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常年烟酒不离手,大吃大喝仍然可以长寿?

我的父亲今年48在医院检查出了脂肪肝,可我的父亲滴酒不沾,更不会抽烟,平时饮食也很清淡,偶尔还会去运动。而我的叔公今年80高龄了,烟酒不离手,几十年烟龄了,平时也是顿顿肥肉,却没有什么大的疾病。

感谢邀请。

长寿与否和多方面的因素都有关系,也是多方面共同造成的结果,并不一定只是在饮食习惯上做得好,我们就一定什么疾病都不会有。当然,也不一定什么都做得不合健康做法,我们就一定会生病、折寿。我们有时的确不得不怨念上天给了每个人不同的身体状态,不得不说一些人的基因可能的确“更优异”。

虽然一些人看起来喝酒抽烟,饮食上也不节制,好像也没什么大病,但为什么不这样思考:也许他戒烟少酒,饮食上也改善改善,他的生活能过得更好。就拿喝酒这件事情来说,我们经常看见一些整体酗酒的人最后还能走到80岁,90岁,其实原因有很多,比如说这可能就是天生它们体内酒精的分解能力和代谢能力就比别人要强,它们天生对酒精的耐受度就要高一些。另外,他们饮酒不一定不节制,我们看见他们饮酒的时候的确在喝酒,但他们虽然经常喝酒,但不会经常喝过度,喝断片,他们控制住了量。就像题主说自己的叔公顿顿吃肥肉一样,这肥肉可以顿顿吃,只要不吃过量,身体顺利代谢这些脂肪,对健康一样没有什么影响。再者,别人活着心态好,没有什么大压力,没有什么苦闷抑郁情绪,不发火,凡事知足,心态对健康的影响不亚于饮食。我们的长辈很多心态都不错,这也是他们能够长寿的原因。

心态对于长寿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我记得以前万维钢老师说过一项外国先进的研究,就是和“端粒酶”有关的研究。端粒酶是一种在染色体两端的保护物质,它能够在分裂时保护染色体不被磨损,增长染色体寿命,并且能够提高纠错能力,让我们的细胞更长久地分裂,并且更正确地分裂,人体变不易衰老,不宜患病,所以端粒酶越长的人,可以理解成越长寿。而心态心情都可能影响到端粒酶的长短,长久抑郁,压力大,处于恐慌情绪中的人端粒酶会越来越短,而良好的心态虽然不能增长端粒酶,但绝对不会让端粒酶缩短。这也是为什么心理健康,情商高的人们身体也相对更健康一些,像红楼梦中的林妹妹经常抑郁焚身,最终久病不治,香消玉损。

放眼看看那些郊野和大山里居住的人们,他们普遍都比我们要长寿,人家也天天抽烟喝酒,客人来了肥肉不会少,他们照样能活得长久,为什么?不仅是因为别人心态好,另外优质的环境也是会影响长寿与否的。山里空气宜人,水源清洁,大家喝着甘甜的水,吸着清新的空气,想不长寿都难,而城市里每年因肺癌死去的人不占少数,还有递增趋势。另外,很多山野居民们热爱劳动,每日的锻炼量大,而额外热量摄入少(很少两餐之间去吃零食吧),他们即使吃一些肥腻甜糖的食物对他们来说也能很快被利用掉,不像我们很多人的现状,白天七八小时在电脑桌前噼里啪啦度过,晚上一回家就歪歪倒倒躺在沙发和床上玩游戏刷剧,另一只说还拿点零食磕着,这样慢性疾病不来都难。

长寿到底如何做,简单地说就是“平衡”。

既然要吸烟要喝酒,那么看自身素质和生活环境,如果自己底子好,空气清新生活怡人,好坏相互平衡,人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既然要吃大鱼大肉,要拼大排档,那么要看平时生活消耗量,自身热量消耗效率,如果本来基础代谢就好,活动量也大,进入和输出相互平衡,人自然也是健健康康的。如果这些好资源和能力都没有的话,那么我们还是老实点,按照现在我们已知的更健康的饮食、生活方式来生活,虽然不一定能长寿,但至少比起恶劣得损毁自己要长寿很多。

为什么有些人常年烟酒不离手,大吃大喝仍然可以长寿?

天生身体素质非常好!

自然气候,水土好!

总之像这类人如果不吃烟,寿命还会更长。当然合理喝酒对这类人的身体是好事!而大吃大喝也是好事,因为其整天强度比较高的运动需要大量饮食来维持!

为什么有些人常年烟酒不离手,大吃大喝仍然可以长寿?

他胃肠的抗霉素好,所以肝胆的新陈代谢强。然后能吃能抽,体内自行排毒,没有细菌的侵犯。凡性格开朗,免疫力好的人,都求得长寿的。

为什么有些人常年烟酒不离手,大吃大喝仍然可以长寿?

可别比,人和人不一样,有的人一天喝半斤农药都活的杠杠的。

为什么有些人常年烟酒不离手,大吃大喝仍然可以长寿?

影响一个人寿命的因素多种多样。先天、遗传、大的生活环境(比如是在污染严重的都市,还是风景宜人的乡村;是在炎热的南方,还是寒冷的北国)、小的生活环境(周围是否有污染源,无论是水,还是空气等)、个人、家庭的条件和生活习惯(有的人生活规律、有节制,有的人生活混乱、一团糟)、个人的脾气秉性(有点人遇事能平心静气,泰然处之,而有点人稍不顺心就怒发冲冠,大发雷霆)等等因素都会有影响。抽烟、喝酒对健康当然有不利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为什么有些人常年烟酒不离手,大吃大喝仍然可以长寿?

人有区别,体质不同,命运不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