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不怪糖,怪谁?
感谢邀请。
糖尿病其实是一种复杂的综合型疾病,我们所找到的“诱发糖尿病”的证据其实并非绝对的证据,所有的科学理论都是建立在观察、实验和最终推论的基础上,并不是他绝对,它必然就是如此。根据所有学说累积起来的经验,我们找到了“胰岛素”这个体内的激素,它是唯一可以降血糖的激素,如果这个胰岛素有了问题,那必然,我们的血糖就再也没有可以处理它的激素了,自然就有糖尿病的症状出现,所以,我们“推论”这糖尿病和胰岛素出现了问题是最相关的。而胰岛素出现问题的原因,经过研究又有了很多种实验结果:如胰岛细胞受到了损害(胰岛细胞无法再生),再也无法释放胰岛素,如胰岛素靶向出现了问题,无法有效作用,或胰岛素抵抗,敏感度降低,工作效率的缓慢等等,这些因素都有可能造成胰岛素在我们体内无法正常作用。
根据这些科学研究,最终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一些总是吃甜食,摄入糖分过量的人,它们的胰岛每天都要承受很大的负荷,久而久之,胰岛素的敏感度降低,也就是胰岛没法很快感知到血液中血糖是很高的,无法快速有效降糖,连自己都忙糊涂了;或者长期胰岛的重大负荷损伤了胰岛细胞的工作,也就是“过劳死”,而胰岛细胞又无法再生,从而成了糖尿病;而经常吃糖过量的人群,一般热量摄入高,肥胖几率较大体型肥硕,会增加胰岛素的释放单位,给胰岛进一步带来麻烦,增加了胰岛素抵抗,所以最终,我们也是“推断”出,长期过多地吃糖,的确和糖尿病的诱发还是有一定关联的。
但就如前文所说,这一切都是基于科学实验和间接证据的推论,糖尿病究竟和什么因素相关,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特别是复杂的一型糖尿病,现在判断和长期的饮食习惯、作息习惯、身体素质抵抗力、环境、情绪等等都是相关的。我们只能说明“吃糖”是诱发糖尿病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但并不能说“只要多多吃糖,我们所有人都有可能得糖尿病”。而现代医学发现了更多和慢性疾病相关的信息,那就是遗传基因基本决定了50%以上的爆发率,也就是说,如果有糖尿病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群,比普通人来说有大得多得多的几率爆发糖尿病,比如小明有家人就是糖尿病,那么小明即使不吃糖也有很大可能得糖尿病,小刚没有这个遗传病史,小刚每天都要吃很多甜点,他也并不一定患糖尿病的几率高于小明。结论就是:我们不能把的糖尿病的责任都推给“吃糖”,但如果我们如果不过分吃糖,能控制自己的嘴,那么我们可以减少一丝爆发糖尿病的几率。
糖尿病患者能不能吃糖这个问题也有很多朋友都问过,其实只要能维持自己血糖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糖尿病没有绝对不能吃的食物,哪怕是甜点,只要能控制自己的食欲,吃个一两口蛋糕,对血糖的影响没准也不会有自己想得那么可怕。重点不是吃什么的问题,而是糖分摄入的总量的问题,还有短时间内让血糖上升速度的问题。比如糖友总得要吃饭,米饭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最终分解的它也是葡萄糖,我们除开升糖速度不说,这一碗米饭的糖分其实和一小块蛋糕没差多少,那为什么糖友可以吃米饭不能吃蛋糕?就是在短时间内蛋糕可以让血糖上升更快的问题上。所以,不是糖友不能吃糖,而是要衡量这种食物在短时间内是否能让你服用的降糖药效或注射的胰岛素能“控制”血糖的平稳,如果是高升糖食物,我们自然不推荐,但如果忍不住心里的馋劲儿,推荐“少食多餐”“少量多次”,来弥补它们升糖速度快的短处。
糖尿病不怪糖,怪谁?
糖尿病除了糖,还怪谁?要是非要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那就怪我们的生活方式。为什么这么说,你且听我细细道来。
人类在数百万千的进化过程中,从没有吃到过向我们今天这样,如此多的糖,或者说从没吃过如此多的加工类精制食用糖。
在人类从这个地球上刚刚出现的时候,这话说的有点长,但是必须从那时候说起。那个时候的人类,以捕猎和采摘为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除了捕猎获得动物性食物,即使是从野外采摘到一些野果子,人类摄取到的糖类食物也是有限的,可以说很少吃到甜的食物。更不要说精致的糖类食物,除了蜂蜜,基本上少之甚少。
到了大约几千年前,因为农耕时代的来临,这种情况在慢慢改变,人们开始对于谷物进行加工和对糖的分离萃取。不难理解,在农业社会,人们过年过节也是可以吃到一定的糖类食物的,但是除了王公将相等人,很少有人可以天天接触到甜食。也就是等过年的时候可以吃一串糖葫芦,那绝对就是人间美味了。
进入近代社会,随着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兴起,精制糖的大量生产,导致人类能够很容易获得到糖。糖变得廉价而处处可见,这样一来,人类就开始大量吃糖。随之而来的是,千万年的进化面对生活习惯的巨大变迁,这样一来就产生了大量的糖尿病患者、肥胖患者、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就都随之而来了。
以上就是张大夫跟大家想说的,为什么我们现在这么多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原因所在。可以说,糖吃的太多,是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张大夫也提议大家一起努力,从今天起我们就开始少吃糖,让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离我们更远一些。
各位,大家觉得张大夫说的有道理吗?有道理的话,一定转给自己的亲人,给亲人也提个醒!
糖尿病不怪糖,怪谁?
糖尿病当然不是你的错,因为首先是有基因在作怪,最常见的2型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有种族差异,比如与高加索人比较,在调整性别、年龄和BMI后,亚裔人糖尿病的风险增加60%。
另外,空气污染、土地污染、水污染、食物污染、职业因素等等,也不同程度地危害了健康。现代工作生活的快节奏和与物质丰富相反的压力骤增,未来的不确定性,焦虑抑郁,睡眠不足、久坐也进一步损害了健康。
年纪越大的人,糖尿病患病率越高,到了60岁以后,1/5的成年人可以被诊断有糖尿病。年龄也是我们不能左右的一个因素。
所以,从这些因素上讲,糖尿病不是你的错。
但得了糖尿病,身体出了问题,如果不好好照顾自己,那就是你的错了。
身体不是机器,可以无限迭代、替换部件,既然出了问题,就找找原因,哪些是我们不能左右的,哪些是我们能改变的,上面的因素我们多数不能改变,但久坐是可以调整的吧,饮食可以吃得更健康一点吧?适量运动是一直想去做但是没做的吧?去看看大自然,去放松一下心情,把自己的爱好捡起来,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做的,也能帮我们改变糖尿病发生的原因——肥胖、压力等等。
所以,得糖尿病不是你的错,但之后不照顾好自己就是你的错了。未来健康状况怎么样,唯一要承受的人是你,唯一能负责的人也是你,办法很多,你也能照顾好自己的,加油哦!!
糖尿病不怪糖,怪谁?
糖尿病的定义是这样的: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作用缺陷所引起的。有人说糖尿病是因为吃糖吃多了导致的,当然不是这样的,很多人一辈子都在吃糖,除了发生蛀牙以外,并没有糖尿病。很多人没喜欢吃糖,但也发生了糖尿病。所以糖尿病发生与否跟吃糖是没有关系的。但一旦患了糖尿病,那么就不能那么随意吃糖了。
糖尿病到底跟什么因素相关呢?
目前认为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的复合病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但目前具体的发病机制还不是很清楚。胰岛素是人体唯一能降血糖的激素,而胰岛素是由胰腺里面的胰岛细胞合成和分泌的,经血液循环达到体内各个器官和细胞,然后胰岛素跟组织细胞的受体结合,从而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这整个过程出现问题,都可能出现糖尿病。
所以,糖尿病的发生没办法找到确切的凶手,只能说跟环境、遗传都有关系。有些人父母有糖尿病,那么他自己患糖尿病的概率就大大升高。
糖尿病不怪糖,怪谁?
糖尿病并不是因为糖吃多了,血糖才高。
正常人糖吃多了,血糖能够很快降回正常水平。而糖尿病人却不行,为什么呢?
因为糖尿病人体内存在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了。
通常,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在体内会被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而进入骨骼肌和脂肪细胞的葡萄糖需要依赖胰岛素,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葡萄糖才能够进入骨骼肌形成肌糖原或者进入脂肪细胞转化为脂肪贮存。
很多人认为2型糖尿病是因为胰腺功能存在障碍,导致胰岛素的分泌出现了问题,但其实,大多数2型糖尿病,在开始的时候胰岛素不但不缺乏,反而分泌过多,形成高胰岛素血症。
因此,血糖高最主要的原因是依赖胰岛素的细胞如骨骼肌和脂肪细胞存在胰岛素抵抗,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不了细胞,导致血糖高。
刚开始,胰腺还会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但后来,胰腺功能受损,再也分泌不了那么多的胰岛素了,就有了2型糖尿病。
因此,想要改善血糖,最有效的办法还是要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让血液中的葡萄糖能够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进入细胞,这才是使血糖下降的最好的方法。
具体该如何做呢?
除了使用药物降糖之外,有2种方法是最实惠,最有效的。
1. 控制饮食,减轻体重
产生胰岛素抵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肥胖,因此控制热量,减轻体重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最有效的方法。不管你原来的体重如何,只要控制饮食,减少热量的摄入,都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
建议糖尿病人在原来饮食的基础上,适当减量,比如减少主食的量,减少油脂的量,不吃零食、饮料、甜品等,体重很快就能降下来。
2. 长期规律的运动
运动是天然的“降糖药”,运动的过程就是骨骼肌消耗葡萄糖的过程,可以促进血液中的葡萄糖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进入骨骼肌,供给能量,从而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但这种通过运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需要长期坚持才能看到效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没有用的。
当然,如果你有不同看法,欢迎在评论中留言
糖尿病不怪糖,怪谁?
糖尿病(这里主要讨论II型糖尿病,I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跟糖无关)到底怪不怪糖,说实话,至今都还没有定论。但是,少吃糖肯定没错。
有一派人坚定的认为糖尿病和糖的大量应用有关,因为糖尿病的爆发性增长和糖在普通人中普及密切相关,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存在着紧密联系。最初,糖只有少数富人和贵族阶级才能食用,因此糖尿病只在这一阶层中有。穷人很少有患糖尿病的。但是随着工业革命的爆发,生产力极大提高,糖的生产不断增多,价格不断便宜,普通人也开始大量食糖,糖尿病也开始爆发性增多。该派认为摄入过多的糖会破坏人体的胰岛素调节系统,另外, 摄入过多的糖也会导致肥胖,而肥胖者中患糖尿病的比例更高。
而另一派则认为糖和糖尿病没有关系,是人体本身的糖代谢系统出现了问题,和糖的摄入量没有关系。但是这一派也认为得了糖尿病之后应该减少糖的摄入。
我个人而言,更加赞同少吃糖这个观点。毕竟吃太多糖可以导致很多健康问题,比如龋齿、比如肥胖,比如心血管疾病,甚至有研究认为,摄入过多的糖可以导致老年痴呆的发病风险增高。
而且,现在有些国家的政府也认识到了高糖对人健康的危害,比如新加坡,政府直接规定所有饮料的含糖量必须降低,以保证人民的健康。全世界的各个饮料、食品公司,也推出了低糖或者是不含糖的饮品和食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