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荆州为什么成为魏蜀吴争夺的对象?

荆州在三国时期,属于魏蜀吴三家必争之地。其实,不仅仅在三国时期,如果大家熟悉两晋南北朝的历史的话,就会发现自从东晋建立以后,荆州就成为了南方偏安朝廷的战争策源地,这和荆州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关。

荆州是动物的命脉

荆州就是现在的湖南,湖北以及河南的部分地区。它的地理位置在东吴最繁华地区的上游,敌国只要控制了荆州地区,就能够顺江而下,先占据安庆,然后再以安庆为据点,直捣江东帝国的腹心建康。

可以这么说,荆州地区就是东吴帝国的命脉所在,这也是为什么孙权不惜与刘备撕破脸,一定要从蜀汉集团夺取荆南三郡,就是为了完善自己的长江防线。

荆州对于蜀汉集团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的

蜀汉集团的基本国策就是诸葛亮的隆中对,根据诸葛亮的谋划,蜀汉集团要对曹魏帝国形成威胁,从而争夺天下,必须要占据西川以及荆州。有人会说了,荆州地区处于四战之地,而且除了长江之外,没有天险,蜀汉帝国占据荆州,守得住吗?

问题在这里,诸葛亮的策略里根本就没有守荆州这个概念,荆州是向曹魏进攻的跳板,他的主要任务是进攻,进攻不断的进攻!所以在占据荆州的势力,采取攻势的时候,一马平川的地反而成了优势。

在诸葛亮的谋划里,这里的荆州不必是荆州全境,哪怕就是刘备后期控制的荆南三郡也行。这是一个战略支点,依靠荆南三郡为基地,顺势向北攻击,席卷宛叶,控制住南阳郡,蜀汉的军队就能够顺利的进出曹魏帝国控制的核心许昌,洛阳。

一旦成行,将极大的威胁动摇曹魏帝国在自己根基之地的统治。要知道关羽水淹七军的时候,就已经有一些曹魏帝国的地盘出现了叛乱的情况,所以作为曹魏集团他一定要将蜀汉集团从荆州驱逐出去。

曹魏集团的立场上看,荆州是遏制东吴与西蜀的门户,尤其是经历过水淹七军的人都知道,曹魏集团看似强大,但是在这个人心浮动的年代里,他们控制区的向心力不足,随时随地会出现有人混水摸鱼的情况,这是曹魏统治者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他们也一定要坚守住在荆州的那一亩三分地,牢牢地扼住两大对手的北上之路,这也是为什么曹仁在承受关于如此之大的压力时,仍然死战不退的道理,这也是在七军覆灭之后,曹操甚至派出了新老参半的徐晃军团,就是要不惜代价,守住荆州!

由此可见,荆州就是三大势力的一个劫,每一家都不愿意放弃,你说重不重要!

《三国演义》中,荆州为什么成为魏蜀吴争夺的对象?

读过三国的朋友们,一定会发现荆州这个地名,在三国里出现的次数远超其他地区,特别是三国鼎立时期,围绕荆州的归属权,刘备和孙权可谓是绞尽脑汁,个用其极。那么荆州为什么这么重要呢?

行政区域辽阔,资源充沛

根据《汉书志》记载,荆州是东汉九州之一,下辖七郡,一百一十七县。辖境相当于湖北、湖南大部,及河南、贵州、广东、广西等省的一部分。后来,又从南阳郡、南郡分出一部分县,设置襄阳、章陵二郡, 于是荆州共辖九郡,这就是后世称“荆襄九郡”的来历。

荆州和益州一样,地势多山,不适合用兵。但又优于益州,荆州有水路,便于经济的流通,因此, 黄巾军大乱之时,中原地区的许多流民为了避难,都跋山涉水来到了荆州,给荆州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因此在东汉末期,荆州相对稳定,经济富庶。

且荆州人才荟萃,《三国志》中所立传的人约有五十九人,而荆州人士就有二十七人,几乎占了一半,真正应了“豫州入蜀,荆楚人贵”的话。

鲁肃曾评价荆州:此地水流顺北,外带汉江,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战略要地

一条汉江(汉水)自西向东贯穿荆州,西进可逼成都,东下可取建业,南面则是一望无际的中原平原,可迅速突进洛阳。对魏蜀吴三家来说,不管谁像一统天下,荆州都是一个不错的战争前线和守护屏障。

为什么这么说呢?

赤壁之战后,荆州被魏蜀吴三家瓜分,其中,关羽占着荆州,孙权占着江夏,曹仁占着襄阳,这三个城市之间,有一个广袤的平原“江汉平原”,此时的魏蜀吴,吴魏之间有长江天险阻隔,蜀魏之间有群山阻隔,吴蜀之间也是群山连绵,因此,江汉平原成了三国之间的联通之地,谁占领乐这一区域,谁就占领了通往另外两家的大门,开门可进,关门可守。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三国历史上几次著名的大战役,都和荆州有关“赤壁之战、襄樊之战、夷陵之战”,魏蜀吴都以荆州为中心,展开了残酷的争夺战,而这三次战役,每一次都决定了三国局势的重要走向。

可见,荆州在三国鼎立时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国演义》中,荆州为什么成为魏蜀吴争夺的对象?

简单来说,荆州是必争之地。

《三国志·诸葛亮传》: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诸葛亮的一番话,已经点明了荆州最大的价值——地理位置优越,从荆州出发,向北可以进中原,向东可以攻江东,向西可以入巴蜀。这三个地区,就是后来三国各自的核心。

诸葛亮提出隆中对的时候,刘备还只是在新野屯兵的小势力,诸葛亮给他定下的战略就是先占有荆州,继而西进夺取益州。如此,刘备横跨荆益,一旦时机到了,派一上将由荆州北伐中原,刘备自己率军由汉中北上关中,两路出击,分取许都和长安。

东吴方面对荆州的需求更加迫切,因为江东处在长江下游,荆州居长江中游,不论是从防务角度还是进取角度,东吴都需要占领荆州。

《三国志·周瑜鲁肃吕蒙传》: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三国时期长江下游还很快,北岸有很多滩涂,不适合渡河作战,东吴很难像后世朱元璋那样由江浙发起北伐。那就只能往中上游考虑了,中游的荆州提供了东吴通向中原的踏板,反过来,北方通过荆州,顺流而下便可直取江东。

这种威胁不仅仅在于北方,刘备拿着荆州的时候孙权也很紧张嘛,生怕关羽北伐成功,回头就把自己扫了,所以出兵夺了荆州。

曹魏方面对于荆州就没有多少防务需求了,毕竟北方本来就处在高处,防守优势要大得多。不过要是拿下荆州,曹魏既可以通过关中、荆州包了蜀汉的饺子,也可以通过顺流而下包了江东的饺子,对于统一有莫大作用。

《三国志·荀彧攸贾诩传》:愿公急引兵先定河北,然后修复旧京,南临荆州,责贡之不入,则天下咸知公意,人人自安。天下大定,乃议古制,此社稷长久之利也。

这是荀彧对曹操的劝谏,先消除河北的威胁,然后稳固关中、河南等地的形势,继而南下荆州,如果运气好的话,孙权有可能束手就擒,剩下益州就不足为惧。只不过人算不如天算,孙刘联军打赢了赤壁之战,曹操只能先回北方经营关中了。

《三国演义》中,荆州为什么成为魏蜀吴争夺的对象?

先来看看三家魏蜀吴对荆州的态度吧?荀彧曾向曹操建议:“先定河北,后修复旧京”,最后“南临荆州”,便可 “天下大定”,将夺取荆州作为最后一步棋。诸葛亮出山时,向刘备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其中提到:“荆州北据汉、沔 ,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提出先取荆州,再取益州,待天下有变,以荆州之兵趋宛、洛,益州之兵进关中,进图中原,一统天下。东吴的鲁肃也向孙权赞扬荆州的险要和富饶:“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三家对荆州都是垂涎已久啊,只不过都是在等待时机拿下而已。

那就说一下,荆州为什么如此重要吧!

第一、地理位置的优越

荆州相当于一个重要的枢纽,四通八达,北有南阳、南有岭南、西有巴蜀、东有江东,这就是一个中间地带,掌握此地,以此为据点向北可以出兵长安、洛阳等地,向南和西可以出兵巴蜀之地,顺江而下可占江东之地。

就凭借这个地理位置,若是曹魏可以以此为根据地,在此地训练水军,从而可以顺流而下直取东吴,这也是为什么赤壁之战失败之后曹操也要留守大量亲信,留曹仁、徐晃等继续留守南郡(治所江陵),文聘守江夏,而后委任乐进守襄阳、满宠代理奋威将军,屯于当阳。只不过后来失败被周瑜夺走。

而刘备以此为根据地是为了日后分两路进攻曹魏。

至于孙权,对荆州窥探已久,只不过在黄祖这一关就打了5个年头,之后被曹操抢先,占领了南郡、江夏等地,好不容易打赢了,却被刘备借走了,实数无奈啊!

而荆州就好比一座大门,通往三国的各个方向,水路和陆路都可以。

第二、经济实力雄厚

东汉末年,各诸侯争相抢地盘进行战争,唯独刘表始终中立,稳定的发展了荆州的经济,而且荆州北有汉中平原、中有江汉平原、南有洞庭湖平原,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劳动力旺盛,人口最高达到了100多万人口,投降曹操的水军就高达15万呢。

而且当时的荆州多名门望族,实力雄厚,因为当时荆州战乱少,很多的人都迁徙到此地生活,名门望族在这也壮大了自己。

综上来看,这就是当时为什么三家都争相抢夺的食物了,因为控制此地就掌握进攻的主动权,想想曹操丢了襄阳和樊城都要迁都的,可见其重要性。

不过最后荆州九郡,曹操占三郡,孙权占六郡的局面一直持续到最后。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