祟祯没钱为什么不抄那些王爷的家?

从某种意义上说明朝,是灭亡于财政枯竭,崇祯皇帝没有钱,无法调动那些骄兵悍将。所以致使明朝空有百万大军,却在帝国最危急的关头,没有一支军队前来勤王救驾。

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崇祯皇帝可谓是煞费苦心,有人说那些王爷们这么肥,为什么不去抄了王爷们的家呢?

确实,明朝的王爷经过200多年的积累,都是很有钱的。尤其是崇祯皇帝的那位好叔叔福王,那是相当的有钱,可是你能因为他们有钱就抄他们家吗?总得需要一个借口吧?

这些王爷们,既不谋反,又没有太大的过错,崇祯皇帝找什么借口去抄他们家?借口有经济问题的话,那还不如直接去抄那些官员的家,明末的官员几乎99.99%都是贪官,一查一个准。可是崇祯皇帝为什么没有这么做呢?

中国古代的皇帝从来就不是为所欲为的,他们受到许多条条框框的限制。他们不能随意惩处官员分配,他们的财产,如果他们这样做的话,相信他们会被朝廷上漫天的口水所淹死。

要想查抄一个官员的家,就必须要有足够的证据,抄家应该算是君臣二人已经撕破了脸,如果弄到最后,查无实据,那皇帝的脸面应该往哪里搁呢?

而崇祯皇帝恰恰又是一个特别好名的人,他的理想就是做一个非常有作为青史留名的皇帝,所以他不允许自己的名声尚存在哪怕一点点的污点。这种个性就限制了他的行动,他不敢对大臣们动手,这一点完全不能和当年叱咤风云的9000岁魏忠贤,魏公公相比。

人家魏公公抄的家还少吗?难道每次都有确凿的证据和足够的理由吗?从这点看,人至贱则无敌,这句话还真的有道理,魏忠贤不要脸,就搞到了很多钱,而崇祯皇帝要脸,所以就没有钱。

再者,崇祯皇帝就算要查抄官员的家,也没有人给他干黑活。其实皇帝的很多想法往往并不由皇帝提出,而是借助其他人的嘴来表达出这个意见,皇帝在最后只是顺水推舟而已。然而,崇祯皇帝干了17年天子,竟然没有培养出一个自己的亲信,这和他刻薄寡恩的个性有关。

崇祯皇帝是一个没有担当的皇帝,就拿和满清和谈这件事来说,崇祯皇帝是赞成和满清议和的。可是当事情败露之后,他把这个责任全部推给了兵部尚书,使得这位兵部尚书陈新甲老先生成了替罪羊,挨了那一刀,而崇祯皇帝继续伟光正。

这种皇帝岂不让人寒心?还有谁会对他死心塌地,谁不害怕在将来的某一天被这个皇帝无情地抛弃?所以这也导致了皇帝耳不聪目不明,在满朝都是贪官的情况之下,在满朝文武,绝大多数都有必死之罪的情况下,一个家也抄不了,一分钱也捞不到。

最后皇帝还要向大臣们行乞,向大臣们借钱去支援前线,可是早就和皇帝离心离得的这些人们,怎么可能把辛辛苦苦贪墨来的钱拿出来呢?

从崇祯拉下脸向大臣们太监们借钱,失败的那天起,大明朝就再也没有回天之力了。

祟祯没钱为什么不抄那些王爷的家?

抄家是对重大犯罪的惩治手段之一,比如谋反、重大经济犯罪等等,崇祯期间的各位王爷都对皇帝服服帖帖,没有被抄家的理由。

一、明末各位藩王都是既得利益者,无人谋反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对自己的儿孙们做了很好的安排,封给他们王侯的爵位,大量的封地,优厚的俸禄,子孙一出生就有封号,就有俸禄。

所以,朱元璋就像养猪一样,给子孙们创造了最好的物质基础,这些子孙们个个以纳宠生育为乐,因为多生一个孩子就多一份收入。

他们都是大明的既得利益者,所以他们不会有谋反的心思,没有这个大罪,崇祯皇帝无缘无故的不会抄家的。

至于欺压良善,兼并土地,欺男霸女等等,都是从建国开始就这样的,这些对朱家子孙来说,都不叫罪过,所以只要不谋反,就不会被抄家。

二、崇祯皇帝顾惜名声,手段用尽

崇祯是大明的亡国皇帝,但是他本人是励精图治,希望能中兴大明,做一代英主的。他为了挽救大明,用尽各种手段,好言好语的劝说皇亲国戚,出钱捐钱,帮助大明政府镇压起义军,对抗满清,无奈这些皇亲国戚,个个爱钱如命,就连崇祯皇帝的老丈人,家财万贯,也舍不得多出钱,天天哭穷。最后都便宜了刘宗敏,都被他搜罗一空。

崇祯皇帝一心想当明君,有道之君,所以自己的皇亲国戚,只要不造反,没有任何理由抄他们的家。

祟祯没钱为什么不抄那些王爷的家?

明朝末年,国家财政枯竭,使得国家空有百万军队,却无法形成有效的战斗力。那么国家财政枯竭崇祯为何不对宗室王爷动手呢?

崇祯十分在乎自己的名节,不会允许自己子啊历史上留下污点的。

这一点其实我们从明朝灭亡的情况就可以看出,公元1644年,李自成的农民军攻占北京,崇祯皇帝自缢身亡,致死都不没有投降,做到了真正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事实上,崇祯皇帝完全由机会南下的,甚至当时的朝廷都已经在商量南下,然而崇祯不愿背负历史的骂名,最终拒绝了这一决定,选择与国共存亡,实为刚烈至极。

崇祯没有名分对宗室王爷出手,不占道义。

首先就是崇祯皇帝没有对宗室动手的名分,道义。如果贸然动手的话将会引起天下各宗室的反弹,尤其是在当时皇帝难以掌控军队的情况下,(历史上,历朝历代采取的削藩政策,都是基于中央对军队由足够掌控的情况下进行的),这中国策略成功的可能性很小。

这样的方法行不通,那就可以退一步让宗室,官僚捐款。事实上,崇祯确实是做过这样一件事,但是受到的效果极为微小,对于需要庞大供养的军队来说,这根本就是杯水车薪。所以没有办法的崇祯只能任由时局败坏下去。

在权术上,崇祯比天启皇帝差远了,天启起码知道要通过魏忠贤来收权,去压制“笔杆子”,尽管被说为木匠皇帝,可是在天启朝的魏忠贤确实是做了很多家大事,起码的一点就是狠狠的搜刮士族阶级的财富,保障了辽东军饷充足。

而崇祯又想做出成绩,又不想背负骂名,最后留下这样一个结果。

祟祯没钱为什么不抄那些王爷的家?

崇祯帝时期,明朝面临的局面大致如下:

首先是北方大旱。崇祯元年(1628年)陕西旱情尤为严重,连续近5年的大旱导致严重饥荒,老百姓流离失所,把树叶树皮都吃光了,最后只能吃观音土了,农民起义因此爆发。

其次是严重的土地兼并。全国范围内,皇帝和藩王早已从朱棣之后的仁宗宣宗开始,带头抢占土地。万历时期的皇庄田共占地76000顷(占全国耕地的1.1%),藩王庄田仅河南一省即占地77000顷(占河南省耕地的10%)。其他宗室的世袭将军之类的还有不少,加上其他权贵地主,这些极少数人占了全国40%以上的耕地。这也是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三是军队缺饷严重。自从明清(包括后金)战争开始之后,大明军队的饷银需求逐年水涨船高。但是朝廷可支用的钱却大幅很少,户部入不敷出,军饷无法保证按时足额发放。这样的军队当然没有战斗力。

缺钱的崇祯帝,如果动这些藩王权贵的话,能不能找到钱?

题主的想法很好,如果崇祯抄这些王爷的家,那么崇祯瞬间就变成大富翁。

为什么呢?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先看一个例子:崇祯的岳父周奎。周奎当上国丈之后仅仅10几年的时间,就聚敛了300万两白银(另外一说是70万两),最后这些钱被李自成搜刮出来了。

以此类推,那些藩王们必定是更有钱。因为藩王地盘比周奎大、积累的时间也比周奎长多了。

我们仅仅进行一个合理推测,仅仅在河南一地的藩王身上,崇祯帝就能找出近3000万两银子。

假设每个藩王家有300万两白银计算,那么,仅仅河南一地就有九位藩王,他们分别是潞王(卫辉)、福王(洛阳,这是大头),以及早先封的周王(开封)、赵王(彰德)、唐王(南阳)、伊王(河南)、郑王(怀庆)、崇王(汝宁)、徽王(钧州);那么,崇祯帝轻松就能得到2700万两白银。再加上其他皇族世袭降级的将军之类的,找出3000万两很容易。

以10%土地占有比例类推一下其他藩王,他们占有42.3万顷土地,大约是河南藩王占地7.7万顷的5.5倍,因此崇祯帝还能再弄出来1.65亿两白银。

这一下,崇祯帝就能成为手握2亿两白银的皇帝。

这样一来,崇祯帝一下子手握两大重要资源:白银和土地。

  • 白银可以支付军饷,对付清朝、对付起义军;

  • 土地则可以分配给起义的农民。50万顷地就是5000万亩,流民有百万人的话,每人能分50亩,那么立马安生了,再也不当亡命徒了。

内部搞定了,又有钱,则可以全心全意对付清朝......大明中兴、至少续命百年。

抄藩王的家是第一步,后面根据情况再抄其他权贵地主的家,明朝不愁钱了。

但是,以崇祯的性格来看,他却做不出这些。

抄藩王家的事情,崇祯帝如果愿意做的话,是没有阻碍的。

明朝藩王们没有西晋那些王的特权,既有爵位又主掌地方实权,明朝藩王们只负责享受、从朝廷拿俸禄钱粮,不能干政,没有实权。实际上,明朝皇族是明朝机体上的寄生物。在这种情况下,崇祯帝连军队都不用动,锦衣卫就能搞定抄家的事。

但是,从史实中崇祯帝的表现来看,他却做不出这种既惊世骇俗有力挽狂澜的事情。

崇祯帝尽管夙兴夜寐、甚至算得上兢兢业业了,但他的能力和性格实在不适合当最高领导。

他自己缺乏治国方略,但又喜欢刚愎自用,好虚荣好面子;他在用人方面问题更多,刻薄、多疑。崇祯用人的一贯套路是:一开始听大臣的谋划很好,就非常信任,让大臣去办;而一旦办事的大臣犯了一点错,那对不起,立刻翻脸无情,当廷怒斥都是轻的,即使下狱也还好,最狠的就是直接不给改错的机会,砍头、凌迟,残忍和冷酷程度令众臣胆寒啊!

比如他派陈新甲与皇太极秘密和谈,当秘密不小心被曝光后,崇祯竟然把自己与这事摘得一干二净,把陈新甲做替罪羊,杀了。

这么搞几次,哪个大臣还敢说话?哪个还能与他一条心。

在面对乱局、需要立马拍板做决定的时候,他却又做不到乾纲独断,犹犹豫豫中错失机会。比如李自成一步步靠近北京时,有人建议逃出北京。但因为大臣们达不成一致意见,崇祯竟然就这么拖着,需要他杀伐决断的关键时刻,他又怂了。

总之,崇祯帝被各种条条框框束缚,思维比较僵化,眼界比较狭窄,因此,像抄藩王家找钱的事情,他是做不出来的。

结束语:

崇祯帝受性格所限,他无法突破常规来做事。

他要是能做出这个抄藩王家找钱的举动,大明就不会在他手里亡了。

(这是我写的文章:“穷死的明朝!崇祯为何不抄藩王的家?做了则立刻盘活全局挽救大明”https://www.toutiao.com/i6731676624426631693/ 目前阅读量4.4万,其中详细分析了明朝土地的各种数据,以及其他一些想法,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完)

凌烟阁论史欢迎你点赞、评论、转发、关注,有不同看法也欢迎你留言交流。谢谢!

祟祯没钱为什么不抄那些王爷的家?

明末祟祯大势已去,无力回天,国库空虚,怕得罪王爷没人拥戴,所以不敢抄王爷的家。

祟祯没钱为什么不抄那些王爷的家?

留着魏忠贤,或者培养个新魏忠贤,让他抄家还可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