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攻苏联是逼不得已?为何希特勒在二战中一定要大举入侵苏联?
二战中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为什么德国人在没有摆平英国的情况下,发起了巴巴罗萨计划,向苏联进攻,这不意味着德国将面临希特勒深恶痛绝的两线作战吗?
其实我认为德国和苏联迟早会开战,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两个国家的意识形态不同,柏林的小胡子根本看不上莫斯科的大胡子。希特勒是个疯狂的反共产主义者,希特勒上台之后,在二战全面爆发之前,德国的扩张之旅都是打着遏制共产主义的旗号进行的,这也是英法等国纵容德国的一大原因。
他们试图让纳粹主义和共产主义进行碰撞,达到他们祸水东引的目的。当然,不仅如此,苏联也是一个扩张成性的国家,在这一点上,苏德两国也有极深的矛盾,所以德国和苏联必有一战。
当希特勒提出要进攻苏联的时候,包括古德里安等一系列军官都表示不理解。很显然,英国没有打下的情况下,进攻苏联不是个好时机。在古德里安的回忆录中,古德里安明确的记载,希特勒向他表示他打不下英国。
事实确实如此,德国的海军力量不能和英国的皇家海军相比,德国海军在军舰以及人员上比起英国海军来都有差距。毕竟海军不是陆军,几年就能训练起来,所谓百年海军,就是说海军培养不容易。
既然无法在短时间内让英国投降,同样英国也没有能力反攻大陆,那么希特勒就把目标转向了他生命中的宿敌苏联。希特勒固执的认为打败法国并不够,要想成为欧洲唯一的主人,那么东方的巨无霸必须得臣服。独霸欧洲之后,德国才有可能和美国一较高下,成为世界真正的霸主。
还有一点,那就是德国的盟友,日本在世界的东方,一旦德国攻打苏联西部,日本同时向苏联的东部进军,两大盟友同时发力,不难打败苏联。
同时,德国由于是一个资源比较匮乏的国家,没有丰富的石油铁矿,有色金属,但是这些苏联都有。在占有了苏联的这些资源之后,德国的战争机器将不会受到外来的因素掣肘,无敌的德国军队才能够称霸世界,所以苏联必须得打。
而且希特勒认为苏联早打比晚打好,因为在那个时候,苏联经历了大清洗,红军最优秀的将领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已经被清理,许多优秀的将领都被东方的大胡子斯大林洗刷刷了,整个苏联红军的中高级军官绝大多数都被斯大林赠送了地狱单程观光票,再也没有回来。
新提拔起来的那些军官,很多并不适合现在的岗位。苏军悍然入侵芬兰的芬兰战争中,苏军表现的极差,120万苏军竟然被芬兰打的落花流水,苏联人的实力彻底暴露在了希特勒的面前,这让希特勒最终下定决心进攻苏联。
所以我认为希特勒进攻苏联并没有什么迫不得已的因素,这是他计划的一部分,他要制霸欧洲,苏联就必须拿下。
进攻苏联是逼不得已?为何希特勒在二战中一定要大举入侵苏联?
小油瓶认为苏德必有一战,只是时间问题,希特勒作战准备做的快,做的坚决,所以就是德国进攻苏联,否则就是苏联来进攻德国了!
德国为什么进攻苏联,以前的观点
一、德国的战略位置尴尬,攻占整个西欧以后,由于海军羸弱,只能依赖空军空袭,但是英国从美国持续的获得输血,随着英国成功挫败德国的空袭,宣告德国向西无法打下英国。而英国控制住了北非和苏伊士运河,德国在西南方向以及地中海方向完全被战略封堵,德国就像一只被锁在笼子中的雄鹰,为了打破封锁,只能选择向东;
二、德国进攻苏联是为了苏联的资源,例如高加索的石油,乌克兰的粮食,乌拉尔的金属,顿巴斯的煤炭
三、苏联向整个欧洲输出“共产国际”概念,这对资本主义国家来说是动摇社会根基的思想,包括德国,这也是希特勒不允许的,西班牙就在苏联支持下成功掌权,但是希特勒派兵支持覆灭了西班牙革命,共产国际对德国形成了威胁。
当然这些的确是德国进攻苏联的理由
但是1993年俄罗斯丹尼洛夫上校在奥地利军事杂志上,解密过一个文件,这个文件叫做大雷雨计划,相信大家看过大雷雨计划后,对苏德战争的爆发产生一个新的认识~
斯大林的“大雷雨”计划
斯大林的野心丝毫不亚于希特勒,斯大林在1940年10月14日,批准了一个叫做“大雷雨”的作战计划,苏军将会动员334万军队,32628架飞机,106000门火炮和迫击炮,370000辆坦克10679辆装甲车和91000辆牵引车,还有595000辆汽车。
根据计划,苏联西南方面军将在克拉科夫卡托维兹方向发动进攻,切断德国与巴尔干的所有联系,然后扑向波罗的海沿岸,包围驻扎在波兰的德军,苏军西方方面军和西北方面军将以105个师,5500辆坦克和5500架战机,发动对德国普鲁士的全面进攻。
但是苏联的工业能力无法再预定时间内完成这样的武器装备生产,但是苏军已经开始在1941年向西部地区增兵,作出了进攻姿态,其中苏军的29个机械化军,已经有70%,也就是20个部署在西部国境线上。
这么多兵力的部属,德国人不可能不知道。
久负盛名的德国元帅冯·曼施泰因在其著作《失去的胜利》第八章曾对苏军战前的战略意图进行过一番分析
他写道,关于俄国部队究竟是防御性的还是攻击性的,曾引起很多辩论。不过如果考虑到在俄国西部所集中的兵力数量,以及在比亚威斯托克和腊瓦两个地区附近所集中的强大装甲兵力,那么我们也许应该附和希特勒的说法,那就是俄国迟早会采取攻势。还有三个间接证据,能证明苏联是做好了进攻的姿态的
第一个,苏德战争爆发时,苏军在其西部边境地区聚集了172个师的部队,而且兵力部属非常靠近边境线,明显缺乏纵深,并不符合战略防御的纵深梯次配置的部属原则。
第二个,来自一个叫狄科的德国老兵,他在接受参访时说,
“我从攻击的第一天就参加了苏德战争。在苏联我看到的一切使我相信俄国人已经完全做好了进攻的准备。我们在苏联一个接一个地打大包围战,遭遇的苏联军队简直是无穷无尽,开战短短两个月内,光是俘虏的俄国士兵就有300多万人,那简直就是人海。后来我才知道,俄国人在临近德国的西部各军区一共部署了170个师,超过他们陆军总数的半数以上,这么多的军队放在德国边境附近仅仅是为了防御?我不相信!”“作为军人,敌手是处在防御状态还是处在攻击的准备状态,这是可以在作战中感觉出来的。要知道,没有任何一只军队会同时处于这两种状态。因为俄国人在全力准备攻击,他们缺乏防御的准备和部署,纵深非常薄弱,所以才会在突然打击下溃不成军。”第三个,斯大林在红军将领人事上也做了调整,他把红军中最擅长进攻的朱可夫从蒙古掉往了西线,担任苏联红军兵力最多,战斗装备最充实的军区,基辅军区司令。而且1941年1月,苏军举行了两场战役和战略演习,拟定的演习科目全是进攻战,红军准备的一直就是进攻,不是防御。
所以希特勒认为的苏军必然发动攻势并不只是借口,而是双方避无可避的新的冲突,只是希特勒先下手为强而已,抢先进攻苏联,打了正在进行战争准备的苏联一个措手不及。
所以小油瓶认为苏德必有一战,只是时间问题,希特勒作战准备做的快,做的坚决,所以就是德国进攻苏联,否则就是苏联来进攻德国了!
进攻苏联是逼不得已?为何希特勒在二战中一定要大举入侵苏联?
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突然对波兰发动的袭击,半个月后,苏联红军入侵波兰。不久之后腹背受敌的波兰军队宣布投降。波兰军队投降后,苏德双方签订了边界友好条约,将波兰彻底瓜分了。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二次世界大战就此爆发了,希特勒征服法国后,并没有选择登陆英国,而是突然对苏联发动了进攻,这是一个迫不得已的选择吗?
希特勒在攻占法国后,没有横渡英吉利海峡,进攻英国本土,除了德国海军实力有限,难以大规模越洋作战以外。苏德双方虽然签订过《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但是对于希特勒而言,社会主义的苏联,从来就不是纳粹德国的盟友,两个国家虽然可以基于一定的利益进行合作,但要实现共存,这是绝不可能的,这是意识形态上产生的对立。
如果希特勒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那么在德军征服英国之后,他迟早也会掉转头来对付苏联。另外,希特勒也隐约感觉到了来自苏联的威胁。在希特勒击溃了法国之后,英法联军退缩到了英国,丘吉尔就在不断的寻找新的盟友,除了远隔大洋的美国以外,他一直想要拉拢的对象便是苏联,因为丘吉尔非常明白,对苏联而言,德国的崛起也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另外,苏德双方虽然有条约约束,但是在希特勒进攻西欧的时候,斯大林在东欧也是动作不断,在1940年时,苏联趁着德国进攻法国,苏军占领了立陶宛,爱沙尼亚等小国家。希特勒对斯大林的这种行为,是完全不能容忍的。
前面说到德国的海军,无法实现对英国的登陆作战。所以,德军攻占了法国之后,对英国的进攻主要是以空军袭击,潜艇封锁为主,想要一步步的困死英国,逼英国就范,但是执行空袭任务和封锁任务,甚至调动陆地上的装甲战车,每天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石油,德国不像英国,法国在海外拥有庞大的殖民地。
德国本身也不产石油,所以德国的石油,只能依靠进口,而其中最主要的进口来源就是罗马尼亚的油田,而就在德国进攻西欧的时候,苏联的军队开始向罗马尼亚逼近。在1918年一战结束,罗马尼亚夺走了俄国比萨拉比亚,作为战争赔偿。苏联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军事实力逐渐强大,英法等国正在和德国交战,无暇顾及其他国家。
1949年6月,苏联对罗马尼亚发出最后通牒让罗马尼亚在24小时内归还比萨拉比亚。另外,苏联要求罗马尼亚将北布科维纳割让给苏联作为补偿。24小时后,苏军入侵了罗马里亚。希特勒得知消息后,火冒三丈,因为苏联军队已经逼近了罗马尼亚油田。德军短时间内无法找到其他的替代油田,这等于直接切断了德军的石油供给来源,这让希特勒感到更加的不安了,因为这会直接影响到德国对英国的空袭和封锁计划。
而苏联军队,在希特勒进攻西欧后,就开始加紧速度扩充军备,增加坦克,飞机,火炮的数量。在当时的各种军事推演中,最后得出的结果都明确的表明,苏德之间必然会爆发战争,即便希特勒不主动进攻苏联,苏联也会在适当的时候对德国发动袭击,因此,希特勒在1941年的时候,批准了巴巴罗萨计划。另外一方面,德军对英国的封锁已经有了成效,这个阶段的纳粹德国,完全有实力抽调足够的兵力投入到东线对苏联的战争。而德国在西欧的胜利,也鼓舞了德军的士气。所以,在意识形态上对立,苏军不断的扩张,西线战争逐步平息,在这样的背景下,1941年6月,德军190个师,兵分三路突袭苏联,发动了苏德战争。
进攻苏联是逼不得已?为何希特勒在二战中一定要大举入侵苏联?
什么叫逼不得已?苏德之间必有一战几乎没有任何悬念,何谈希特勒被迫要大举进攻苏联一说呢?
苏联的前身沙俄帝国崛起的时间,与普鲁士统一德意志时间接近,这两个新兴的大国都是属于新生代列强,在欧洲老牌列强还拥有足够的震慑东欧及其它地区时,这两个新兴列强就有共同的利益诉求,所以,那个时候他们就报团取暖,一战以前包括一战德国与沙俄合作大于分歧,诸如德法同为反法同盟阵营的一部分、沙俄帝国与德意志帝国多次合伙瓜分波兰、以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意志与沙俄结盟!
不过老牌列强日落西山后,沙俄与德意志的矛盾就成了主要矛盾,苏联与纳粹德国就是继承了两国这种战略冲突的态势!所以,当纳粹德国在西欧战场上再没有巨大威胁,或者短期内无法彻底降伏英国时,苏德之间爆发战争绝对是必然的!
纳粹德国入侵苏联时,与英国的战争已经进入了胶着态势!德国比较有优势的军事力量是其强大的陆军和空军,不过面对孤悬海外的英国,纳粹德国强大的陆军集团基本上处于老虎吃天无处下抓,唯有利用空中优势发起远距离攻击,但面对英国空军的以逸待劳的作战模式,也占不到多少便宜,反而每次攻击都会损失大量的轰炸机和有经验的飞行员,而取得的战果相对减少!
同时英国出于优势的军事力量是海军,基本上完全掌握着北大西洋的制海权,纳粹德国根本没有能力发起对英国本土的攻击作战。所以,庞大的纳粹德国军团在英吉利海峡一侧基本上处于无可事事的状态,还要时不时的遭受英国空军和海军的攻击。是待在英吉利海峡法国一侧被虐,逐步的失去开战以来的高昂战斗力?还是继续代替优势,闪击潜在的陆上威胁苏联呢?更何况苏联也在积极的扩军备战!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个人拙见多有疏漏欢迎指正讨论!
进攻苏联是逼不得已?为何希特勒在二战中一定要大举入侵苏联?
其实题主的这个问题问的并不清晰,进攻苏联是谁逼不得已?德国还是希特勒?
对于德国来说,丘吉尔已经明确表示,将会跟德国把战争进行到底,首先灭掉英国是当务之急。而且根据战后的资料显示,包括古德里安、曼施坦因等人的回忆录中,都很清楚的表明,他们以及当初很多德军中的职业军事家都认为,不应该两线作战。事实上,希特勒自己也很清楚,在他1933年担任总理时,就曾经怒斥一战德国政府愚蠢的两线作战。
德国在兼并了法国、波兰之后,已经有了很大的纵深,即使苏联传说中的“大雷雨”计划真的发生了,德国人也可提前准备好碉堡、反坦克沟用很少的兵力就让苏联喝一壶。
当美英两国向苏联提供军事情报,指出德国马上要进攻苏联的时候,苏联还怒斥了美英离间苏德关系的阴谋诡计。要说德军进攻苏联是被逼的,真的不是很有道理。
苏联在1941年前后确实对德国形成了一定的威胁,但起因确实因为意大利进攻希腊和南斯拉夫,导致苏联不得参与其中,并且占据了一部分的罗马尼亚领土,威胁了德国石油来源三分之一的罗马尼亚大油田。
但是如果希特勒能够让意大利不去攻打南斯拉夫,换取苏联不向西进攻罗马尼亚,苏联是完全OK的,因为这个帝国刚刚跟芬兰打的很惨,因此对德军更是非常害怕的。
苏联元帅图哈切夫斯基提出了大纵深的国防理论,但是斯大林认为那样会导致自己领土被破坏,因此把兵力集中在边境上,显然这个时候苏联懂军事的人已经死的差不多了,威胁并不大。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苏联确实差点完了,防守都不行,更别提进攻了。
但是如果说,希特勒是不是逼不得已呢?这就不好说了。
古德里安回忆录《闪击英雄》中提到,进攻苏联之前,作为现代坦克战宗室号称“德军装甲之父”的古德里安强烈反对,认为应该首先拿下英国,然后再图苏联。但是希特勒明确的告诉他,自己打不赢英国了。
另一方面,因为对英国的战争开始出现难度,柏林上空终日轰炸机不断。而之前因为国会纵火案的欺骗手段,得到了国会授权“独裁”的希特勒,如果国家结束了战争状态,尤其是已经洗刷了一战耻辱之后,他可能就不得不面对下台。德意志第三帝国的人可以已经经过了几十年的民主状态,不可能继续让他独裁。而且陆军和贵族中威胁他地位的人越来越多,所以他必须让另一场战争来维持自己的地位。
政治家思考的有限顺序通常是“自己的地位>党派利益>民族利益>民众利益”,所以说希特勒迫不得已对苏联发动了战争,也说得过去,作为政治家,他也算是常规选择了。
进攻苏联是逼不得已?为何希特勒在二战中一定要大举入侵苏联?
从一开始,希特勒和斯大林结盟,双方就是狼狈为奸又心怀鬼胎,双方并不互信,只是互骗而已。希特勒一开始和斯大林共同瓜分波兰,互相帮助,就是为了防止德国攻击法国时,苏联在背后开枪,造成两线作战,而斯大林害怕希特勒听从张伯伦的和谈,在得到捷克苏台德地区以后,向东,向东攻打苏联,再和日本夹击,所以和希特勒结盟,把祸水引向西方,当希特勒攻击波兰时,英法不得不对德国宣战,英国首相张伯伦换上了主战的邱吉尔,而德国经过比利时,卢森堡绕过马其诺防线,法国防线崩溃,迅速投降,在敦刻尔克,大批英法联军准备撒到英国,这个时候,只要德国装甲部队一击,这些人就完蛋了!而希特勒有了新的想法,准备和英国议和(海军英国是老大,德国战胜不了,根本就不可能实现英吉利海峡登陆),并且派赫斯空投英国,作为谈判代表,故意放了英军一码,(表示和谈诚意),而邱吉尔直接把赫斯当俘虏抓了,根本就不接受和谈,希特勒的希望落空,不得不执行海狮计划,最终没有制海权,无法实现登陆,海狮计划夭折。眼见德军都到了西线,斯大林有了想法,制定了大雷雨计划,准备入侵罗马尼亚,而罗马尼亚是德国的盟友,而且罗马尼亚的油田是希特勒重装部队的命脉,而德国眼见海峡无法登陆,陆军在西线也没有用,迅速调兵东线,突破苏军防线,所以即使德国不攻击苏联,苏联仍然会打击德国,两者必有一战,只不过日本没有和德国夹击苏联,反而发动太平洋战争,把美国拖入了战争,导致德国最后还是两线作战,失败已经是不可避免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