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赵云代替关羽守荆州,就能守得住荆州吗?

东汉末年,由于长期受到外戚和宦官干政的袭扰,天子大权旁落,各地方豪强相继割据,经过一系列征战逐渐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首先,北方中国的实际统治者是以曹操为代表的法家寒门庶族势力。南方,局势并不乐观,由二个人统治着,其中一个是孙权,拥有江东地区和荆州的统治权。刘备在后期一朝发力,完成了前面数十年的渴望。吞并四川,汉中,以及荆州部分地区,一跃而称帝。

荆州,为南北交通之要道,历来属于兵家必争之地,本来被刘备骗到手的荆州地区却在关羽手中得而复失,可以说关羽的大意失荆州是刘备集团由盛转衰的分水岭,想当初诸葛亮给刘备制定的战略是攻取荆州和益州后二线出击,收复长安,这次的失败使得这一计划成空。

如果说关羽守不住荆州,那么用赵云守荆州会如何呢?

武力值

首先从武力值来看,二者相差不大,都是三国时期成名已久的猛将;从打仗上面来看,赵云一向治军严谨,素以厚重闻名,而关羽则是擅出奇兵,以出其不意著称。在关羽对于禁实行水淹七军的策略可以看出。奇策虽好,但是却违背了诸葛亮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战略,骄傲轻敌的关羽把二边都打了个遍;而赵云则不同,赵云在军事方面更适合做一员守将,就像杨戏评价说

征南(赵云)厚重,征西(陈到)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烈!赵云擅守

再从地理占据情况上面来看,刘备虽然号称占据荆州,但是并没有占领全部,赤壁之战结束后,襄阳和樊城在曹操手中,江夏和南郡在孙权手里,荆襄九郡本就不全,想要拓展只有攻取,但关羽攻襄樊则东吴从江夏出兵袭其后,反之亦然,所以荆州只适合守势,并不适合开拓,这一点上面赵云比关羽更合适。

为人处世

最后从人际交往上面来看,赵云是一个擅长约束自己的人,虽然看着很温和,和谁关系都挺好,实际上赵云没有几个知心的人,他更像宋朝的岳飞,美女,金钱,财物,土地都不喜欢。在荆州这个四战之地,想要守住是很需要人际关系的,就连南方少数民族给他送美女他都原封不动的退回,这把对方吓的个半死。而关羽则不同,关羽虽然眼界稍微高一些,但是遇到人才还是会相互珍惜的。就像他单刀赴会和给于禁解绑一样,这一点上比赵云强。

综合上述多种情况来看,赵云代替关羽守荆州并不会万无一失,只能说守的久一点罢了。

如果让赵云代替关羽守荆州,就能守得住荆州吗?

如果当年诸葛亮派守荆州的不是关羽,而是赵云,笔者认为不会重蹈关羽的覆撤,而出观大意失荆州的悲剧。

要知道关羽的确是个人才,文武双全。他的武不用多说,曹操视他为虎㾒,诛颜良、文丑,英勇无比。同时,他在三国中,除了吕布,无乎无敌手。在刘备封的五虎上将中也是当仁不让的"带头大哥"。同时,他还颇有智谋,粗中有细,和一般的莽夫有天壤之别。也许正是关羽能文能武,再加上他和刘备是结义兄弟,诸葛亮毅然选择让他守荆州。

而关羽之所以会失荆州,不是能力的不足,而是性格原因造成的。关羽是个正义正直、疾恶如仇的人,也是个孤傲自大、自以为是的人。前者让他仁厚之声名远播,为世人所敬重,后者则让他马失前蹄,阴沟翻船。关羽守荆州,诸葛亮给他的法宝是"东联孙吴、北抗曹魏"。

而关羽则因骄傲自大,对东吴很不友好,极尽污辱之能事,至使蜀吴交恶。最终东吴大谋士陆逊因此不满关羽的傲慢无理而对荆州进行了偷袭,关羽因轻敌大意,终酿大祸,丢了荆州,彻底改变了三国的战略格局,也使蜀国迅速走向了衰败。

而赵云和关羽相比,"似曾相识"之处在于能力上。赵云的勇猛丝毫不亚于关羽,长板坡救幼主一战扬威名,并为刘备建立蜀国立下汗马功劳。赵云的聪明才智也不逊色于关羽,他攻城拔寨并非全靠蛮力,而是勇中有谋,游刃有余。

同时,赵云又和关羽有"天壤之别",这个主要体现在性格一上。赵云有关羽的仁义、忠厚,又无关羽的傲慢自大。他属于"老好人"类型,与人为善,乐于助人。他谦虚大度,对待任何人一视同仁,他不会因功绩而沾沾自喜,也不会因受冷落而枉自菲薄。如此胜不骄 败不馁,又有超强本领才华的人去守荆州当然可以万无一失。

一方面,赵云守荆州,他会严格遵守诸葛亮的八字政策方针,不会轻易得罪东吴,这让东吴师出无名。另一方面,就算东吴动武,赵云严守,诸葛亮定然会派兵增援如此东吴鲸吞荆州之谋也定然不会得逞。

总之,赵云其实才是守荆州的最佳人选。

如果让赵云代替关羽守荆州,就能守得住荆州吗?

刘表,坐谈客也,连刘表这样懦弱的人,都能镇守荆州18年,北拒曹操,东抗孙策孙权,西阻刘璋,南斗交州,保荆州18年平安,凭什么赵云不能守荆州?

很多人认为关羽之所以大意失荆州,是因为性格傲慢,不懂政治,实际上真是冤枉关羽了。

关羽真正失荆州的原因是国为:一是刘备的命令攻打襄樊,二是东吴的偷袭,三是糜芳、傅士仁的投降,三个原因缺少一个,关羽就不会失去荆州。

换言之,关羽如果不对外发动战争,就不会有东吴偷袭荆州的可能,东吴不偷袭荆州,关羽在前线就会失败,再就是糜芳和傅士仁如果紧守城池不投降的话,关羽也不会失去荆州。

这些问题不仅关羽没有想到,身为蜀汉之主的刘备也没有想到,而且身为蜀汉总战略师的诸葛亮也没有想到,关羽确实有责任,但不全是关羽的责任,不能背全部的黑锅。

另外东吴是偷袭荆州的,是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占领蜀汉的荆州三郡,如果按正常的战争来看,不是偷袭的话,身在成都的蜀汉政府完全有时间派出援军支援荆州,一旦打成拉锯战,东吴能不能拿下荆州都是个未知数,况且双方还在担心曹魏在北方的偷袭。

但在刘备心中,除了关羽没有第二人能够镇守荆州,关羽在三国正史中被称为万人敌,熊虎之将,不仅武力超群,而且颇懂兵法,是刘备手下当时唯一能够镇守一方的大将,关羽虽然丢失了荆州,亦不能抹灭他的才能,要知道“威震华夏”四个字的评价,唯有关羽获得。

如果让赵云代替关羽镇守荆州,能守得住吗?

答案是肯定的,前提是刘备能放心让赵云守。

赵云在刘备眼中,确实是一员猛将,但并非是独挡一面的猛将,刘备眼中独当一面的猛将只有关羽,以及后来的魏延、黄忠等人,既信任,又放心,刘备对赵云是信任有加,让赵云负责自已家眷安全,但没有让赵云独自领兵过。

但这并不妨碍赵云能守住荆州。

别说赵云,就是一般的将领,只要不投降,单纯守荆州,肯定是能守住的,这跟武将的武力无关,而跟蜀汉的整体防御系统有关。

刘备从公元201年来到荆州投靠刘表开始,到公元219年关羽失荆州之时,蜀汉集团已经在荆州扎根18年时间。

18年中,刘备一直在荆州招揽人才,收买人心,而且刘备确实能得人心,曹操追刘备到长坂时,荆州有数十万百姓士人都愿意跟随刘备。

除了刘备有民心,诸葛亮在荆州也有庞大的关系网,荆州大大小小的豪强士族,诸葛亮都沾了些关系,诸葛亮的大姐嫁给了蒯越的兄长蒯祺,诸葛亮的二姐嫁给了庞统的族兄庞山民,诸葛亮的岳母和刘表的老婆是亲姐妹。

除了民心和关系,刘备集团的官员百分之九十以上是荆州当地人,荆州人大量在刘备集团为官,与刘备基本形成利益共同体。

东吴除了偷袭荆州外,没有其他办法能夺取荆州,就算是正面冲突,东吴除了水战历害,攻城战并不是荆州军的对手。当年周瑜打江陵都打了一年,要是东吴再打江陵,也不会比周瑜强多少。

硬攻东吴并不占上风,如果赵云守荆州,以赵云的能力和性格,东吴是没有机会能赢的。

赵云这个人低调、忠诚,值得信任,只要他不主动对外发动战争,不投降东吴,东吴是一点机会也没有。

就算东吴与曹魏联合起来,赵云也会死守城池,同时向成都求援,赵云只要坚守城池,成都援兵到来,照样能守住荆州。

在正史上的战争,武将的勇武并不决定战争胜负,有作用但并绝对,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天时,地利,人和,赵云所代表的蜀汉都有,所以能守住。

如果让赵云代替关羽守荆州,就能守得住荆州吗?

“如果赵云替代关羽守荆州,能守得住吗?”

说起这个问题,我一直有个怀疑。那就是小说《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老先生对诸葛亮的才华极尽浮华之赞誉,说他“上达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和,兼通阴阳八卦,神鬼莫测”等等。

但是就是这么一个近乎神话一般的人物,在大军进入川西时,却犯了一个致命的根本性战略错误,那就是派关羽镇守荆州的问题。

假如说诸葛亮以前不太清楚关羽的为人,也勉强说得过去。但是,有两件事出了以后,作为蜀国统帅的诸葛亮仍然执意让关羽继续镇守荆州,就说不过去了。哪两件事呢?

第一件事,就是听说三弟张飞和马超苦战,最后马超归降西蜀。有人说马超如何如何厉害,关羽就不高兴了。关羽意图扔下荆州镇守使职责,去西川与马超决战,看看究竟是马超厉害,还是自己厉害。关羽曾经在曹操面前夸张飞勇猛无敌,“在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让曹操的将士们以后见到张飞小心。但马超大战张飞,打了个平手,关羽不服马超。显然,他当初在曹操面前夸三弟张飞,也有点虚伪成分,有借夸张飞以抬高自己的嫌疑。

第二件事,听说大哥在西蜀分封五虎上将,竟然有老将黄忠,关羽又不悦。说张飞、赵云是我兄弟,孟起(马超)曾是西凉主帅,封五虎上将都行,只有这个“老匹夫”黄忠,不配与他为伍。也就是说,他根本看不起老将黄忠。他或许这么快就忘了,他一个壮年,曾在前不久和老将黄忠的交战中,也没占过上风。关羽他凭什么看不起黄忠?

凡是有点头脑的读者,每次看到这两件事的时候,都会担心关羽守不住荆州,从而威胁到西蜀命运的问题。而作为西蜀统帅的诸葛亮听说这两件事之后,只是以贬低别人(张飞、马超、黄忠)的方法以让关羽高兴而放下这些心里的疙瘩。也就是说,在诸葛亮看来,关羽这两件事根本不算是个事。而不是敏锐地预感到就凭关羽这种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心胸狭窄的人,根本无法守住荆州,担负起西蜀东大门这个重大职责。

我们知道,镇守荆州的主帅,有两个重大责任,一个是:东“和”东吴,另一个是:北“抗”曹操。什么意思呢?西蜀与东吴尽管是同盟关系,但又有“借荆州”的尴尬问题,因此,和东吴既要表面上和和气气,又要会玩“太极”。但有一个宗旨,和东吴不能翻脸。北“抗”曹操,这个好理解,就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呗。

关羽狂妄的个性、点火就着的脾气、目中无人的骄傲自大,显然不能够胜任荆州镇守使这么重大的责任。

咱们现在再回过头来说说,赵云能不能守住荆州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历史无法假设,也没有如果。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历史其实也同样如此。不过,假如派赵云去镇守荆州,至少不会在短时间内和东吴闹翻,更不可能像关羽对孙权爆出“犬子焉能配虎女”这样的粗口。最后惹得孙权大怒,终于撕毁孙刘联盟的合约,下了武力夺回荆州的决心。最后留下一个大意失荆州的典故。荆州的丢失,难道真是因为大意造成的吗?这个问题或许只有已故的诸葛亮老先生能够回答得了了。

赵云如果去守荆州,“北抗曹操,东和东吴”这两个任务,都可以完成。即使赵云守不住荆州,至少可以拖延几年时间,给初建的西蜀以充分的喘息之机,待西蜀实力恢复一些,那个时候,历史会不会改写,就无法预料了。

如果让赵云代替关羽守荆州,就能守得住荆州吗?

如果让赵云代替关羽守荆州,能守住吗?

应该说能守住,其理由是三国首领的保標武艺都很高强,曹操的典韦,许诸,孙权的甘兴霸,刘备赵子龙,都是忠心耿耿的主,虽然说百万军中七进七出救阿斗是虚拟的,但赵云的武艺不用怀疑,关键是赵云为人低调,人缘好,若没有刘备的命令他不会去打什么荆州,从历史资料看,关羽是自己发动的襄樊战争,否则两国交战怎么会没有援兵,比如刘封武艺高强,若接到刘备的命令敢不去救援吗?若关羽守在荆州东吴怎么有可能偷袭成功,麋芳,士仁,也不会投降孙权,而这两人是负责后勤补底的,何等重要,也就是说关羽断了后勤保障,再来个引狼入室,就战争而言哪有不败的道理。

赵云就不一样了,前面说了他人缘好,武艺精,不可能有引狼入室的事发生,他会小心慬慎的死守荆州,随时向刘备通报敌情,不敢私自作主来发动战争这样的事,后人用大意失荆州来形容关羽,但事实胜于雄辩关羽若奉命死守,荆州是丢不了的。

所以赵云守荆州可万无一失!

如果让赵云代替关羽守荆州,就能守得住荆州吗?

“关羽大意失荆州”不仅是刘备集团从强盛转入衰落的折点,同时也标志着诸葛亮《隆中对》中“同时据有荆州、益州,然而两线北伐中原”这一战略设想的落空。失去了荆州后,刘备集团只能困居于西南,再难有大的作为。而且,就连后来的诸葛亮北伐也只能从险要的益州北部出兵,所以累次徒劳无功。

事情的起因是在东汉献帝建安24年(219年),关羽为了响应刘备在汉中的胜利,也从荆州地区北伐曹操。关羽接连击破了于禁、庞德等人的军队,又困曹仁于樊城,一时之间声势滔天,逼得曹操几欲迁都河北。然而,曹操最终还是利用孙刘“荆州之争”大做文章,联合孙权夹击关羽的后方,并导致关羽所镇守的荆州江陵、武陵、零陵全部落入孙权手中,就连关羽、关平父子也兵败被杀。

可以说,“关羽失荆州”是刘备集团面临的重大挫折。那么,当初诸葛亮用赵云替代关羽守荆州,能守得住吗?应该说,赵云能守住的几率更大一些。

首先来说,并不是赵云的军功比关羽高,也不是说赵云比关羽更能打仗,而是因为赵云对诸葛亮的”北拒曹操,东和孙权”是大体认同的。只要能基本贯彻这一点,固守荆州就不是难事。

而关羽失败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他守不住荆州,而是他太大意。关羽在未结好孙权的前提下,又主动招惹北方的曹操,让自己两线作战,大大违背了”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方略,最终导致自己兵败身死。因此,如果换成赵云镇守荆州,采取向东结好孙权、向北防御曹操的策略,那么荆州很可能得以保全。

翻阅《三国志》也不难发现,赵云一向治军严谨,而且以忠厚稳重著称,虽然他的功勋无法同关羽、张飞、黄忠等人相比,但更适合做一员守将。对此,杨戏也评价说:“征南(赵云)厚重,征西(陈到)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烈”!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