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在文治上有哪些贡献?

谈到成吉思汗,我们首先会联想到一个暴戾的屠夫和野蛮的统治者。成吉思汗一辈子打了六十多场仗,除了早年的十三翼之战以外,毫无败绩。

他一统蒙古诸部,成为众汗之汗,之后歼灭西夏,攻破金国,又远征花剌子模,所过之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留在世界人民印象里面的成吉思汗,是一位武功显赫的大汗,可是他在文治方面也颇有建树。

丘处机是何许人?

谈起成吉思汗的文治,还得从一个人谈起。丘处机(1148年—1227年),他又叫做长春道人,他作为道教全真教掌教,在金朝,蒙古,南宋,都具备着一定的影响力。金庸所著的《射雕英雄传》里的丘处机就是将他作为原型。

丘处机早些年的时候,父母双亡,一个人孤苦伶仃的生活,受尽了民间的疾苦,看遍了达官显宦的骄奢淫逸,同时也身处在那个列国纷争,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他开始向往能够超脱于凡尘俗事的成仙之道,1167年开始学道,并且拜全真教祖师王阳明为师。

真正将他的名声打出来的事情,是他在1188年受到金世宗的召见,到燕京去修筑了王阳明,马丹阳的塑像,并主持了一些道教的宗教仪式,受到金世宗的封赏。后来做了全真教掌教之后,宋宁宗也派使者请求丘处机到临安去,但丘处机瞧不上宋朝皇帝,便推辞掉了。

成吉思汗的反思

手上沾满战败者鲜血的成吉思汗,开始反思自己过往的所作所为,也由于身处暮年,希望能够获得长生天的宽恕,找到自己一生功绩的神性认可。

他于是想到了远在山东莱州的丘处机,于是派遣金国降将刘仲禄去请丘处机出山。 丘处机应允了成吉思汗的要求,以73岁的高龄,带着21名弟子,长途跋涉,万里迢迢的向成吉思汗的大营赶去。就这样过了14个月,终于见到了成吉思汗。

他和成吉思汗大致进行了12次对话,基本内容都是强调不应该过分杀戮,而需要清心寡欲,并且要恪守孝道,真正的做到敬天爱民。

在我看来,其中丘处机最具有智慧的是将他的止杀理念和蒙古人的固有认识有效衔接起来。他在给成吉思汗说的话里边,曾经这样说到“我听说蒙古人夏日里不洗澡,不洗衣服,不洗毡子,野外有蘑菇也不采,怕得罪长生天,受到长生天的惩罚。”

在说完这一番话之后, 他立马将自己的理念嫁接到上边“天底下的罪行千种万种,可最大的罪行就是不孝,你们蒙古就有很多人并没有真正的践行孝道,我希望你能够使用自己的权威禁止这些不和天道的事情。” 在成吉思汗的文治里最具代表意义的“止杀令”,就在丘处机的言语的影响下推进和实现。

成吉思汗在文治上有哪些贡献?

成吉思汗不单纯是个能征善战的军事家 ,他文治上还是有一些贡献的,集中体现在创设蒙古文字、建立蒙古法典、推行千户制三个方面。

创设蒙古文字

直到13世纪初期,蒙古民族还没有文字,作战的命令时,是派出使节,靠语言、手势、刻木、结草来传递信息,对于传递者和接收者都可能产生误会;对彼此语言不通者来说,传递和接收的信息可能南辕北辙,这就影响政令、军令的准确传递。

成吉思汗在长期的征战中,也认识到信息准确传递的重要性,认识到许多重要的事件等需要保存记录下来,这样就需要有自己的文字。

1204年,蒙古人灭了乃蛮部,俘虏了乃蛮国师塔塔统阿,他是畏兀儿人。他通晓回鹘文字,铁木真便命令他创设蒙古文字。塔塔统阿借鉴回鹘文创设的蒙古文字,二者非常相像,正字法中部分原则取自回鹘文,这种文字被称为“回鹘式蒙文”。

有了这种蒙古文字,便可以教育子弟,记录和传承历史,可见成吉思汗是一位很有远见卓识的领袖人物。

16-17世纪,经过文字改革,形成了近代蒙古文,这是今天通行的传统蒙文的前身。

建立蒙古法典

蒙古诸部统一以前,蒙古社会没有法律,靠传统习惯维系部落社群。传统习惯也有其自身缺陷,加之地域广阔,各地习惯不同,彼此间会有冲突,自然形成混乱的无政府状态,制约蒙古民族的发展。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国,颁布实施《札撒大典》,创立了蒙古第一部成文法。法典中的很多条文改变了古老习惯,建立起依法的社会秩序,蒙古民族有了法律规范。

有学者认为,《札撒大典》是世上应用范围最广的成文法典,也是世上最早的宪法性文件。

如法典中保护草原、水源、信托活动的规范等,是非常先进的法律规范条文。

后来,《札撒大典》古本在元末明初战乱中失传了。在中外史籍中保存其中部分箴言和条款,计有30余条。在此基础上,内蒙古典章法学与社会学研究所整理研究成《成吉思汗法典》一书,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

推行千户制

成吉思汗即位后,在蒙古部落中推行千户制,把蒙古国百姓划分为95个千户,任命贵族、功臣为千户长,世袭管领本千户百姓。

千户下设百户、十户,分设百户长、十户长。这种社会管理,所有蒙古百姓都纳入组织之中,在所管千户内生活服役,在规定范围内生产生活,不得擅离所属区域,违者严惩。

千户制便利与蒙古国征收赋税和摊派兵役,凡15岁至70岁的男子均服兵役,自备马匹、兵器、口粮,随时应招,由所管千户长率领出征。

据史载,当时实际分封的只有88人,这就是蒙古汗国历史上著名的八十八功臣。

成吉思汗在文治方面还有哪些贡献,欢迎探讨。

成吉思汗在文治上有哪些贡献?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对蒙古民族的英雄、在蒙古人眼里如神一般存在的铁木真的评价。

人们印象中的成吉思汗,是一个能征惯战、纵横天下的铁血人物,他和他的子孙率领的铁骑,甚至被欧洲人称作“上帝之鞭”,最终建立了横跨亚欧大陆、强大无比蒙古帝国。于是乎成吉思汗,成了杀戮和冷酷的化身,天可汗的传奇里,只有“武功”而无“文治”。

其实,这完全是人们对成吉思汗的误解。历史上的成吉思汗在文治上,还是有诸多可以圈点的作为和贡献的。具体来说,有以下五个方面。

【1】创造蒙古文字,使蒙古族从部落蛮族进入准文明时代。

蒙古族原来没有自己的文字,完全靠结草或刻木记事来传递信息,强化记忆,尚处于文化有待启蒙的松散游牧部落社会,还谈不上国家意义上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管理。

1204年,在征服乃蛮太阳汗的斡鲁朵的战争中,铁木真俘虏了太阳汗国的掌印官塔塔统,命令他刻制自己的可汗大印,用以军事行政调度,同时命令塔塔统在畏兀尔文字的基础上,创立蒙古文字。这是蒙古族生存和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

成吉思汗死后不久,蒙古族第一部古代史《蒙古秘史》横空出世。

【2】颁布蒙古成文法《大扎撒》。

此法颁布前,蒙古可汗和部落贵族的言论和指令就是法律,蒙古人称之为“扎撒”。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在出征西亚前夕,召集各部落首领集会,宣布了用蒙文书写的成文法《大扎撒》。凡遇新大汗即位,调动大军,集议大事,都要捧出《大扎撒》宣读。成吉思汗非常重视《大扎撒》的执行,还指定了专门的律法督办人。

【3】创立千户制度,促进大蒙古族的形成和发展。

蒙古国初期,成吉思汗将蒙古牧民划分并固定在95个千户中。千户下设百户、十户。蒙古国建立后,大批原来的部落人口被分编在不同千户中,许多部落的界限从而消失。邻近蒙古部落的吉利吉思、畏兀儿、哈剌鲁等部,分别在1207年、1209年、1211年归附成吉思汗,逐渐形成共同的蒙古民族。

【4】成吉思汗的大迂回战略思想。

蒙古兵学中的大迂回战略,是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们在长期的征战中所形成的作战谋略之一。大迂回作战,源于蒙古族的围猎,其特点是,不直接对敌列阵挑战,而是更讲实际,手段更隐蔽。在使用力量之前,先用计谋将对方制服。它与孙子的“诡道”思想一脉相承。在具体实施上,体现速度与距离的对立统一,以轻骑兵,创造了农牧业时代的“闪击战”。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大迂回军事战略思想和实践,丰富了世界军事学理论,为后世军事研究者提供了诸多经典战争范例。

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和科学交流互动。

【5】成吉思汗西征南战,客观上打通了东方和西方交流通道,使东西方经济、文化、科技得以互通交流,起到了推进世界文明融合发展的作用。

成吉思汗的这些文治上的功绩,造就了彪悍的战斗民族—-蒙古族,为其后世元朝统一中国,建立强大的横跨亚欧大陆的蒙古帝国奠定了基础,其精神和文化遗存,至今仍深深影响着中亚地区及俄罗斯,从而间接影响世界发展格局。

我是把栏杆拍扁,一起读史鉴今。欢迎讨论关注。

成吉思汗在文治上有哪些贡献?

只识弯弓射大雕。

成吉思汗在文治上有哪些贡献?

成吉思汗除了杀人放火抢劫就是打仗:说他是军事天才名符其实:在历史上对国家对人类没有 ̄点可赞美的

成吉思汗在文治上有哪些贡献?

不皈依任何宗教!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