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火过旺有哪些表现?

感谢邀请。

我们经常听见说“肝火旺”,这肝火旺是怎么回事,字面意思看来就是:肝脏上的火气大,但这也不太明确,那么我们就来详细聊聊肝火旺这件事。“肝火旺”应该是属于传统医学上的词汇,现代医学里肯定是没这概念的,传统医学上有风、寒、暑、湿、燥等症,这个热症、“火气旺”和暑、燥有关。

中医上认为,如果总是情志不遂,每天忧虑、压力大,这些气郁的情感容易化火,造成肝火旺的情况,另外长期“外感热邪”,比如抽烟喝酒,长期都大鱼大肉吃辛辣肥腻的食物,这些也可酿造化火,造成引火上逆的情况。中医的五行学说中,肝脏属木,木能生火,所以肝脏中的肝阳容易亢盛,很容易造成肝火旺,所以现代很多饮食不节、生火不规律,过度积郁的人群都容易造成肝火旺的症状。脏器中都有阴阳之理,肝脏也一样,肝阴不足则肝阳相对来说就显得旺盛,也会出现肝火旺的情况。阴也代表“津液”,也就是人体的血液、唾液等成分,肝脏能藏血,肝脏中藏血不足也能体现出肝阴弱,肝火旺,如果一个人长期熬夜,晚睡,经常能显出肝火旺的症状,因为在睡眠阶段身体不需要大量能量,血流能流入肝脏储存起来,在我们贫血或对血液需求大的时候从肝脏中释放,一来肝血充盈能让我们气血丰盈,不易出现头晕眼花的情况,而来又能提高肝阴,肝阳就不易凸显,这样肝脏才更健康。

肝火旺的表现有很多,比如出现口干舌燥、口苦口臭,小便黄而大便不通畅的正宗,有时还可能有头晕脑胀,眼睛干涩、手脚心发热、盗汗,易怒烦躁、耳鸣耳聋、神魂不安引起失眠多梦的情况。大部分朋友觉得这就是笼统的“上火”,但到底是哪里有火却不明确,所以大家一般就觉得喝绿茶、喝绿豆汤、吃百合莲子等食物会有所帮助,但如果尚未清肝火,这些症状依然会持续。

想要清肝火,我们就需要注重日常饮食,尽量以清淡饮食为主,避免过多摄入油腻辛辣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过多的酗酒和抽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熬夜,不通宵,偶尔晚睡可以,但过度如此就会损耗肝阴。凡是心平气和,不要生气或伤心,找到调节压力的方法,不要经常抑郁忧思,凡是积极乐观一点,避免抑郁过度。中医上有枸杞、女贞、白芍、五味子、酸枣仁等能清肝火,平时可以吃些莲子、喝点菊花茶、猪肝汤等进行调理。

肝火过旺有哪些表现?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词“肝火旺盛”、“肝阳上亢”,其实这就是疏泄功能过度亢奋的表现。“肝火”顺着肝的经脉一路蔓延:头晕、失眠、口干、耳鸣,眼睛干涩、头痛、甚至肝炎及更严重的病变就一一出现了。

如果有了足够的睡眠、放松的心情,您的“火气”还如以往那么大吗?在您考虑服药之前,不妨先用一些简单的食物来降降火:

绿豆、薏仁、芦笋、西瓜可以清热;红豆、冬瓜,可除湿热,这些都是对肝乃至整个身体有益的食物,不妨多试试吧!

TIPS:疏肝理气的按摩方法

舒气会

方法:两掌重叠,置于两乳间的膻中穴,(此穴为人体宗气聚会的地方),上下擦动30次。

作用:舒理气机,刺激胸腺,增强免疫机制。

宽胸法

方法:

1、坐位,右手虚掌置于右乳上方,适当用力拍击并渐渐横向另一侧移动,来回10次。

2、以两手掌交叉紧贴乳上,横向用力擦动20次。

3、两手掌虎口卡置于两腋下,由上沿腰侧向下至髂骨,来回推擦,以热为度。

作用:宽胸理气,通畅全身气机。

平时爱生气,脾气比较大的人,如果看他的舌头,会看出舌头比较胖,舌苔很厚,舌边暗红,这样的人是由于肝胆火旺,扰了心(失眠、心烦),进而又扰了胃(口苦、恶心)所造成的。

中医方剂中的温胆汤主要是治疗由于胆胃不和、痰热内扰所导致的不眠、惊悸、呕吐以及眩晕、癫痫证等。

温胆汤

方剂组成:竹茹、茯苓、生姜、半夏、陈皮、枳实、甘草

功效:理气化痰,和胃利胆

主治:胆郁痰扰证。胆怯易惊,头眩心悸,心烦不眠,夜多异梦,耳鸣耳聋;或呕恶呃逆,眩晕,癫痫。苔白腻,脉弦滑。

方剂解读:

温胆汤的功效其实不是温胆,而是清胆和胃,它是由二陈汤加上枳实、竹茹两味药组成的。二陈汤主化中焦痰湿,但痰湿受胆火内扰,就会上逆而致胆胃不和,所以一方面要燥湿化痰,另一方面则要降逆和胃,清利胆火。因此在二陈汤的基础上加上行气化痰的枳实,配合燥湿化痰的半夏以降逆和胃;再加上清热化痰的竹茹,配合理气燥湿的陈皮以止呕和中。

以药性来推穴性,可以在健脾利湿化痰的二陈汤——阴陵泉和丰隆之上,加上在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刮痧或走罐,以清热泻火。

膈俞

快速取穴:俯卧位或俯伏坐位,在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呕吐,呃逆,气喘,咳嗽,吐血,潮热,盗汗等。

胆俞

快速取穴:俯卧位或俯伏坐位,在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胆经疾病,如胆囊炎、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肝炎、黄疸、口苦、肋痛、肺痨、潮热等。

胃俞

快速取穴:俯卧位或俯伏坐位,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胸胁痛,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等。

肝火过旺有哪些表现?

中医认为,春天对应的是肝。很多体内有肝火、肝气过旺的人,到春天,他就表现出一种莫名的烦躁,易怒、易激惹。

而且过旺的肝火是最霸道的,它喜欢往上窜,影响头部和面部。所以,春天人们常有过敏症、鼻炎、眼睛发红、失眠等问题。

对于中老年人,那就更危险了。

有些老人会感觉在春天血压变高了,有的人会感觉头晕、浑身不舒服,甚至有些慢性病也复发了,加重了。如果体内这种过于旺盛的肝气不受控制,冲到头顶,严重的可能会造成脑卒中、脑溢血。

另外肝气升发是需要能量的,肝气过旺,会消耗过多的气血。而脾为人体气血生化之源,这样一来,它的工作负担特别重,就会受伤了。所以说,肝气过旺,首先伤到的就是脾。

因此,在春天我们不要去补肝,而应该特别注意补脾。仲景所谓“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正是此意。

肝火过旺有哪些表现?

谢谢邀请:

肝为脏,主藏血、主筋,其华在爪。肝脏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肝主疏泄疏通,肝喜条达,主情志,主消化和吸收,主血气的疏通疏泄,开窍于目。要了解肝病的症状,要先了解肝脏的功能。

肝火上炎,多由肝气郁结,郁气化火,或是过食辛辣所致。症见头胀痛、眩晕、面红目赤,口苦咽干。肝失疏泄,肝火旺盛,故急躁易怒。肝火内盛,肝经被灼,则胁肋灼痛。肝火循胆经上熏于耳,故出现耳鸣耳聋等症状。冶疗龙胆泻肝汤随症加减。

肝火过旺有哪些表现?

肝火大的表现有哪些,如何去肝火?

健康苦行僧,开讲啦!

肝火旺是肝阳的表现形式,一般是指人体的气血调节出了问题,自身肝阳化火,情绪激动都会出现肝火过旺的毛病。

一般来讲,肝火过旺你会感到头昏脑涨,身体闷热,十分容易发怒,心烦意乱,夜不能寐,口干口苦,甚至有一些烧心反酸的肠胃不适。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肝火呢?

一:多喝水。

冬季必须多喝水,水分不够体内的毒素将不能被稀释,这会增加人体将其排出体外的困难程度,所以说多喝水能够帮助缓解肝脏的工作压力,毕竟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器官。

二:每天保障自身的睡眠时间。

人一旦休息的时间不够,身体器官就会开始罢工,再者而言古语有云:丑时睡眠养肝血,我们应该尽量十点钟上床,在晚上十一点前进入梦乡,这样才能保障你的睡眠质量。

三:饮食调养。

冬季调养肝火过旺就不适合吃一些雪梨,绿豆,菊花茶等了,不过我们可以吃一些健脾益气的中药,比如:党参,山药,扁豆等,炒过出香的薏米也可以,这些都能够帮助调养肝脏。

对于以上内容的补充。

1:已经出现肝火过旺的情况,你就不能多吃一些容易上火的食物了,要多吃蔬果,并且要少吃加工食物。

加工食物比如:火腿肠,泡面,含有很多的添加剂,这些都是不利于肝脏工作的。

2:保持心平气和,不要总是生气,要知道一次情绪的失控,就能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

持续健康知识分享,希望对您有帮助,欢迎关注!

肝火过旺有哪些表现?

您好,微医君来为您解答。

1.什么是肝火旺?

肝火旺,是中医特有的病名,是指肝的阳气亢盛表现出来的热象。而这里的肝并非指西医解剖学上的肝脏,它指的是中医五脏(心肝脾肺肾)中的“肝”,在中医里面具有特定的功能,不能与西医的肝脏混为一谈。

2.中医五脏中 “肝”的特性有哪些?

中医认为,肝藏血,主疏泄,在体合筋,其华在爪,肝开窍于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与六腑中的胆相为表里。

肝为刚脏,内寄相火,体阴而用阳。其性喜条达,恶抑郁,主动、主升,所以内生的病理之火与肝的关系非常密切。

3.肝火旺的原因及症状表现

因肝火旺分为虚火实火两种,所以二者病因病机有所不同。

实火多由于肝主疏泄的功能被破坏,多因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进而化火,多表现为情志上的症状,如脾气暴躁易怒。还常见有头痛头晕、痛势剧烈,面红目赤,口苦咽干,胁肋胀痛,失眠多梦,小便短黄,大便秘结等症状,严重者会突然晕厥。

虚火是指阴虚火旺,多由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所致。症状多表现为头晕耳鸣、眼干眼涩、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烦躁失眠等。

4.日常保健如何改善肝火旺?

食疗保健:均衡营养,合理膳食,避免过食热性、辛辣、重口味、肥甘油腻的食物,可根据需要选择莲子饮、绿豆粥、菊花茶、枸杞百合粥等进行食疗,也可多吃一些清肝火的蔬菜水果,如荸荠、梨、百合、苦瓜、莲藕、茭白、莴笋、芹菜等。

按摩穴位:经常按揉肝经的太冲穴,配合胆经的阳陵泉穴可清泻肝火。

调整生活方式:保持心情舒畅,不骄躁,早睡早起,少熬夜,多舒展肢体。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点击右上角“关注”后,更多健康知识等你来 微医 了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