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钙的水果有哪些?
水果中的确含有部分钙质,但大部分我们常见的水果含钙较低,而且吸收效率不高。我们可以拿果蔬作为辅助补钙的食物,但它们并不能成为主要补钙的食物。
钙质对人体来说意义重大,维持骨骼和牙齿的正常功能,降低骨质酥松发病几率,它也是维持体内离子平衡的元素之一,并且有助调节肌肉收缩、神经稳定,我们每日所需求的钙质普遍在800mg,根据年龄、人群的不同,每个人所需的钙质可能也有所差异,如6个月内婴儿对钙质需求每日大概是300mg,儿童时期发育迅速,推荐增加到600~1200mg/日,普通成年人每日800~1000mg,孕期、哺乳期对钙质需求量较高,增加到每日1000~1500mg,中老年期推荐每日钙质1000mg。
若想满足每日钙质所需,光靠水果必然是不够的,水果中富含植酸、鞣酸、膳食纤维等成分,会抑制钙质吸收,补钙效率不高,而且我们平时常见常吃的很多水果含钙量却并不可观,例如一个苹果的钙质含量才4mg左右,一个梨9mg左右,一根香蕉7~10mg,猕猴桃27mg,樱桃和草莓也不超过20mg/100g;含钙量稍微高一些的水果不好买到,或价格较昂贵,或是十分择季节和地点,如金桔,100g能提供约56mg钙质,山楂,100g约含52mg钙质,酸枣100g能提供400mg左右钙质,酸角100g约含100~200mg钙质,或是橙类,一个能提供60mg左右钙质,不过橙虽然常见,但我们也不能天天都盯着橙子吃吧。总之,水果补钙可以辅助,但还是不要把它作为固定的,主要的钙质来源。
日常适合补钙的食物最常见的,而且比较优秀的就是蛋奶、大豆、豆制品,100g牛奶能提供约100~120mg钙质,每日推荐饮用300g牛奶,能稳定满足我们大部分的钙质所需,一枚鸡蛋含钙量也不低,约40~50mg,每日推荐一枚鸡蛋,蛋奶中的钙质吸收效率较高,很容易被身体利用,另外蛋奶中富含丰富的其他营养成分,特别是它们的钙、磷比例较好,更有助吸收。大豆中也富含丰富的钙质,不过它们不适合多吃,推荐每日摄入20~30g左右为宜,另外,绿色蔬菜中钙质的来源也相当丰富,我们在适当摄入水果的同时,也不要忘记蔬菜的充足摄入,膳食指南推荐每日蔬菜摄入量不低于500g。
补钙的水果有哪些?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1、柑橘类水果。如脐橙等。一个脐橙中大约含有60毫克的钙。
2、山楂。山楂含钙量在秋季水果中最高,每百克果肉中含钙量大约有52毫克。
3、柚子。柚子是含钙量非常多的水果,钙含量比苹果,梨,香蕉多10倍。
4、香蕉。香蕉营养高、热量低,含有胡萝卜素、核黄素、钙等元素等,也是可以补钙的水果。
5、柚子,葡萄,猕猴桃,苹果,但是吃水果补钙的话效果不是很好的,可以通过钙片来补钙,效果是非常好的。
6、水果中钙的含量非常低,通过吃水果来补钙是不太现实的,建议您可以加强饮食中钙的摄入量,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虾皮等含钙丰富的食物,多晒太阳。
补钙的水果有哪些?
补钙,很多人就会想到牛奶,骨头,虾米,海带之类的食品。水果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不同的水果含有不同的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常吃水果不仅可以养颜美肤,其中钙含量很丰富的水果也有很多,比如:
1:仙人果:仙人掌的果实,不仅含钙丰富,也是较为罕见的不含草酸的水果,激励于人体对钙的吸收。
2:金桔:酸甜脆爽的金桔也是补钙小能手。
3:红毛丹:涵盖量非常高,一般每千克含钙量800多毫克。
4:枣子:也是含钙量较高的水果,每千克差不多就有400毫克的钙。
5:苹果:一个无人不知的水果之一,钙含量很丰富,而且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的水果。
6:无花果:含钙量最高,最理想的补钙水果。
7:猕猴桃:高含维c的猕猴桃,也是补钙水果中的生力军。
8:山楂:每百克果肉中含钙52毫克左右。
9:李子:欧李,每100克果肉含根量高达80克左右,是苹果钙含量的8倍,堪称钙片。
10:柠檬:柠檬不仅含有维生素c. 钙元素也特别丰富。
除此之外还有,脐橙,柚子,葡萄干等很多水果。
如果身体缺钙,很容易造成骨质疏松和腿软,抽筋等你一些影响身体健康的坏处,常吃含钙高的水果,不仅能起到补钙作用,还能补充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和微量元素。
补钙的水果有哪些?
谢谢邀请。说到补钙很多人觉得专家是不是太夸张了,天天让我们补钙还不是为了让大家花钱买钙片保健品?其实专家真的没有忽悠大家,人从出生开始,就要关注钙的营养和骨骼的健康。
一般成年人的骨密度在25岁左右的时候到达高峰,在30多岁就已经开始呈现下滑的趋势,也就是说从30岁开始,就是补钙了!当然绝大多数情况是不需要吃药的,日常食物中的钙是可以满足身体代谢需求的,不过如何选择食物就是难题了。
今天爆炸营养课堂的营养师,来跟大家聊聊:多吃5种真正管用的补钙食物,少吃3种伤钙食物。
1、多吃这种补钙食物:深色蔬菜
常见的小油菜钙含量157mg/100g、菠菜73mg/100g、小白菜90mg/100g,牛奶的钙含量基本为100mg/100g,所以从含量上来说不见得低。
2、多吃这种补钙食物:黑芝麻
黑芝麻的钙含量更高,比牛奶高出8倍。每天早餐坚持吃一把用小火炒熟的黑芝麻,能很好增加钙的吸收。不过要注意黑芝麻的热量比较高,所以要控制好量。
3、多吃这种补钙食物:牛奶
牛奶是最健康也是最便宜的补钙食物了,每天早晨喝一杯牛奶,睡觉前再喝一杯牛奶,很简单是不是?牛奶中的蛋白质包含了人体所需的全部的必须氨基酸,是人体优质蛋白质的来源。其中的酪蛋白和钙结合在一起,到体内可以促进钙的吸收。
4、多吃这种补钙食物:豆腐
北豆腐每百克含钙量是138毫克,南豆腐是116毫克,它们加入卤水或石膏后,更能够增加钙的含量。。大豆中除了含钙量较高之外,还有一种叫做异黄酮的物质,可以促进骨形成,提高骨密度。
5、多吃这种补钙食物:燕麦
各种谷类粮食当中,燕麦的钙含量最高,高达精白大米的7.5倍之多。尽管燕麦中的钙吸收率不如牛奶中的钙,仍然对预防钙缺乏非常有益。
说完了补钙的食物,那么我们再来说说伤钙的食物,毕竟除了补钙也要减少钙的流失:
1、少吃这种伤钙食物:咖啡
很多人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泡一杯咖啡,下午困了再喝一杯咖啡,可你知道咖啡会加速体内钙元素流失吗?咖啡因会影响钙质的吸收,增加钙流失。
2、少吃这种伤钙食物:食盐
盐里的钠,和尿里排出的钙有很大关系,肾脏每排出 6 克盐就会丢失 40~60 毫克的钙,所以吃盐太多也会加速体内钙的流失。
3、少吃这种伤钙食物:浓茶
年轻人犯困了喜欢喝咖啡,中老年人则喜欢喝一杯浓茶,同样浓茶也会加速钙的流失。茶当中含有很大一部分草酸、鞣酸,这些物质都会影响钙质的吸收。
补钙的水果有哪些?
您问这个问题,是希望通过吃水果来补钙吗?如果真有这个想法,那劝您还是打住吧,因为几乎所有的水果钙的含量都非常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您就是天天吃,顿顿吃,也没法帮您实现补钙的目的,补钙靠水果是真没门儿,倒不如试试以下几个方法,相信对您补钙会更有帮助:
- 食补。奶和奶制品是钙的最好来源,含量丰富,大约100克牛奶中含钙104毫克,如果您每天喝半斤牛奶,就可以获得近300毫克的钙,不仅如此,牛奶中的钙最大的优势还在于它特别容易吸收,几乎是所有食物中钙吸收率最高的,可以说是喝多少补多少,所以即使它的钙含量没有紫菜、黑木耳等蔬菜高,但胜在吸收率高,所以多喝奶,才是补钙的王道。其次是豆类、坚果类、绿色蔬菜也是钙的较好来源,如豆腐干的钙含量为308毫克/百克,黄豆为191毫克/百克,绿油油的小油菜每百克钙含量也高达104毫克!稍有遗憾的是这些植物类食物中因为含有植酸、草酸,会干扰钙的吸收,所以吸收率不如牛奶那么高,不过坚持食用,也会起到较好的补钙效果。另外如虾皮、芝麻酱等含钙也比较高,但要么含盐量太高,要么脂肪含量太高,这里不建议您多选择。
- 多晒太阳。要想钙吸收得好,离不开维生素D的帮忙,它可以主导钙的吸收和利用。大多数天然食物中的维生素D很少,它主要来源于自身皮肤的合成,而皮肤需要在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下,以7-脱氢胆固醇为原料,自动合成维生素D,所以多晒太阳,就多合成维生素D,也就能帮助身体更好地吸收钙,每天晒20-30分钟(暴露面部、手、手腕和部分手臂),就可以合成充足的维生素D了。
- 多运动。运动可以改善骨骼的血液循环,增强骨骼的物质代谢,提高钙的吸收率,防止尿钙增多和局部脱钙,从而有效地提高骨的弹性和韧性,延长骨骼细胞的老化过程,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不做那些对骨骼有轻微刺激的运动,很难让补的钙发挥作用。除了负重性的运动,以及跳跃性的运动,跑步和大步走也非常有益。
花匠:迟萍(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 王兴国营养特训班四期学员 营养科普原创作者 营养问题家常说)
补钙的水果有哪些?
含钙的水果并不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吃的水果中有很多都是含钙的,不同水果钙含量存有差距,比如柑橘、桑葚等含钙量相对其他水果来说就比较高。
不同水果的含钙量:(含钙量mg/每100克)
- 柠檬:101mg
- 金桔:56mg
- 大枣:55mg
- 桑葚:43mg
- 柑橘:35mg
- 猕猴桃:27mg
- 橙子:20mg
- 草莓:18mg
- 菠萝蜜:18mg
- 木瓜:17mg
- 枇杷:17mg
由此可以看出,虽然水果含钙,但做为补钙的途径就差强人意了。
但其实我们吃水果并不完全是为了补钙,水果中除钙以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可溶性膳食纤维以及多种抗氧化物质,对于补充人体必须营养素、维持及促进身体而言是很有益的,因此多吃水果,是值得提倡的。我国膳食指南中推荐每日水果摄入量在200~350g为宜。
针对于补钙的建议:我国成年人钙的推荐每日摄入量在800~1000mg之间。补钙的食物一般首推奶类,每100克牛奶的钙含量在104毫克左右(一盒牛奶在250克左右),而且相比水果中的钙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
其他富含钙的食物:酸奶、奶酪、豆制品、芝麻、海带、西兰花等。
谢谢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