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已经自杀,却依然被魏兵剖腹取胆,他为何如此遭人嫉恨?能不能说说?
首先要纠正一个错误,姜维并不是自杀的,而是被他杀,和姜维一起慨然赴死的还有他的妻儿老小。
关于姜维被杀死之后,被敌人把他的胆囊取了出来,发现他胆大如斗,这更是无视医学常识。人的胆量真心和胆囊没有关系,这不现在还有所谓的无胆英雄嘛,人家做手术去除了胆囊,这不照样胆子很大吗?
姜维被剖腹取胆的故事,出自于魏晋春秋,这本书是晋朝人郭颁写的。这本书总体内容呈现出哗众取宠的风格,对于史实的记载很不严谨,就像现在的一些无良自媒体一样,靠一些奇异的事情博取眼球,很多民间的传说都被作者不经审核的引用,这对后人造成了极大的误导。
不过有一点倒是肯定的,那就是魏国的将士们对姜维这个人是充满仇恨的。要知道姜维在蜀汉帝国后期作为军事负责人,多次和魏国军队开战,多少魏国人士就死在了姜维的手下。在现在的这支魏军中,肯定有不少人和这些死亡的魏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对于姜维,他们本来就有旧恨。
而蜀汉灭亡的时候,姜维和曹魏军队的主帅钟会,在剑阁天险作战,钟会没有占到半点便宜。相反是作为偏师的邓艾,出其不意的偷袭阴平之后,夺取了成都,成就了灭国大功。
这让钟会心里很不爽,一方面他是主帅,却徒劳无功,另一方面作为世族的代表,他根本看不起邓艾这个泥腿子。
姜维利用钟会的这种心理让他上表除掉了邓艾,但是也成功引起了司马昭的关注,使得钟会自身难保,于是他决定铤而走险。他打算从四川出兵攻打洛阳,让他最相信的姜维做先锋领兵。
不过此时先要解决一些忠诚于司马昭的将领,姜维就建议把他们先杀掉。但是由于走漏了风声,这些将领非但没有被杀掉,他们决定起来反抗。
正是因为姜维的这个建议,使得他和这些灭蜀大军的将领又结了新的仇恨。所以在这个时候旧恨新仇一起拉清单的时候。
姜维等人遭到了反杀,那些忠于司马昭的将领率兵反抗,钟会到很晚才意识到情况不妙,这才让姜维等人武装起来,进行武力镇压。
姜维手杀五六人之后,寡不敌众,最终蜀汉的大将军姜维被乱兵杀死,甚至连讨伐蜀国的主帅钟会也被一锅端了。最终这场事情成了这些乱兵们的盛宴,他们洗劫了千古名城成都,直到卫瓘前来方才平息的事态。
所以说姜维并不是自杀,那些杀死他的人也没有时间去玩什么剖腹取胆,去成都花花世界抢劫不香吗,谁还去关心一个死人姜维呢?
姜维已经自杀,却依然被魏兵剖腹取胆,他为何如此遭人嫉恨?能不能说说?
为什么?气愤啊,蜀国都灭亡了,姜维却造成了魏国两员名将和大量士兵的死亡;蜀国其他人,包括后主都高高兴兴当魏国的官了,姜维还要谋反;蜀国灭亡了,魏国士兵都想回家了,姜维却造成了一个大叛乱。这样的人,让人太气愤,叫人太好奇,究竟长了颗什么胆啊。
魏国灭亡,姜维是很不甘心的。
姜维
邓艾由景谷道偷渡,兵至绵竹,击破诸葛瞻,刘禅开城投降,并敕令姜维投降。姜维军士各个都拔起刀剑挥砍石头发泄心头的愤怒,但主子都投降了,还有什么办法,姜维率军向钟会投降。
投降了的姜维,看出了钟会的异心。
钟会十分敬重姜维,出则同车,入则同席,认为征蜀的官属虽然都是天下才俊,但没有能够比得上姜维的。姜维利用钟会的信任,发现他怀有异志,于是决定使用诈降计,来复兴蜀汉政权。
姜维的计划是先利用钟会的异心,挑唆他先消灭兼并邓艾的军队,然后再消灭钟会,把北来的魏兵全部坑杀,重新扶立蜀汉。他给刘禅写密信说,“原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但是,这样的做法无异火中取粟,风险极大。姜维为此也深为魏军所痛恨。
一个绝好的机会来临,这是邓艾送上门来的。
邓艾
邓艾拿下成都,自认立下大功,擅自循东汉将军邓禹以前作法,以天子的名义,任命大批官吏。他拜刘禅行骠骑将军、蜀汉太子为奉车都尉、诸王为驸马都尉;对蜀汉群臣,则根据其地位高低,或任命他们为朝廷官员,或让他们领受自己属下的职务。
邓艾任命师纂兼领益州刺史,任命陇西太守牵弘等人兼领蜀中各郡郡守。派人在绵竹把作战中死亡的战士跟蜀兵死者一起埋葬,修筑高台作为京观,用以宣扬自己的武功。
邓艾建此大功,居功自恃,深感骄傲,并且常常显示夸耀,引以为荣。
在姜维的一番怂恿之下,钟会乘机向司马昭诬告其谋反。于是,朝廷下诏书派监军卫瓘逮捕邓艾父子,用槛车将其送到京都来。正景元五年(264年)月十五, 钟会抵达成都,将邓艾押往洛阳。
钟会当然也知道邓艾被收拾,自己的末日也就不远了。
这时,钟会麾下有魏、蜀军队二十余万。掌握如此庞大的远征军,钟会在姜维助力下,遂密谋反叛。此事正在筹划之中。司马昭却动起手来了。他遣中护军贾充率一万步骑入蜀进占乐城,随即亲率十万大军进驻长安,使钟会措手不及。
利用钟会拿下邓艾,然后解决钟会,对司马昭威胁最大的两个人物就被铲除了。
钟会谋反,固然有其异心,有姜维的鼎力推动,但也是司马昭逼的。
问题出在谋判一事过于匆忙。司马昭大军压境,事不可缓。
正月十五,钟会到成都把邓艾抓起来。正月十六,钟会借魏明帝郭皇后发丧的名义,召请护军、郡守、牙门骑督以上的将士以及蜀国旧官,假借她的遗命,矫诏起兵废掉司马昭,但是魏将们并不跟从。这一要怪事起仓促,二也要怪平日钟会的思想工作做得太不到位了。
钟会问姜维意见。姜维怂恿钟会诛杀被扣将领,坑杀不顺从的魏兵。钟会没想到的是,姜维还有第三步。捉邓艾是第一步,策动钟会谋反,杀掉那些不听命的魏军将领和士兵是第二步,第三步,他还要趁机杀掉钟会,恢复蜀汉。
但钟会在这时迟疑了一下。消息很快泄露。正月十八日中午,护军胡烈之子胡渊率烈部众擂鼓呐喊而出,各营官兵为营救本部将领也一起响应,蜂拥杀入蜀宫,被拘宫内的将领们冲出与其部众会合。双方在宫城内外展开激战。姜维、钟会及部众数百人被杀,蜀汉太子刘璇和姜维妻儿也全部遭难。
邓艾这时还没死,正在送往洛阳的路上。监军卫瓘觉得钟会死了,邓艾到了京城会对己不利,因为钟会上表诬谄邓艾,他也出了一份力,就派护军田续追杀邓艾父子于绵竹(今四川德阳)西。
成都这边陷入一片腥风血雨之中。姜维死后,那些知道是他献计要杀死自己的魏将和魏兵,对姜维自杀而死很不解恨,对姜维遗体还要剖腹发泄。据《三国志·姜维传》注引《世语》记载,姜维死时腹部被剖开,胆跟斗一样大,所以后世有“大胆姜伯约”的说法。斗大的胆是不可能的,这个怕是传说的成分居多。
但姜维不止是被杀,还被分了尸,弃于荒野,不许别人掩葬。
姜维被杀
有一个姜维的部下,也是其老乡,偷了部分衣物(据姜维家乡人说还有两个断臂),回到甘肃甘谷县,在一个山中埋葬,没有碑文。听说当地人说,现在还可看到这座姜维的衣冠冢。
魏军杀了姜维及全家,还不解恨,在成都大开杀戒。这里有乱兵掠杀,也有仇恨相杀。原蜀汉太子刘璿、左车骑将军张翼、汉城护军蒋斌、太子仆蒋显、大尚书卫继等也被乱兵所杀。关羽家被庞德子庞会灭门。出现这样的情况,可能是姜维所没料想到的。
姜维一定知道恢复蜀汉失败,魏军绝不会放过自己。不说如何怂恿钟会谋叛,就拿他此前十一次伐魏来说,杀了多少魏兵,早被魏军视为大魔头。别的不说,延熹二十年姜维大破魏国雍州刺史王经于洮西,使得王经的部众战死数万人。这数万人的子弟、亲属,想必在钟会、邓艾的南征军中不少。这样一个杀害无数魏军的魔头,若不是有钟会护着,估计姜维早就被魏军抹杀了。
姜维一定是有充分思想准备。但是祸及蜀国一众投降的大大小小官员和成都的无辜百姓,这个他估计是没想到。
据说姜维最后大呼:“吾计不成,乃天命也!”令对蜀汉保有同情之心的人不胜痛惜。但放远了看,成了又如何,还不是这样杀来杀去。成已不可能,不成已是现实,成都城无数无辜眨眼化为冤魂。
最后,卫瓘约束诸将,成都之乱方平。
有人说,这是三国时期的一个至暗时刻,三位一代名将,钟会、姜维、邓艾,在一日之内全部被杀。是否真是至暗时刻不知道,但绝对是成都人的至暗时刻。
姜维已经自杀,却依然被魏兵剖腹取胆,他为何如此遭人嫉恨?能不能说说?
这是魏兵在发泄他们对姜维的恨。
姜维据守剑阁,和钟会对峙,魏将邓艾偷渡阴平,兵临成都,后主刘禅率众投降了邓艾,给姜维下旨,要姜维放下武器投降,姜维手下众将义愤填膺,气得用手里的刀剑砍石头,纷纷表示宁死不投降,姜维想了个办法,假意投降钟会,然后鼓动钟会造反,趁乱恢复蜀国。
姜维率军来降,钟会非常高兴,亲自接入大帐,待姜维如上宾,姜维利用邓艾和钟会不和,帮助钟会除去了邓艾,把邓艾的人马也收到钟会手下,然后姜维就以韩信不听蒯通的话,没有拥兵自立,被刘邦杀了的故事,暗示钟会自立于西蜀,钟会也正有此意,于是两人天天商量谋反的事,姜维的这一番操作并不是为钟会着想,是要把局势搅乱,趁乱起事恢复蜀汉。
这天司马昭给钟会来了封书信,说怕钟会拿不下邓艾,他已经率大军兵临长安了。钟会是聪明人,看了书信马上明白,这是司马昭不信任自己,要对自己下手了,他赶紧找来姜维,商量对策,姜维见时机来了,就献计说:“魏国郭太后不是最近死了吗,钟会将军可以诈称你有郭太后遗诏,让你讨伐弑君的司马昭,以你的才干,中原可以席卷而定,我愿意做你的先锋官。”
钟会听了心里高兴,说:“伯约,如果成就大业,我和你同享富贵。”姜维趁机挑拨说:“我愿意为你效力,但恐怕你手下的将领不服从你的命令,”钟会下决心造反了,于是起了杀心说道:“元宵佳节的时候,我宴请诸将,有不服从的就地处决。”姜维见目的达到了,心里暗暗高兴。
元宵佳节这天,钟会请来了诸将饮酒,席间,钟会拿出了假诏书,要众将在诏书上签字,共同举兵讨伐司马昭。众将没想到还有这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没签字的意思,因为他们都是魏国人,家人都在魏国,造了司马昭的反,这辈子就回不去了,家人也会让司马昭灭了,所以众将面面相关,都不动弹,钟会看没人签字,大怒,拔出宝剑说:“有不服从命令的立即斩首,”众将一看要掉脑袋,只得在诏书上签了字。但事情是这样的结果,钟会也不敢放众将回去,只能把他们都囚禁起来。
姜维的目的就是要把这些魏将都斩尽杀绝,他才好起事,见钟会把诸将都关起来了,就又来找钟会说:“我看这些将领还是不服气,请你把他们都活埋了,以绝后患。”钟会说:“我已经在宫里挖了一个大坑,准备了几千个棒子,让军士拿着,有不服从的用棒子打死,埋了。”姜维鼓动钟会要把这些魏将活埋了,让魏兵知道,怎么能不恨他呢?
姜维和钟会商量的时候,有一个钟会的心腹叫丘建,以前是魏将胡烈的部下,他正好在一旁,听见了姜维要钟会坑杀魏将,就把这事告诉了胡烈,胡烈也在囚禁的人当中,听到姜维和钟会这样狠毒,哭着求丘建说:“我儿胡渊就在城外,你去给我儿透露一下消息,我虽死也无恨了,”丘建就偷偷的跑出来,找到了胡渊,把姜维和钟会的计划告诉了胡渊,胡渊把事情告诉了监军卫瓘和没有被囚禁的将领,众人听了大怒,马上组织人马一起杀进宫来。
姜维见魏军杀了进来,拔剑冲杀,不巧心口疼的毛病犯了,见杀不出去了,仰天长叹:
吾计不成,乃天命也。
说完姜维拔剑自刎了,魏兵见姜维死了,气恨难削,争相前来报仇,要看看这姜维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胆量,居然想用毒计害死这么多魏将。他们把姜维刨腹,取出了胆,见姜维的胆像鸡蛋那么大。
总结:姜维假投降,鼓动钟会造反,要坑杀魏军将领,所以魏兵深恨姜维,要看看姜维有多大胆量,敢凭一己之力,用这样残忍的手段杀害魏将,所以把姜维刨腹取胆了。
姜维已经自杀,却依然被魏兵剖腹取胆,他为何如此遭人嫉恨?能不能说说?
我很喜欢姜维。不过,我完全理解魏军将士的做法。
对魏军将士来说,姜维,实在太可恨了!
魏军对姜维的报复蜀灭亡后,姜维支持钟会反司马昭。
事败,魏军将士杀钟会、姜维及张翼等人。姜维的妻子也被杀害了。
据裴松之注《三国志》,引《世语》:维死时见剖,胆如(斗)大。
胆大如斗的成语,就是从此而来。
以此来看,姜维是被“他杀”,而非演义中所说的自杀(或许演义对一个跟赵子龙打平手的高手被他杀无法自圆其说吧)。不过,其死后被剖,胆大如斗,则是有据可考的。
魏军先杀了姜维,还不解气,还要剖其尸,挖出胆,可以说是极为残忍的。
由于姜维是死于乱军,没有任何司法程序,也没有任何仪式,所以,魏军如此对待姜维,完全是出于单纯的愤恨!
魏军,为何如此痛恨姜维呢?
钟会之乱的怂恿者和谋划者作为常年与魏军交战的敌军将领,姜维这些年手上沾了不少魏军将士的血,这个仇是不小的。
不过,各为其主,堂堂正正打仗,这个仇也算不能接受。
而蜀亡后,姜维的作为则使魏军将士对其愤恨到家了。
据裴注《三国志》记载,钟会作乱,姜维的谋划、怂恿,起到了巨大作用。
姜维投降后,见钟会阴怀异志,认为可以利用,便对钟会说:您算无遗策,功劳非常大。想想韩信、文种,现在您很危险呀!不如效法范蠡,从此泛舟江湖?
钟会表示:我做不到。为今之计,“或未尽于此”。
两人“情好欢甚”,一拍即合。(上见裴注《三国志》引《汉晋春秋》)
此后,姜维想让钟会尽杀北方来的魏军诸将,然后再把钟会做掉,“还复蜀祚”。
为此,姜维还密疏刘禅,表示可以复蜀,让刘禅“忍数日之辱”。(《以上见裴注《三国志》引《华阳国志》)
也就是说,钟会作乱,姜维既是怂恿者,也是谋划者。
这是要害死魏军将士全家呀!
险些害死魏军众将264年正月十五,钟会、姜维到成都,把已经被抓起来的邓艾送去洛阳。
接着,钟会等人开始“干大事”
正月十六,钟会把魏军护军、郡守、牙门骑督以上的将士及蜀国旧官召集起来。为郭太后发丧,并假借郭太后遗诏,宣布要起兵讨伐司马昭。
钟会让众将士在版上签字表态,并委派亲信统领各军。
众将不愿签字,被钟会将他们关在各官府。
有人建议钟会干脆把牙门骑督以上的人都杀掉,钟会犹豫。
不过,胡烈已经编造谣言,说钟会已经挖好大坑,准备一个个打死将官,埋于坑中。
最后,事败,钟会、姜维被杀。
如前文所引,杀众将,正是姜维谋划的一部分。
众将,险些被姜维害死,能不恨吗?
还有比这个更恨的!
险些害死魏军将士全家三国时,为了加强对出征将领的控制,普遍实施了“任质制”。
如果将领投敌、叛变,其家属是要被处决的。
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时,劝降郝昭,郝昭表示:您应该听说过我们魏国的军法吧!为了我全家性命,请您不要再说了。
伐蜀前,有人反对钟会领军,就是认为钟会“单身无重任”。他只有养子(兄长之子)为人质,不算重要人质。
钟会单身不担心,而钟氏家族是大族,料司马昭不敢过于为难,自然不怕。
不过,其他人就没这么好了。
魏国实行的是世兵制。
不要说将领,就是士兵的家属,也都是人质呀!
众人跟着钟会造反,家人指定是要遭殃。
众人不跟钟会造反,不但自己可能被杀,消息不同,家人仍然可能遭殃!
还有比这个更大的恨吗?
姜维之胆胆这个器官的大小与胆子大小并没有直接联系,就好像有的人脑袋小但很聪明一样。
不过,用“胆大如斗”来形容姜维,是再贴切不过了。
为将时,他“聚兵敛谷”,冒着亡国之危也要争取大举歼敌。
亡国后,他又以伪降计,试图靠玩弄魏军将帅以富国。
或许,所谓胆大,就是敢于去做不靠谱的事情吧。
以当时蜀的国力,要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已不靠谱。
为实现不靠谱的战略目标,只有以超大胆子,冒险去做高风险的事情。
姜维的胆有多大,兴复汉室的理想就有多么不现实。
姜维已经自杀,却依然被魏兵剖腹取胆,他为何如此遭人嫉恨?能不能说说?
为什么要说诸葛亮是伟大的千古名相呢?大家可以检点一下,有人背叛过曹操,有人背叛过刘备,在孙权遭遇危境之时,许多大臣也欲弃吴降曹,但却没有人背叛过诸葛亮。
骄狂如魏延,在诸葛亮的麾下即使如何不满,仍然不折不扣地完成诸葛亮交付的每项任务;自负如马谡,失街亭后明知回来就是死路一条,仍然回到军中伏法,引颈就戮;而姜维,做为诸葛亮北伐事业的实际继承者,统帅三军,为先师未竞之志,呕心沥血,屡败屡战,不屈不挠。
姜维,绝对是一个值得我们敬重的英雄。人生在世,难道必须要以成败论英雄吗?
在漫漫的岁月中,每个人都曾有过美好的追求,努力追寻着自己的梦想,许许多多的人都因为困难和挫折而选择了放弃,而有些人始终都在坚持和奋斗。什么是成功?成功并不是一定要创造出一番令人赞叹的伟大事业,而是要成为最好的自己。只要你为了信念和理想不懈地努力过,奋力地拼搏过,热情地付出过,永远向着目标迈进,即使最终倒在了征途中,你就是成功的,无悔的,值得自己和他人永远敬重的英雄。
姜维就是这样一个英雄。
姜维实际上从来都没有得到蜀汉集团的直正支持。自从诸葛亮星落五丈原之后,蜀汉的对外战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以往的主动进取而改为被动防御,北进中原的希望泡沫就此全面破碎。
姜维其实没有沾上诸葛亮多大的光,诸葛亮生前对姜维更多的是品行方面以身做则的教诲,能力上悉心的培养,但诸葛亮并没有对姜维进行着意的提拔,姜维从中级军官逐步进阶完全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充分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被赋予了更高的期望和责任。
蒋琬当政,蜀汉的战略全面进入防御时代,后来的费祎也仍然继承这种防御战略。期间屡次遭到曹魏方面的进攻,而蜀汉上下一心,将士用命,数次化险为夷。直到姜维掌握军权时,蜀汉才重新构建攻势战略。
很多人认为,诸葛亮和姜维北伐中原是错误的战略,应该谨守防御,休养生息。但要考虑到,人家曹魏有什么理由让你舒服百年?东吴谨守,后来司马家放过东吴了吗?真正动起手来,东吴长年不战的后果就是一战即溃,毫无挣扎之力。
“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蜀汉要想以益川一州之地,与体量庞大的曹魏进行持久相抗,那纯粹是作梦。姜维完全可以选择一种舒适的生活方式,过一段富足安逸的日子,但姜维却选择另外一种道路――为信念而战:
“据上将之重,处羣臣之右,宅舍弊薄,资财无馀,侧室无妾媵之亵,后庭无声乐之娱,衣服取供,舆马取备,饮食节制,不奢不约,官给费用,随手消尽。”
总得有人去战斗。任何时候,优裕的背后是因为有人在负重前行,安乐的背后是因为有人挡住了风雨。
姜维并非能力不行,实在是国力太弱,在内又遭到来自各方面的掣肘,能够以手中这点实力精妙计算,打得风生水起,屡屡让魏军是焦头烂额,苦不堪言。如果双方实力对等,邓艾和钟会根本不是姜维的对手。
钟会牵制,邓艾偷渡阴平,直取成都,后主刘禅不战而降,在汉中前线的姜维本部就陷入了困境。其实以姜维的才能和他手中所掌握的力量,他可以有多种选择:投降,以姜维之才,受封至少可为上将,保全富贵权位,而且没有谁可以责怪他,君主和群臣已经全部投降了,姜维已经尽到了自己的全部责任;战斗,姜维可以率兵继续战斗,以全自己的节义,名垂史册,后人万世景仰。
但姜维放弃了名,放弃了节,放弃了利益,选择了最委屈自己的方式——阴谋。对于姜维这样一个注重名节品格的人来说,我们可以想象,当他做出这样的选择时,内心是多么的痛苦。当年叛魏投汉,如今再叛蜀投魏,大事若成,又叛魏归蜀,姜维在史书上将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姜维的设计非常诡谲,借钟会之手除掉邓艾父子和其武装力量,再借钟会的不臣之心杀掉所有的魏将,再封住要道,将魏军一网打尽,重新复辟蜀汉。
他几乎就成功了,但人算不如天算,在最后关头,历史选择了统一,姜维梦破,自刎而死。魏军将士恨之入骨,将他剖腹取胆。
为什么魏军将士如此恨姜维呢?姜维的计策实在是太毒了。魏军将士们拼死作战,本来都立下了灭国之功,都能得到嘉奖和封赏,但姜维利用钟会和邓艾的矛盾,首先造成了魏军的内讧,自相残杀;其次,姜维再怂恿钟会拘禁众将,差点来个集体屠杀;姜维虽然计划没有得逞,但魏军将士们由于都被迫卷入到这场纷争中,被蒙上了作乱和背叛的污名,前面所有的功劳都将被一笔抹煞。
这就是姜维最狠毒之处:如果他成功了,魏军将士们全部要倒大霉;即使他失败了,魏军将士们仍然全部都要倒大霉。
在三国这段波澜壮阔的时代,涌现出许多雄才大略的主君,智谋深长的谋士,勇冠三军的猛将,也涌现出像姜维这样勇于拼搏和战斗,勇于付出忠臣的名节和军人的荣誉,只为了心中那分永远不息的信念和抱负。
姜维,确实是位英雄!
姜维已经自杀,却依然被魏兵剖腹取胆,他为何如此遭人嫉恨?能不能说说?
公元263年,魏朝的实际控制者司马昭下令18万魏军兵分三路南征蜀汉,由于蜀汉缺少防备,战略失误,同时邓艾率领奇兵从天而降,袭江油、破绵竹、杀诸葛瞻,兵临成都城下,刘禅迫于内外压力,向邓艾投降,邓艾的斩首行动获得成功,之后,刘禅下令蜀汉全境放下兵器向魏军投降。
当时姜维还在剑阁抵抗钟会大军,当姜维及手下将士听说刘禅投降,都拔出把来用力砍在石头上,以发泄心中的愤怒,同时吼出一句话:臣等欲拼死一战,奈何陛下先降?姜维及其手下将士很明显是不愿意投降的,但是皇帝刘禅都投降了,他们不投降,又有什么用呢?
姜维
所以,身为蜀汉最高军事长官的大将军姜维根据刘禅的命令,放下兵器向钟会投降,但是姜维显然不甘心就这么投降,他选择一个曲线救国的方法,同时还搭上了自己全家的性命和邓艾、钟会以及大量魏兵、蜀军、蜀汉宗室大臣的性命,而这一切,姜维只是为了复国。
姜维身为蜀汉的大将军,连皇帝刘禅都投降了,他要复谁的国?以封建社会家天下的模式来看,皇帝是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整个天下都是皇帝家的,姜维为是复已经投降魏军的皇帝刘禅的国,一个臣子,能做到这个份上,实在是极其困难,实在是忠心无二,实在是坚韧不拔。
姜维投降
刘禅投降之后不久,魏军内部就发生了动乱,首先是钟会诬陷邓艾居功自傲,然后钟会企图拥兵自立脱离司马昭,以蜀汉为基地,要知道钟会手握南征蜀汉的18万魏军,同时还有蜀汉大将军姜维的“支持”,再加上姜维手中的蜀军5~6万主力,钟会手中的军队甚至与东吴政权所有军队不相上下,这可是一个数量极其庞大的组织。
如果钟会控制得好,处理得当,重新建立一个政权也未尝不可,但是钟会谋反显得杂乱无章,而且没有完全控制这支原本忠心于司马昭的军队,导致魏军发生哗变,在短短几天时间,魏军在成都城内烧杀抢劫,不仅此次谋反的主犯钟会及其亲信数百人被杀,就连蜀汉大将军姜维及其妻子儿女也被乱兵杀死,还有邓艾被卫瓘派人杀死,就连蜀汉太子刘璿也被杀害,同时还表关羽一家满门被庞德的儿子庞会灭门。
姜维
根据《三国志 姜维传》裴松之注引《世语》的记载,姜维被杀后,他的整个家族都被灭门,而且魏兵还剖开姜维的尸体,发现姜维的胆特别大,像斗一样大。姜维人都被杀了,为何魏兵要把姜维剖腹取胆?难道魏兵这么恨姜维吗?
首先,姜维是蜀汉的大将军,蜀汉在诸葛亮时代,就开始不断进行北伐,而且都是蜀汉主动发起的以弱伐强的战争,诸葛亮去世后,魏国满以为可以松一口气,没想到蜀汉又出了一个比诸葛亮北伐还要坚韧不拔的姜维,在诸葛亮去世后,前后进行了十一次的北伐。
姜维与钟会
姜维是蜀汉历史上第二个有政治理想的人,第一个是诸葛亮,姜维虽然不是诸葛亮的接班人,但姜维无疑是诸葛亮政治理想的坚定捍卫人,对于北伐的执着,姜维甚至比诸葛亮还要坚决,北伐就是姜维向北边的魏国发动战争,发动战争就是要打仗,打仗是会死人的,姜维前后延续几十年时间前后十一次北伐中,不知道杀了魏国多少将士,魏国人能不恨姜维吗?
这次伐蜀的魏军中,有很多就是魏国在关中的边防军,他们多年与姜维对峙周旋,深知姜维就是他们最大的敌人,起初姜维投降后,是受到主帅钟会的庇护,魏军中虽然有人对姜维不满,也不敢说什么,现在钟会因为谋反都被杀了,魏军把所有的怒火都发在姜维身上了,所以杀了姜维及其家人,他们还觉得不够,还要把姜维剖腹取胆。
姜维兵变
其次,就是这次成都之乱,钟会意图谋反事件,魏军都认为是姜维蛊惑钟会谋反的,是姜维在暗中搞的鬼,钟会再怎么样也是魏军主帅,同时还是魏国的大家族出身,这次的成都之乱,其实魏军内部也伤亡惨重,除了两大知名功臣钟会与邓艾被杀外,魏军内部也死了不少人,比如钟会的亲信被杀了几百人,再比如邓艾的亲信想救回邓艾时,却被监军卫瓘派出的田续所杀,这样杀来杀去,杀到最后,都要找一个责任人出来,因此魏军认为是姜维,就把怒火发泄到姜维身上,导致剖腹取胆。
另外,钟会手下的魏军如果谋反就要承受自己留在魏国的家属安危,如果没有选择谋反,就得向魏国的司马昭表忠心,魏军无论是将领还是普通士兵,大多数人其实是不愿意跟着钟会谋反的,因为这是一条不归路,所以为了向司马昭表忠心,他们只能拿姜维开刀,把姜维剖腹取胆。
姜维被杀
最后一点,古人非常崇敬死后留个全尸,这是对古人的尊重,如果怨恨一个人,就在这个人死后不让他留个全尸,所以魏军在杀了姜维之后,仍然对姜维有怨恨之心,他们把姜维这个敌国大将军视为这次动乱的主谋,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姜维,就连姜维死去的尸体也不放过,把姜维剖腹取胆,让姜维不能留一个全尸,这是魏军怨恨的表现。
魏军在剖开姜维的腹部后,发现姜维的胆很大,像斗一样大,胆大表示姜维生前的很有胆识、勇气,普通人的胆一般长约5~8cm,宽约3~5cm,容积大约是40~60毫升,而姜维的胆有一斗,汉代的一斗是2000毫升,姜维的胆是通人的40倍左右,这当然有些夸张,不过也说明姜维确实是一个有胆识的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