腹亲信,就连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这样的封疆大吏,也听命于慈禧。在戊戌变法期间,慈禧要求所有新任命的官员都要去太后处谢恩,以达到掌控官员的权利。

相比之下,光绪皇帝一直未有实权,未曾施恩于众臣,唯一可以亲近的帝师翁同龢也被革职处分,远离中枢。大臣们仍然在表面上尊敬光绪帝,但实际上谁都知道,眼下这个大清是听谁的。

光绪皇帝的身旁,皇后是慈禧的侄女,太监、宫女是慈禧派来的,都是监视光绪的人,可见光绪时时刻刻都在慈禧营建的这张监视网中苦苦挣扎。

光绪皇帝无心反对慈禧

清代以仁孝治国,儒家思想深入人心,孝是纲常之首也是最基本的。长辈对晚辈永远具有威严,并且晚辈还不能怠慢,忤逆长辈。

从血缘关系上讲,慈禧是光绪的亲姨,在自己的亲生儿子暴毙之后,光绪是与慈禧血缘最近的人。从朝廷礼制上来看,光绪是以同治皇帝弟弟的身份继位,承袭的是咸丰皇帝的大统,慈禧是光绪的“母后”,名分上相当于亲妈。

无论是血缘还是礼制,自幼生长在慈禧身边的光绪,都未曾想过反抗过慈禧。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重新训政,准备囚禁光绪并当面斥责他,光绪也没有解释,只是默不作声,暗自叹气,可见其对慈禧的软弱已深到骨子里。

光绪皇帝缺少与慈禧掰手腕的硬实力

慈禧虽然带着光绪仓皇出逃,但是他们其实是性命无忧的。八国联军未曾想推翻清政府,攻进北京只是对慈禧提出的警告。

此时的皇帝,一是没有亲信心腹在身边相随,而且他也没有什么亲信心腹;二是没有钱粮财物,想拉拢别人也没有东西可以赏赐。三没有外臣可以倚靠,自己无权无势,也无法进行震撼朝局变动的人事任命,没有任何一个封疆大吏“兴义师”前来保皇,孤孤伶仃,除了洋人在道义上反对“废立”以外,再没有任何资本。

他珍爱的女人珍妃被慈禧派人溺死在井中,他所信赖的维新派、保皇派在海外惶惶如丧家之犬,面对革命派日渐兴起的笔诛口伐,自身尚且朝不保夕,光绪皇帝的处境已经是“四面楚歌”了,能拖着病体保下一条命已经不错了。

总之,慈禧安排光绪成为皇帝的目的,就是希望她成为自己的手下的傀儡,一旦傀儡反抗那必定会有危险。只不过这些事情光绪皇帝都没有意识到!可见光绪皇帝从心理上和政治上来看,都是极其幼稚的。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光绪为何不趁慈禧西逃,夺回自己的权利?

无能懦弱的光绪注定成不了大事!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光绪为何不趁慈禧西逃,夺回自己的权利?

光绪皇帝在戊戌变法失败,被慈禧囚禁以后,其实此后他是有一个机会翻身的。如果光绪能抓住这个机会翻身,打倒慈禧,可能中国的走向,会发生另外的改变。可惜光绪并没有抓住这个机会。那么,这个机会是什么呢?

(光绪皇帝)

这个机会就是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时候。

我们之所以说这是光绪的一个机会,至少有三点非常重要的理由。

一是外国列强希望慈禧下台光绪执政。

一直以来,慈禧对外国列强就是妥协投降,然而在庚子事变中,慈禧却变得异乎寻常的强硬,敢于向十一国宣战。

是慈禧醒悟过来,有了血性么?当然不是。是慈禧真的认为义和团刀枪不入,可以依靠义和团打败强大的外国列强么?当然也不是。根本的原因,是慈禧听说外国列强不满她的统治,想把她拿下来,并扶持光绪执政。

有人认为,这是空穴来风,是载漪等人故意这样说给慈禧听,等慈禧冒火的。不过很显然,这并不是空穴来风,由于价值观的认同,外国列强是很肯定光绪皇帝上位的。如果光绪上位,那么,外国列强和中国做生意,就容易得多了。所以他们想让慈禧垮台,意愿是非常强烈的。

而当时慈禧确实已经和列强闹翻了,光绪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强行让慈禧下台,让自己上位,打开历史的新纪元。

(扶清灭洋义和团)

二是全国各地督抚都不听慈禧的招呼。

慈禧向十一国宣战的时候,曾向各地督抚下达命令,让大家立刻支持义和团,和列强作战。但是各地督抚们,基本上都不听她的命令。尤其以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刘坤一、盛怀宣为代表的东南督抚们,更是直接抗旨不遵。这在整个清朝历史上,都是少见的。要知道,这几个人可以说代表了当时朝野最重要的官僚集团。如果他们都不支持慈禧,也就意味着,整个清朝官场都不支持慈禧了。

后来,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向各地下达命令,让各地督抚们进京勤王的时候,真正进京来的督抚们也相当少。

慈禧已经得不到各地官僚集团的支持,是因为他们想造反么?其实并不是的,仅仅是因为他们不满慈禧。而不满慈禧又不造反,也就意味着他们必然要拥戴别的人。这时候,如果光绪能够站出来,振臂一呼,肯定是能够得到朝野上下的官员的拥戴的。

(慈禧画像)

三是全国知识分子都同情支持光绪。

戊戌变法在当时所产生的影响是很大的。虽然可能那些普通的民众并不知情,但是知识分子都是明白的,都是支持光绪的。都认为光绪可以通过变法,实现清朝走向自强。

而慈禧用武力镇压戊戌变法后,全国知识分子都很同情光绪,很愤恨慈禧。可以说,光绪皇帝有强大的群众基础。一旦他反抗慈禧,他几乎不用动员,各种舆论都会站到光绪一边。那样一来,光绪得到的支持当然是极大的。

有人可能会说,问题是慈禧挟裹着光绪,光绪完全没有机会啊。

也并不是这样。事实上,历史上是有过相关的例子和做法的,光绪完全可以借鉴。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带着太子李亨往四川逃跑。可是在马嵬坡的时候,发生了兵变。这场兵变,实际上就是陈玄礼、李辅国、张良娣等人推动李亨的一次夺权行动。李亨其实也和光绪一样的处境,唐玄宗对李亨其实也是相当提防。但是最终兵变发生了。而兵变发生后,李亨以北上组织军队对抗安禄山为由,离开了唐玄宗。而他一旦离开了唐玄宗,立刻就称帝,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唐玄宗毫无还手之力。

光绪皇帝未尝不可以采用这样的办法!他同样可以制造相关的事件,并且以出去号召全国各地的督抚们对抗八国联军为由,离开慈禧。一开始的时候,慈禧还没有想到投降。只是后来实在没办法了,她才向列强投降的。如果光绪提出这样的想法,慈禧未必不答应。甚至什么也不提,直接就跑掉了,慈禧也把光绪没有办法。要知道,当时护卫对光绪的看管,其实是很松散的。他们甚至都不怎么给光绪吃饱,光绪还需要找人外出买烧饼吃。可见,光绪要跑,也是容易的。

而光绪最终没有跑。这只能说,光绪这个人,性格太过软弱。而他软弱的性格,也使得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轻易地就被慈禧给破灭了。这也是因为光绪从小就被慈禧放在身边,被慈禧磨得没有任何心性的缘故。这样的光绪,其实也就是一具行尸走肉,他有什么魄力反抗慈禧,冲出去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呢。

(参考资料:《清史稿》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